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时代电气(688187) - 2021 Q4 - 年度财报
时代电气时代电气(SH:688187)2022-03-30 00:00

财务表现 - 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51.21亿元,同比下降5.69%[71] - 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人民币20.18亿元,同比下降18.49%[7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人民币21.50亿元,同比增长23.06%[7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人民币-60.14亿元,主要系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同比减少[73]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人民币69.75亿元,主要系A股IPO收到募集资金[73] - 公司2021年研发投入总额为17.8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1.81%,较上年增加0.25个百分点[44] - 公司2021年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5.34%,较上年减少3.66个百分点[46] - 公司2021年半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4.5元,总计派发现金红利637,306,610.40元,占2021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1.59%[153] - 2021年度公司现金分红(包括半年度已分配的现金红利)占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63.17%[153] - 公司2021年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4.5元,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637,306,610.40元[153] 业务发展 - IGBT二期芯片产线于2021年底正式投产,2022年将全力增产以满足客户需求[10] - 公司2021年9月7日成功登陆科创板,增强长效发展动力[10] - 2022年公司将把握“双碳”战略机遇,推动IGBT产品在新能源车领域实现高速增长[10] - 公司2021年通过运营水平提升,在国铁业务下滑背景下保住利润基本盘[10] - 公司2021年核心系统助力多条重量级高铁线路开通,技术创新实现新突破[10] - 公司2021年IGBT在轨交、电网领域批量交付,占有率国内第一[25] - 公司2021年乘用车电驱全年销量排名首次进入行业前十[25] - 公司2021年新兴装备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17.01%[28] - 公司连续十年在国内城轨牵引变流系统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30] - 公司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全年交付超8.5万套[30] - 公司在功率半导体领域拥有6英寸双极器件、8英寸IGBT和6英寸碳化硅的产业化基地[30] - 公司传感器件在轨道交通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30] - 公司积极布局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等新能源装备业务[30] - 公司坚持"同心多元化"战略,拓展轨道交通外市场[26] - 公司建立了覆盖重点客户、重点区域、重点产品的全球售后服务网络[27] - 公司采用"统一管理、专业归口、采购分离"的采购模式[27] - 公司以"精益高效、动态管理、综合平衡"为理念搭建生产计划体系[27] - 公司拥有3,145项有效境内外注册专利,保护其核心技术[32] - 公司在电气系统技术领域攻克了异步牵引系统、永磁同步牵引系统、磁浮牵引系统等集成技术,形成了国内领先的系统研发能力[33] - 公司在变流及控制技术领域突破了基于直接转矩控制的先进电机控制技术,并开发了高性能控制平台TEC4000[33] - 公司在功率半导体器件应用技术领域形成了多电压等级IGBT器件应用技术平台,满足轨道交通和工业变流产业的需求[33] - 公司在工业变流技术领域攻克了多器件、多功率模组、多变流机组并联集成技术,打造了覆盖高中低压的工业变流和新能源变流技术平台[35] - 公司在列车控制与诊断技术领域攻克了高安全、强实时、高可靠、多网融合等技术,搭建了DTECS-1、DTECS-2和DTECS-G网络控制平台[35] - 公司在轨道工程机械技术领域构建了轨道车、起重轨道车、轨道平车等整车研发能力,打造了专业化整车及系统产品平台[35] - 公司在轨道工程机械动力传动技术领域攻克了内燃驱动、电传动和混合动力驱动技术,产品已批量应用于铁路和地铁轨道工程机械[35] - 公司构建了8英寸专业IGBT芯片制造平台,全面掌握高低压IGBT及配套FRD芯片的设计与制造工艺技术[36] - 公司掌握了4英寸及6英寸兼容的碳化硅芯片制造平台,全电压等级MOSFET及SBD芯片产品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36] - 公司开发了高性能、高可靠的750V-6500V IGBT器件和750V-3300V的SiC器件,产品批量应用于机车、动车、城轨等领域[36] - 公司完成了30套以上的大数据平台产品交付,应用于城轨和铁路领域[37] - 公司自动驾驶技术平台已在西安局、太原局、广州局等铁路公司得到装车应用,累计安全运行超过100万公里[37] - 公司攻克了多目标约束最优运行规划、精准跟随控制等关键技术,构建了自动驾驶技术体系[37] - 公司攻克了高性能边缘计算平台技术、雷达感知技术等关键技术,打造了智能感知应用平台[37] - 公司攻克了交直流牵引供电变流器系统的模块化与小型化等关键技术,批量应用于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的整流器、能量回馈等领域[37] - 公司建立了整车现场电磁兼容试验平台,满足了实际运行线路上对整车外部电磁辐射水平进行定量测试的需求[37] - 公司形成了基于HALT&HASS、物料筛选与验证等可靠性试验标准体系,构建了在物料管控与物料优选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37] - 公司完成了地铁CIMRES智能化机电系统样机及软件平台的测试验证,目标为安全事故率降低30%,总能耗降低20%[47] - 公司完成了印尼雅万高铁动车组电气系统研制,并成功应用于实际项目[42] - 公司深海机器人电驱工程机开发及压力试验、系统联调已完成,目标为构建深海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平台[47] - 公司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技术已批量应用于长安奔奔EV、长安CS15EV、江铃E400等车型[34] - 公司传感器技术实现了从元器件开发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的转变,产品批量应用于轨道交通、工业变流等领域[35] - 公司2021年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涉及宁波中车时代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和株洲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41] - 智能列检系统研制完成样机生产、安装、调试及测试验证,360图像检测技术和轮对动态检测技术完成实验室验证[48] - 车规级逆导IGBT研制完成设计定型,动静态性能达到技术规格书要求,并通过750V汽车模块内部应用考核[48] - 综合检修列车研制完成首台试制及第二套打磨车和接触网全棚作业车图纸设计[48] - 二代地铁打磨车研制完成车体、转向架构架试制及静强度试验,打磨系统样机试制及首件鉴定[49] - 下一代时速400公里动车组关键技术研究完成牵引变流器施工设计及控制平台单板设计[49] - 神朔铁路机车智能驾驶系统研制已在包神铁路安全运用36万公里,通过国能集团结题验收[49] - 国铁3000HP重混机车电气牵引系统研制完成电气系统方案集成设计及评审,牵引变流器、网络控制系统、动力电池、充电电机等部件方案设计及样机试制[49] - 四方印尼雅万高铁动车组电气系统研制完成牵引变流器、网络控制系统产品研制[51] - 三电平变流器通用平台开发完成变流器施工设计并通过鉴衡型式试验认证[51] - 乘用车电机关键工艺技术研究完成相间绝缘设备改造方案、转子时效处理装配量产设备方案、波形绕组量产设备方案设计及评审[51]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2,728人,占总人数的35.28%,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78,074.55万元,平均薪酬为28.62万元[59] - 复兴号高原双源制动力集中动车组电气系统研制完成,涉及金额1,452万元,填补了行业空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53] - 3.XMW光伏发电单元研制完成,涉及金额303万元,具备挂网条件,单机容量3.XMW,适用于复杂场景[55] - 铁路牵引供电能量调度系统平台研制完成,涉及金额1,100万元,已在大秦铁路挂网应用[55] - 矿卡无人驾驶系统研究及应用已完成2批次无人驾驶矿卡线控改造,涉及金额2,987万元,进入工业化试运行考核阶段[55] - 列车自主运行控制系统研制完成,涉及金额1,829万元,基于5G、大数据等技术,提升线路运营效率和运能运量[57] - 基于双面水冷模块的电控及扁线电机的研制完成,涉及金额738万元,掌握关键制造工艺并实现关键设备国产化[57] - 风电全功率变流器平台开发完成,涉及金额361万元,设计一台4MW低压全功率变流器样机[53] - TAC3充电机平台研制完成,涉及金额339万元,开发基于SiC的充电机,满足轻量化、低成本、高性能等指标要求[53] - 公司研发人员中博士研究生105人,硕士研究生936人,本科1,591人,专科96人,高中及以下0人[60] - 公司研发人员中30岁以下657人,30-40岁1,600人,40-50岁354人,50-60岁117人,60岁及以上0人[60] - 公司在2021年地铁牵引变流系统订单中中标3,282辆,占比58.46%,连续十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61] - 公司拥有3,145件有效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1,743件,主持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41项、国内标准105项[62] - 公司一次交付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9.5%以上,2016年获得第二届中国质量奖[62] - 公司研发人员2,728人,占总人数的35.28%,超过三分之一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62] - 公司拥有6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7个省级技术创新平台、2个博士后工作站[62] - 公司2021年度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项,获得多项重要科技奖项[62] - 公司境外业务受新冠疫情影响,可能导致技术交流受阻、订单获取难度增加[65] - 公司因汇率波动面临外币资产损失增加、购汇成本增加等财务风险[66] - 轨道交通装备产品收入人民币122.52亿元,同比下降11.80%[74] - 新兴装备产品收入人民币25.72亿元,同比增长35.31%[74] - 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收入人民币4.56亿元,同比增长171.32%[74] - 公司资产总额人民币441.51亿元,同比增长30.37%[7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人民币326.21亿元,同比增长36.76%[71] - 轨道交通装备业务营业收入为122.5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80%,毛利率为36.99%,减少2.52个百分点[76] - 新兴装备业务营业收入为25.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31%,毛利率为20.05%,减少2.10个百分点[76] - 中国大陆地区营业收入为144.3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22%,毛利率为34.59%,减少3.89个百分点[76] - 半导体器件生产量为1,319,072只,同比增长125.90%,销售量为1,104,433只,同比增长110.62%[77] - 轨道交通装备业务直接材料成本为70.7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00%,占总成本比例为70.64%[79]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为958.74亿元人民币,占年度销售总额63.40%,其中关联方销售额为610.34亿元人民币,占比40.36%[81][82]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为299.28亿元人民币,占年度采购总额32.99%,其中关联方采购额为231.16亿元人民币,占比25.49%[84][85] - 销售费用为10.5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18%,主要因收入下降导致产品质量保证准备减少[87] - 管理费用为8.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7%,主要因社保减免政策结束及管理类人员增加[88] - 研发费用为16.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19%,基本与上年持平[8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21.50亿,较上年增幅23.06%[89]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60.14亿,上年同期为人民币-6.30亿[89]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69.75亿,上年同期为人民币-5.45亿[89] - 货币资金本期期末数为8,219,320,889元,较上期期末数增长60.26%[90]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期末数为7,579,988,489元,较上期期末数增长103.09%[90] - 应收款项融资本期期末数为2,910,527,667元,较上期期末数增长101.57%[90] - 长期股权投资为人民币611,727,358元,比年初增长11.06%[95] - 境外资产为1,525,065,035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3.45%[92] - 员工持股平台持有中车时代半导体6.20%的股权[97] - 中国高铁建设减速,预计未来轨道交通行业整体发展节奏放缓[100] - 2021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首次对高速铁路建设提出限制性要求[100] -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总体趋势放缓,地方政府融资来源受限,抑制基建投资增速[100] - 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催生数千亿级新能源市场[100] - 公司秉持"高质量经营,高效率运营"理念,坚持"同心多元化"战略,深耕轨道交通领域[101] - 2022年公司将持续深化高质高效发展理念,紧抓"智慧"与"双碳"战略机遇,推进数字化转型[102] - 公司治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法律法规进行[104]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预计2021-2023年度日常性关联交易的议案》[108] - 公司董事长李东林和副董事长刘可安在2020年6月23日至2023年6月22日期间未持有公司股份,且未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110] - 公司总经理尚敬在2020年9月28日至2023年6月22日期间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149.87万元[110] - 公司董事会秘书在2020年6月23日至2023年6月22日期间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99.68万元[110]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陈锦荣和浦炳荣在2020年6月23日至2023年6月22日期间分别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27.03万元[110] - 公司职工监事周桂法在2020年6月23日至2023年6月22日期间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143.39万元[111] - 公司副总经理牛杰在2020年3月18日至2023年6月22日期间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116.51万元[111] - 公司副总经理颜长奇在2016年1月29日至2023年6月22日期间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107.8万元[111] - 公司副总经理龚彤在2020年3月18日至2023年6月22日期间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91.92万元[111] - 公司副总经理余康在2020年3月18日至2023年6月22日期间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93.42万元[111] - 公司副总经理刘泽华在2020年3月31日至2023年6月22日期间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88.33万元[112] - 公司2021年度实际支付的工资、奖金、津补贴等税前报酬总额为2,266.52万元[113] - 公司董事、监事通过持有中金公司时代电气1号资管计划和3号资管计划间接持有公司股份,1号资管计划获配公司股份4,598,422股,3号资管计划获配公司股份4,609,837股[114] - 李东林先生现任公司董事长兼执行董事,具有丰富的轨道交通行业经验[115] - 刘可安先生现任公司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拥有电气工程和企业管理专业背景[115] - 尚敬先生现任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具有机械电子工程和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背景[115] - 言武先生自2014年3月起担任公司执行董事,2019年10月起兼任总法律顾问[116] - 张新宁先生自2015年6月起担任中国中车总工程师,2017年8月起任公司非执行董事[116] - 陈锦荣先生自2005年9月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21年创立香港上市公司审核师协会并担任主席[116] - 浦炳荣先生自2005年9月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丰富的企业管治经验[116] - 刘春茹女士自2008年6月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持有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16] - 陈小明先生自2007年1月起担任北京市中伦(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兼律师[116] - 高峰先生自2017年3月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学士和硕士学位,以及美国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117] - 李略先生自2019年6月起担任公司监事会主席,拥有湖南财经专科学校财会专业学历和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17] - 庞义明先生自2005年9月起担任公司职工代表监事,拥有中南大学学历,并曾担任公司多个管理职位[117] - 周桂法先生自2010年1月起担任公司职工代表监事,拥有大连铁道学院工学学士学位、中南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和同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17] - 耿建新先生自2011年6月起担任公司独立监事,拥有中南财经大学会计学硕士学位和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博士学位[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