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虹软科技(688088) - 2020 Q2 - 季度财报
虹软科技虹软科技(SH:688088)2020-08-18 00: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中文名称为虹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Hui Deng(邓晖)[19] - 公司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为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斗门路3号天堂软件园A幢22、23楼,邮政编码310012[19] - 公司网址为www.arcsoft.com.cn,电子信箱为invest@arcsoft.com[19] - 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境内代表)为蒿惠美,证券事务代表为廖娟娟,联系电话021 - 52980418[19] - 公司选定的信息披露报纸名称为《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证券时报》[20] - 登载半年度报告的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的网址为www.sse.com.cn[20] - 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公司董事会办公室[20] - 公司股票为A股,上市交易所及板块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简称虹软科技,股票代码688088[21] 报告期信息 - 报告期为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13] -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6] - 报告为2020年半年度报告[10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1 - 6月)营业收入316,071,405.26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46%[26]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8,448,118.28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72%[26]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1,667,517.55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69%[26] -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5,487,823.41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3.96%[26]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589,152,198.42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60%[26]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2,897,327,616.96元,较上年度末增长5.41%[26]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0.29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7.41%[27] - 本报告期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34.59%,较上年同期增加0.85个百分点[27]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26,780,600.73元[35] - 2020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0934.1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4.59%,同比增长17.36%[106]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607.14万元,同比增长14.46%[12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844.81万元,同比增长23.72%[128] - 2020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支出10934.17万元,占收入比重34.59%[128] - 报告期内公司来源于海外的收入占比为46.50%,汇兑损失为117.20万元[174]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607.1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46%[175]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844.8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72%[175] - 营业成本本期数为35,121,937.83元,上年同期数为14,550,864.80元,变动比例141.37%[177] - 销售费用本期数为41,767,624.55元,上年同期数为47,778,412.56元,变动比例-12.58%[177] - 管理费用本期数为34,890,190.50元,上年同期数为23,031,154.65元,变动比例51.49%[177] - 研发费用本期数为109,341,660.27元,上年同期数为93,169,974.59元,变动比例17.36%[17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为55,487,823.41元,上年同期数为84,019,004.74元,变动比例-33.96%[177] - 投资收益本期数为17,745,812.06元,上年同期数为 -14,452,839.80元[182]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数为1460630072.32元,占总资产比例50.41%,系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结构性存款所致[184] - 应收账款期末数177388179.88元,占总资产6.12%,较上年同期增长55.56%,因销售规模增长及执行新收入准则[184] - 其他流动资产期末数6428834.02元,占总资产0.22%,较上年同期增长3729.61%,系预缴企业所得税增加[184] - 对外股权投资实际出资金额1701.27万元,同比增长1.79%,对上海信息实缴1000万元,对芯格微投资701.27万元持股38.00%[191] - 截至2020年6月30日,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1460630072.32元,公允价值变动6630072.32元,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余额9633530.29元[193]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智能驾驶及其他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本期实现营业收入3,622.1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510.77万元、增长31.52倍[27] - 2020年上半年智能驾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495.74万元,相较于2019全年度的1605.66万元已实现倍增[137] - 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收入总额为15995.39万元,占比50.61%[155] - 报告期内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27097.73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85.73%[157] 公司业务及解决方案 - 公司针对智能手机摄像头提供23种计算摄影解决方案,如智能暗光增强、智能HDR等[41][44] - 公司基于深度摄像头有10种智能深度摄像解决方案,如智能3D扫描、智能3D人脸识别等[45][48] - 公司提供2种光学屏下指纹解决方案,包括镜头式屏下指纹和超薄屏下指纹解决方案[49] - 公司智能驾驶业务提供智能座舱视觉、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及软硬一体车载视觉解决方案[50] - 公司智能座舱视觉解决方案包括驾驶员疲劳检测和驾驶员分心检测技术[51] - 公司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开发车险智能定损解决方案,在定损准确性方面达业内领先水平[65] - 基于物品检测、识别的算法产品应用于零售流通行业,可实现物品快速建模并降低成本门槛[66] - 公司主要盈利模式是授权计算机视觉算法技术收取费用,也销售软硬一体车载视觉解决方案[67] - 公司提供驾驶员危险动作检测、双手脱离方向盘检测等多种驾驶员状态检测技术[54] - 公司提供前车碰撞报警、车道偏离预警等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技术方案[55] - 软硬一体车载视觉解决方案能在小型低性能芯片上稳定运行,为市场提供性价比更高方案[59] - Tahoe系列能在小型低性能芯片上实现人脸识别等功能,提供低成本DMS解决方案[60] - Kunlun系列针对大型载货车辆,在小型低性能芯片上实现多种功能[60] - Superior系列广泛适配车型,满足后装市场多种功能并具备4G/GPS功能[60] - 适用于TOF摄像头的一体化3D算法解决方案等新产品已在一线手机厂商成功出货[132] - 光学屏下指纹方案经3年技术积累,已具备低误识率、低耗时、安全性高的特性,且已通过部分客户测试并完成小批量试产[133] - 创新性开发出不同技术路线的屏下ALS芯片解决方案,已完成流片和样品制作,检测结果良好[134][136] - 正在与客户定点开发中的智能驾驶项目超过二十个[138] 公司平台相关 - 2018年公司推出虹软视觉开放平台,将人脸识别等核心技术免费提供给有需求者[62] - 虹软视觉开放平台全面升级核心算法,支持全平台升级,发布ArcFace 3.1版本和App人脸识别增值版本[142] - 2020年5月虹软视觉开放平台对人脸门禁应用套件进行代码开源[142] - 截至2020年6月30日,虹软视觉开放平台用户累计超过17万,报告期内新增用户约6.7万以上[142] - 2020年5月虹软视觉开放平台发布“产业链市场”[143] 行业市场数据 - 2020年1 - 6月全球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约5.542亿台,同比下滑约13.9%,预计2020年出货量同比下降近12%至12亿台[76] - 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6660万台,同比下滑约20.3%,5G手机出货量约1450万台,占比约21.8%[79] - 2020年第二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8780万台,同比下滑约10.3%,5G手机出货量约4300万台,占比约49.0%[79] - 2019年全球屏下指纹手机出货量约2.0亿台,预估至2024年将达11.8亿台,光学屏下指纹占整体出货量的75%[82] - 201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572万辆和2577万辆,分别同比下降7.5%和8.2%,截至2020年6月全国汽车保有量为2.7亿辆[87] - 国家提出到2025年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86] - 2019年度全球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约13.71亿台,同比下滑约2.3%[157] - 2020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5.542亿台,同比下滑约13.9%[157] 公司技术实力 - 公司积累大量计算机视觉底层算法,构建完整计算机视觉技术体系[92] - 公司大部分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达国内外先进水平,多数新创技术首发周期属国内外领先水平[92] - 公司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在除苹果外主流手机品牌大部分旗舰机型上使用[92] - 公司在人体分析、人脸识别等技术上准确性超95%[92] - 人脸分析技术基于深度学习,包括人脸检测等多方面[94] - 人体分析技术基于数据驱动深度学习,包括人体检测等技术[94] - 行为分析技术基于数据驱动深度学习,包括人脸面部动作分析等[94] - 人脸识别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算法,能提供支付级解决方案[94] - 活体检测技术攻击拦截率大于99.75%,真人误判率低于3%,客户端耗时低于0.2秒[94] - 图像质量分析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可筛选低质量人脸图像[94] - 场景识别算法支持人像、宠物、背光等20多类场景的识别[97] - 核心技术虚拟人物动画用于手机等移动设备、视频直播等互联网平台及AR/VR等解决方案[100] - 核心技术ADAS用于车载辅助驾驶,包括前车碰撞报警、车道偏离预警、行人碰撞预警等功能[100] - 核心技术AVM主要用于车载、安全倒车、自动泊车及虚拟现实等领域[100] - 核心技术深度恢复用于手机、车载等平台及三维建模、人像拍摄等解决方案[100] - 核心技术图像语义分割用于手机、医疗、自动驾驶等行业及智能美颜、人像拍摄等解决方案[100] - 核心技术暗光图像增强用于手机、车载等平台及智能暗光增强解决方案[100] - 核心技术防抖技术用于手机、车载等平台及视频防抖、图像防抖解决方案[100] - 核心技术人像虚化用于手机等移动设备、视频直播等互联网平台及人像拍摄解决方案[100] - 上述核心技术来源均为原始创新[100] 公司研发情况 - 公司主要采取自主研发模式,研发过程分9个步骤[68] - 报告期内新增申请中专利38项[106]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计算机视觉领域相关专利158项(发明专利151项)、软件著作权101项[106] - 相较于2019年末,净增专利9项(发明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1项[106] - 本期费用化研发投入109341660.27元,研发投入合计109341660.27元[108] - 智能手机相关技术预计总投资规模50000.00万元,本期投入5488.25万元,累计投入31234.35万元[110] - 智能驾驶等IoT领域技术预计总投资规模40000.00万元,本期投入4880.45万元,累计投入29795.85万元[110] - 光学屏下指纹预计总投资规模25000.00万元,本期投入565.47万元,累计投入1719.00万元[110] - 所有在研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115000.00万元,本期投入10934.17万元,累计投入62749.20万元[113] - 公司研发人员454人,占总人数比例67.26%,薪酬合计93035365.81元,平均薪酬204923.71元[115] - 研发人员中博士25人(占比5.51%)、硕士267人(占比58.81%)、本科145人(占比31.94%)、专科及以下17人(占比3.74%)[115] - 研发人员30岁以下298人(占比65.64%)、31 - 40岁125人(占比27.53%)、41 - 50岁31人(占比6.83%)[116] - 对已开发的车险智能定损系统进行精度和性能优化,即将与合作伙伴进行规模化测试[144] - 智能手机相关技术迭代周期约为1 - 2年[150] - 公司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拥有专利158项(发明专利151项)、软件著作权101项[170] 公司运营模式 - 公司采用直销方式,向多类制造商销售计算机视觉算法软件及相关解决方案[69] - 公司计算机视觉算法软件主要收费模式为固定费用模式和计件模式[70][73] - 公司日常采购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研发设备及境外销售咨询服务费,软硬一体车载视觉解决方案委托第三方组装生产[74] 公司风险因素 - 2020年初公司开启“远程办公 + 疾控应急工作组”工作模式并成立防疫专项小组[148] - 公司所处计算机视觉行业技术升级迅速,产品更新换代频繁[149] - 公司所处行业参与者增多,竞争加剧[151] - 公司已进入智能驾驶等新领域,新业务开发和拓展可能不及预期[154] - 公司实际控制人Hui Deng(邓晖)承诺承担“Marc Chan、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