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3.284亿元,同比增长1.72%[19][20] - 营业总收入32843.79万元,同比增长1.72%[67]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2%至3.28亿元人民币[79]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至3.355亿元[18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556万元,同比下降11.28%[19][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56.46万元,同比下降11.28%[67] - 净利润同比下降35.4%至5466万元[181] - 公司净利润为7556.46万元,较去年同期的8517.10万元下降11.3%[177]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114万元,同比下降27.43%[19][20] - 基本每股收益为0.47元,同比下降26.56%[19][20] - 基本每股收益从0.64元/股下降至0.47元/股,降幅达26.6%[178]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78%,同比下降7.31个百分点[19][2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9.07%至1.89亿元人民币[79] - 营业成本同比大幅上升25.3%至2.279亿元[180] - 销售费用同比大幅增长68.28%至982万元人民币[79] - 销售费用从583.84万元增至982.48万元,增幅达68.3%[176]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38.41%至2729万元人民币[79]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75.85%至138万元人民币[79]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75.8%至138万元[180]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2.39%至2267万元人民币[79] - 研发费用从1712.37万元增至2267.08万元,增幅达32.4%[176]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0.4%至2059万元[180] - 信用减值损失扩大至743万元[181]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35万元,同比下降112.61%[19][2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112.61%至-1735万元人民币[79]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转负为-1735万元[18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正转负,从2021年上半年的1.311亿元净流入变为2022年上半年的-3088.55万元净流出[186]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38.7%,从2021年上半年的3.465亿元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2.123亿元[186]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同比增加38.1%,从2021年上半年的1.513亿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的2.09亿元[186] 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激增至11.84亿元[18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大幅增加至11.873亿元,主要由于新增11.5亿元投资支付[186][187]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达17.9亿元[184]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净额大幅增加至14.785亿元,主要来自吸收投资收到的17.142亿元[187]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增至3.117亿元[185]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大幅增长905.3%,从2989.56万元增至3.005亿元[187] 资产和负债变化 - 货币资金大幅增长1857.37%至8.53亿元人民币主要因IPO募集资金到账[80]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8.53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加809.54%[167][168]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6.2亿元人民币,期初为零[167][168] - 应收款项同比增长55.63%至2.61亿元人民币因销售未到收款期[80]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2.25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加91.5%[167][168] - 存货期末余额为3.0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加13.2%[167][168] - 2022年6月末存货账面价值较大且周转率处于较低水平[73] - 应收账款账面金额较大,存在坏账计提导致业绩下滑风险[73] - 流动资产合计期末余额为20.48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加318.5%[167][168] - 流动资产显著增加,从5.16亿元增长至20.63亿元,增幅达299.6%[173] - 资产总计期末余额为28.55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加118.1%[167][170] - 公司总资产从131.18亿元大幅增长至285.15亿元,增幅达117.4%[173][174] - 短期借款同比下降44.91%至8391万元人民币因归还银行贷款[80] - 短期借款期末余额为8390.7万元人民币,较期初减少44.9%[167][169] - 短期借款从1.52亿元减少至8390.70万元,降幅达44.9%[173] - 合同负债从2574.92万元减少至1768.34万元,降幅达31.3%[173] 所有者权益和资本结构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5.59亿元,同比增长207.28%[19][20] - 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余额为1.76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加33.3%[170] - 股本从1.3215亿元增加至1.762亿元,增幅33.3%[190][191] - 资本公积期末余额为20.33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加426.6%[170] - 资本公积从3.86亿元大幅增加至20.33亿元,增幅达426.6%[174] - 资本公积从3549.63万元大幅增加至16.821亿元,主要来自所有者投入[190][191]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3.1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加12.6%[170] - 未分配利润从2.79亿元增加至3.546亿元,增幅27.1%[190][191]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8.328亿元增加至10.055亿元,增幅20.7%[190][191]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90%,同比增加1.6个百分点[19]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9%,较上年同期的5.3%增加1.6个百分点[51] - 研发费用2267.08万元,占营业收入6.90%[68] - 公司费用化研发投入本期数为2267.08万元,上年同期为1712.37万元,同比增长32.39%[51] - 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2.39%[52] - 研发人员数量143人,同比增长18.18%[60]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1058.08万元,同比增长53.78%[60]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7.15万元,同比增长25.66%[61] - 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合计拥有164项专利,包括121项国内发明专利和42项实用新型专利[50] - 报告期内新增知识产权18项,其中发明专利获得17项,PCT专利获得1项[50] - 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合计拥有164项专利,其中121项国内发明专利[64][68] - 公司掌握7项自主研发的核心分子筛及催化剂制备技术[48] - 公司被认定为2021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9] 业务线与产品表现 - 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为报告期内主要收入来源[33] - 移动源脱硝分子筛主要客户为国际化工企业巴斯夫和喜星,并建立长期稳定商业合作关系[38] - 巴斯夫亚太区域移动源脱硝分子筛主要由公司供应,覆盖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泰国等国家[28] - 公司自2018年开始向日本和韩国供应移动源脱硝分子筛[28] - 2020年中国国六标准实施及印度、泰国严格尾气排放政策推动新兴市场需求增长[28] - 北美和欧洲移动源脱硝分子筛需求稳定且市场规模较大[29] - 公司环氧丙烷催化剂已向聚源化学和江苏嘉宏新材料等主要生产企业销售[29] - 公司具备HPPO法环氧丙烷生产工艺包、丁酮肟生产工艺包等核心技术[30] - 公司研发光触媒室内空气净化产品,对甲醛、PM2.5有良好脱除效果[31] - 公司开发空调、新风杀毒灭菌净化产品,能有效杀灭病毒与细菌[31] - 公司产品应用于气体催化分离与净化、催化脱硝及能源化工领域[32] - 公司钛硅分子筛催化剂2012年4月推向市场,用于己内酰胺生产,具备低成本、高活性和高稳定性优势[40] - 环氧丙烷催化剂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应用于国内大型HPPO法环氧丙烷制备企业[41] - 公司拥有HPPO法环氧丙烷生产工艺包技术,提供从工艺技术到产品的全套服务[41][42] - 非分子筛催化剂产品包括HDC催化剂及镍基、铜基、贵金属基加氢催化剂[41] - 固定源尾气脱硝分子筛已完成研发及中试,实现工业化应用,产品类型为CHA结构分子筛[37][38] - 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具有更高价格和利润率,因性能与成本优势提升产品产率和选择性[35] - 分子筛催化剂广泛应用于节能环保、能源化工和精细化工领域[35] - 公司掌握CHA结构分子筛整个工艺流程生产技术,具备大规模工业生产能力[38] - 己内酰胺催化剂专利"一种TS-1钛硅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获2017年12月中国专利优秀奖[40] - 新一代移动源脱硝产品已与主要客户巴斯夫形成深入合作[48] - 业务布局拓展至吸附分离、空气净化、脱水干燥等分子筛新功能领域[69] 研发项目进展 - SSZ13分子筛合成工艺技术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1050万元人民币,本期投入165.95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911.8万元人民币[53] - ZSM5分子筛合成及应用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835万元人民币,本期投入118.6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580.42万元人民币[54] - β分子筛合成工艺技术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930万元人民币,本期投入85.85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523.53万元人民币[54] - 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合成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370万元人民币,本期投入83.83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83.83万元人民币[54] - 分子筛活性评价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515万元人民币,本期投入101.82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485.77万元人民币[55] - 高性能氧化铝球的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170万元人民币,本期投入64.27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64.27万元人民币[55] - 固定源脱硝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工艺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723.1万元人民币,本期投入62.33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347.72万元人民币[55] - 贵金属催化剂的合成及应用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828.5万元人民币,本期投入120.99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464.11万元人民币[55] - 甲醇制烯烃催化剂项目预算556.5万元,本期费用投入342.58万元,完成度61.6%[56] - 甲基酚吸附分离技术项目预算1800万元,本期费用投入165.08万元,完成度9.2%[56] - 磷酸硅铝体系分子筛项目预算532万元,本期费用投入322.12万元,完成度60.5%[56] - 模板剂合成项目预算1040万元,本期费用投入601.21万元,完成度57.8%[56][57] - 烷基蒽醌衍生物合成项目预算648万元,本期费用投入397.47万元,完成度61.3%[57] - 钛硅分子筛项目预算1050万元,本期费用投入641.53万元,完成度61.1%[57] - 铁钼催化剂项目预算219.1万元,本期费用投入79.11万元,完成度36.1%[57] - 烷烃与二氧化碳转化项目预算100万元,本期费用投入80万元,完成度80%[57][58] - 小孔分子筛项目预算1300万元,本期费用投入611.67万元,完成度47.1%[58] - 新一代乙二醇催化剂项目预算100万元,本期费用投入83.28万元,完成度83.3%[58] 公司治理与人员变动 - 公司建立四大专门委员会(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强化内部治理[70] - 总经理李进于2022年4月离任,仍担任公司董事长职务[92] - 财务总监金钟于2022年4月离任,仍担任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职务[92] - 副总经理邹本锋于2022年4月离任,仍担任董事职务[92] - 项仁勇于2022年4月经董事会聘任为公司新任总经理[93] - 徐瑞飞于2022年4月经董事会聘任为公司新任财务总监[93] - 研发体系配备专项现金奖励及高级职称申报支持机制[69] - 研发人员中30-40岁年龄段占比最高达37.06%[61] - 研发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32.87%[61] - 公司总员工人数741人[62] 风险因素 - 移动源脱硝分子筛产品为巴斯夫亚洲区域独家供应,存在单一客户依赖风险[72] - 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从2017年2.74%增长至2021年13.59%,对传统燃料汽车市场形成挤压[73] - 大连及上海疫情在2022年3-5月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74] - 知识产权风险包括专利检索疏漏及产学研合作中的权利界定问题[71] - 能源化工行业周期性波动可能影响采购价格及付款周期[72] - 应收账款信用期针对长期合作客户为3至6个月[43] - 对长期供应商提供的信用期通常为1-6个月[44] - 采用"以产定购"采购模式,重要原材料以国内采购为主[44] 募集资金使用 - 环保新材料及中间体项目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为4.28亿元人民币,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入1877万元,投入进度4.38%[135] - 特种分子筛、环保催化剂、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产业化项目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为3.56亿元人民币,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入575.9万元,投入进度1.62%[135] - 公司募集资金总额为18.46亿元人民币,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16.91亿元人民币[135] - 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2452.9万元,整体投入进度3.13%[135] - 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自筹资金总额为3211.22万元人民币[138] - 公司使用最高不超过12亿元人民币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139] - 公司使用最高不超过4亿元人民币的暂时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13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未赎回余额为12亿元人民币[140] - 报告期内公司累计获得理财投资收益102.86万元人民币[140] - 公司使用部分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27,000万元,其中23,660.69万元用于偿还长短期银行贷款[143] 投资理财明细 - 公司持有中国农业银行大额存单15,000万元,预计2022年9月23日到期[141] - 公司持有招商银行大额存单20,000万元,预计2022年9月24日到期[141] - 公司持有招商银行通知存款5,000万元,预计2023年3月24日到期,年化收益率29.66%[141] - 公司持有兴业银行大额存单10,000万元,预计2022年9月29日到期[141] - 公司持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大额存单8,000万元,预计2022年12月29日到期[141] - 公司持有申万宏源证券收益凭证产品15,000万元,预计2022年12月27日到期[141] - 公司持有申万宏源证券收益凭证产品22,000万元,预计2022年12月27日到期[142] - 公司持有中国银河证券本金保障型固定收益类产品10,000万元,已于2022年6月28日到期,收益73.20万元[142] - 公司持有中国银河证券本金保障型固定收益类产品15,000万元,预计2022年12月28日到期[143] 股东与股权结构 - 首次公开发行A股后公司总股本增加至176,200,000股,其中有限售条件流通股139,426,818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36,773,182股[149] - 首次公开发行网下配售限售股数量为1,629,638股,占首次公开发行股份的3.70%[151] - 申万宏源中触媒员工参与科创板战略配售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持有限售股4,215,200股,占首次公开发行股份的9.57%[151][152] - 申银万国创新证券投资有限公司持有限售股1,431,980股,占首次公开发行股份的3.25%[148][152]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7,524户[153] - 中触媒集团有限公司持有46,031,000股,占总股本的26.12%,全部为限售股[155] - 李进持有11,485,000股,占总股本的6.52%,全部为限售股[155] - 刘岩持有10,380,841股,占总股本的5.89%,全部为限售股[155] - 王婧持有10,380,841股,占总股本的5.89%,全部为限售股[155] - 桂菊明持有5,473,000股,占总股本的3.11
中触媒(688267) - 2022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