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中文名称为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润新能[15] - 公司外文名称为Hubei Wanr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15] - 报告期为2022年度,报告期末为2022年12月31日[15] - 保荐人、保荐机构为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14] - 会计师事务所为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4] - 公司所属行业为“C2613无机盐制造”,主要产品为磷酸铁锂、磷酸铁[34] 利润分配与股本变动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母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8.34亿元[5] - 2023年4月23日公司审议通过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5.20元(含税),每10股转增4.8股,不派送红股[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8521.52万股,以此计算拟派发现金红利2.99亿元(含税),占2022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比例为31.29%[5] - 本次转增完成后,公司总股本将变为1.26亿股[5] - 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5.20元(含税),预计派发现金红利299,957,426.56元(含税),占2022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1.29%[149] - 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式每10股转增4.8股,合计转增40,903,285股,转增后总股本变更为126,118,463股[149] 行业与产品介绍 -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等多种类型[12] - 动力电池主要包括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12] - 锂电池在报告中均指锂离子电池,其充电时有特定化学反应方程式[12] - 正极材料性能直接影响锂电池各项性能指标,常见有多种类型[12] - 前驱体对正极材料性能指标具有决定性作用[12] 财务数据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123.51亿元,同比增长454.03%[17][18]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9亿元,同比增长171.90%[17][19]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34亿元,同比增长175.03%[17][19] - 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13.85元,同比增长144.70%[17][19] - 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85.90亿元,同比增长477.54%[17][20] - 2022年末总资产198.59亿元,同比增长325.72%[17][20]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25.51亿元[17][21] - 2022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52%,较上年减少0.09个百分点[17] - 2022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7.35%,较上年减少1.77个百分点[17] - 2022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6.65%,较上年减少1.40个百分点[17]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23.51亿元,同比增长454.0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9.59亿元,同比增长171.90%[25] - 2022年度公司营业总收入123.51亿元,同比增长454.03%;营业利润9.63亿元,同比增长118.49%;归属母公司净利润9.59亿元,同比增长171.90%[76]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198.59亿元,同比增长325.7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85.90亿元,同比增长477.54%[76] - 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24.2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2.19%;应收账款账面价值22.0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1.09%,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17.82%;在建工程账面价值20.2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0.20%[71] - 2022年公司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变动比例分别为567.83%、212.96%、75.09%、212.30%、441.06%[77] - 2022年公司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9.41亿元,同比增长980.81%[77] -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51亿元,同比增长454.03%,营业成本102.45亿元,同比增加567.83%[85] - 锂电行业营业收入122.37亿元,同比增长458.77%,营业成本101.68亿元,同比增长573.92%,毛利率减少14.20个百分点[86] - 磷酸铁锂生产量99419.62吨,同比增长150.30%,销售量92205.80吨,同比增长130.31%,库存量11549.37吨,同比增长254.30%[88] - 锂电行业直接材料成本93.51亿元,占总成本比例91.97%,较上年同期变动比例757.82%[89]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119.62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96.86%,其中关联方销售额为0[92]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84.21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68.81%,其中关联方采购额为0[94] -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变动比例分别为212.96%、75.09%、441.06%、212.30%[96] - 经营、投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变动,筹资活动变动比例为980.81%[96] - 资产减值损失-3.16亿元,占利润总额比例-32.58%,不具有可持续性[96] - 货币资金期末数47.80亿元,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1441.09%[97] - 应收账款期末数22.01亿元,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297.17%[97] - 存货期末数24.22亿元,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695.63%[97] - 短期借款期末数16.41亿元,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99.34%[97] - 应付账款期末数25.81亿元,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614.81%[97] - 截至报告期末主要资产受限合计51.14亿元[98] - 2022年对外股权投资报告期投资额为40.37亿元,上年同期为8.39亿元,变动幅度达381.40%,实际缴纳27.73亿元[100] - 重大股权投资涉及宏迈高科、华虹清源、鲁北万润、安庆德润,合计投资31.55亿元[101][102]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数为126.62万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22.26亿元,期末数为21.88亿元[104] - 应收款项融资期初数为3.28亿元,本期出售/赎回金额为5.65亿元[104] - 其它权益工具投资本期计提金额为2.83亿元[104] 研发情况 - 第三代高压实磷酸铁锂产品已量产,第四代处于客户验证阶段;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实现吨级出货,磷酸锰铁锂产品正在进行客户验证[25] - 全年研发费用投入43,523.99万元,涉及多个研发领域;申请国内发明专利59个,国际发明专利9个,实用新型专利39个;获得国内发明专利19个,实用新型专利22个[26]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知识产权103个,其中国内发明专利52个,国际发明专利7个,实用新型专利39个[26] - 2022年9月获得LiFePO4 + C Licensing AG专利联盟许可[26] - 报告期内研发人员人数增至354人,较上年同期增加139.19%,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重为12.19%[27] - 公司通过多种核心技术研发出不同性能的磷酸铁锂产品,坚持研发策略提升性能、降低成本[29][30] - 公司研发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实行“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生产一代”策略,有自主研发、合作研发两种方式,在钠离子电池材料等方向进行研发布局[32] - 公司掌握金属离子体相掺杂等多项核心技术,在正极材料领域技术积累雄厚[38]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核心技术20项[42] - 公司金属离子体相掺杂技术可提高LiFeP0₄离子导电性,改善电化学性能[42] - 公司引入高分子碳源技术可提高产品压实和比容量,提升倍率和低温性能[43] - 公司晶粒尺寸调控技术可抑制磷酸铁锂颗粒长大,实现晶粒尺寸调控[43] - 公司倍率性能提升技术可实现高倍率材料制备[43] - 公司比容量提升技术可提升磷酸铁锂材料比容量[43] - 公司制备的磷酸铁一次颗粒约50nm,有利于锂离子扩散,提高充放电比容量[11] - 公司通过控制磷酸铁比表面积等提升磷酸铁锂能量密度[7] - 公司采用一体化包覆及成型技术等提高材料循环寿命[8] - 公司通过多级除铁等手段降低产品磁性物质[9] - 公司通过控制原材料一致性等保证材料性能一致性[10] - 公司研究合成条件等因素对磷酸铁形貌的影响,得到多种形貌磷酸铁[12] - 公司利用除杂技术去除钛、铝杂质离子,获得低杂质元素磷酸铁[13] - 公司通过调节pH值制备不同颜色、物相的二水磷酸铁,调控正极材料形貌[14] - 公司探究工艺参数对晶体成核和长大的影响,制备不同比表面积磷酸铁[15] - 公司对锰酸锂正极材料进行掺杂改性,提高倍率性能和安全性能[16] - 2022年公司申请国内发明专利59个、国际发明专利9个、实用新型专利39个、软件著作权1个、商标23个,获得国内发明专利19个、实用新型专利22个[5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获得各类知识产权103个,其中国内发明专利52个、国际发明专利7个、实用新型专利39个、软件著作权1个、商标4个[53] - 2022年费用化研发投入435,239,944.85元,较上年度80,441,864.04元增长441.06%,研发投入合计435,239,944.85元,较上年度增长441.06%[55] - 2022年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52%,较上年度减少0.09个百分点,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0%[55] - 2022年研发人员总数354人,较上年同期增加206人,增幅为139.19%[55] - 农业级磷酸一铵制备无水磷酸铁工艺项目本期投入5,329,500.00元,累计投入1,334,144.04元,处于中试阶段[57] - 硫铁矿烧渣制备高纯氧化铁红的研究项目本期投入12,000,000.00元,累计投入316,678.81元,处于小试阶段[57] - 磷矿粗酸制备磷酸铁的工艺研究项目本期投入16,500,000.00元,累计投入2,552,206.07元,处于中试阶段[57] - 压实高于2.60g/mL的LiFePO4正极材料研发项目本期投入6,000,000.00元,累计投入12,847,298.14元,处于中试阶段[57] - 公司开发出高倍率磷酸铁锂新产品,处于中试阶段,适用于电池快充领域[58] - 特定添加剂使高压实磷酸铁锂浆料粘度降低20%以上,提升设备效率和降低成本[58] - 适用于低温工况动力电池用磷酸铁锂制备工艺达量产阶段,低温循环超3000周,容量保持率超80%[59] - 前驱体磷酸铁配比研究使磷酸铁锂过程合格率达99.9%以上[59] - 公司开发出低成本、高能量密度锰基层状氧化物钠离子正极材料,处于中试阶段[59] - 公司开发出高比容量、长寿命、低成本铁基硫酸盐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处于中试阶段[60] - 2022年公司研发人员354人,较上期148人同比增加139.19%,占公司总人数12.19%[61] - 2022年研发人员薪酬合计4224.27万元,平均薪酬11.93万元[61] - 研发人员增加因业务规模扩大和新增募投项目对产品技术升级创新需求加大[61]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研发人员354名,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12.19%[64]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参与制定或修订的各类标准共计24项[64]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核心技术20项,国内发明专利52项、国际发明专利7项及实用新型专利39项[64] 生产与产能 - 安徽基地年产3.7万吨产能于2022年二季度逐步释放,湖北基地年产9.6万吨产能于2022年三季度逐步释放[27] - 募投项目“宏迈高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材料项目”土建基本完工,设备基本安装完成,正在调试;山东滨州一期项目厂房基本完成,设备陆续进场安装;“锂电池正极材料研发中心”项目正在筹备建设[27] - 公司主要生产锂离子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已布局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且达量产能力,磷酸锰铁锂处客户验证阶段[29] -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原则安排生产,实施自主生产为主、外协加工为辅模式,产能不足时采取“以产定销”策略[33] - 报告期内公司多个生产基地建成投产,规模化生产效益凸显[38] - 公司已在湖北、山东以及安徽三省布局大型生产基地,随着在建项目落地,产能规模将快速提升[65] - 2022年3月签订“年产9.6万吨磷酸铁锂项目”投资及回购协议,总投资约12亿元,已建成投产[103] - 2022年使用20.49亿元超募资金向鲁北万润和华虹清源增资,实施“24万吨/年磷酸铁锂联产24万吨/年磷酸铁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约61.91亿元,厂房基本完成,设备陆续进场安装[103] - 2022年12月签订“年产10万吨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投资及回购协议,固定资产投资约13亿元,正在建设中[103] 采购与销售 - 成立全资子公司“湖北万润新材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统筹采购业务[27] - 与上游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保障原材料供应和成本优化[27] - 公司主要通过研发、生产与销售磷酸铁锂、磷酸铁
万润新能(688275) - 2022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