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天宏图(688066) - 2021 Q4 - 年度财报
航天宏图航天宏图(SH:688066)2022-04-28 00:0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1,468,443,799.94元,同比增长73.43%[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9,953,420.89元,同比增长55.19%[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51,355,493.70元,同比增长31.81%[3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9,009,154.99元,同比减少257.92%[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261,672,854.76元,同比增长68.54%[31] - 总资产为3,465,254,522.79元,同比增长82.92%[31] - 基本每股收益为1.15元,同比增长47.44%[31] - 稀释每股收益为1.13元,同比增长46.75%[31]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4.38%,同比减少1.03个百分点[31] - 公司2021年新签订单总额为21.7亿元[46] - 公司2021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6,844.38万元,同比增长73.43%[46] - 公司空间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PIE+行业、云服务三条产品线收入分别为15,652.42万元、126,768.81万元、4,422.86万元[46] - 公司2021年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预计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18,442,928.10元[7] - 公司2021年利润分配预案已经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7] - 公司2021年全国范围内新增26个区域营销点,总计达到63个,京外收入贡献90,907.70万元,占年度收入比重达到61.91%[53] - 公司在应急管理领域实施灾害风险普查项目662个,涉及32个省份和自治区,中标额超过8亿元[54] - 公司在国际业务方面获得近1600万海外市场订单,并在多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56] - 公司在新能源和碳中和领域获得4项发明专利,并获得中国气象协会科技创新气象科技科技创新一等奖1项[59]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1,468,443,799.94元,同比增长73.43%[134][135] - 2021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9,953,420.89元[134] - 系统开发实现销售收入748,711,798.31元,数据分析应用服务实现销售收入705,988,535.94元,自有软件销售收入13,743,465.69元[134] - 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51.97%,较上年减少1.48个百分点[139] - 系统设计开发毛利率为50.92%,较上年减少1.59个百分点;数据分析应用服务毛利率为52.24%,较上年减少2.58个百分点;自有软件销售毛利率为95.44%,较上年减少2.93个百分点[139]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9,009,154.99元,较上年减少257.92%[135] - 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78,277,106.66元,较上年减少1,298.49%[135] - 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06,824,110.87元,较上年增长3,279.29%[135] - 公司研发费用为211,219,553.84元,较上年增长61.86%,主要系公司加强了高水平研发人员的引进和高校产学研合作,加大核心产品的研发投入[135] - 公司销售费用为138,336,206.42元,较上年增长125.34%,主要系加强业务拓展、开拓市场[135] - 公司主要产品类型为系统设计开发、数据分析应用服务和自有软件销售,营业收入均为中国境内,受益于市场需求提升和营销网络完善,系统设计开发和数据分析应用服务类业务快速增长[141] - 公司销售模式均为直销,直销模式下营业收入为1,468,443,799.94元,营业成本为705,301,255.89元,毛利率为51.97%,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73.43%,毛利率比上年减少1.48个百分点[141] - 公司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为189,017,664.47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12.87%,前五名客户中无关联方销售额[145] - 公司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为65,271,132.00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8.19%,前五名供应商中无关联方采购额[147] - 公司销售费用为138,336,206.42元,比上年增长125.34%,主要系加强业务拓展和市场开拓所致[148] - 公司管理费用为166,639,924.56元,比上年增长69.10%,主要系股份支付费用和折旧摊销费用增加所致[148] - 公司研发费用为211,219,553.84元,比上年增长61.86%,主要系加强高水平研发人员引进和高校产学研合作,加大核心产品研发投入所致[148] - 公司财务费用为10,465,664.17元,比上年增长257.21%,主要系银行借款增加,利息费用增加所致[148]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9,009,154.99元,比上年减少257.92%[149] - 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78,277,106.66元,比上年减少1,398.49%[149]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去年同期减少,主要系业务量增大,收入增幅较大,但采购增幅大于回款增幅[152] - 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06,824,110.87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279.29%,主要系收到定向增发的募集资金[152] - 货币资金本期期末数为1,017,749,040.72元,占总资产的29.37%,较上期期末增加93.06%,主要系项目回款良好和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152] - 应收账款本期期末数为1,202,589,848.75元,占总资产的34.70%,较上期期末增加71.41%,主要系收入增加[152] - 固定资产本期期末数为386,554,279.83元,占总资产的11.16%,较上期期末增加986.17%,主要系购买房产[152] - 短期借款本期期末数为352,765,763.83元,占总资产的10.18%,较上期期末增加227.53%,主要系增加银行借款[154] - 应付账款本期期末数为193,113,557.58元,占总资产的5.57%,较上期期末增加118.04%,主要系公司项目增多,采购增加[154] - 合同负债本期期末数为185,853,447.90元,占总资产的5.36%,较上期期末增加109.19%,主要系合同预收款增加[154] 研发与技术创新 - 公司技术人员1,871人,占员工总人数78.75%,其中博士96人[49] - 公司研发费用21,121.96万元,同比增长61.86%[49] - 公司完成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全部到位,预计2022年下半年卫星星座出厂[48] - 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211,219,553.84元,同比增长61.86%[99]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4.38%,较上年度下降1.03个百分点[99] - 报告期内新增获得专利42个,软件著作权201个[98] - 公司新增申请专利303个,累计获得专利526个[98] - 公司发布了PIE-Engine时空遥感云服务平台,集成多个服务模块,满足云计算需求[98] - 公司推出了PIE-Earth智慧地球平台,具备云、边、端多种形态,支持大规模仿真和数字孪生建设[98] - 公司持续推出新产品,新增获得专利42个,软件著作权201个[98] - 公司在研项目包括卫星应用云服务、无人机航测系统及智能检测技术开发、卫星应用基础软件平台升级等[102] - 卫星应用云服务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488.0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为279.30万元[102] - 无人机航测系统及智能检测技术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200.0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为542.20万元[102] - 公司自主开发的高光谱影像地物分类处理算法,分类精度比传统方法提高不小于15%[105] - 公司研发的北斗智能服务云平台,已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105] - 公司气象卫星遥感应用服务,具备各类气象资料的专业处理能力,并构建气象大数据平台[105] - 公司卫星海洋遥感应用服务,提供海洋生态灾害监测、近海海洋动力环境保障等信息服务[105] - 公司遥感云计算服务平台,国内率先实现多载荷、全功能、流程化、高效弹性的遥感云计算服务[108] - 公司PIE-AI遥感图像智能解译平台,国内率先实现高精度全自动智能识别飞机型号、舰船型级[108] - 公司仿真推演与模拟训练平台,国内率先实现高精度模型分布式仿真平台[108] - 公司虚拟世界孪生建模引擎,国内率先实现大场景倾斜摄影三维模型重建,三维模型单体化[111] - 公司分布式干涉SAR卫星工程研制,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SAR卫星运营商[111] - 公司SAR遥感卫星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遥感数据获取能力,补充光学观测手段的不足[111]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476人,同比增长31.49%[117] - 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20.03%,同比下降3.66个百分点[117]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10,538.75万元,同比增长32.77%[117]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为22.14万元,同比增长0.96%[117] - 公司技术研发团队共1,871人,占员工总数的78.75%,其中博士81人[119] - 公司实施了第一期和第二期股权激励计划,覆盖总监级以上和部门核心人员[122] - 公司遥感应用基础软件平台PIE和PIE-Engine具备较强的数据综合处理能力[122] - 公司研发了北斗三号格式化报文通信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行业及特种用户使用需求[91] - 公司逐步启动了星座数字建模与在轨孪生、星上智能处理等关键技术调研和攻关[91] - 公司现有核心技术包括空天地多源数据全自动融合建模技术、大数据量实景三维模型数据轻量化技术等[93] - 公司自主研发的PIE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国际领先[85] - 公司开发的"基于多源遥感大数据的天空地一体化减污降碳协同监管SaaS服务"获得"气象科技创新奖"一等奖[85] - 公司成为为数不多的承担研制总体的民营企业[85] - 公司继续深度参与"十四五"陆海卫星工程建设[85] - 公司作为牵头单位承担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推广一站式遥感大数据在线分析平台[85] - 公司利用高空间分辨率数据实现全天候、高时效性地物分类、空间目标提取与识别[89] - 公司利用高光谱分辨率数据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实现矿物成分及丰度精确识别、农作物长势监测与品质评估[89] - 公司利用高时间分辨率数据实现灾害天气的实时监测与预报,并结合多源数据分析制定应急管理预案[89] - 公司在40多个政府部门及相关行业广泛开展行业务化、规模化应用,用于支撑政府精细化监管与科学决策[89] - 公司深度参与了空间天气保障业务体系建设,助力国家空间监测系统具备监测、预警和预报能力[90] - 公司基于自主研发的PIE-Engine时空云计算平台,构建了地球形态的空天信息孪生体[90] - 公司开展了大区域、规模化实景三维数据处理和产品制作相关核心技术研究并形成了系列化产品[91] - 公司计划深化研究空间态势感知、仿真训练引擎等关键技术,探索特种应用需求预研化、工程化、装备化发展道路[178] - 公司将加大导航电文处理、搜救应用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形成针对特别地区、特殊用户的专业化装备[178] - 公司计划推进CBB组件库建设,CBB组件数量达到200个,提升产品研发和项目实施中的复用率,用户交付效率和质量提升30%以上[185] 产品与服务 - 公司推出了空间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行业应用服务以及云服务三条产品线[65] - 公司自主研发的智慧地球云服务平台"PIE-Engine"获得行业内权威专家认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66] - PIE-Engine平台已从单一的多源遥感数据处理工具,发展成为承载海量地球观测数据、开展时空智能分析、实现物理世界孪生建模的新一代数字地球平台[67][69] - PIE-Engine云平台目前注册用户近7万,主要功能涵盖了空天信息专业处理平台PIE-Engine Factory、时空数据实时分析计算平台PIE-Engine Studio、人工智能解译平台PIE-Engine AI以及PIE-Engine Earth智慧地球可视化终端[70] - 公司接入卫星遥感数据及专题产品120余种,总量超6PB,日更新10TB以上,覆盖气象、海洋、植被、农业、水利、生态、大气等十余个领域[71] - 公司面向电力、保险、农业等商业公司提供了订阅式SaaS服务,并推出城市遥感监测云平台,已与鹤壁、嘉兴南湖、黄冈、佛山等政府签订整体合作框架意向协议[72] - 公司在全国主要省市设立了63个分支机构,实现了总部统领、大区地方统筹、资源协调自上而下去中心化的部署能力[75] - 公司在中国香港、澳大利亚、英国、瑞士、泰国、新加坡、柬埔寨和老挝设立分支机构,待新冠疫情缓解后,国际业务可逐步开展[75] - 公司获批的36个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主要包括:30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6项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75] - 公司通过在建的分布式雷达卫星星座,打通卫星应用全产业链,实现上中下游协同发展[75] - 公司在自然资源领域推出实景三维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