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与研发 - 公司为国外某钢铁公司5,580m³高炉提供全新TRT装置,运行效率达到93%,为国内某钢铁集团4,800m³高炉技术升级配套的3G-TRT产品运行效率达到91%以上[1] - 公司开发适用于大流量高压比工况的单级悬臂压缩机,成功中标多套机组,打破了国外对该机型的垄断[5] - 公司全年完成技术研发97项,立项课题79项,累计立项课题达241项,累计完成课题214项[6] - 公司自主开发真实气体离心压缩机优化控制技术,实现不同介质工况下的防喘振线无量纲拟合[109] - 公司为某钢铁公司提供的MPG100能量回收机组成功实现智能化控制,机组启机操作时长缩短91.67%[109] - 公司研发的天然气长输管线压气站"一键启停站"技术使压气站一键启停操作时长减少90%以上[109] - 公司通过数字化快速设计技术,核心零部件设计时间缩短98.65%,筒型压缩机和水平剖分压缩机设计时间缩短80%[110] - 公司通过建设高性能计算平台,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10%[110] - 公司通过叶片车间MES系统项目等智能化项目,提高生产管理效率15%以上[110] - 公司打造透平行业首家智能化服务型制造平台,已对1700余家用户提供服务[110] 专利与知识产权 - 公司累计拥有有效专利400件,其中发明专利68件,实用新型专利315件,外观设计专利17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58件[5] 项目承包与运营 - 公司承包某公司6万吨/年顺酐EPC项目,为顺酐领域行业首台套工程总承包项目[12] - 公司签订某公司超高温亚临界兰炭尾气发电总包项目,为国内兰炭行业首台套超高温亚临界发电EPC项目[13] - 公司签订国外某公司电厂委托运营项目,标志着海外运营300MW以上大型化、高参数电厂的新突破[27] - 公司承包的某高效清洁煤制气替代二段煤气炉能源综合利用工程项目荣获“全国工程建设优质项目金奖”[27] - 公司承包国外某公司11,000吨(镍钴)/年电池级硫酸镍钴总包项目,采用第三代先进HPAL高压酸浸工艺,开拓海外新能源锂电池材料领域市场[136] - 公司承包某公司多能融合示范项目EPC总承包项目,首个含微风发电的综合能源利用项目,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138] - 公司承包某公司生物新能源总承包项目,为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领域首台套工程总包项目,全球最大化工领域实际应用案例[138] 成本与财务数据 - 公司2022年通用设备制造业成本构成中,原材料成本为2,938,419,051.59元,占总成本的35.21%,同比增长19.96%[24] - 能量转换设备业务成本为2,298,161,051.67元,占总成本的72.44%,同比下降11.33%[24] - 工业服务业务成本为2,250,433,624.78元,占总成本的85.90%,同比下降11.24%[24] - 能源基础设施运营业务成本为2,115,725,360.35元,占总成本的82.84%,同比增长27.92%[25] - 货币资金本期期末数为11,347,848,541.46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41.25%,较上期期末增长25.02%[31]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期末数为602,457,362.49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2.19%,较上期期末减少65.54%[31] - 应收账款本期期末数为3,518,654,384.40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2.79%,较上期期末增长9.78%[31] - 应收款项融资本期期末数为110,200,024.39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0.40%,较上期期末增长194.61%[31] - 合同资产本期期末数为1,518,132,215.67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5.52%,较上期期末增长33.58%[31] - 境外资产总额为524,817,513.36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91%[32] - 当期新增气体项目投资额2022年为61,053.93万元,较2021年减少40.42%[37] - 已拥有合同供气量2022年为1,373,600.00 Nm3/h,较2021年增长15.27%[37] - 已运营合同供气量2022年为839,600.00 Nm3/h,较2021年增长21.14%[37]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为205,214.91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19.06%[39] - 管理费用为5.98亿元,同比增长19.43%,主要由于股权激励人工费用摊销增加[42] - 财务费用为-2.24亿元,主要由于存款类产品增加,利息收入增加[42] - 研发投入合计为3.6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39%,其中资本化研发投入占比1.28%[42] - 长期股权投资为2.45亿元,同比增长533.64%,主要由于新增投资四川协同顺应新材料基金合伙企业[44] - 固定资产为20.93亿元,同比增长16.80%[44] - 短期借款为25.14亿元,同比增长36.12%,主要由于公司根据经营发展需要增加短期借款[44] - 应付账款为55.39亿元,同比增长14.69%[44] - 合同负债为46.98亿元,同比下降21.47%[44] - 公司2022年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为7,005,128.06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2,061,430.84元[50] - 公司2022年净利润为106,000万元,超额完成年度预算指标,创历史新高[61][62] - 公司2021年销售收入为1,036,092万元,利润总额为117,567万元[71] - 公司2020年销售收入为806,493万元,利润总额为94,312万元[71] - 公司2019年销售收入为730,397万元,利润总额为82,484万元[71] - 陕西秦风气体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总资产为443,831.82万元,净利润为23,383.06万元,营业收入为299,601.53万元[75] - 西安长青动力融资租赁有限责任公司2022年总资产为210,759.10万元,净利润为4,192.78万元,营业收入为8,063.84万元[75] - 西安陕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22年总资产为62,672.97万元,净利润为3,187.02万元,营业收入为33,034.37万元[75] - 西安陕鼓通风设备有限公司2022年总资产为47,389.18万元,净利润为1,242.47万元,营业收入为25,647.65万元[75] - EKOL, spol. s.r.o. 2022年总资产为36,588.94万元,净利润为-234.45万元,营业收入为37,077.03万元[75] - 西安陕鼓汽轮机有限公司2022年总资产为2,860.10万元,净利润为240.40万元,营业收入为-15.88万元[75] - 宝信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2022年总资产为232,162.53万元,净利润为-3,648.65万元,营业收入为13,408.76万元[75] - 四川协同顺应新材料基金合伙企业2022年总资产为60,200.43万元,净利润为0.43万元[75] - 公司预计2023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97,130万元[84] 市场拓展与战略 - 公司战略聚焦分布式能源市场,坚持"要为客户找产品,不为产品找客户"的市场理念,盈利能力在行业中处于前列[46] - 公司在"一带一路"领域取得核心装备出口业绩新突破,特别是在菲律宾、印尼、越南等东盟地区[57] - 公司持续推广"绿色智造"和"能源互联岛"系统解决方案,打造绿色智能制造示范工程[60] - 公司在东南亚、印度等地区钢铁、化工原材料工业需求迫切,增量市场潜力较大[54] - 公司在欧洲部分地区冶金、硝酸工业升级改造需求旺盛[57] - 公司未来在流程工业领域和新兴能源领域有较大发展机遇,特别是在分布式能源市场和清洁能源领域[77][79] 智能化与数字化 - 公司在秦风气体实现远程控制,降低现场操作人员技能要求,中标重点炼化企业催化裂化智能控制项目,降低操作人员日常干预量50%,提升裂化行业生产过程稳定性10%以上,节约装置能耗1-3%[16] - 公司联合中国联通等企业合作构建智联钢铁云,建设生产大数据平台,服务钢铁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16] - 公司通过产品智能化、过程智能化、服务智能化,实现了智能制造战略布局,为客户提供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108] - 公司高低压电气系统工程技术在山西某BCRT机组项目中成功实现同步电动/发电能量转换输送技术[109] - 高速电机和高频调速系统技术在河南某27万吨硝酸四合一机组项目中成功应用[109] - 公司冶金领域机组全流程智能控制系统解决方案全面落地,透平机组智能化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近百台套机组[109] 荣誉与奖项 - 公司荣获“2022年中国机械500强”第102位,子公司秦风气体也进入该榜单[19] - 公司荣获“2022新型实体企业100强”第47位,为陕西省唯一上榜企业[19] - 公司成功申报国家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数字领航”企业[19] - 公司董事长李宏安荣获首届“中国机电工业年度创新人物”称号[19] 员工与人力资源管理 - 研发人员数量为892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5.32%,其中硕士研究生占比最高为322人[42] - 公司在职员工总数为3,523人,其中母公司2,463人,主要子公司1,060人[164] - 公司员工专业构成为生产人员1,441人,销售人员234人,技术人员892人,财务人员119人,行政人员834人,其他人员3人[164] - 公司员工教育程度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597人,本科1,015人,专科958人,高中或中专及以下953人[164] - 公司为员工提供补充医疗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商业保险、带薪年休假等多项福利保障[166] - 公司2022年共开展专业大课堂十五期,邀请外部专家开展行业专家大讲堂培训五期[169] - 公司实施绩效激励方案,增强员工归属感和获得感,进一步凝聚团队士气[146] - 公司2022年开展技能工种鉴定考试8期,132人获得技能等级证书[188] - 公司工资总额与营业收入、利润总额、EVA、总订货量等经济效益指标挂钩[184] - 公司实行公司级经营指标、部门业绩指标、个人业绩指标"三联挂"的考评体系[186]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 公司控股股东行为规范,未干预公司决策和经营活动,关联交易程序合法、价格公允[65] - 公司持续修订和更新内控管理制度,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规范、有效[197] - 公司对控股子公司实施分类管控,加强技术、研发、营销、生产等价值创造单元的能力建设[199] - 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标准无保留意见,表明公司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200] - 公司近三年未受到证券监管机构的处罚[105] 股东与股权管理 - 公司2022年度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3.5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股利604,658,172.65元[177] - 公司严格执行公司章程确定的现金分红政策,2022年度未对现金分红政策进行调整[178] - 公司于2022年3月23日注销147,360股限制性股票[180] - 公司于2022年8月10日解锁11,624,250股限制性股票[180] - 公司于2022年9月13日完成180万股限制性股票的预留授予登记[180] - 公司于2022年10月11日注销671,550股限制性股票[180] - 公司于2022年11月24日解锁468,600股限制性股票[180] - 公司董事刘金平在报告期内新授予330,000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6.63元[181] - 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合计持有3,709,600股限制性股票,其中699,600股已解锁[181] - 公司利润分配政策优先采取现金分红方式,同时符合现金及股票分红条件时优先现金分红[190] - 公司年度报告期内盈利且累计未分配利润为正时,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当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30%[192] - 公司2022年年度利润分配方案需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193] 董事会与高管变动 - 公司2022年4月7日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同意向股东大会提交《关于公司董事调整的议案》,刘金平同志担任公司董事会董事,王建轩同志不再担任公司董事职务[122] - 公司2022年9月5日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改聘高级管理人员的议案》,聘任周根标先生为副总经理,聘任刘忠先生为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蔡新平先生和陈余平先生不再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123] - 李宏安自2017年6月23日起担任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124] - 刘金平自2017年6月23日起担任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124] - 王建轩自2021年12月6日起担任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124] - 王建轩自2022年5月27日起担任陕西秦风气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24] - 陈党民自2018年10月12日起担任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董事[124] - 罗克军自2017年11月30日起担任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事会主席[124] - 蔡新平自2016年12月起担任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任期至2023年4月10日[124] - 李毅生自2021年1月起担任西安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兼财务管理部部长[124] - 柴进自2017年10月起担任长安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126] - 宁旻自2020年1月1日起担任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126] - 公司监事会收到李根柱先生辞去公司第八届监事会职工代表监事职务的申请,并于2022年7月15日选举张毅先生为新任职工代表监事[96] -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其他单位任职情况包括李宏安在西安常青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执行董事,刘金平在西安四叶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担任董事等[99] -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变动情况未详细披露,但提及了相关人员的任职和离任情况[104] 投资与资产管理 - 公司投资并运营龙岩秦风气体有限公司4.2万Nm³/h空分项目[162] - 公司投资设立临汾陕鼓气体有限公司并新建一套40000Nm³/h空分装置[163] - 公司参与投资四川协同顺应新材料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163] - 公司2022年度资产投资项目计划[162] - 公司2021年度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议案[142]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 公司成功试车全新型10万Nm³/h等级空分装置配套AEZ型混流式压缩机,单套机组每年节约用电量600万千瓦时以上,节约标煤1,86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873吨以上[151] - 公司为生物发酵供风及余热综合利用领域开发蒸汽发电联合压缩机组(SPC),实现流程用空气、蒸汽及压缩空气余热高效合理平衡利用[151] - 公司累计获批发布标准62项,其中国家标准26项,行业标准16项,团体标准18项,地方标准2项[159] 培训与员工发展 - 公司持续推进干部研修班,102人在中机企协"红旗杯"班组长大赛中晋级决赛,并取得全国特等奖一名、一、二、三等奖各两名的优异成绩[148] - 公司2022年共开展专业大课堂十五期,邀请外部专家开展行业专家大讲堂培训五期[169] 其他 - 公司签订华北地区某公司IGCC增压机组优化项目,首次采用多轴机组替换原有单轴增压机组,属于煤化工领域大型空分机组改造首台套项目[131] - 公司签订华东地区某公司10万吨硝酸四合一机组改造项目,首次突破硝酸行业尾透性能提升改造服务市场[131] - 公司签订西南地区某公司烧结余热系统改造项目,应用"5+3+C"分析法和"1+7"系统解决方案,助力用户提质增效[132] - 公司低顶温冶炼服务改造项目群在江苏、山东、河北、西北等地区多个项目实施,发掘新的增长点[132] - 公司新增4个维保项目,量身打造一体化服务维保模式创新标杆,助力客户解决改造转型难题[133] - 公司与江苏两家钢铁企业气体厂签订稀有气体提取装置工程合同,为用户降本增效[133] - 秦风气体2022年营业收入创业绩之最,供气总规模创历史新高,首套氪氙液生产线正式投产[135]
陕鼓动力(601369) - 2022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