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百利科技(603959) - 2022 Q4 - 年度财报
百利科技百利科技(SH:603959)2023-06-30 00:00

营业收入与利润 - 2022年营业收入为32.2亿元,同比增长209.24%[22] -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20亿元,同比增长209.24%,其中锂电板块实现总承包收入29.25亿元,同比增长248.63%[32] - 公司2022年度营业收入为321,986.42万元,同比增长209.24%[71] - 锂电池材料营业收入为2,850,063,684.02元,同比增长239.73%[74] 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58.85万元,同比下降70.71%[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115.31万元,同比下降160.59%[22] - 2022年公司净利润为858.85万元,同比下降70.7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115.31万元,同比下降160.59%[3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858.85万元,同比下降70.71%[7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1,115.31万元,同比下降160.59%[71]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2亿元,同比下降39.92%[22] - 2022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2,060.40万元,其中第二季度贡献最大,达到14,111.60万元[2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2,060,440.90元,同比下降39.92%[72]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9.79亿元,同比增长66.21%[86]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20.49亿元,同比增长66.23%[86]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13.10亿元,同比增长133.21%[86]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2.39亿元,同比增长37.59%[86]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18.47亿元,同比增长106.05%[8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2亿元,同比下降39.92%[87] 资产与负债 - 2022年末总资产为43.3亿元,同比增长35.48%[23] - 货币资金为8.57亿元,占总资产的19.78%,同比增长112.94%[90] - 应收账款为8.05亿元,占总资产的18.60%,同比增长51.15%[90] - 存货为5.21亿元,占总资产的12.02%,同比增长111.60%[90] - 合同资产为8.82亿元,占总资产的20.36%,同比增长55.93%[90] - 百利锂电收入增长导致应交税费增加至74,345,344.22元,同比增长580.66%[91] - 百利锂电并购云栖谷、百擎导致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增加至10,608,268.15元,同比增长102.33%[91] - 百利锂电及新并购子公司租赁厂房导致租赁负债增加至10,771,403.47元,同比增长438.42%[91] - 百利锂电并购云栖谷、百擎导致长期应付款增加至253,188.75元,同比增长100.00%[91] - 总包项目预计亏损导致预计负债增加至18,884,986.52元,同比增长100.00%[91] - 百利锂电并购云栖谷、百擎导致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至4,397,286.05元,同比增长195.08%[91] - 武汉炼化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增加导致其他综合收益增加至2,898,500.00元,同比增长35.32%[91] 每股收益与净资产收益率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2元,同比下降70.74%[2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02元,同比下降156.75%[2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1%,同比下降3.31个百分点[2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71%,同比下降4.61个百分点[23] 研发投入与专利 - 研发费用为109,072,906.44元,同比增长67.83%[72]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39%[79]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363人,占公司总人数的32.10%[80] - 公司共拥有专利200项,报告期内新获授权专利52项[45] - 公司已完成高效节能型窑炉装备的研发,降低保护气消耗,提高单窑产能和车间总产能[82] - 锂电池用高纯硫酸锰成套设备研发完成,降低投资成本和生产单耗[82] - 磷酸铁锂智能化生产线(II型)研发完成,解决规模化生产难点,实现智能化生产[82] - 高镍三元第三代智能化产线-配料、粉碎工艺及装备研发完成,提高核心装备品质及产能[82] - 高镍三元第三代智能化产线-烧结工艺及装备研发中,开发多层多列辊道窑,提升单线产能[82] - 高镍三元第三代智能化产线-后处理工艺及装备研发中,满足行业规模化发展要求[82] - 高镍三元第三代智能化产线-智能化模块研发完成,提升生产效率和生产管控水平[82] - 磷酸铁锂新工艺生产装备系统研发中,目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升产能[82] - 高镍三元生产线能源综合回收系统研究已完成关键装备开发设计及样机制造,获得受理实用新型专利2件,目标实现热能回收并提升尾气处理效果,降低生产成本[83] - 新一代锂电池材料高效混合系统研发已开展技术调研和关键设备开发设计,目标提高混合效率,降低运营成本[83] - 高端锂电材料生产智能成套装备研究已完成关键装备开发设计及样机制造,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件,目标实现大产能、低成本[83] - 60万吨/年己内酰胺装置工程技术研究已完成工艺流程优化和设备选型,获得授权专利2件,申请发明专利1件[83] - 17万吨/年热塑性弹性体装置工程技术研究已完成工艺流程优化和设备选型,获得授权专利1件,申请发明专利1件[83] - 锂电池用溶剂生产工程技术研究已完成年产10万吨绿色溶剂联产4万吨乙二醇工艺流程优化,获得授权专利1件[83] - 5万吨/年气相羰基合成碳酸二甲酯工程技术开发已完成工艺流程设计和反应器设计,获得授权专利1件[83] - 25万吨/年热塑性弹性体项目工艺安全性研究通过HAZOP分析及SIL分析,减少了装置故障和非计划停车次数[83] - 17万吨/年高品质环氧树脂装置工程技术开发已完成工艺流程优化和反应器设计,目标形成国内领先的工程设计技术[84] - 8万Nm3/h制氢转化炉研发已完成,热效率控制在92%以上,出口残余甲烷含量≤5.4%[84] 新能源与锂电业务 - 2022年公司新签合同金额为35.24亿元,其中新能源锂电业务占比94.89%,达到33.44亿元[33] - 2022年公司中标待签合同金额为19.48亿元,全部为新能源锂电业务[33] - 截至2022年末,公司在手订单余额为41.09亿元,主要集中在新能源锂电业务[34] - 公司锂电智能产线业务核心为专有设备定制及系统集成,涵盖锂电池材料、碳材料智能化生产线、自动化控制设备等[60] - 公司锂电设备销售业务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生产专有设备,模块化生产和调试,节省现场时间,提高效率[60] - 公司在锂电材料行业拥有丰富经验,已在全国建成100余条生产线,推动锂电材料产线自动化、一体化、智能化和国产化发展[64] - 公司锂电业务领域积累了如当升科技、贝特瑞、宁德时代等优质客户资源,并保持长期稳定合作关系[66] - 公司提供的整体产线EPC技术服务模式有望成为锂电池正、负极材料领域的主流服务模式[70] - 公司全资子公司百利锂电为新能源材料制造厂商提供智能设计和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116] - 公司具备承接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智慧工厂总承包订单的能力,得益于近50年传统有机材料行业积累的工程设计和工程总承包经验[117] -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外延式收购,将全产线装备自供率提升至行业较高水平,并完成钠电池核心材料产线工艺及装备研发[121] - 公司积极布局智能化技术储备,通过AI赋能使产业制造升级,助力客户降本增效[122] - 公司业务逐步向固态电池、钠电池和锂回收装备领域拓宽,并拥有固态电解质工艺研发储备[122] 氢能业务 - 公司氢能业务已获得巴斯夫的产品开发与全球授权,主要产品为高温质子膜[56] - 公司通过巴斯夫高温质子交换膜电极组件国产化,推进氢能膜电极产品研发和生产,逐步实现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国产化替代[61][62] - 公司与德国巴斯夫合作开发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高温质子膜和膜电极,推动国产化替代与产业链整合[68] - 公司控股子公司在铜川布局氢能源电池产业,投资建设氢燃料电池高温质子膜膜电极及核心装备一体化项目[108] 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占全球销量的61.2%[46] - 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082.4万辆,同比增长61.6%,其中纯电动汽车占比74%[47] -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占汽车总出口量的21.8%[48] - 2022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750GWh,同比增长超过130%,行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49] - 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目标预计为850万辆,渗透率可达36%[46] - 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将突破2500万辆[47] - 2025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目标为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104] - 2030年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目标为100万辆,预计质子交换膜需求量约2640万平,市场空间可达132亿元[108] - 锂电设备市场从价格竞争向性能、技术竞争过渡,差异化设备定位成为主要趋势[103] - 锂电池生产设备未来趋势为效率提升、一体化、整线集成,EPC工程总承包是发展方向[104] - 公司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完善锂电设备业务产业链,未来锂电产线一体化提供商将持续领跑[104] - 锂电设备行业集中度提升,绑定一线电池企业的龙头锂电设备企业将获得更强竞争优势[109] - 锂电正极、负极材料制造产线和石化工程投资建设朝着大型化、一体化、复杂化方向发展[112] - 行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工程数据数字化交付成为工程公司数字化、集成化协同设计的目标之一[112] -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113] - 2022年国内动力电池总产量为545.9GWh,同比增长148.5%;总销量为465.5GWh,同比增长150.3%;总装机量为294.6GWh,同比增长90.7%[114] -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合计装车量占全球总装车量的50.61%,占国内市场总装车量的78.2%[114] 公司治理与股东权益 - 公司2022年累计召开股东大会3次、董事会12次、监事会4次,确保公司治理规范[134]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已通过股东大会决议[140] - 公司终止了红马科技10000吨/年锂离子动力电池多元正极材料项目(二期)[140] - 公司部分募投项目终止后将剩余募集资金永久补流[140] - 公司与山西潞宝兴海新材料有限公司签署了债权转股权协议的补充协议[140]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2022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1101.91万元[143] - 公司董事长、总裁王海荣2022年度税前报酬为130.95万元[143] - 公司副董事长肖立明2022年度税前报酬为139.95万元[143] - 公司董事、副总裁李良友2022年度税前报酬为103.04万元[143] - 公司副总裁虞兰剑2022年度税前报酬为161.03万元[143] - 公司副总裁胡泽淼2022年度税前报酬为0元[143] - 王海荣先生现任百利科技董事长兼总裁,拥有20多年石油、石化能源行业经验[145] - 肖立明先生现任百利科技副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曾任巴陵石化副总工程师[145] - 王立言先生现任百利科技董事,拥有新加坡永久居留权,曾任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设计院工程师[145] - 田熹东先生现任百利科技董事,曾任深圳市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145] - 李良友先生现任百利科技董事、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曾任巴陵石油化工设计院总工程师[145] - 霍鹏先生现任百利科技董事兼副总裁,曾任RiEnergy Ltd部门经理[145] - 毕克先生现任百利科技独立董事,注册会计师,曾任北京龙洲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人[145] - 黄国宝先生现任百利科技独立董事,中国注册律师,北京市嘉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145] - 张健先生现任百利科技独立董事,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145] - 王海荣先生在西藏新海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担任执行董事[149]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报告期内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1101.91万元[152] - 公司因信息披露不及时、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时点不准确等问题,于2020年12月30日被湖南证监局出具警示函[154] - 公司于2022年12月28日因资产收购交易对方在承诺履行、信息披露方面存在违规行为,被上交所通报批评[155] - 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决议通过了2021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和利润分配预案等多项议案[156] - 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决议终止了红马科技10000吨/年锂离子动力电池多元正极材料项目(二期)[156] - 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决议通过了全资子公司收购无锡百擎智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股权的议案[156] - 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决议签署了与山西潞宝兴海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债权转股权协议补充协议[156] - 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会议决议终止了铜川氢能项目并解除了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156] - 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决议通过了聘任公司副总裁的议案[156] - 公司2022年董事会会议共召开12次,全部为现场会议[157] - 公司2022年审计委员会召开4次会议,主要审议年度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募集资金使用情况[159][160] - 公司2022年战略委员会召开4次会议,主要讨论设立海南分公司和收购无锡百擎、苏州云栖谷等子公司股权[161] - 公司2022年风险管理委员会召开3次会议,主要审议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银行授信及担保事项[162] - 公司2022年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主要审议非独立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报告[164][165] 员工与薪酬 - 公司2022年末在职员工总数为1,131人,其中技术人员占比最高,达607人[167] - 公司员工教育程度以本科为主,占比637人,硕士及以上学历99人[167] - 公司薪酬政策以“基本薪酬+绩效薪酬”为基础,绩效奖金根据项目规模、进度和质量考核发放[168][169] - 公司2022年组织多场内外部培训,内容涵盖管理技能、专业技术、QHSE体系等[170] 利润分配与投资 - 公司利润分配政策要求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的20%[172] - 公司未来12个月内拟对外投资、收购资产或购买设备累计支出达到或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50%且超过5000万元,或达到或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的30%[172] - 公司发展阶段属成熟期且无重大资金支出安排时,现金分红在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应达到80%[174] - 公司发展阶段属成熟期且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时,现金分红在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应达到40%[174] - 公司发展阶段属成长期且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时,现金分红在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应达到20%[174] 环境与社会责任 -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管理标准,废水、废气达标率、固体废弃物规范处置率均达到100%[181] - 公司编制了《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表》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制定了相应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181] - 公司大力推动数字建设,推行三维设计软件和图档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减少纸张消耗量[182] - 公司在日常工作中倡导节能减排,降低消耗,提倡绿色办公和低碳出行[182] - 公司报告期内未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或ESG报告[183] 风险与挑战 - 公司面临宏观经济风险,可能受到国内外形势不稳定影响,导致石化项目推迟或暂停[128] - 公司面临技术更新风险,可能因行业技术创新和升级步伐加快而失去部分技术领先优势[129] - 公司面临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可能影响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130] - 公司面临应收账款风险,可能因项目业主付款不及时或质量保证金无法如期收回导致营运资金压力[131] 其他 - 公司报告期内未发生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187] - 公司报告期内未发生违规担保情况[187] - 公司报告期内有重大诉讼事项,涉及施工合同纠纷,金额总计约8293.86万元[191] - 公司报告期内未发生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或重大会计差错更正[188] - 公司聘任大华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审计报酬为75万元[189] - 公司报告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