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分配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3.05元(含税),预计共计分配股利457,161,450.00元,占当年合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521,847,260.07元的30.04%[8] - 本年度公司无资本公积转增方案[8] 审计与报告保证 -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6] - 公司负责人赵志松、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龚菊平及会计机构负责人李倩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7] 风险提示与承诺说明 - 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9] - 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10] - 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10] - 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10] - 公司已在报告中详细描述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10] 财务数据概述 - 2021年营业收入39.17亿元,同比增长14.74%[28]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22亿元,同比增长16.40%[28]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21.72亿元,同比增长10.14%[31] - 2021年末总资产294.30亿元,同比增长14.31%[31] - 2021年基本每股收益1.02元/股,同比增长17.24%[31] - 2021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3.11%,较上年增加0.70个百分点[31] - 2021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3.9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6亿元[32] -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17亿元,同比增加14.74%;营业利润25.13亿元,同比增加20.85%;利润总额25.14亿元,同比增加20.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22亿元,同比增加16.40%[82] 非经常性损益 - 2021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3509.05万元[35] - 2021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7926.43万元[35] - 2021年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 - 2323.19万元[35] - 2021年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合计44834367.09元,所得税影响额22816691.16元,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48417913.50元[38] 金融资产变动 - 衍生金融资产、债务工具投资和权益工具投资期初余额合计715719492.14元,期末余额合计1923594011.83元,当期变动1207874519.69元[39]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合计期末余额为19.24亿元,当期变动12.08亿元,对当期利润影响金额为2.20亿元[130] 园区发展成果 - 2021年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累计引进近100个项目,新增注册内外资超100亿元,产业类外资2.2亿美元[45] - 2021年苏州新加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位居江苏省国际学校K12首位,2021届毕业生IBDP考试通过率100% [47] - 2021年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及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位列全市第一,引进产业类项目41个,协议投资总额超180亿元[51] - 2021年中新苏滁高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率全市第一,引进产业类项目44个,协议投资总额超230亿元[52] - 2021年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引进智能传感类项目15个,协议投资总额超55亿元[53] - 2021年苏银产业园引进产业类项目28个,协议投资总额超20亿元[54] - 2021年中新海虞花园城常熟市实验中学海虞校区和苏州外国语学校常熟校区幼儿园建成投用[55] - 2021年中新苏滁高新区参与组建规模10亿元的苏滁产业引导基金[52] - 2021年新拓展区中园项目落地9个,总占地面积近1800亩,总建筑面积超120万平方米[60] - 苏州工业园区内载体综合出租率超90%,入驻企业约50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6家,科技领军人才企业34家[60] 产业基金情况 - 2021年新增认缴外部产业基金16支,认缴总金额超15亿元[61] - 中新园创一期基金、中新园展一期基金正式投入运行,总规模5亿元[61] - 产业基金2021年拉动基金落地园区规模超130亿元,投资园区项目超14亿元,拉动项目总投资近90亿元[61] - 科创直投2021年直投园区项目11个,认缴投资金额近1.3亿元[61] - 截至2021年底,累计认缴产业基金32支,认缴金额近32亿元,拉动基金落地园区规模超193亿元[62] 环保业务情况 - 分布式光伏累计完成项目投资运营36个,覆盖多地,用户含知名企业[65] - 污泥总处置能力将提升至1300吨/日,年处置湿污泥45万吨,可减排二氧化碳约16万吨[65] - 餐厨及厨余垃圾处置能力达600吨/日,每年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6.5万吨[65] 业务收入与成本 - 2021年园区开发运营收入30.59亿元,同比增加9.86%,营业成本9.14亿元,同比增加18.79%;绿色公用收入7.46亿元,同比增加36.62%,营业成本5.88亿元,同比增加49.71%[90] - 2021年江苏省收入26.88亿元,同比减少7.76%,营业成本11.16亿元,同比增加3.65%;安徽省收入11.58亿元,同比增加136.80%,营业成本3.94亿元,同比增加180.47%[90] - 园区开发运营成本为9.14亿元,占总成本比例58.13%,较上年同期增长18.79%;绿色公用成本为5.88亿元,占比37.39%,较上年同期增长49.71%[96] 费用与现金流变动原因 - 销售费用同比增加39.52%,主要因合并范围内增加本期收购的和顺环保[83][85] - 研发费用同比增加129%,主要因合并范围内增加本期收购的和顺环保[83][86] - 财务费用同比增加176.94%,主要因公司本期加大投资,闲置资金减少,利息收入减少[83][86]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128.68%,主要因本期扩大融资规模,筹资增加[83][86] - 投资收益同比增加41.26%,主要因权益法核算的合营联营公司盈利增加[83][86]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增加5648.13%,主要因产业基金评估增值[83][86] 客户与供应商情况 - 前5名客户销售额合计21.57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55.06%,第一名客户销售额10.99亿元,占比28.07%[99]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16.32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51.22%,第一名供应商采购额11.68亿元,占比36.65%[100][102] 费用增长情况 - 销售费用本期较上年同期增长39.52%,管理费用增长2.80%,财务费用增长176.94%[103] 研发投入情况 - 本期研发投入合计1435.2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0.37%,资本化比重为0[104]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57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3.18%[105] 现金流量情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74亿元,上年同期为 - 8.42亿元;投资活动净额为 - 18.60亿元,上年同期为 - 12.40亿元;筹资活动净额为7.7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8.68%[109] 资产情况 - 货币资金本期期末数为31.1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0.60%,较上期减少20.36%[112] - 应收账款本期期末数为13.1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4.48%,较上期增加34.09%[112] - 存货本期期末数为106.6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36.25%,较上期增加22.32%[112] - 长期应收款本期期末数为6.3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16%,较上期增加88.33%[112]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本期期末数为19.1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6.49%,较上期增加181.17%[112] - 境外资产为1.20亿元,占总资产比例0.41%[123] - 商誉本期期末数为1.6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0.56%,较上期增加208.85%,主要因中新公用并购和顺环保[112][119] 项目开发情况 - 中新嘉善2021年完成项目开发14.09亿元,累计完成53.09亿元[129] 子公司经营情况 - 中新智地净利润16209.4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6.55%;中新公用净利润23828.35万元,增长11.79%;中新苏滁净利润50250.33万元,增长103.04%;中新兴富净利润59272.79万元,增长328.75%;清源华衍净利润18552.39万元,增长13.66%[133] - 中新嘉善净利润-1813.52万元,亏损较上年同期增加55.63%;蓝天燃气净利润8901.3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6.70%;中新万科净利润38.1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3.95%[133] - 中新苏滁营业收入99824.48万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0250.33万元,对合并净利润贡献28140.18万元,占上市公司净利润比重18.49%[133] 行业数据 - 217家国家级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11万亿元,同比增长5.6%;进出口总额7万亿元,同比增长9.2%;实际使用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574亿美元,同比增长4.8%[139] - 217家国家级经开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1万家,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560家,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8600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08件[139] - 十四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有望保持在5% - 10%的增长区间[142] - 全国工信系统备案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4762家,带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入库企业11.7万家,年内新增“小巨人”企业2930家[142] - 2021年上市的两批公募REITs基金项目中有4支产业园区公募REITs产品[141] 公司战略规划 - 未来公司将布局绿色低碳园区,聚焦资源型项目,打造绿色发展核心竞争力[75] - 公司战略目标是打造一流园区开发运营领军企业,发展格局为“一体两翼”,即以园区开发运营为核心主业,以产业投资和绿色公用为两翼[148] - 2022年公司将在园区开发运营、防范风险等方面求稳,在经营业绩、获取优质资源等方面求进[149] - 公司将持续擦亮中新合作金字招牌,强化中新品牌,提升经济效益[152] - 公司将主动承担苏州工业园区开发主体职能,引进高质量项目,服务园区建设和民生保障[153] - 公司将强化产城融合园区开发运营,推动商务模式更新迭代,提升各环节核心竞争力[154] - 公司将强化区中园开发运营,明确目标思路,布局产业投资和绿色低碳[155] - 公司将强化产业投资板块,立足园区主导产业开展投资,重点投“早”、投“小”[156] - 公司将强化绿色公用板块,围绕双碳目标在新能源领域发力,打造绿色低碳主题园区示范点[159] 公司面临风险 - 公司可能面临宏观经济环境及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将密切关注形势并推进模式升级和机制创新[160][161] - 公司股权投资规模持续加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规模增加,可能致期间利润波动[162] - 公司对外投资结构存在不均衡,个别行业投资占比偏高,面临投后管理、退出及合规性风险[162] - 公司长期资产负债率及资金成本低于行业平均,但业务扩张使资金需求增长,可能面临资金周转压力[163] 风险应对措施 - 公司将完善投决机制,强化投后管理,增加人才储备,制定风险应对策略[162] - 公司将积极对接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保障资金安全[165]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董事会由九人组成,设董事长一人,副董事长一人,独立董事三人[170] - 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业务、人员、资产、机构、财务等方面完全分开,独立运行[173] 股东大会情况 - 中新集团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于2021年5月7日召开,决议于5月8日披露,议案全部通过[174]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于2021年6月15日召开,决议于6月16日披露,议案全部通过[174] - 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于2021年9月13日召开,决议于9月14日披露,议案全部通过[174] 人员报酬情况 - 董事长、总裁赵志松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408.21万元[178] - 副董事长陈文凯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5万元,在公司关联方获取报酬[178] - 董事、副总裁尹健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267.57万元[178] - 董事陈志商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2.72万元,在公司关联方获取报酬[178] - 董事周衡翔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5万元,在公司关联方获取报酬[178] - 董事、董事会秘书唐筱卫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230.33万元[178] - 独立董事陈美凤、贝政新、刘勇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均为20万元[178] - 监事会主席李铭卫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0万元,在公司关联方获取报酬[178] - 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合计为2518.49万元[180] - 罗臻毓、王星为报告期内离任人员,分别获得报酬2.02万元、3.0
中新集团(601512)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