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营业收入为47.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48%[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83%[2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37.02%[25][2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88%[25] - 基本每股收益为2.08元/股,同比增长54.07%[2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2.41%,同比增加4.57个百分点[26] - 营业总收入473,415.98万元,同比增长29.48%[7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585.49万元,同比增长56.83%[7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4,850.07万元,同比增长61.88%[73] - 公司总资产694,042.48万元,较期初增长16.96%[7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467,677.48万元,较期初增长19.91%[73] - 营业成本3,052,559,135.32元,同比增长22.51%[75] - 研发费用107,688,882.72元,同比增长58.12%[7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94,289,640.10元,同比增长2,237.02%[75]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27,960,506.16元,同比下降89.41%[75]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8,094,208.97元,同比下降76.19%[75] -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48%[79]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2.51%[79]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2237.02%,主要因回款增加[9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股份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6107.92万元同比增长42.65% 净利润68881.61万元同比增长58.87%[41] - 广州天极实现营业收入17357.68万元同比增长37.48% 净利润5818.98万元同比增长44.97%[41] - 福建毫米实现营业收入7305.88万元 净利润237.66万元[41] - 立亚新材实现营业收入12249.39万元同比增长15.12% 净利润4104.80万元同比增长26.54%[42] - 立亚化学实现营业收入5107.04万元同比增长136.44% 净利润470.14万元扭亏为盈[42] - 贸易业务实现收入306195.25万元同比增长23.86%[43] - 自产元器件业务收入1,522,993,699.54元,同比增长43.01%[80] - 陶瓷电容器业务毛利率81.73%,同比增加7.14个百分点[80] - 贸易业务收入3,061,952,507.98元,同比增长23.86%[80] - 自产新材料业务收入66,209,657.89元,同比增长34.80%[80] - 贸易业务成本2,666,234,643.93元,同比增长25.34%[80][85] - 贸易业务成本为26.66亿元,占总成本比例88.35%,同比增长25.34%[88] 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3,052,559,135.32元,同比增长22.51%[75] - 研发费用107,688,882.72元,同比增长58.12%[75] - 公司研发投入10768.8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8.12%[45] - 研发投入总额为1.0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2.27%,资本化比例为0%[9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要求不低于当年可分配利润的20%[186] - 公司利润分配政策要求现金分红优先于股票股利[183] - 现金分红政策变更需经董事会2/3以上及独立董事2/3以上通过[188] - 股东大会审议分红政策变更需出席股东所持表决权2/3以上通过[188] - 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保障经营管理合法合规及资产安全[199] - 内部控制制度旨在提高经营效率并促进长期发展战略实现[199] - 公司制定《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管理制度》规范薪酬管理[198] - 高管薪酬由基本薪酬与绩效薪酬构成,绩效薪酬与公司年度经营业绩挂钩[198] - 公司运用限制性股权激励等多种形式对高管进行激励[198] 公司治理和人员结构 - 公司法定代表人及负责人为蔡明通[4][15] - 公司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为周焕椿,会计机构负责人为陈明俊[4] - 公司董事会秘书为陈世宗,证券事务代表为兰婷杰[15] - 投资者关系管理由董事会秘书负责[144] - 信息披露遵循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原则[143] - 公司制定股东大会议事规则等三会治理制度[142] - 报告期内召开3次股东大会、11次董事会和7次监事会[142] - 公司2021年共召开11次董事会会议,其中现场会议3次,现场结合通讯方式会议8次[168] - 公司董事蔡明通、蔡劲军、陈婉霞、陈立富、王志强、邹友思均亲自出席全部11次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168] - 独立董事白劭翔出席10次董事会会议,出席率90.9%,委托出席1次[168] - 公司审计委员会在2021年共召开4次会议[171] - 公司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在2021年共召开2次会议[172][175] - 公司员工总数2,123人,其中母公司1,022人,主要子公司1,101人[177] - 公司生产人员657人,占比30.9%;技术人员649人,占比30.6%;销售人员310人,占比14.6%[177] - 公司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1,282人,占比60.4%;专科以下学历员工841人,占比39.6%[177] - 公司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52人,占总员工数的2.4%[177] - 研发人员数量199人,占总员工比例9.37%,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82.91%[94] - 公司为员工提供五险一金、员工宿舍、餐补等福利保障[180] - 公司2021年开展培训214场次,参训14,023人次[181] - 公司培养及发展内训师52人[181] 高管薪酬和激励 - 董事长蔡明通持股166,485,440股且年内无变动,税前报酬总额86.79万元[151] - 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蔡劲军持股增至24,983,455股(增持148,300股),税前报酬85.95万元[151] - 董事兼副总经理陈婉霞持股减至1,450,000股(减持50,000股),税前报酬84.18万元[151] - 副总经理陈培阳税前报酬总额最高达116.06万元[151] - 监事会主席曾小力税前报酬91.73万元[151] - 独立董事王志强、白劭翔、邹友思税前报酬均为10.00万元[151] - 董事、监事及高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897.02万元[151] - 总工程师张子山获股权激励授予25,000股[151] - 所有高管均未在公司关联方获取报酬[151] - 高管团队年龄分布为26至70岁,平均任期超5年[151]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报酬合计897.02万元[163] - 董事陈婉霞获授股票期权50,000股,期末持有市值3,782,500元[197] - 总工程师张子山获授股票期权25,000股,期末持有市值1,891,250元[197] - 报告期内公司新授予高管股票期权合计75,000股[197] - 报告期内高管股票期权可行权股份数量为60股[197] - 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每股30元[197] 研发和技术能力 - 公司拥有264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53项实用新型专利200项外观设计专利11项[45] - 公司研发投入10768.8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8.12%[45] - 研发投入总额为1.0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2.27%,资本化比例为0%[93] - 研发人员数量199人,占总员工比例9.37%,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82.91%[94] 市场和行业趋势 - 中国大陆MLCC制造商仅占全球6%市场份额,2020年中国MLCC进口量3.08万亿颗,出口量1.63万亿颗[116] - 2020年中国MLCC行业市场规模4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8%,预计2023年达533亿元人民币[120] - 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36.6万辆,同比增长7.5%[125] - 5G手机MLCC单机用量将上升至1000颗以上,5G版iPhone用量将达到1500–2000颗[122] - 2021–2023年三大运营商5G基站建设量分别约为80万个、110万个、85万个,微站数量预测达千万级别[125] - 高端LTE-A手机MLCC用量达550–900颗,较2G/3G手机的100–200颗显著提升[122] - 4G版iPhone手机MLCC用量超过1200颗[122] - 新能源汽车电子化率提升推动车用MLCC需求增长[125] - 5G基站覆盖特性推动MLCC用量提升[125] - 电容器市场需求与下游产业规模具有相关性[137] - 国内电容器生产企业与国际企业仍存在技术规模差距[138] - 5G、汽车电子等领域对高性能电容器需求快速释放[138] 客户和供应商集中度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20.06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43.13%[90]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26.58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77.81%[90] - 客户包含大型电子科技集团、上市公司及军工企业[140] - 军工客户回款周期较长受国家预算及审批流程影响[140] - 公司建立客户信用管理和应收账款控制体系[140] 资产和债务变化 - 应收票据6.44亿元,同比增长40.36%,因客户增加商业承兑汇票支付[98] - 预付款项8866万元,同比增长670.03%,因贸易业务预付货款增加[98] - 短期借款8.00亿元,同比增长48.75%,因贷款增加[98] - 应付职工薪酬7109万元,同比增长59.41%,因人员规模扩大及年终奖增加[98] - 应收账款随收入规模增长但坏账风险较小[140] 投资和子公司表现 - 公司设立泉州紫华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106] - 紫华投资设立泉州紫京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106] - 雷度国际有限公司以自有资金不超过12000万日元(约718.68万元人民币)买入日本显示公司不超过5%股权,期末累计投资11359.86万日元,持有252.5万股[106] - 日本泉源公司认缴出资4.5亿日元(约2517万元人民币)占基金总规模5亿日元(约2796万元人民币)的90%,期末实缴0.9亿日元[107] - 公司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设立上海火炬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0万元人民币[108][111] - 公司设立南安紫华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人民币[108] - 控股公司立亚新材总资产108240.16万元人民币,净资产99217.53万元人民币,净利润4104.8万元人民币[112] - 控股公司苏州雷度总资产107007.32万元人民币,净资产71468.62万元人民币,净利润16286.66万元人民币[115] - 公司拥有10家全资子公司及3家控股子公司[139] 生产和销售数据 - 陶瓷电容器生产量2,997,552,657只,同比下降10.03%[84] - 电阻销售量271,871,331只,同比增长4,876.62%[84] - 2021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1.53亿元人民币[30] - 2021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为12.59亿元人民币[30] - 2021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1.85亿元人民币[30] - 2021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11.37亿元人民币[30] - 境内业务收入占比95.60%[83] 利润分配和回购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8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220,191,010.56元[4] - 2020年度分红以458,728,792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40元[191] - 2020年度现金分红总额为155,967,789.28元[191] - 2021年股份回购金额29,994,479.50元视同现金分红[192] - 公司使用29994479.50元回购股份56.06万股[49] - 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数量82.68万股[194][19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注册地址于2021年3月11日变更为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江南高新技术电子信息园区紫华路4号[19] - 公司股票代码为603678,A股上市交易所为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简称为火炬电子[20] - 公司债券代码为113582,债券简称为火炬转债[2] - 公司审计机构为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4] - 公司联系地址为泉州市鲤城区江南高新技术电子信息园区紫华路4号,邮编362000[18][19]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指定媒体包括《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19] - 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21年3月11日召开审议变更注册地址议案[164] - 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21年4月13日召开审议不提前赎回"火炬转债"议案[164] 高管背景和关联关系 - 财务总监周焕椿曾任职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福建雅客食品有限公司直属财务经理[157] - 副总经理陈培阳曾获2017年泉州市十大杰出经理人及2018年福建省优秀职业经理人称号[157] - 总工程师张子山曾获福建五一劳动奖章及泉州工匠称号现任全国宇航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157] - 董事长蔡明通在福建立亚特陶有限公司等7家关联企业担任执行董事或董事长职务[160] - 副总经理吴俊苗担任广州天极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及多家企业监事职务[160] - 董事会秘书陈世宗同时担任立亚特陶、立亚新材和立亚化学三家关联企业监事职务[157] - 控股股东承诺保证公司资产、人员、财务、机构和业务独立性[147] 社会责任和捐赠 - 公司捐赠支出1586万元用于公益事业[50]
火炬电子(603678)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