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28.31亿元,上年同期24.79亿元,同比增长14.21%[35]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4亿元,上年同期2.78亿元,同比增长9.40%[35]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94亿元,上年同期2.70亿元,同比增长8.72%[35] -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58亿元,上年同期2.82亿元,同比增长27.18%[35]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04.62亿元,上年度末102.71亿元,同比增长1.87%[35]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289.28亿元,上年度末290.01亿元,同比下降0.25%[35] - 本报告期(1-6月)基本每股收益0.27084元/股,上年同期0.24757元/股,同比增长9.40%;稀释每股收益0.27084元/股,上年同期0.24757元/股,同比增长9.40%[53] - 本报告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0.26171元/股,上年同期0.24072元/股,同比增长8.72%[53] - 本报告期待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93%,上年同期2.78%,增加0.15个百分点;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83%,上年同期2.71%,增加0.12个百分点[53] - 营业收入为28.3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21%[103] - 营业成本为20.2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79%[103] - 销售费用为624.9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2.00%[103] - 应收票据期末数为0元,较上年期末下降100%[105] - 预付款项期末数为1.26亿元,较上年期末增长100.05%[105] - 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为1471.48万元,较上年期末下降81.87%[105] - 营业外收支净额为144.101138万元,同比减少63.40%[121] - 营业收入同比增加35236万元,主要因承包设计规划收入及受托运营收入增加[121] - 营业成本同比增加33481万元,主要因承包设计规划成本及PPP项目维修费增加[121] - 销售费用同比增加262万元,主要因市场拓展费用增加[121] - 管理费用同比增加2563万元,主要因业务扩张相关费用增加[121] - 财务费用同比减少1915万元,主要因借款利率同比下降[121] - 研发费用同比减少637万元,主要因下属单位部分研发项目受进度影响[12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7662万元,主要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121] 非经常性损益相关 -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32.79万元[36]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特定除外)1331.62万元[36] - 除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121.98万元[36] - 所得税影响额238.14万元,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223.73万元,合计1024.52万元[38] 业务布局与项目情况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投资、建设、运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29个,分布在上海、成都等地;生活垃圾中转站6个,均在上海;生活垃圾填埋项目1个,位于上海;污水处理项目5个,分布在上海、成都等地,另有受托运营项目4个[43][44][59] - 公司运营生活垃圾焚烧项目27个,入厂垃圾675.51万吨,垃圾焚烧上网电量228758.48万度[94] - 公司投资、建设、运营生活垃圾填埋项目1个,垃圾填埋量5.74万吨[94] - 公司运营垃圾中转站6个,中转垃圾67.14万吨[94] - 公司运营污水处理厂4座,处理污水18399.39万吨,日均处理量101.65万吨[94] - 公司运营危废(医废)焚烧项目(含委托运营)5个,收运量5.88万吨,焚烧量5.97万吨[94] - 环境修复累计承接20余项区域性场地调查和评估类等项目[96] - 技术服务新签合同157项,包括园区及环卫专业规划9个、第三方监管项目10个、咨询设计等138项,新增项目遍及22个省(市、自治区)[98] - 新增甘肃陇南市西和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总投资约3.47亿元,处理规模800吨/日[114] 公司战略与业务模式 - 公司“十三五”主要业务为“2 + 4”,“十四五”战略愿景从“2 + 4”演化升级到“环境治理 +”,发展定位为轻重并举、双轮驱动[58] - 公司以BOT、PPP、TOT等模式开展主营业务,已形成标准化项目开发模式[45] 行业情况 - 生活垃圾行业呈现从大中城市向小城市、从城市向县镇、从一期向二三期、从单一项目向产业园区、从垃圾处理向固废协同处理延伸的趋势[67] - 生活垃圾处理上游包括项目工程设计及建设、设备及材料供应等,下游主要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67] - 垃圾焚烧项目公司向特许机关提供服务收取垃圾处理费,与电力部门签合同收取上网售电收入;垃圾中转、填埋项目仅从特许机关获垃圾处理费[67] - 2012年4月1日起,2006年1月1日后核准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每吨生活垃圾折算上网电量暂定为280千瓦时,执行全国统一垃圾发电标杆电价每千瓦时0.65元(含税)[84] 公司优势 - 公司在项目投资环节有优势,建设环节有全产业链一体化运作优势,能提供高效建设服务[62][63] - 公司承担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70余项,获国家级奖励59项、省部级奖项107项,拥有专利299项(发明专利58项)、软件著作权61项,编制并发布标准96项(主编37项)[91] - 公司拥有上海市科委专家29人、绿化市容行业领军人才6人、正高级工程师19人、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600余人、焚烧厂运行及检修人员超1200名[91] - 公司获得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116] - 成功中标1项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项目与3项上海市科委启明星项目[116] - 完成4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1个上海市科委项目的综合绩效评价[116] 股权变动与持股情况 - 对南京环境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减资4000万元,对上海环境集团环保有限公司增资3825万元[146] - 公司对上海友联竹园第一污水处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直接持股比例25.11%,间接持股比例26.58%,表决权比例51.69%[151] 公司治理与人事变动 - 2023年6月29日完成董事会、监事会换届选举,同日聘任安淼为副总裁,邰俊为总工程师,李蓉为财务总监,选举龚达夫为监事会主席[159] - 公司选举叶源新为董事,张欣、张鹏飞、李建军、张辰为独立董事,龚达夫为监事会主席,陈华为监事;聘任安淼为副总裁,邰俊为总工程师,李蓉为财务总监;解任张辰、王蔚松、王学江独立董事职务,高超监事会主席职务,王婧监事职务,杨伯伟副总裁、财务总监职务,安淼总工程师职务[177] 股东大会情况 - 2023年召开2次股东大会,会议召集和召开等程序均符合规定,表决结果合法有效[176] - 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于3月29日召开,审议通过控股股东变更避免同业竞争承诺等议案[175] - 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于6月29日召开,审议通过2022年度监事会工作报告等多项议案[175] 利润分配情况 - 半年度无利润分配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160] 环保相关情况 - 公司纳入重点排污单位的子公司有上海天马再生能源有限公司、上海友联竹园第一污水处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163] - 松江项目氮氧化物实际排放总量317.22吨,氯化氢8.6吨,二氧化硫25.11吨,烟尘3.82吨,均无超标排放情况[166] - 松江一期项目氮氧化物1炉排放浓度174mg/m³、2炉189mg/m³、3炉164mg/m³、4炉145mg/m³,小时均值标准250mg/Nm³,日均值标准200mg/Nm³,达标[181] - 松江一期项目氯化氢1炉排放浓度2.7mg/m³、2炉3mg/m³、3炉3.1mg/m³、4炉2.6mg/m³,小时均值标准50mg/Nm³,日均值标准10mg/Nm³,达标[181] - 松江一期项目二氧化硫1炉排放浓度5mg/m³、2炉未检出、3炉未检出、4炉未检出,小时均值标准100mg/Nm³,日均值标准50mg/Nm³,达标[181] - 松江一期项目烟尘1炉排放浓度1.6mg/m³、2炉1.9mg/m³、3炉1.6mg/m³、4炉1.1mg/m³,小时均值标准10mg/Nm³,日均值标准10mg/Nm³,达标[181] - 松江项目主要污染物BOD5、SS、CODcr、NH3 - N、TP、TN排放浓度分别为0.848mg/L、5mg/L、12mg/L、0.435mg/L、0.0704mg/L、7.14mg/L,排放总量分别为140.70吨、829.61吨、1991.06吨、72.18吨、11.68吨、1184.68吨,核定排放总量分别为 - 、 - 、20075吨/年、2505.80吨/年、200.75吨/年、6022.50吨/年,无超标排放情况[183] - 公司市政污水处理项目处理后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 - 2002)的一级A排放标准[196] - 公司垃圾焚烧项目烟气排放全面满足《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145)及项目所在地的地方标准[198] - 公司下属天马无废低碳环保产业园于2023年1月获批市生态环境局“低碳发展实践区”与市经信委“零碳创建园区”[189] - 报告期内公司各项目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正常,无重大故障及缺陷[200] 公司经营风险 - 公司主要通过BOT模式开展业务,业务延续、项目审批、建设超预算等因素可能影响业务发展和盈利水平[169] - 公司经营有地域性特征,区域政策波动、扩大项目区域可能带来经营和管理风险[171] - BOT项目运营成本可能上升,存在环保、安全与质量等风险[172]
上海环境(601200) - 2023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