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际华集团(601718) - 2021 Q4 - 年度财报
际华集团际华集团(SH:601718)2022-04-27 00:00

财务表现 -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54.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1%[24]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56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的-7.762亿元人民币有所改善[24] -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7.48%[24]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69.1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94%[24] - 2021年公司母公司实现净利润为-5.616亿元人民币,年末可供股东分配利润为563.2万元人民币[6] - 2021年公司拟不进行利润分配,以保障长期健康发展[6] - 2021年公司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151.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9%[24]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369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的-7.630亿元人民币有所改善[24] - 公司2021年总资产为28,299,064,577.41元,同比下降5.74%[25] - 2021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04元,较2020年的-0.18元有所改善[25] - 2021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97%,较2020年增加3.51个百分点[25] - 2021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4,644,726,196.03元,为全年最高[26]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8,618,642.48元,主要亏损集中在第四季度[26] - 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为171,343,198.75元,较2020年的-13,230,340.65元大幅改善[30] - 2021年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48,290,423.30元,较期初减少14,150,217.06元[31] - 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54.94亿元,同比增长3.61%[4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7.76亿元大幅减亏[47]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5.64%,主要因市场订单承揽增加导致差旅费、咨询费等费用上升[50] - 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0.88%,主要因公司加强费用压控及处置低效无效资产[50]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114.18%,主要因公司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及加大资金集中管理力度[50]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3.79%,主要因推进国家部委重点科研项目及军队开放性研究课题[5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677.48%,主要因公司加大“两金”管控和货款催收力度[50] - 公司其他收益为1.54亿元,同比下降15.98%,主要由于子公司收到的稳岗补贴和应急物资保障补助同比降低[74] - 公司营业外收入为4434.37万元,同比增长64.72%,主要由于本报告期无需支付的应付款同比增加[74] - 公司营业外支出为1664.28万元,同比下降95.22%,主要由于部分项目报废导致营业外支出同比降低[74] - 公司应收账款为20.77亿元,同比下降35.71%,主要由于公司加大应收账款催收力度,应收账款结算回款所致[74] - 公司投资性房地产为8.07亿元,同比增长49.29%,主要由于部分在建工程完工转固用于出租导致投资性房地产增加[74] - 公司合同负债为13.74亿元,同比增长56.96%,主要由于预收货款同比增加[74] - 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24.63亿元,同比增长5984.87%,主要由于约24亿元公司债于2022年到期,因此划分至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74] - 公司境外资产为4464.65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0.16%[76] - 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7692.61万元,较年初降低5.49%[81] - 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为4829.04万元,较年初降低22.66%,主要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81] - 公司2021年度母公司实现净利润为-561,653,832.71元,年末可供股东分配利润为5,631,965.54元[158] - 公司2021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负,母公司报表可分配利润为负,因此不进行利润分配[158] - 公司现金分红政策规定,成熟期且无重大资金支出安排时,现金分红比例最低应达到80%[155] - 公司现金分红政策规定,成熟期且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时,现金分红比例最低应达到40%[158] - 公司现金分红政策规定,成长期且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时,现金分红比例最低应达到20%[158] 研发与创新 - 2021年研发投入为3.84亿元,同比上升23.79%[35] - 2021年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0项,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4项[35] - 公司拥有完善的研发创新体系,包括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分中心和2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5] - 公司重点关注陶瓷防弹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高透湿性防水透气膜研发及功能性纺织品、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91] - 公司计划在2022年加大科研投入,加快关键核心能力建设,包括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加快研发项目落地转化[105]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3.79%,达到3.8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48%[66][67]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687人,占公司总人数的3.87%,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为39.16%[69] 市场与销售 - 公司线上市场实现快速增长,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2021年"际华"品牌位列"亚洲品牌500强"第283位,较去年提升15名[36] - 公司在军需品市场占据领先市场份额,是国家统一着装部门和单位的重要生产供应商[43] - 公司拥有军需品出口资质,具有全产品系列、全战区覆盖、全过程服务的综合保障能力[43] - 行配工装市场容量巨大且稳定,公司在该领域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具有较大的品牌影响力[96] - 公司重点关注具备阻燃、防电、防油、防水等功能的防护细分市场,主要应用在大型供电企业、石化企业、加油站、冶炼厂、造纸企业等[97] - 公司计划在2022年加强市场开拓能力,建设一流的市场销售团队,深化全员营销理念,确保传统军队被装市场的领先地位[104]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的20.33%,其中关联方销售额占比为0%[63]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占年度采购总额的7.22%,其中关联方采购额占比为0%[66] 成本与费用 - 职业装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69%,毛利率减少0.07个百分点[53] - 防护装具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0.54%,但毛利率增加18.89个百分点[53] - 国内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8%,毛利率增加1.06个百分点[57] - 职业装成本总额同比下降11.62%,其中直接材料成本下降13.57%,直接人工成本下降13.37%[62] - 纺织印染成本总额同比下降15.39%,其中直接材料成本下降17.95%,直接人工成本下降17.15%[62] - 职业鞋靴成本总额同比下降16.45%,其中直接材料成本下降20.11%,直接人工成本下降4.14%[62] - 防护装具成本总额同比下降52.18%,其中直接材料成本下降55.70%,直接人工成本下降26.90%[62] - 贸易及其他业务成本总额同比增长60.63%,主要由于外购商品成本增加[62] 公司治理与股东 - 公司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于2021年1月21日召开,审议通过了修订《公司章程》等议案[118] - 公司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于2021年6月11日召开,审议通过了2020年年度报告及摘要等议案[118] - 公司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于2021年9月30日召开,审议通过了补选公司第五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的议案[118] - 公司董事陈向东在2021年通过二级市场增持10,000股,年末持股数为10,000股[123] - 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王兴智在2021年通过二级市场增持50,000股,年末持股数为80,000股[123] - 公司总会计师刘改平在2021年通过二级市场增持30,000股,年末持股数为30,000股[123] - 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邱卫兵在2021年通过二级市场增持40,000股,年末持股数为40,000股[123] - 公司副总经理周长胜在2021年通过二级市场增持30,000股,年末持股数为30,000股[123] - 公司独立董事徐坚、张继德、卢业虎在2021年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均为17万元[123] - 公司职工监事刘海权在2021年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40.1万元[123] - 公司原董事长袁海黎、原董事兼总经理段银海、原总会计师何华生、原副总经理刘改平和容三友在2021年期间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票,合计增持金额为38万元[127]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变动频繁,包括董事长、总经理、总会计师和副总经理等职位的离任和调整[128] - 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中,吴同兴、陈向东、杨大军和史俊龙等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管理背景,分别担任公司董事长、董事等职务[127]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已发布[131][134] - 公司监事会成员包括王兴智、徐坚、张继德、卢业虎、黄孟魁、刘海权、滕连越、夏前军、刘改平、邱卫兵、周长胜等[130][132] - 公司监事会主席为黄孟魁[130] - 公司总经理为夏前军[132] - 公司总会计师为刘改平[132] - 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为邱卫兵[132] - 公司副总经理为周长胜[132] - 公司监事包括刘海权、滕连越[130][132] - 公司独立董事包括徐坚、张继德、卢业虎[130] - 公司职工监事为刘海权[130] - 报告期内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年度报酬总额为470.73万元[138] - 吴同兴被选举为党委书记、董事长[138] - 夏前军被聘任为总经理[138] - 袁海黎因工作调动辞去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138] - 段银海因工作调动辞去原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职务[138] - 何华生因工作调动辞去原总会计师职务[138] - 刘改平由原副总经理岗位调整后被聘任为总会计师[138] - 容三友因工作调动辞去原副总经理职务[138] - 第四届董事会第29次会议于2021年1月5日召开,审议通过修订《公司章程》等议案[139] - 第五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于2021年1月21日召开,审议通过选举董事长、聘任总经理等议案[139]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及摘要已审议通过[141] - 2021年年度预算方案已审议通过[141] - 2021年第一季度报告已审议通过[141] - 2021年半年度报告已审议通过[141] - 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已审议通过[141] - 公司总会计师变更已审议通过[141] - 公司总经理聘任已审议通过[141] - 公司治理权责清单修订已审议通过[141] - 公司董事会年内召开会议次数为10次,其中通讯方式召开会议次数为4次[144] - 公司战略委员会在2021年4月28日听取了《际华股份 "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的汇报[145] - 公司2021年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召开3次会议,审议了2020年度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148][150] - 公司2021年提名委员会召开4次会议,审议了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董事会秘书等人选事项[148] - 公司2021年薪酬政策实行按劳分配、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高级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153] - 公司2021年完成了《际华集团"十四五"发展战略与规划》的议案,并提交董事会审议[148]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实行差异化薪酬,与经营业绩挂钩,实施刚性考核和刚性兑现[162] - 公司建立了“经营绩效+重点工作+专项任务”的考核评价机制,实施分类和差异化考核[162] - 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建立了全面的制度,总部各职能部门对子公司相关业务和部门实行对口管理和指导[163] - 公司2021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标准无保留意见[164] 环保与社会责任 - 公司在2021年严格落实重大风险防控措施,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污染防控方面的相关事故[39] - 公司2021年排放废水40.11万吨,各污染物排放浓度均满足排放标准要求[168] - 公司2021年COD排放量为30.51吨,氨氮排放量为0.56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0.06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为0.63吨,颗粒物排放量为0.04吨[170] - 公司2021年使用天燃气17.0891万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为0.02051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为0.319737吨[170] - 公司2021年排放废水62万吨,COD排放量为72吨,氨氮排放量为5.1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0.3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44吨[173] - 公司2021年环保设施完好、有效、稳定运行,各项外排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排放标准[174] - 公司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制度,环保项目建设均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等制度要求[175] - 公司所属重点排污企业均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全面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报送及备案工作[176] - 公司及所属重点排污企业按照国家最新要求,分别开展新版排污许可证申办、延续及变更工作[179] - 公司及其他所属企业环保设施运行正常,主要污染物均稳定达标排放[180] - 公司及其他所属企业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执行率达100%[180] - 公司其他所属企业制定了《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修订[180] - 公司及其他所属企业定期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废水、废气等项目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各项污染物指标均达标排放[183] - 际华智能纺织印染生态工业园项目采用智能化生产设备,减少了能源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排放[184] - 公司积极组织职工接种新冠疫苗,全年在岗职工无人感染新冠肺炎[185] - 公司及所属企业紧急筹措生产,支援郑州、南京、扬州、石家庄等地防疫物资[185] - 公司向西安供应十万套医用防护服,支援当地疫情防控[185] - 公司驰援河南防汛抗洪救灾工作,捐赠食品和鞋靴等物资[185] - 公司继续向定点帮扶县选派挂职帮扶干部和驻村干部,确保工作力量和组织保障有机结合[188] - 公司组织8家单位从定点帮扶地区采购农副产品,积极开展产销对接[188] - 公司通过人力资源招聘方式,为定点帮扶地区提供就业岗位,帮助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188] - 公司帮助结对村建立村办经济实体,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188] - 公司通过村企共建,成立12家加工企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188] - 公司向莎车县艾力西湖镇人民政府捐赠款项用于乡村振兴工作[188] - 公司与6家职业技能学校建立校企合作战略关系,2021年安排120余名学生实习顶岗[188] - 公司累计转移安置和静、和田等地区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就业235余人[188] 员工与培训 - 公司2021年总在职员工数量为17,757人,其中母公司141人,主要子公司17,616人[152] - 公司员工专业构成中,生产人员占比最高,达11,516人,技术人员1,605人,销售人员910人[152] - 公司员工教育程度中,专科学历及以下占比最大,达15,965人,本科学历1,613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179人[152] - 公司2021年培训人次达到3,777人以上,并组织了18名青年干部到优势子企业挂职锻炼[154] - 公司2022年计划加大青年骨干人才内部轮岗力度,并选拔子企业青年干部到公司本部交流挂职[154] 战略与发展 - 公司全面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员劳动生产率和职工人均收入同比上升[36] - 公司拥有从原材料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各产业之间达到了一定的产、供、销协同[46] - 公司拥有原材料、纺织、印染、制衣、制鞋、服饰等全产业链,各产业之间达到了一定的产、供、销协同[46] - 公司致力于打造具有鲜明军民融合特色,具备军警保障、应急防护核心能力的一流轻工军民保障体系营造者[98] - 公司坚持"1235"总体发展战略,包括科技兴企、品牌强企、布局三大业务、构建"443"业务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产品升级、管理升级、装备升级和服务升级[99] - 公司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巩固基础业务,拓展战略业务,布局新业态业务,包括线上B端和C端市场、海外市场及其他服务业务[102] - 公司2022年生产经营工作的总体思路包括推进流程再造、转变发展方式、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创新商业模式、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103] - 公司加强信息化智能化投入,推进业财一体化建设,建立全流程数字化协同管理体系[108] - 公司通过股权投资、并购重组掌握关键材料补强产业链,形成新的发展增量[109] - 公司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战略投资者引进及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提升产业控制能力[109] - 公司优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