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先惠技术(688155) - 2023 Q2 - 季度财报
先惠技术先惠技术(SH:688155)2023-08-30 00:00

公司基本信息 - 报告期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12] - 公司全称为上海先惠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潘延庆、王颖琳[12] - 公司有德国先惠、武汉先惠等全资子公司,递缇智能、昆仑京测等控股子公司[12] - 公司涉及上汽集团系、上汽大众系等众多客户群体[12] 报告审计与重要事项说明 -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5] -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无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6] - 不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6] - 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7] - 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7] - 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1 - 6月公司营业收入为11.8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0.40%,主要因控股子公司福建东恒自2022年第三季度纳入合并范围[22][23] - 2023年1 - 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2.85万元,上年同期为 - 3680.55万元,同比增长[22] - 2023年1 - 6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107.9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37亿元,主要系本期销售回款增加[22][24] - 2023年上半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1.45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0.80%[22] - 2023年上半年末总资产为44.22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2.97%[22] - 2023年1 - 6月基本每股收益为0.08元/股,上年同期为 - 0.48元/股[23] - 2023年1 - 6月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50%,较上年同期增加3.62个百分点[23] - 2023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55%,较上年同期减少13.77个百分点,主要因本期营业收入上涨及合理优化调整研发人员[23][24] -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 - 39.21万元,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2109.97万元,交易性金融资产等投资收益为3098.58元,其他营业外收支为 - 3837.53元,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为46.77万元[26]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6,533,926.59元,同比增加180.40%[146] - 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728,513.41元,同比增加42,534,021.12元[146] - 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4,692,171.82元,同比增加45,019,939.71元[146] - 报告期内公司投入研发费用65,820,098.15元[146] - 报告期末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账面余额分别为76,283.06万元、79,840.21万元,账龄1年以内占比分别为84.24%、48.52%,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64.29%、67.29%[152] - 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107.90万元,签订合同时客户支付30%左右预付款[152] - 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毛利率为23.44%,较上年有所上升[153] - 报告期末存货账面价值为69,706.34万元,占同期流动资产比重为23.71%[154] - 报告期内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政策[155] - 本期营业收入1,186,533,926.59元,上年同期423,155,640.40元,变动比例180.40%[160] - 本期营业成本904,361,705.90元,上年同期345,887,552.86元,变动比例161.46%[160] - 本期销售费用23,736,999.47元,上年同期12,490,639.19元,变动比例90.04%[160] - 其他收益21,600,157.69元,占利润总额比例35.41%,为政府补贴及项目补贴[161] - 资产减值损失 - 58,599,446.21元,占利润总额比例 - 96.07%,为计提的存货跌价等损失[161]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上年期末数为2,721,989.35元,占总资产0.06%,本期较上年末变动 - 100.00%,因理财产品到期[164] - 应收票据本期期末数为70,974,513.36元,占总资产1.61%,上年期末数为112,557,089.62元,占总资产2.47%,本期较上年末变动 - 36.94%,因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兑付等[164] - 应收款项融资本期期末数为311,290,731.15元,占总资产7.04%,上年期末数为235,827,986.65元,占总资产5.17%,本期较上年末变动32.00%,因销售回款以银行承兑汇票结算为主[164] - 境外资产为231,687,686.86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5.24%[166] - 受限资产合计34,733,799.11元,包括货币资金16,257,523.61元(票据等保证金)、应收票据500,000.00元(票据质押)等[168] - 长期借款本期期末数为457,572,549.95元,占总资产10.35%,上年期末数为241,816,497.81元,占总资产5.31%,本期较上年末变动89.22%,因收购福建东恒向银行长期性融资[164] 业务线布局与产品介绍 - 公司主营业务为智能制造装备研发、生产和销售,2022年收购福建东恒51%股权后形成“智能制造装备 + 新能源电池零部件”双轮驱动产品布局[28] - 公司模组生产线生产节拍最高可达20.58秒/个,电池包(PACK)生产线生产节拍可达51秒/件[33] - 公司汽车后桥前束外倾自动调整台生产节拍小于72秒/台套,调整精度不低于0.02分,拧紧扭矩差不大于3%[35] - 公司智能制造装备业务覆盖新能源与燃油汽车领域,新能源客户有宁德时代系、大众等,燃油客户有上汽集团系、采埃孚系等[29] - 新能源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业务是子公司福建东恒主营业务,其与宁德时代系深度合作[30] - 公司智能自动化装备和工业制造数据系统软硬件交叉互补,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30] - 公司自动化产线与福建东恒结构件有协同效应,形成“锂电池模组结构件 + 自动化产线”布局[31] - 新能源汽车智能自动化装备包括动力电池模组/电池包(PACK)、电动车动力总成(EDS)等生产线及测试检测系统[33] - 燃油汽车智能自动化装备用于底盘系统、变速器等部件自动装配,还供应单机装配设备[35] - 工业制造数据系统应用工业制造大数据分析技术,可实时监控工业现场[36] - 工业制造数据系统有五层架构,可定制,兼容性和扩展性良好[37] - 公司从事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的智能自动化装备、工业制造数据系统以及新能源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43] - 智能自动化装备采购采取“以销定产、以产定购”、适量备货方式,建立系统采购管理体系[43] - 智能自动化装备生产实行以销定产,包括自制加工、外购定制加工及系统集成三部分[44] - 智能自动化装备销售通过投标获新订单,采用直销模式,按特定要求定制非标设备[47] - 智能自动化装备销售下游客户按签订合同、厂内整线验收、量产验收和质保期完成节点分期付款,签订合同时支付30%左右预付款,厂内整线验收完成支付20% - 50%货款,量产验收完成支付10% - 30%货款,质保期结束支付10% - 20%左右质保金[47] - 工业制造数据系统产品硬件为标准化产品,采购量少,部分电子元器件小批量备货[47] - 工业制造数据系统包括数据采集端口、数据采集处理层、数据中心、分析和计算层、智能处理层五层架构[47] - Dat@IDLS室内定位系统基于UWB技术,在20X20X20米工业环境空间内定位精度≤0.1米[40] - 新能源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产品包括模组侧板、端板、压接组件等,应用于动力电池模组外壳结构[42] - 公司为新能源动力电池客户提供个性化电池外壳解决方案和批量生产方案[42] - 客户付款方式通常为产品发货到现场后支付80% - 85%合同金额、验收合格后支付剩余款项,部分合同按节点分期付款[48] - 公司软件销售采用直销模式,产品按客户特定要求定制,提供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48] - 公司新能源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采购采用“以销定产 + 以产定购”模式,根据客户需求制定采购计划[49] - 公司新能源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生产采用以销定产的定制化生产方式[49] - 公司新能源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销售采用直销模式,客户黏性较强[50] - 公司产品包括智能自动化装备及工业制造数据两类,形成互补优势[144] 行业环境与市场趋势 -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中,高档和特种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高档数控系统、机器人市场份额不到5%[51] - 未来5 - 10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将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51] - 我国智能自动化装备产业需求市场主要集中在江浙、广东、上海等区域[51] - 随着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行业需求增长,将带动上游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市场需求扩大[53] - 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门类中的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品和服务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60] - 2023年公司主要产品为智能自动化装备和工业制造数据系统,分别属于智能专用装备及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范围[60] - 智能自动化装备行业因国家政策支持等因素将迎来黄金发展期,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制造等行业[63] - 工业制造数据系统作为关键智能测控装置,在未来产业升级中将迎来快速发展机遇[63] -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为智能装备和工业软件带来巨大需求和发展机遇[64]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化,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奠定夯实基础[64] - 智能自动化装备及工业制造数据系统行业技术壁垒高,体现在跨学科综合应用等方面[56] - 掌握“智能装备中的柔性化技术”可提升企业可持续竞争能力,满足客户需求并提高附加值和粘性[55] - 2025、2030、2035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销量比重分别达20%、40%、50%以上[65] - 2021年汽车产销分别为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2022年上半年产销分别为1211.7万辆和1205.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7%和6.6%[69] - 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为136.6万辆和136.7万辆,2021年为354.5万辆和352.1万辆,均同比增长1.6倍,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3.4%;2022年上半年产销分别为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市场占有率达21.6%[71][72] - 2021年汽车出口201.5万辆,同比增长1倍,占销售总量比重为7.7%,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31万辆,同比增长3倍;2022年上半年汽车企业出口121.8万辆,同比增长47.1%,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20.2万辆,同比增长1.3倍[74] - 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为219.7GWh,同比增长163.4%,累计销量达186.0GWh,同比增长182.3%,装车量为154.5GWh,同比增长142.8%[75] - 我国将于2025年实现2 - 3C充电桩在重点区域初步覆盖,2030年实现3C及以上公共快充网络基本覆盖,2035年实现3C及以上快充全面覆盖[66] - 公司智能自动化装备和工业制造数据系统业务下游主要为汽车制造领域,新能源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业务下游主要为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66] 核心技术与研发情况 - 公司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发展战略,报告期内核心技术未变[77] - 公司CAN通讯时间戳精度最高到1um、平均反应时间250um,基于该技术开发的动力电池测试系统已取得软件著作权[77] - 基于公司核心技术开发的多进程测试系统可提升设备利用率,降低整体成本[77] - 动力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能量效率不小于95%,电流纹波<±0.2%F.S.,操作温度0 - 40摄氏度[79] - 后桥倾角和束角自动调整技术前束角和外倾角调整精度不小于0.02',显示精度0.01',调整节拍不大于60秒[79] - AGV技术运行温度 - 10 - 40摄氏度,相对湿度10% - 90%,定位精度+/-10 mm[82] - 高速机械手SCARA组装技术标准周期时间不大于0.49秒[85] - 六轴机器人组装技术旋转速度不小于90度/秒[87] - 多种胶纸贴装技术最大进给速度不小于300mm/秒[87] - 高精度气密性检测技术自动封堵时间不大于2秒[89] - 机器人流体涂抹技术最大流体工作压力3000Psi,最高操作温度70摄氏度,流体流量控制精度+/-5%[89] - 电芯组装处理技术单线生产节拍3.33秒/电芯[8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44件,授权软件著作权142件,报告期内新增授权专利26件,新增授权软件著作权24件[95] - 报告期内,发明专利申请数6个,获得数5个;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21个,获得数17个;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数8个,获得数4个;软件著作权申请数和获得数均为24个;合计申请数59个,获得数50个[96] - 公司费用化研发投入本期数为65,820,098.15元,上年同期数为81,750,750.17元,变化幅度为 - 19.49%;研发投入合计本期数为65,820,098.15元,上年同期数为81,750,750.17元,变化幅度为 - 19.49%[98]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本期为5.55%,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