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与利润分配 - 公司2021年度实现净利润1,178,604,332.48元,提取法定公积金117,860,433.25元,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为1,060,743,899.23元[5] - 公司2021年度累计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为2,459,469,595.60元,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50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240,700,378.80元[5] - 公司2021年度资本公积余额为1,306,803,336.89元[5] - 公司2021年度留存未分配利润为2,218,769,216.80元[5] - 公司2021年度总股本为687,715,368股[5]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由控股股东提议,旨在对中小投资者实施稳定的现金分红回报[5]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后,留存未分配利润为2,218,769,216.80元[5]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符合《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2019-2021年)》及《公司章程》相关规定[5]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考虑了未来业务发展及项目建设对资金的需求[5]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5] - 公司2021年现金分红政策规定每年以现金形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的15%[165] 营业收入与利润 -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为79.32亿元,同比增长57%[18][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89亿元,同比增长33.98%[18][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1.49亿元,同比增长39.44%[1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86亿元,同比下降15.54%[18] - 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79.32亿元,同比增长57.00%[50]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1.89亿元,同比增长33.98%[50] - 归属于母公司扣非净利润11.49亿元,同比增长39.44%[50]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79.32亿元,同比增长57.00%,营业成本为59.22亿元,同比增长68.79%,综合毛利率为25.34%,同比减少5.21个百分点[54] 海缆与陆缆业务 - 海缆系统及海洋工程营业收入为40.82亿元,同比增长69.54%,占全年营收比重首次超过50%[20] - 陆缆系统营业收入为38.41亿元,同比增长46.02%[20] - 海缆系统营业收入为32.73亿元,同比增长50.21%,毛利率为43.90%,同比减少9.82个百分点[55] - 陆缆系统营业收入为38.41亿元,同比增长46.02%,毛利率为9.49%,同比减少2.60个百分点[55] - 海洋工程营业收入为8.09亿元,同比增长253.53%,毛利率为25.14%,同比增加1.59个百分点[55] - 公司海缆系统生产量为1,405.984公里,同比增长35.43%,销售量为1,419.897公里,同比增长64.28%[57] - 公司陆缆系统生产量为158,961.638公里,同比增长42.79%,销售量为157,910.223公里,同比增长41.10%[57] - 海缆系统总成本为18.36亿元,同比增长82.10%,其中直接材料成本占比94.90%[60] - 陆缆系统总成本为34.77亿元,同比增长50.33%,其中直接材料成本占比95.41%[60] - 海洋工程成本为6.06亿元,同比增长248.18%[60] 研发与技术创新 - 公司成功研发125℃双层辐照交联电线—"海洋之芯",并实现国内首根尼龙12复合护层电缆的产业化应用[30] - 全球最高等级535kV全国产直流电缆成功应用于张北冬奥工程,大长度500kV陆缆应用于永泰抽蓄能项目[30] - 全球首个浅海抗台风型漂浮式风机动态缆系统实现产业化应用,强电复合脐带缆及关键附件系统开发成功[30] - 公司研发费用为2.66亿元,同比增长42.22%,主要由于公司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对动态海底电缆、超高压光电复合海底电缆等研发项目的投入[52][53] - 公司在高端线缆领域的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做出了多项创造性贡献[44] - 公司引进法国Pourtier重型框绞机、德国Troester 1000kV和750kV VCV交联生产线等先进装备,将交联电缆的制造能力提升到了交直流1000kV 3500mm²[48] - 公司建设了SAP、CAPP、SRM、CRM、EHR、WMS、钉钉、MES、SCADA等系统,形成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48] - 公司成功应用SCADA系统以及自主开发RMS远程监控系统于生产管理中,可实时监控各项生产指标和参数[49] - 公司成为电线电缆行业内首个"浙江制造"品牌获得者,额定电压220kV、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大长度交流海底电缆先后通过了"浙江制造"品字标认证[49] 市场与行业趋势 - 2021年全球电线电缆市场规模达到3350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增长到426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33] - 2021年全球电力电缆市场规模为2445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增长到296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9%[33] - 2020年中国电线电缆行业销售收入达到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2.14%,预计2021年将达到1.65万亿元[35] - 中国电线电缆消耗量占全球比重达34%,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36] - 中国电线电缆出口量从2009年的143万吨增长至2018年的242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2%[36] - 2020年全球海底电缆市场规模为234亿美元,预计2020年至2027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1%[79] - 2021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6.9GW,累计装机容量达到26.39GW,位居世界第一[80] - 2020年海上风电用海缆交付量达到2904公里,海缆在投资成本结构中的占比为8%-13%[85] - 全球海洋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为354.7亿吨和95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总储量的20.1%和57.2%[86] - 2020年全国海洋油气业实现增加值1494亿元,同比增长7.2%,海洋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为5164万吨和18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1%和14.5%[86] - 我国海洋石油地质资源储量为246亿吨,占全国石油资源总量的23%,海洋天然气地质资源储量为16万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总量的30%[86] - 截至2021年底,我国拥有56艘海底电缆敷设专用设备-电缆敷设船,其中25艘具有220kV海缆敷设能力[88] - 海底电缆故障占全球海上风电项目总财务损失达77%,查找和更换一段损坏的海底电缆的费用在72万欧元至187万欧元之间[89] - 海底电缆的使用寿命一般在20-30年,1998-2002年敷设的海缆将陆续迎来更新换代期[89] - 熔接头技术在中压电缆市场应用中已获得较好的反响,成功应用到国网输变电项目、石化项目、海上风电场项目、轨道交通项目[90] - 全球智能电网市场规模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700亿美元,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100] - 中国在“十二五”及“十三五”期间智能电网建设投资总额超过5000亿元[100] - 2019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超过8.9万亿元,同比增长6.2%,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1%[101] - 2021年末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为6.35亿千瓦,其中风电装机容量3.28亿千瓦,增长16.6%[102] - 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目标为12亿千瓦以上[103] - 广东省计划到2025年底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800万千瓦[103] - 江苏省规划到2025年海上风电规模为909万千瓦[104] - 浙江省“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力争新增装机容量450万千瓦以上,累计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104] - 山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总规模为3500万千瓦,重点推进渤中、半岛南500万千瓦以上项目[104] - 海南省“十四五”海上风电规划总容量为1230万千瓦[104] - 福建省计划到2025年后每年逐步投产5-10GW海上风电[105] - 广东省对2022年至2024年全容量并网的海上风电项目提供每千瓦1500元、1000元、500元的补贴[106] - 浙江省计划2022-2025年通过竞争性配置确定海上风电项目,分年度装机总容量分别不超过50万千瓦、100万千瓦、150万千瓦、100万千瓦[106] - 全球海上风电单机容量预计到2023年达到10MW[106] - 全球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装机量预计到2050年达到264GW[106] - 全球海洋油气资本支出预计2022年达到2300亿美元,较2018年增长48.39%[107] - 全球石油和天然气海底脐带缆市场规模预计到2026年底达到47.091亿美元,2021-2026年复合年增长率为6.6%[107] -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2022年净产量目标为600百万桶-610百万桶油当量,资本支出预算总额为人民币900亿元-1000亿元[108] - 海洋脐带缆市场需求逐步增加,主要服务于水下生产系统的电力、信号控制、液压和化学药剂、油气输送[109] - "一带一路"倡议为海缆产业创造良好发展空间,特别是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对海底电缆有巨大需求[109] 公司战略与发展规划 - 公司计划加快"海陆并进",推动重点项目开发和科技创新合作,打造海陆缆系统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者[111] - 2022年经营计划中,公司将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配置,覆盖率大于70%,提升人岗匹配度[112] - 公司计划完成东部(北仑)基地全面投产,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未来工厂[113] - 公司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完成南部(阳江)基地主体工程建设[113] - 公司高起点规划建设智慧海洋能源中央研究院,实现"两业"融合[113] - 公司重点推进超高压直流海缆、动态电缆、动态脐带缆、深远海施工装备等国际领先的海洋装备的产业化应用[114] - 公司积极推动新材料、新技术及"海洋之芯"家装电线等国内领先的陆缆产品的示范应用及推广[114] - 公司计划提升在重点核心市场区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继续突破500kV超高压电缆项目[115] - 公司大力开拓化工与新材料板块,力争进入石化第一梯队,并巩固提升长三角电力市场[115] - 公司以南部(阳江)基地建设为契机,突破重大海风项目,确保南网持续中标[115] - 公司加快推进高端智能装备的投用和MES、SCADA、WMS等信息化系统集成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的深度融合[117] - 公司通过SRM平台优化供应链架构与流程设计,实现产品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有效互通和流转[116] - 公司整体提升预算管理和财务分析水平,提升精确核算及资金规划[117] 风险与挑战 - 公司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特别是铜、铅、铝等金属材料的价格波动[118] - 公司面临政策风险,特别是电网建设、铁路网建设、轨道交通和新能源等产业政策的调整[119] - 公司面临市场风险,特别是中低压电缆市场竞争激烈[122] - 公司面临因海上风电政策调整导致产业投资放缓的风险[124] 公司治理与股东会议 - 公司2021年共召开了2次股东大会,采用现场与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126] - 公司董事会设9名董事,其中独立董事3名,2021年11月6日董事项冠军辞职后,董事会成员为8名,独立董事仍为3名[128] - 公司监事会设3名监事,其中职工监事1名,2021年共召开了7次监事会会议[129] - 公司制定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及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根据经营计划和分管工作职责进行综合考核[129] - 公司建立了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指定董事会秘书担任投资者关系管理负责人[131] - 公司通过官方网站、上海交易所网站、上证e互动平台、新媒体平台、电话、邮箱等方式与投资者保持沟通[132] - 公司2021年修订了《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等制度[134] - 公司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修订《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等五项议案[134] - 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于2021年4月20日召开,出席股东及股东代理人共40人,代表有表决权股份353,336,302股,占公司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的54.0182%[136]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于2021年6月23日召开,出席股东及股东代理人共19人,代表有表决权股份325,740,716股,占公司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的49.7992%[137] 高管薪酬与激励 - 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夏峰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690.04万元[139] - 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乐君杰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355.04万元[139] - 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柯军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153.57万元[139] - 公司董事谢盛宇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123.57万元[139] - 公司监事会主席孙平飞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33.89万元[139] - 公司职工代表监事俞国军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40.01万元[139] - 公司副总经理夏善忠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153.57万元[139] - 公司副总经理何行波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159.38万元[139]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中,董事会成员和管理层的薪酬总额为2,607.56万元[143] - 公司副总经理潘矗直在2021年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355.17万元[143] - 公司总工程师周则威负责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直流500kV光电复合海缆系统研发与产业化"[145] - 公司副总经理潘矗直作为核心成员成功突破国内首根脐带缆市场,并参与多个科技项目[145] - 公司总工程师周则威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项,发表论文10余篇,取得专利8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145] - 公司副总经理何行波参与的国际首根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光电复合海底电缆系统荣获浙江省输配电设备行业协会一等奖[145] - 公司副总经理潘矗直参与的国际首根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光电复合海底电缆系统荣获浙江省输配电设备行业协会一等奖[145] - 公司总工程师周则威荣获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宁波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多个奖项[145] - 公司总工程师周则威2015年入选"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工程",2021年获评第四届"最美浙江人·最美科技人"称号[145] - 2021年度实际支付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报酬总额为2607.56万元[149] - 公司董事项冠军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150] - 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13次会议审议通过了2019年度OIMS奖励基金运用方案[151] - 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14次会议审议通过了2020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和2021年度财务预算报告[151] - 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16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公司章程和股东大会议事规则等议案[153] - 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1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2021年半年度报告及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专项报告[153] - 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18次会议审议通过了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及对全资子公司增资的议案[153] - 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19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提前赎回"东缆转债"的议案[153] - 公司2021年召开董事会会议7次,其中现场会议4次,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会议3次[155] - 公司审计委员会在2021年召开4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包括2020年年度报告、2021年第一季度报告、2021年半年度报告和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在内的多项议案[156] - 公司提名委员会在2021年召开1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董事会规模和构成进行审查的意见[157] - 公司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在2021年召开2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和OIMS奖励基金计提方案的议案[158] - 公司战略发展委员会在2021年召开2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对全资子公司增资和提前赎回"东缆转债"的议案[159] 员工与人力资源管理 - 公司2021年末在职员工总数为1,173人,其中生产人员571人,销售人员130人,技术人员230人,财务人员32人,行政人员210人[161] - 公司2021年劳务外包工时总数为205,337小时,劳务外包支付的报酬总额为5,071,127元[164] - 公司员工薪资每年增幅保持在5%-10%,并设立OIMS奖励基金,按净利润最低5%计提奖励员工[184] - 公司设立了职工工资随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正常调整机制[184]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2021年年度业绩完成情况、管理者履职情况、管理能力等要素进行综合考核,并按考核结果发放薪酬[168] - 2019年度OIMS奖励基金计提比例为当年净利润的5%,计提总金额为23,610,403.91元[166] - 2020年度OIMS奖励基金实际计提比例为5%,计提
东方电缆(603606)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