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检集团(603060) - 2021 Q4 - 年度财报
国检集团国检集团(SH:603060)2022-04-27 00:00

财务业绩 - 公司2021年母公司实现净利润132,550,524.97元[5] - 截至2021年底可供分配利润248,166,470.80元[5] - 资本公积余额333,398,330.21元[5] - 2021年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送红股1股并派发现金股利1.26元(含税)[5] - 拟送红股60,368,000股[5] - 拟派发现金股利7,606.368万元(含税)[5] - 现金分红占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的比率为30.1%[5] - 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式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股[5] - 本次转增共计60,368,000股[5] - 分配方案实施完毕后,公司总股本为724,416,000股[5]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22.17亿元,同比增长50.53%[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3亿元,同比增长9.26%[2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88亿元,同比增长13.50%[22] - 公司2021年末总资产为38.26亿元,同比增长58.25%[2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4186元,同比增长9.24%[2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83%,同比减少0.40个百分点[23]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9.41亿元,占全年收入的42.45%[23]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2亿元,占全年净利润的64.06%[23] - 公司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为3419.10万元,主要为政府补助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6] - 公司持有的中国建材股票期末余额为5307.90万元,当期变动为-38.50万元[26] - 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21,698.37万元,同比增长50.53%[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272.53万元,同比增长9.26%[30] - 公司营业收入为22.17亿元,同比增长50.53%[67] - 营业成本为12.29亿元,同比增长54.07%[67] - 销售费用为9567.43万元,同比增长91.52%[67] - 研发费用为1.83亿元,同比增长62.05%[6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88亿元,同比增长13.50%[67] - 检验检测业务收入为15.71亿元,同比增长34.27%[70] - 检测仪器与智能制造板块收入为3.71亿元,同比增长294.54%[70] - 科研及技术服务板块毛利率增加8.83个百分点[71]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为2.16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9.76%[77]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为8582.28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9.34%[78] - 公司2021年研发投入总额为183,068,576.27元,占营业收入的8.26%[83] - 公司2021年销售费用同比增长91.52%,达到95,674,264.16元,主要由于市场开拓力度加大及新并入企业的影响[82] - 公司2021年管理费用同比增长51.85%,达到304,997,946.28元,主要由于新增企业带来的管理费用增加[82] - 公司2021年财务费用同比增长590.95%,达到13,906,622.57元,主要由于执行新租赁准则[82] - 公司2021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同比增长32.50%,达到2,155,080,637.02元,主要由于营业收入增加[86] - 公司2021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增长37.56%,达到1,766,804,019.10元,主要由于营业成本和人员费用增加[86] - 公司2021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下降92.37%,主要由于赎回到期理财产品减少[86] - 公司2021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下降28.53%,主要由于购买保本型理财产品减少[86] - 公司2021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增长295.70%,达到507,641,370.00元,主要由于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增加[86] - 公司2021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增长61.26%,达到218,718,996.51元,主要由于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及支付租赁费增加[86]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2,521,323.70元,较上期期末增加100.00%,主要系报告期原计入"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科目核算的待处置长期股权投资预计在2022年完成处置,调整至本科目核算所致[90][93] - 应收票据期末余额为72,971,365.81元,较上期期末增加180.24%,主要系报告期新纳入合并范围企业上海美诺福带来的应收票据绝对增量所致[90][93]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655,555,626.70元,较上期期末增加116.97%,主要系报告期业务量增长以及新纳入合并范围企业带来的应收账款绝对增量所致[90][93] -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余额为4,344,772.28元,较上期期末增加93.87%,主要系报告期由于业务开展,以贴现或背书转让为目的持有的应收票据增加所致[90][93] - 存货期末余额为73,839,881.88元,较上期期末增加172.53%,主要系报告期新纳入合并范围企业上海美诺福带来的存货绝对增量所致[90][93] - 合同资产期末余额为67,522,843.93元,较上期期末增加141.41%,主要系报告期业务量增加,以及新纳入合并范围企业上海美诺福带来的合同资产绝对增量所致[90][93] - 长期股权投资期末余额为39,998,969.23元,较上期期末减少49.88%,主要系报告期收回参股企业基金公司投资款所致[90][93] - 商誉期末余额为622,564,959.66元,较上期期末增加133.96%,主要系报告期发生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根据会计准则确认商誉所致[90][93] - 短期借款期末余额为105,000,000.00元,较上期期末增加1,768.56%,主要系报告期新增对外借款所致[90][93] -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为152,866,987.90元,较上期期末增加72.87%,主要系报告期新纳入合并范围企业上海美诺福带来的应付账款绝对增量所致[90][93] - 报告期新增对外长期借款,导致长期借款期末余额增加[25] - 公司实施2020年度利润分配及转增股本方案,增加股本17,248万股[29] - 报告期新增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导致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增加[28] - 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美诺福的净利润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达到10%以上[104] - 报告期投资额为55,987.6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7,092.50万元[101] - 公司控股子公司国检京诚的总资产为49,089.63万元,净资产为23,498.51万元[104] - 公司2020年度财务决算已审议通过[165] - 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报告已审议通过[168] - 公司2021年半年度报告已审议通过[168] - 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已审议通过[168] - 公司2021年投资计划已审议通过[173] - 公司2020年度内部审计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已审议通过[165] - 公司2020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专项报告已审议通过[165] - 公司2020年度日常关联交易执行情况及2021年度预计情况已审议通过[165] - 公司2020年度薪酬工作报告已审议通过[169] - 公司2019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第一个行权期业绩绩效考核条件已达成[169] - 公司2020年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送红股2股并派发现金股利1.61元(含税),共计分配利润15,566.32万元,现金分红占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的比率为30.01%[178] - 公司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式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2股,共计转增86,240,000股,实施后公司总股本为603,680,000股[178] - 公司2021年8月26日通过第二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并于2021年11月5日获得股东大会通过,授予245名激励对象1,411.00万份股票期权[181][184] - 公司第二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实际授予激励对象为244人,实际授予登记期权数量为1,407.00万份[184] - 2019年第一次股权激励计划中,每份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约为6.94元,标的股价为21.98元/股,行权价为21.40元/股,有效期为4年,历史波动率为35.7786%,无风险利率为1.7896%,股息率为0%[185] - 2021年第二次股权激励计划中,每份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约为5.29元,标的股价为19.40元/股,行权价为17.44元/股,有效期为3.5年,历史波动率为24.9309%,无风险利率为2.6382%[185] - 报告期内,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被授予的股票期权数量总计850,000股,期末持有股票期权数量总计1,436,000股,行权价格为17.44元/股,期末市价为19.30元/股[187] - 公司启动了《2019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和《第二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并制定了相应的考核管理办法,以建立健全长效激励机制[188] 研发与创新 - 公司研发投入为18,306.8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8.26%[34] - 公司成功发布两项国际标准,并立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4] - 公司联合145家测试评价机构和1,026家企业资源,完成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建设[30] - 公司主持、参与制修订并发布的国家、行业、地方和团体标准共131项[34] - 公司授权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235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登记软件著作权72项[34] - 公司累计发布国际标准13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484项[58] - 公司在研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246项[58] - 公司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58项、实用新型专利797项、外观设计专利10项[58] - 公司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共计377项[58] - 公司及子公司拥有16个国家级、18个行业级检验中心[59] - 公司建成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中心[57] - 公司牵头中标工信部"重点原材料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57] - 公司2021年研发投入总额为183,068,576.27元,占营业收入的8.26%[83] 业务发展 - 公司联合重组迈入流程工业智能服务领域,填补东三省区域食品检测业务的空白[33] - 2021年公司检验检测业务实现收入157,129.11万元,同比增长34.27%,毛利74,809.82万元,同比增长30.05%[49] - 2021年公司认证业务实现收入9,313.43万元,同比增长23.19%,毛利4,355.25万元,同比增长28.13%[51] - 2021年公司检测仪器及智能制造业务实现收入37,103.08万元,同比增长294.54%,毛利11,567.94万元,同比增长473.67%[52] - 2021年公司计量校准业务实现收入1,320.17万元,毛利850.28万元[53] - 2021年公司及子公司共出具129.96万份检验报告[49] - 截至2021年底,公司有效认证证书为28,398份,有效认证客户6,764家,其中国外客户301家[51] - 公司科研及技术服务业务实现收入16,382.52万元,同比增长27.99%[56] - 科研及技术服务业务实现毛利6,979.81万元,同比增长61.41%[56] - 公司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场所和2022年北京冬奥村提供建筑室内环保控制技术服务[57] - 公司及子公司服务能力涵盖材料、工程、环境、食品及农产品等检验领域[100] - 公司计划到"十四五"末实现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20%以上[114] - 2022年公司计划实现营业收入26.6亿元,利润总额4.6亿元[115] - 公司将持续推动"四全"生态型业务架构建设,包括建工建材、环境、食农检测等领域[111] - 公司中长期目标为在建工建材检验认证领域达到国际领先,并在环境与环保、汽车与零部件等领域占据相当市场规模[114] - 公司计划通过联合重组拓展建材建工检测专项领域以外市场份额,如特检、仪器装备等方向[117] - 公司将持续优化考核管理办法,建立有利于长期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和长效内控评价机制[118] - 公司面临公信力受损风险,已制定严格的内部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以降低质量事故风险[121] - 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及房地产调控政策导致检验认证市场需求减少,建材行业和建筑业发展速度面临调整[122] - 行业政策调整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业务扩张应对[122] - 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业务产生冲击,部分区域子公司自3月以来居家办公,预计对全年经营业绩造成影响[122] - 并购战略是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之一,并购标的选取及整合存在较大风险[123] - 公司通过尽职调查和充分论证选择优质并购标的,设立专门部门跟踪整合事项[126] - 检验认证行业面临高素质专业人才缺口,公司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解决人才短缺问题[127] - 公司投资项目存在实施风险,可能因市场变化、政策调整等因素导致项目进度或收益不达预期[128] - 公司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范运作,健全内控管理体系,维护投资者利益[130] - 公司信息披露管理体系完善,有效规避内部信息传递风险[133] - 公司已解决与8家机构的同业竞争问题,相关检测业务纳入合并报表范围[135] - 国内检验检测行业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趋势加快,2025年目标为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检验检测知名品牌[109] - 国内事业单位制检验检测机构比重逐年下降,2020年营业收入在5亿元以上机构有42家,1亿元以上机构有481家,5000万元以上机构有1197家[110] 公司治理与股东权益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5项议案,无否决议案[138] - 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9项议案,无否决议案[138] - 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7项议案,无否决议案[138] - 董事长马振珠持股从35,000股增至100,000股,增加65,000股[141] - 董事、总经理朱连滨持股从12,000股增至16,800股,增加4,800股[141] - 董事栾建文持股从36,100股增至50,540股,增加14,440股[141] - 监事会主席杨京红持股从840股增至1,176股,增加336股[141] - 职工监事吴辉廷持股从4,756股增至6,659股,增加1,903股[141] - 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宋开森持股从10,000股增至14,000股,增加4,000股[141] - 副总经理张庆华持股从4,500股减少至1,260股,减少3,240股[141] - 公司董事马振珠自2020年3月起担任国检集团董事长,2021年11月起兼任中国建材总院党委书记、董事长[144] - 公司董事王益民曾任中国建材总院院长助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院长、执行董事、总经理、党委书记、董事长,目前已退休[144] - 公司独立董事谢建新自2015年12月起任中国工程院院士[144] - 公司独立董事孙卫自2012年起任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144] - 公司独立董事武吉伟自2020年12月起任北京九维赋能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144] - 公司董事朱连滨自2020年3月起任国检集团总经理,2021年2月起任国检集团董事[144] - 公司董事陈璐自2020年4月起任国检集团董事[144] - 公司董事唐玉娇现任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148] - 公司董事栾建文自2021年1月起任国检集团EHS事业部总经理,2021年7月起任国检集团总经理助理[148] - 公司监事会主席杨京红自2017年10月起任中国建材总院副总会计师[148] - 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三届监事会任期届满,第四届董事会及监事会成员于2021年2月4日选举产生[151] - 马振珠自2021年11月起担任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154] - 王益民自2020年6月起担任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期至2021年11月[154] - 陈璐自2020年9月起担任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任期至2021年7月[154] - 唐玉娇自2021年4月起担任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并于2021年12月担任董事长[154] - 杨京红自2017年10月起担任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会计师[154] - 王健自2020年6月起担任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154] - 王华自2021年7月起担任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科技发展部部长[154] - 马振珠自2020年7月起担任中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