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公司2021年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272.86万元[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3亿元人民币,相比2020年亏损2.85亿元实现扭亏为盈[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3亿元人民币,同比扭亏为盈[30] - 公司净利润12272.86万元,实现扭亏增盈[96] 母公司净利润及分配 - 母公司2021年净利润为4,676.94万元[7] - 截至2021年末公司合并报表累计可供分配利润为-97,921.67万元[7] - 母公司累计可供分配利润为-89,922.21万元[7] - 母公司资本公积余额为250,854.89万元[7] 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 - 2021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13.00亿元[18] - 非公开发行价格为5.22元/股[18] - 非公开发行股份数量254,789,272股[18] - 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13.30亿元人民币[36] - 公司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投资智能化项目总金额349.54百万元[126] - 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用于智能化转型项目[172] 募投项目 - 募集资金用于四个募投项目包括盘锦浩业360万吨/年重油加氢EPC项目[18] - 宣东能源50万吨/年危废煤焦油提质改造EPC项目为募投项目之一[18] - 盘锦浩业360万吨/年重油加氢EPC项目和宣东能源50万吨/年危废煤焦油提质改造EPC项目两个募投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152] 营业收入 - 营业收入40.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17%[24]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40.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17%[30] - 公司营业收入403706.1万元,同比增长39.17%[96][99] - 新增产品订货39.01亿元,同比增长52.09%[96]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0.20%[2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80.20%,主要因采购付款增加及EPC项目回款下降[119] 净资产及收益率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9.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2.52%[24] - 净资产收益率为7.67%,同比增加24.62个百分点[3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67%,同比增加24.62个百分点[2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03%,同比增加25.15个百分点[24] 总资产及货币资金 - 总资产121.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95%[24] - 货币资金较上期期末增长59.72%至26.70亿元,主要因收到募集资金[119] 每股收益 - 基本每股收益0.1167元/股,相比2020年-0.2708元实现正收益[24]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8050.26万元人民币,相比2020年亏损3.38亿元大幅改善[24] 毛利率 - 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为16.22%,同比增加6.18个百分点[30] - 机械制造业务毛利率增加3.81个百分点[100] - 新能源装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17.41%至4.79亿元,毛利率提升12.05个百分点至18.80%[103] - 多晶硅设备营业收入同比激增1,889.41%至3.68亿元,毛利率提升9.07个百分点至18.95%[103] - 国内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9.98%至39.96亿元,毛利率提升6.18个百分点至16.22%[103] - 工程总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6.47%至8.99亿元,自制设备附加值推动毛利率提升[103][104] 订单表现 - 光伏多晶硅设备订单达6.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7.60%[35] - 军工领域订单从2020年64万元跃升至7628万元人民币[35] - 各类换热器产品订单为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35] - 工业智能装备订单为3.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8%[35] - 新能源领域订单达10.4亿元,其中多晶硅设备订单6.91亿元,同比增长277.6%[81]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9216.73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1.04%[37] - 研发费用9216.73万元,同比增长191.04%[93][99] - 研发投入9216.73万元,组织实施科技创新项目56项[83] - 研发费用同比激增191.04%至9,217万元(核能/光伏/氢能领域投入增加)[114] - 研发投入总额为9216.73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28%[115] - 研发人员数量为339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8.56%[115] - 研发人员1306人,占员工总数33%[93] 资产及负债变动 - 应收账款较上期期末下降33.36%至13.13亿元,主要因回款增加[119] - 合同资产较上期期末大幅增长229.66%至11.35亿元,主要因收入增加[119] - 长期股权投资较上期期末增长522.69%至1.88亿元,主要因投资神木胜帮[119] - 短期借款较上期期末下降16.24%至22.66亿元,主要因结合资金状况归还借款[122] 成本及费用 - 原材料成本同比上升36.50%至16.47亿元,占总成本49.19%(主因订单增长及材料涨价)[107]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比39.03%达15.76亿元[111]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占比72.87%达11.30亿元[114] 收购及股权投资 - 收购中核嘉华55%股权(交易对价1.29亿元)介入核乏燃料处理领域[109][110] - 对外股权投资累计3.10亿元,包括现金收购中核嘉华55%股权及参股神木胜帮[122] - 公司以现金129.25百万元收购中核嘉华55%股权[125] - 公司以实物资产181.06百万元参股神木胜帮持股占比26.17%[126] 子公司表现 - 青岛公司期末总资产1127.92百万元净利润59.39百万元[127] - 新疆公司持股78.33%净利润12.70百万元[130] - 换热公司期末总资产806.73百万元净利润5.29百万元[130] - 瑞泽石化持股51%净利润19.98百万元[130] - 中核嘉华持股55%净利润5.76百万元[130] 技术与专利 - 子公司瑞泽石化拥有57件授权专利(发明专利16件、实用新型专利41件)[80] - 成功研制首台国产化镍基合金冷氢化反应器及2000吨级大型锻焊式加氢反应器[83] - 公司拥有各类专利297项[94] - 公司具备1200吨起吊能力,可制造直径10米以上容器[89] - 公司取得37家核电业主单位供应商资格[90] - 公司可生产单台重达2000吨级的大型锻焊式加氢反应器[75] - 公司是国内炼油行业四合一连续重整反应器设备独家供应商[75] - 公司联合宝武集团实现镍基合金(N08810)材料国产化[74] - 快锻压机市场占优势份额,重型四辊全液压卷板机达世界领先水平[77] - 子公司中核嘉华在核燃料贮运容器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非常高[76] 生产与经营模式 - 采用以销定产经营模式及成本导向定价法[67][68] - 生产周期为3-12个月,平均验收周期3-6个月,综合订单执行周期6-18个月[73] 新能源装备业务 - 公司通过开拓光伏多晶硅、核能、氢能等新能源装备市场获得较高质量订单[24] - 公司氢能装备涵盖45MPa/75MPa高压储氢容器[60] - 光伏多晶硅装备包括冷氢化反应器及还原炉[60] - 氢能设备实现营业收入3,189万元(新业务领域拓展)[103][110] 行业市场环境 - 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从年初50.37美元/桶上涨至年末77.24美元/桶,涨幅53%[43] - 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光伏装机突破3亿千瓦[43] - 新能源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43] - 中国炼油能力预计新增1亿吨,乙烯产能新增1110万吨,芳烃产能新增1020万吨[44] - 化工新材料自给率目标提升至75%,占化工行业比重超10%[47] - 中国在建核电机组16台,总装机容量1750.78万千瓦[48] - 核电年均投资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海外市场总量约2.4万亿元[48] - 光伏发电新增装机5488万千瓦占全国新增装机31.1%[50] - 光伏发电量32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1%[50] - 氢能装备投资占比超过80%[52] - 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11%[53] - 2025年风电光伏发电量占比目标为16.5%[53] - 新建公共机构建筑及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目标达50%[54] - 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2025年目标为8%[54] - 屋顶分布式光伏对应市场规模预计超5000亿[54] - 预计2025年中国炼油能力达9.8亿吨乙烯产能突破5000万吨[132] - 2022年全球将新增6315万吨/年炼油产能[131] - 预计2025年在运核电装机达70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2035年在运和在建核电装机合计达2亿千瓦[137] - 2020年核乏燃料累计产生量6890吨,2025年预计达1.6万吨,超10个核电站在堆贮存饱和[137] - 2030年全球新建约300台核电机组,在运装机容量1.2亿千瓦,乏燃料处理市场规模数千亿元[137] - 2025年可再生能源在新增发电装机中占比达95%,光伏占比60%[140] - 2050年全球近90%发电来自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和风能合计占比近70%[140] - 2021年硅料需求65万吨(对应160GW新装机),产能61万吨,供需缺口致价格涨超130%[141] - 2021-2025年硅料设备市场规模超450亿元(对应100万吨新增产能),核心设备市场规模超70亿元[141] - 氢能产业产值预计2025年达1万亿元,2050年达12万亿元,终端能源占比超10%[143] - 2050年全球氢能产业市场规模预计2.5万亿美元[143] - 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144] 公司战略与规划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目标为60亿元[158] - 公司计划将新能源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30%[158] - 公司正推动光伏产业装备国产化并与东方希望、亚洲硅业、大全能源等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合作[153] - 公司布局氢能产业装备产品包括制氢装备、分布式氢储能技术和大型高压气态储氢容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发[156] - 公司推广悬浮床加氢/渣油加氢裂化技术和循环流化床加压煤气化/煤制氢技术等核心技术EPC项目[156] - 公司致力于核能装备产业链完善聚焦中核甘肃核技术产业园项目合作和新材料研发[161] - 公司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为重点市场推进国际化进程[162] - 公司开展碳捕获利用与封存领域研究重点在炼油煤化工尾气CO2净化分离和CO2与H2制备化工品技术[153] - 公司打造技术咨询、设计改造、设备检测、在役设备及装置检维修服务五大能力[156] - 公司投资重型承压装备生产和管理智能化新模式建设项目以构建数字化生产模式和平台[172] - 公司推进业财一体化建设、数字化车间建设、生产指挥中心建设等12个模块[168] - 公司明确制定保底、基础和摸高三项业绩指标以突破营业收入天花板[168] - 公司布局大型高压气态储氢容器、核能制氢装备、光伏制绿氢装备等新能源技术[167] - 公司开展碳减排技术研究包括CO2净化分离及制备甲醇、合成气等应用[167] - 公司整合下料、机加工、冲压成型业务打造西北第一机械加工配套中心[168] - 公司探索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或分拆上市可行性(如中核嘉华、瑞泽石化)[173] - 公司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并建立主要预算指标定期通报评价制度[177] - 公司压茬推进两金压降确保应收尽收并明确清欠进度[177] 改革与管理 - 公司高质量完成2021年重点改革39项任务,完成率达97.5%[39] 风险因素 - 公司商誉达2.63亿元人民币[185] - 有息债务规模较大且经营现金流对债务保障能力薄弱[188] - 应收账款增长带来坏账风险[184] - 下游行业景气度降低可能对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182] - 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导致市场占有率下降[183] - 利率波动将影响公司财务表现[188] - 被并购企业若未达预期收益将影响当期损益[185] - 政策变化可能影响订单获取和执行[179] - 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加剧竞争风险[183] - 客户结构及账龄结构改变导致应收款项增长[184]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3名[194] - 报告期内公司共召开13次董事会,审议通过49项重大事项[194] - 公司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其中职工代表监事1名[195] - 报告期内公司共召开9次监事会,审议通过24项议案[195] - 公司与控股股东关联交易实行市场化操作,未损害中小股东利益[198] - 公司不存在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现象[198] - 公司不存在为控股股东违规提供担保情形[198] - 公司通过多种渠道与投资者沟通,包括电话、邮箱、业绩说明会等[200] - 公司积极拓宽股东沟通渠道,通过调研、电话会议等方式促进了解[200]
兰石重装(603169)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