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成都先导(688222) - 2021 Q4 - 年度财报
成都先导成都先导(SH:688222)2022-04-29 00: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营业收入为3.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69%[23] - 营业收入31,105.86万元,同比增长27.69%[25] - 公司营业收入311,058,555.97元,同比增长27.69%[130][1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338.38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0%[23]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338.38万元,同比降低1.00%[25]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338.38万元,同比降低1.00%[1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329.75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5.74%[2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329.75万元,同比降低45.74%[25]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329.75万元,同比降低45.74%[130]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6元/股,同比下降5.88%[2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89%,同比减少1.37个百分点[25] - 扣非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80%,同比减少2.40个百分点[2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164,783,562.67元,同比增长227.80%[131][132] - 毛利率47.02%,同比减少32.34个百分点[13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23.69%,同比减少17.31个百分点[25] - 销售费用1,247.23万元(+54.91%),主因市场拓展力度加大[150] - 研发费用7,367.49万元(-26.23%),主因业务重心向商业项目偏移[150] - 直接人工成本8,430.51万元(+621.19%),占总成本比例51.16%,主因Vernalis并入及业务重心向商业项目偏移[14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要业务涉及DNA编码化合物库(DEL)技术[12] - 公司业务涵盖高通量筛选(HTS)和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SBDD)[12] - 公司涉及蛋白降解技术领域,包括CRBN蛋白降解化合物库[13] - 公司业务覆盖mRNA药物及反义核酸药物领域[13] - 公司作为CRO机构提供药物发现和开发服务[13] - 公司研发流程涵盖从苗头化合物到临床候选化合物(PCC)的完整链条[13] - 公司技术平台包括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12] - 公司关注E3连接酶在蛋白泛素化过程中的作用[12][13] - 公司业务涉及siRNA等干扰核酸药物技术[13] - 公司拥有全球已知最大的DNA编码小分子实体化合物库[40] - 公司DEL技术相关文献发表量占整个领域近20%[57] - 公司是首家在中国进行DEL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的企业[57] - 通过并购Vernalis获得FBDD/SBDD技术,具备20年以上经验[61] - 核酸药物平台具备siRNA/saRNA设计、合成及体内外生物评价能力[76][77] - 公司核酸药物研发平台具备siRNA/saRNA设计、合成与修饰能力[115] - 蛋白降解平台整合DEL技术,开发PROTAC和分子胶降解剂[116][117] - 公司聚焦DEL/FBDD/SBDD/STO/TPD四大核心技术平台[173] - 公司核酸药物平台涵盖生物信息学/核酸化学/RNA生物学等领域[175] - 公司靶向蛋白降解平台具备完整研发能力并应用AI技术优化[175] 各地区表现 - 业务覆盖北美、欧洲、亚洲及澳大利亚[40] - 收购Vernalis带来收入9,768.31万元,占营业收入31.40%[35] - 国内客户收入5,689.65万元,同比增长13.01%,占营业收入18.29%[35] - 国内营业收入5,689.65万元(+13.01%),毛利率25.83%,但同比下降62.80个百分点[136] - 其他国家营业收入25,416.21万元(+31.52%),毛利率51.77%,同比下降25.18个百分点[136] - 直销模式营业收入31,105.86万元(+27.69%),毛利率47.02%,同比下降32.34个百分点[136] - 海外收入占比较高,主要以美元和欧元计价[127] - 公司通过收购Vernalis在欧洲建立研发与商务中心[179] - 公司正组建国内商务团队推出一站式新药开发服务[179] - 境外资产规模5.2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30.75%[160] - 英国区实验室报告期净利润为-858.76万元[162] 研发与技术能力 - 已完成超过万亿种DNA编码化合物的合成[39] - 公司DEL库小分子种类突破12,000亿种,为全球规模最大化合物库[58] - 合成分子骨架种类超过6,000种,覆盖已上市小分子药物核心骨架[58] - 合成砌块种类接近40,000种[58] - 新增十余种DNA编码化合物库化学反应方式[58] - 筛选47类不同靶点类型,平均成功率近80%[59] - 筛选项目平均周期缩短至3个月以内[59] - 公司DEL库小分子种类突破12,000亿种,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实体小分子化合物库[69] - 合成分子骨架种类超过6,000种,涵盖已上市小分子药物核心骨架及临床在研项目优势骨架[69] - 合成砌块种类接近40,000种[69] - 新增十余种DNA编码化合物库化学反应方式[69] - 已筛选47个靶点类型,平均成功率近80%[71] - 筛选项目平均周期缩短至3个月以内[71] - 分子片段库筛选规模达数千种[73] - Vernalis研发团队规模约80人[75] - 公司DEL库分子数量达到1.2万亿[84] - 公司建立分子片段总数超过3万种的DNA编码片段化合物库[85] - 公司已完成部分嵌合体蛋白降解化合物库的合成与筛选[80] - 公司蛋白降解平台包括三元复合物形成实验、蛋白降解实验、降解选择性验证实验等核心实验[81] - 公司针对蛋白降解剂药物研发开展多项研究包括PCC开发及优化[81] - 公司对E3酶表达谱进行深入分析分类整理广泛组织表达、组织特异性表达及肿瘤组织特异性表达的E3连接酶[80] - 公司通过DELT技术实现分子定向优化提升活性或成药性[85] - 公司扩展新分子类型包括靶向RNA分子库[84] - 公司药物优化平台涵盖重组蛋白表达纯化、结构生物学、计算化学等关键技术环节[82] - 公司临床前早期药代及药理学技术为PCC确立提供重要生物学依据[83] - 筛选项目平均成功率近80%且平均周期缩短至3个月以内[86] - 完成47类不同难成药靶点筛选并实现16个项目化合物知识产权转让[86] - 研发投入7367.49万元,占营业收入23.69%[37] - 自主研发新药项目共约20项,其中4项进入临床试验[37] - 研发人员391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96.42%,含86名博士和133名硕士[37] - 研发投入总额为7367.49万元,同比下降26.23%[100][10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3.69%,同比下降17.31个百分点[100] - 费用化研发投入7367.49万元,资本化研发投入0元[100] - 新增发明专利39项,累计申请发明专利234项[98] - 新增获得发明专利18项,累计获得发明专利85项[98] - 在研项目HG381累计投入4165万元,处于I期临床阶段[105] - 在研项目HG146累计投入4295万元,多发性骨髓瘤适应症处于I期临床[105] - 在研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5.725亿元,本期投入1482万元[105] - 软件著作权累计11项,本年度无新增[98] - 研发费用减少主要因公司业务重心向商业项目偏移[102] - 研发人员数量391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83.01%[110] - 研发人员薪酬总额10,704.41万元,平均薪酬27.38万元[110] - 研发人员学历结构:博士研究生86人,硕士研究生133人,本科158人[111]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30岁以下161人,30-40岁157人,40-50岁40人[111] - DNA编码化合物库小分子种类突破12,000亿种,规模全球领先[112] - DEL技术平台完成47类靶点筛选,平均成功率近80%[113] - 筛选项目平均周期缩短至3个月以内[113] - 公司研发人员总数391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96.42%,包括博士86名和硕士133名[118] - 公司核心团队Vernalis在FBDD/SBDD领域拥有超过20年经验,团队成员近80人[118][120] - 公司累计取得85项发明专利授权,另有230余项境内外专利申请中[120] - 公司拥有DEL和FBDD/SBDD两项成熟药物发现技术,另在建设STO和TPD新兴技术[124] - 公司计划持续优化DEL库并扩充小分子数量[174] 临床项目与对外合作 - 已累积完成45个项目的化合物知识产权转让[44] - 里程碑费金额从几百万元到几千万元不等[44] - 靶点排他期通常为3年[46] - 与多家国际著名制药公司、生物技术公司建立合作[40] - 报告期内完成16个化合物知识产权转让项目,累计完成45个项目转让[71] - 自主新药研发项目约20项其中多个处于早期发现阶段[87] - HG146针对晚期实体瘤或淋巴瘤临床研究于2021年4月获批[87][88] - HG146已完成5家研究中心立项和伦理审批并入组5名受试者[88] - HG030于2022年1月22日获FDA批准开展基因融合实体瘤临床试验[89][90] - HG381作为中国首个非核苷酸类STING激动剂于2021年4月获批临床[92][93] - HG381已完成2家研究中心启动并入组2名受试者[94] - 2021年完成HG030中国大陆权益转让予白云山制药总厂[90] - 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药项目可对外转让获取里程碑费用[10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69%,主要由于合并范围扩大,境外子公司Vernalis贡献其他国家收入增长31.52%[136] - 整体毛利率同比下降32.34个百分点,主因Vernalis低毛利率业务并入及高毛利新药权益转让收入减少90.07%[137] - 公司计划通过外延并购充实研发实力与业务链条[180] 现金流与资产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349.60万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2643.40%[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349.60万元,同比增长2,643.40%[2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3,496,009.09元,同比增长2,643.40%[131][13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增长2,643.40%至4.35亿元[15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亏损收窄至-1.86亿元(上期:-6.97亿元)[152]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91.89%至6,504万元[15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3.1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2.97%[23] - 总资产为17.1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3.99%[23] - 公司总资产171,380.00万元,较期初增加3.99%[130] - 交易性金融资产同比增长824.62%至6.0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35.07%[156] - 其他流动资产同比下降86.23%至7,249万元[156] - 长期借款同比增长91.95%至1.94亿元[158] - 应付票据同比增长2,869.56%至4,269万元[156] 公司治理与股东信息 - 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0元(含税),总股本400,680,000股,合计派发现金红利20,034,000元,占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1.61%[5] - 公司总股本为400,680,000股[5] - 公司合并报表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1.61%用于现金分红,金额为20,034,000元[5] - 公司注册地址为四川省成都高新区科园南路88号1栋3层[17] - 公司股票代码为688222,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20] - 公司聘请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为审计机构[21] - 公司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于2021年5月19日召开,审议通过10项议案[184] - 公司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于2021年12月16日召开,审议通过3项议案[184] - 公司股东大会召集、召开和决策程序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规定[185] - 公司治理结构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无重大差异[182] - 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业务、人员、资产等方面无独立性缺失问题[182] - 公司无表决权差异安排及红筹架构治理情况[186] -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JINLI(李进)持股81,876,948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335.38万元[188] - 公司副董事长陆恺、董事陈永存、董事王霖、董事李建国、董事任明非均无持股变动[188] - 公司独立董事魏于全、余海宗、刘泽武年度税前报酬均为12万元[188] - 公司监事会主席朱艳飞无持股变动[188] - 公司关键管理人员薪酬总额为1231.07万元[190] - 首席科学家Barry A. Morgan薪酬为238.76万元[190] - 研发化学中心副总裁万金桥薪酬为118.96万元[190] - 财务总监胡春艳薪酬为118.32万元[190] - 先导化合物发现中心执行总监窦登峰薪酬为102.59万元[190] - 职工监事刘观赛薪酬为80.58万元[190] - 董事会秘书耿世伟薪酬为71.62万元[190] - 离任人力资源总监袁梦薪酬为59.24万元[190] - 离任运营副总裁李蓉薪酬为45.62万元[190] - 监事徐晨晖未在公司领取薪酬[190] - JIN LI(李进)1963年出生英国国籍拥有中国永久居留权[192] - JIN LI(李进)1988年7月获英国阿斯顿大学大分子科学博士学位[192] - JIN LI(李进)2013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192] - JIN LI(李进)2018年获英国阿斯顿大学荣誉科学博士学位[192] - 陆恺1953年8月出生大专学历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192] - 陆恺2012年2月至今任成都先导副董事长[192] - 陈永存1965年9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192] - 陈永存2019年3月至今任成都先导董事[192] - 王霖1968年7月出生博士学历中国香港籍[192] - 王霖2018年7月至今任成都先导董事[192] - 任明非先生自2015年6月起担任成都先导董事职务[193] - 魏于全先生自2019年3月起担任成都先导独立董事职务[193] - 余海宗先生自2019年3月起担任成都先导独立董事职务[193] - 刘泽武先生自2019年3月起担任成都先导独立董事职务[193] - 朱艳飞先生自2019年3月起担任成都先导监事职务[193] - 刘观赛先生自2019年3月起担任成都先导职工代表监事职务[193] - 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袁梦女士于2022年2月25日辞职[195] - 公司运营副总裁李蓉女士于2022年4月26日退休离任[196] - 公司第一届董事会及监事会任期于2022年3月23日届满[195] - 钧天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陈永存自2009年4月至今在股东单位任职[197] - Jumbo Kindness Limited董事李建国自2015年7月至今在股东单位任职[197] - 陆恺在成都华川进出口集团担任董事长自1998年7月至今[198] - 陆恺在成都华川高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自2012年7月至今[198] - 陆恺在四川金石创能科技有限公司担任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自2016年7月至今[198] - 陈永存在深圳市九野钧天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担任高级管理人员自2009年1月至今[198] - 陈永存在东环(北京)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执行董事、总经理自2015年4月至今[198] - 王霖在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自2008年3月至今[199] - 王霖在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自2011年6月至今[199] - 王霖在深圳鼎晖华曙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自2019年5月至今[199] - 李建国在绿盟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自2010年12月至今[199] - 李建国在北京宇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自2015年8月至今[199] - 魏于全担任成都威斯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自2021年2月至今[200] - 魏于全担任海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自2020年9月至今[200] - 魏于全担任江苏艾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