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万润新能(688275) - 2023 Q2 - 季度财报
万润新能万润新能(SH:688275)2023-08-31 00: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为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代码688275 [1][9] - 公司中文名称为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润新能[11]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刘世琦[12] - 公司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为湖北省十堰市郧阳经济开发区天马大道557号[12] 报告基本情况 -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3] - 报告期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11] - 报告期末为2023年6月30日[11] 利润分配与预案 -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无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5] - 2023年半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67][68] 合规情况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6]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6] - 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情况 [6] 前瞻性陈述说明 - 本半年报中涉及的公司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实质承诺 [5] 财务数据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57.77亿元,同比增长70.15%,主要因销售数量同比增加125.44%[6][14][39][45] - 2023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8.39亿元,同比下降269.79%,主要因上游原材料价格下降、下游需求放缓、产品价格和毛利率降低及计提存货跌价损失[6][15][39][45]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流出17.00亿元,主要因生产规模扩大,预付采购款和生产性支出增加,销售回款多以票据结算[16] - 2023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 -6.65元,同比下降227.3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 -6.77元,同比下降232.88%[14] - 2023年上半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10.35%,较上年同期减少38.83个百分点;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10.54%,较上年同期减少38.33个百分点[14] - 2023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85%,较上年同期增加1.42个百分点[14] - 2023年上半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534.47万元[18] - 2023年上半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4.32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13.48%;总资产197.06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0.77%[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控股子公司鲁北万润计提预计损失6331.31万元[39] - 报告期末存货账面价值25.7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3.08%;应收账款账面价值15.8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8.05%,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27.47%[44] - 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分别同比增长123.44%、125.70%、108.73%、54.91%、169.92%[46] - 交易性金融资产、预付款项、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资产项目金额较上年末有不同程度变动,变动比例分别为-41.15%、32.78%、32.05%、46.39%等[53] - 短期借款、合同负债、应交税费等负债项目金额较上年末有不同程度变动,变动比例分别为52.78%、-98.00%、-65.59%等[54] - 截至报告期末主要受限资产合计47.28亿元,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等[56] - 报告期投资额3.2亿元,上年同期投资额为0[58] - 2023年上半年对外股权投资已实际缴纳6.46亿元,其中支付以前年度股权投资款6.45亿元,支付2023年上半年新设公司股权投资款100万元[58] - 营业收入变动主要系报告期销售数量增加,营业成本变动主要系销售数量增加及产品单位成本增加[46]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数13.4001020986亿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8.963669万元,期末数7.8858997999亿元[61] - 虹润高科营业收入12.7976645730亿元,营业利润 -5430.649761万元,净利润 -4485.943496万元[62] - 宏迈高科营业收入3.3463234126亿元,营业利润 -1.0348005480亿元,净利润 -1.0348005480亿元[62] - 宇浩高科营业收入2.9239515950亿元,营业利润3739.236095万元,净利润3051.983752万元[6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产品销售数量增加,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但因原材料价格波动和客户需求放缓,产品毛利为负,利润大幅降低[63] 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磷酸铁锂、磷酸铁[20] - 2023年上半年我国正极材料出货量115万吨,同比增长49.35%;磷酸铁锂出货量75.90万吨,占比提升至66%,同比增幅约70.56%[20] - 磷酸锰铁锂材料已小批量试生产,产线具备放量条件;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量产出货[21] - 第四代高压实磷酸铁锂产品在客户验证,第五代处于中试阶段[23] - 研发出优化磷酸铁制备方法的核心技术及掺钛磷酸铁[23] - 利用核心技术改善磷酸锰铁锂导电及循环性能,第一代产品小批量试产[23] - 布局多体系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出货产品优点多[23] - 第二代高倍率磷酸铁锂研发处于中试阶段,本期投入4,580,819.43元[29] - 磷酸铁锂金属阳离子掺杂工艺开发处于试生产阶段,本期投入9,695,603.21元[30] - 磷酸铁锂碳源工艺研究使0.1C充放电容量同比提升0.5%[32] - 适用于低温工况动力电池用磷酸铁锂制备工艺,在-20℃工况下低温循环次数大于3000周,电池容量保持率>80%[32] - 前驱体磷酸铁对磷酸铁锂性能和成本的影响研究,使产品过程合格率达99.9%以上[33] - 全资子公司宇浩高科磷酸铁锂产能由1.5万吨/年调增至2万吨/年[40] 研发情况 - 报告期内申请国内发明专利29个、国际发明专利8个,累计获各类知识产权126项、核心技术20项[21] - 研发人员增至446人,同比增长79.84%[21] - 报告期研发投入222,406,454.73元,同比增长169.92%,占营收比例3.85%[27]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对多个项目进行研发,总投入预算为3.188154008亿美元,已投入1.1045706037亿美元,累计投入2.2432593323亿美元[32][33][34] - 磷酸铁锂前驱体浆料性能改善工艺开发项目预算4000万美元,已投入3222.838316万美元,累计投入3621.844876万美元[32] - 降低磷酸铁锂制备过程中锂源消耗量工艺研究预算3000万美元,已投入1195.358371万美元,累计投入3093.306622万美元[32] - 高性能储能型磷酸铁锂材料开发预算350万美元,已投入308.632061万美元,累计投入308.632061万美元[32] - 第二代容量型磷酸锰铁锂产业化研究预算1300万美元,已投入345.961733万美元,累计投入345.961733万美元[33] - 新型高性能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及技术研发预算5682.00008万美元,已投入272.659881万美元,累计投入786.327812万美元[33][34] - 高性能聚阴离子型钠离子正极材料开发预算500万美元,已投入90.963198万美元,累计投入204.711371万美元[34] - 2023年上半年研发人员数量446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11.99%,上年同期分别为248人、13.51%[35] - 2023年上半年研发人员薪酬合计2677.34万元,平均薪酬6万元,上年同期分别为1541.83万元、6.22万元[35] - 公司储备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锰铁锂等新产品核心技术,正在建设新能源产业研究院[35]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参与制定或修订标准共计37项,拥有20项核心技术,66项国内发明专利、7项国际发明专利及47项实用新型专利[36] - 报告期内公司申请国内发明专利29个,国际发明专利8个,实用新型专利16个;获得国内发明专利14个,实用新型专利10个[39] 公司优势 - 公司基于磷酸铁核心技术与产能,实现前驱体、正极材料一体化产业链融合[36] - 公司与主流锂电池厂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拥有优质客户资源优势[36] - 公司于2018年通过IATF16949:2016认证,建立完善质量管控体系[36] - 公司在湖北、山东、安徽三省布局大型生产基地,在建项目落地后产能规模将快速提升[37] - 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管理、技术、生产和销售队伍,重视人才管理[37] - 报告期内公司加快技术学院建设进度,通过培育中心输送专业人才[38] 风险与应对 - 公司面临正极材料技术迭代、人才争夺、市场竞争加剧、产能利用率下降、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42] - 公司面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波动和存货跌价的财务风险[42][4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2908.50万元[43] - 公司通过多种策略应对市场变化,如优化供应链、拓展市场、规划产能等[40] 项目建设 - 公司向鲁北万润增资15.49亿元,持股80%,用于“24万吨/年磷酸铁锂联产24万吨/年磷酸铁项目”,该项目土建完工,产线设备正安装调试,磷酸铁产线已开始调试[59] - “年产10万吨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约13亿元,由昊朔新能源建设后公司回购,截至报告期末,该项目土建完工,产线设备正安装调试[60] 股东大会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共召开2次股东大会,议案全部审议通过,不存在否决议案情况[65] 环保情况 - 报告期内投入环保资金18,669.25万元[68] - 虹润高科属大气环境重点排污单位,排放颗粒物4646.1kg、氮氧化物109.02kg、二氧化硫119.73kg、氨(氨气)3.6kg等,均未超标[69][70] - 虹润高科磷酸铁锂车间、磷酸铁车间、湖北朗润环保中心等有相应废气和污水处理工艺[71] - 报告期内公司及各分子公司建设项目合法合规,已建成项目均获环境主管部门审批[72] - 虹润高科和鲁北万润已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73] - 报告期内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制订环境自行监测方案,监测结果达标[74] - 公司其余下属子公司非重点排污单位,注重防治污染、节能减排[76] - 公司坚持环保方针,引入管理体系,实现环保效益[77] - 公司将持续加大环保投入,实施技术创新,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建设[77] - 公司积极响应“双碳”号召,郧阳一厂获省级绿色工厂称号,部分子公司准备申请材料[78] - 公司组建双碳研究部,成立碳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碳管理委员会开展碳管理工作[78] - 报告期内各子公司开展碳盘查和磷酸铁锂产品碳足迹计算,获ISO14064及ISO14067核查证书[78] - 公司参照ISO 50001标准建设完善能源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与程序[79] - 公司实施降本提质工艺研究、替换高效设备、加装热能回收装置等节能措施[79] - 公司回收利用废弃包材,制定办公室节能措施[79] 股份限售承诺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42个月内限售股份[81] - 部分公司股东承诺自取得公司股票之日起36个月内限售股份[81] - 部分公司股东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限售股份[82]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刘世琦与董事李菲承诺自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首次发行上市前股份[84] - 刘世琦与李菲在担任公司职务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直接或间接持有股份总数的25%[86] - 刘世琦与李菲申报离职,离职半年内不以任何方式转让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86] - 刘世琦与李菲所持股票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87] - 公司股东博源创业、国金佐誉等承诺自取得公开发行股票前股份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已持股份[90] - 若监管机构对博源创业等锁定期有更严格要求,将按要求进一步承诺[90] - 博源创业等承诺减持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规定[90] - 股东天泽高投申报前12个月受让的144.1219万股股份,自取得日起36个月内限售[93] - 天泽高投其余28.0155万股股份,自上市日起12个月内限售[94] - 股东十堰凯和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自上市日起36个月内,所持发行前股份限售[97] - 董事晏绍康自上市日起12个月内,首次发行上市前股份限售,任职期间每年转让不超25% [99][100] - 董事会秘书高文静、财务总监柴小琴自上市日起36个月内,通过十堰凯和间接持有的发行前股份限售,任职期间每年转让不超25% [104][105] - 监事王勤、黄洋及核心技术人员晏益志自上市日起36个月内,通过十堰凯和间接持有的发行前股份限售[109] - 晏绍康、高文静、柴小琴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减持价不低于发行价,特定情况锁定期延长6个月[101][106] - 王勤、黄洋、晏益志首发前股份限售期满之日起4年内,每年转让不超上市时所持首发前股份总数的25% [110] - 实际控制人刘世琦近亲属刘玉兰自公司股票上市起36个月内锁定间接持有的首发前股份,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113][114] - 公司部分股东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起12个月内锁定本次发行前的公司股份[118]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