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百利科技(603959) - 2021 Q4 - 年度财报
百利科技百利科技(SH:603959)2022-04-28 00: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为负数,不进行利润分配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5] - 2021年营业收入为10.41亿元,较2020年减少25.85%[20]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32.50万元,较2020年增长24.02%[21]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840.82万元,较2020年增长39.72%[21] -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6亿元,较2020年增长253.97%[21]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6.49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4.71%[21] - 2021年末总资产为31.96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14.89%[21] - 2021年基本每股收益0.06元/股,较2020年的0.05元/股增长20.00%;稀释每股收益0.06元/股,较2020年增长20.0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0.04元/股,较2020年的0.03元/股增长33.33%[22] - 2021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62%,较2020年减少0.42个百分点;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9%,较2020年增加0.09个百分点[22] - 2021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2.02亿元、1.43亿元、3.05亿元、3.9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000.71万元、674.67万元、1167.21万元、 - 1910.08万元[24] - 2021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25.02万元,2020年为 - 0.72万元;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48.95万元,2020年为1699.53万元;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合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772.75万元,2020年为87.99万元[26] -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其他权益投资工具期初余额414万元,期末余额381万元,当期变动33万元[29] -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41亿元,同比下降25.85%;实现净利润3096.10万元,同比上涨23.8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2004.43万元,同比上涨38.05%[31] - 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4,120.91万元,同比下降25.85%[67] - 2021年度公司实现净利润3,096.10万元,同比上涨23.89%[67] - 2021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2,004.43万元,同比上涨38.05%[67] - 2021年销售费用21,760,365.97元,同比增长88.88%[69] -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36,345,813.84元,同比增长253.97%[69] - 锂电池材料营业收入8.39亿元,毛利率15.16%,同比减少29.79%[71] - 石油化工营业收入1.98亿元,毛利率37.25%,同比减少3.54%[71] - 工程咨询、设计营业收入1.56亿元,毛利率54.95%,同比增加65.06%[71] - 工程总承包营业收入3.82亿元,毛利率5.00%,同比减少49.99%[71] - 境内营业收入10.37亿元,毛利率19.38%,同比减少25.93%[72]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3.89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37.34%[76]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2.81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33.58%[76] - 本期研发投入6498.9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6.24%[77]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本期为11.91亿美元,上期为9.13亿美元,变动额为2.78亿美元,变动比率为30.42%[82]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本期为5.62亿美元,上期为9.23亿美元,变动额为 - 3.62亿美元,变动比率为 - 39.19%[8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3.36亿美元,上期为 - 2.18亿美元,变动额为5.55亿美元,变动比率为253.97%[82] - 购建固定、无形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现金本期为8629.50万美元,上期为2364.91万美元,变动额为6264.59万美元,变动比率为264.90%[83]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8703.61万美元,上期为 - 2952.91万美元,变动额为 - 5750.70万美元,变动比率为194.75%[83]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18446.35万美元,上期为5914.58万美元,变动额为 - 24360.93万美元,变动比率为 - 411.88%[83] - 应收款项融资本期为2.67亿美元,占总资产8.36%,上期为4646.36万美元,占总资产1.45%,变动比例为475.31%[84] - 预付款项本期为1.71亿美元,占总资产5.36%,上期为2136.09万美元,占总资产0.67%,变动比例为702.20%[84] - 其他应收款本期为3450.56万美元,占总资产1.08%,上期为1919.87万美元,占总资产0.60%,变动比例为79.73%[84] - 在建工程本期为5683.19万美元,占总资产1.78%,上期为9482.09万美元,占总资产2.97%,变动比例为 - 40.06%[84] - 无形资产从81,819,553.89元增长至119,266,702.64元,增幅45.77%,因铜川百坤购买土地所致[86] - 合同负债从111,869,911.63元增长至746,183,131.99元,增幅567.01%,因总包项目及房产销售预收款金额较大所致[8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累计新签合同额32.37亿元,其中新签工程咨询、设计合同1.49亿元,新签总承包合同30.88亿元[32] - 石化板块新签合同主要为工程咨询、设计业务,签约巴陵石化己内酰胺搬迁等多个项目[32] - 新能源锂电板块新签合同主要为工程总承包项目,如巴斯夫杉杉长沙项目8亿元、安徽海创项目8.74亿元等[33] - 陕西红马项目产能从10000吨/年升级为15000吨/年[35] -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项目于2021年10月开车成功,产能达100%设计负荷[35] - 锂电正极材料EPC与巴斯夫杉杉、安徽海创合同总金额分别为8亿元、8.74亿元[74] 行业市场数据 - 中国提出2025年电动化率达到20%目标,欧盟提出2035年禁售燃油车,美国确立2030年新能源车渗透率50%目标[45] -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352.1万辆,同比增长158%,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突破600万辆[46] - 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总装机量为296.8GWh,同比增长102.3%,其中三元锂电池装机量约为217GWh,占比73.1%,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约79.8GWh,占比26.9%[46] - 2021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154.5GWh,同比增长142.8%[46] - 2021年中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为109.4万吨,同比大幅增长98.5%,其中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45.5万吨[46] - 2021年中国正极材料的产值达到1419.1亿元,同比增长123.1%[47] - 2021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为327GWh,2025年锂电池市场需求预计超过1400GWh,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5%[47] - 到2030年,中国氢气需求将从目前的2000多万吨达到3500万吨,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由不到3%提升至5%;到2050年,氢能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至少达到10%,氢气需求接近6000万吨,产业链年产值约12万亿元[47] - 2021年石油化工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营收利润率为8.04%,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39.3%,亏损面15.5%[49] - 2021年油气开采业营收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8.3%和533.8%,炼油业营收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18.2%,化工行业营收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1.1%和85.4%[49] - 2021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324GWh,同比增长106%,其中消费、动力、储能型锂电产量分别为72GWh、220GWh、32GWh,分别同比增长18%、165%、146%[88] - 2021年我国正极材料产量约111.17万吨,产量同比增加约100.78%,其中钴酸锂产量10.1万吨,三元材料产量44.05万吨,磷酸铁锂产量45.91万吨,锰酸锂产量11.11万吨[89] - 2021年电池新能源产业链统计内317个投资扩产项目,281个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逾1.27万亿元,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领域统计内91个项目,76个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2853.02亿元[89] - 2021年中国石化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4.45万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利润总额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26.8%;进出口总额8600.8亿美元[90] - 2020年全国具有勘察设计资质的企业营业收入总计72496.7亿元,净利润2512.2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9.9%[91] - 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30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98] - 2021年我国锂电池装机量154.5Gwh,同比增长141%[98] - 2021年中国锂电生产设备需求同比增长100.3%,达575亿元[99] - 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投扩项目63个,投资总额超6218亿元,长期规划新增产能超2.5TWh[99] - 到2025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100] - 预计2030年燃料电池汽车将带来质子交换膜需求量约2640万平,市场空间可达132亿元[102] - 2021年新能源累计产销量分别为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市场占有率13.4%,预计2022年销量达600万辆,乘用车超550万辆[105] - 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154.5GWh,同比大增142.8%,其中三元电池装机量74.3GWh,占比48.1%,同比增长91.3%;磷酸铁锂装机量79.8GWh,占比51.7%,同比增长227.4%,预计2022年磷酸铁锂占比50 - 55%[106] 公司业务布局与发展 - 2017年公司通过外延并购全资收购百利锂电,进入锂电池材料产业链[51] - 公司氢能业务与德国巴斯夫等合作,产品高温质子膜工作温度达120℃ - 180℃,有技术优势[52] - 公司致力于为新能源和传统能源行业智慧工厂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服务于多类材料[54] - 公司业务形式包括工程咨询设计、锂电材料智能产线、锂电设备销售等[54][55] - 工程咨询设计包括前期立项咨询和项目设计,对工程建设有重要作用[54] - 锂电材料智能产线为锂电池材料生产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拓展正极材料工程总承包业务[54] - 公司在锂电材料产线设备多方面有专利技术,可提供多种专有智能设备[55] - 公司氢能业务主要产品质子膜等有明显优势,分子量提升,性能增强[55] - 工程总承包有多种模式,公司主要采用EPC模式[55] - 锂电智能产线业务分三大板块,核心是专有设备定制及系统集成[57] - 公司拥有各类注册工程师160余人,执业资格涵盖多个专业[59] - 公司全资子公司百利锂电已在全国建成100余条生产线[60] - 公司设计的国产化邻甲酚醛环氧树脂装置产能为1万吨/年[60] - 公司及分子公司拥有153项专利及14项专有技术[63] - 公司自1987年以来获优秀工程设计、科技进步类奖项共计41项,其中国家级10项,部省级25项[63] - 公司具备承接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智慧工厂总承包订单能力,是唯一能为正、负极、电解液三大材料提供智慧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商[108] - 公司拥有化工石化医药行业甲级工程设计资质,在细分市场或领域居行业领先地位[109] - 公司发展目标是立足科学技术服务,拓展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市场,推进信息化管理平台,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发挥上市平台效用[110] - 公司计划加强内部培养并引进核心人才,提升工程总承包业务项目管理能力[111] - 公司将利用自身优势,把握进入多领域机会,通过战略合作等方式开拓市场[111] - 公司将整合研发、技术、工程等资源提升技术水平[112] - 2022年公司将以规范经营为保障、技术创新为动力,做大做强石油化工、锂电池材料和氢能源三大板块[114] - 公司将以开发工艺包等为重点推进科研成果工程化、产业化[113] - 公司将发挥集团各公司协同效应,实现两大业务领域融合、协同发展[113] - 公司将利用上市公司平台优势,通过多种资本运作方式推动业务发展[113] - 公司将保持经营稳定,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推进订单和严控应收账款[115] - 公司将坚持技术创新,推动新技术产业化落地和装置升级改造[116] - 公司将优化管理体系,落实责任制、做好资源配置和推进数字化建设[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