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经营业绩与应对措施 - 2022年商用车行业不景气,公司经营业绩不理想,采取开拓市场和降本增效措施应对[4] - 2023年公司工作指引为稳住基本盘,发力新市场,有信心改善经营情况[4] 公司财务状况与利润分配 - 2022年度公司出现亏损,可分配利润为负值[9] - 2022年度公司拟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待股东大会审议[9] 公司审计与合规情况 -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8] - 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9]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8] - 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11] - 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11]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营业收入2.397亿元,较2021年下降40.90%,主要因宏观经济下行、商用车销量下滑和后装业务安装节奏减缓[24][25]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1.06亿元,较2021年下降458.59%,因营收下滑、毛利率下降和研发费用增长[24][26][27]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8056万元,较2021年下降510.77%,因收入减少致销售现金减少[24][27] - 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8.063亿元,较2021年末下降11.73%[24] - 2022年末总资产为9.847亿元,较2021年末下降11.71%[24] - 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 - 1.06元/股,较2021年下降453.33%,因净利润减少[25][27] - 2022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 12.34%,较2021年减少15.58个百分点,因净利润减少[25][27] - 2022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4.10%,较2021年增加26.23个百分点,因研发费用增长和营收下降[25][27] - 2022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 - 63.81万元,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41.25万元[31] - 2022年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为3018912.33元,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6886656.52元,应收款项等减值准备转回为4870.44元,其他营业外收支为 - 808950.41元,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为205308.32元,所得税影响额为 - 805.44元,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6849310.99元[32] - 2022年末,公司应收账款为1.32亿元,占总资产比重为13.41%,比例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119]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0亿元,同比减少40.90%[123] - 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58.59%[123] - 公司营业收入2.40亿元,同比减少40.90%,主要因下游行业不景气及重卡产销量下滑[124][125] - 公司营业成本1.55亿元,同比减少34.45%,因收入大幅下滑成本同步下滑[124][125] - 销售费用3097.08万元,同比增加10.77%,系销售人员薪酬和售后服务费增加[124][125] - 管理费用3416.31万元,同比增加1.21%,因新增滨江大楼转固后折旧增加[124][125] - 财务费用 -325.40万元,同比减少65.91%,系存款的利息收入减少[124][125] - 研发费用1.30亿元,同比增加14.73%,因研发人员薪酬增加[124][12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8056.01万元,同比减少510.77%,因销售收款减少幅度大于采购付款[124][125]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14亿元,同比减少301.72%,因赎回的理财产品减少[124][125]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59.28万元,同比增加118.70%,因上期分红本期未分红[124][125] - 物联网行业营业收入2.25亿元,同比减少43.32%,营业成本1.42亿元,同比减少38.76%,毛利率减少4.71个百分点[127] - 物联网行业总成本本期为1.42亿元,较上年同期2.32亿元下降38.76%[130]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为1.3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54.23%,关联方销售额为0[132]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为3707.92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31.07%,关联方采购额为0[133] - 2022年销售费用为3097.08万元,较2021年增长10.77%,因销售人员薪酬和售后服务费增加[138] - 2022年管理费用为3416.31万元,较2021年增长1.21%,因新增滨江大楼转固后折旧增加[138] - 2022年研发费用为1.3亿元,较2021年增长14.73%,因研发人员薪酬增加[138] - 2022年财务费用为 - 325.40万元,较2021年增长 - 65.91%,因存款的利息收入减少[138]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8056.01万元,较2021年下降510.77%,因销售收款减少幅度大于采购付款[140] - 2022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14亿元,较2021年下降301.72%,因赎回的理财产品减少[140] - 2022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59.28万元,较2021年增长118.70%,因上期分红本期未分红[140] - 货币资金本期期末金额为207,235,950.13元,占总资产21.17%,较上期期末减少47.84%[142]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期末金额为68,717,726.09元,占总资产7.02%,较上期期末增加184.29%[142] 商用车市场情况 - 2022年商用车产销分别约318.50万辆和330.00万辆,同比下降31.90%和31.20%,重卡全年销量67.2万辆,较2021年下滑约51.84%,较2020年下滑约58.60%[35] - 2023年2月重卡销量约7.7万辆,结束“21连降”,一季度整体销量约22.3万辆,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37] - 2022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约318.50万辆和330.00万辆,同比下降31.90%和31.20%,重卡全年销量仅为67.19万辆,较2021年度下滑约51.84%,较2020年度下滑约58.60%,减少约百万辆[108] - 2023年2月重卡销量约7.7万辆,结束“21连降”,一季度整体销量约22.3万辆,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117] 公司业务线发展情况 - 2022年公司开发符合新国标行驶记录仪试装,T - BOX获多个商用车和乘用车客户定点[39] - 2022年公司新开发仪表产品为陕汽、三一等客户配套,未来将推出轻量化智能座舱[39] - 2022年公司商用车控制器项目推进顺利,新能源乘用车热管理控制器预计2023年二季度批量销售[39] - 2022年公司为国内外头部商用车、工程机械主机厂开发车辆管理平台,为政务部门开发专项作业车监管平台[40]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智能网联、智能座舱、控制器及软件平台开发等[41] - 智能网联产品包括行驶记录仪、T - BOX、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等[43] - 智能座舱产品包括车载中控屏、汽车仪表及其他座舱产品[47]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车载中控屏、汽车仪表、控制器产品、软件平台开发等[48][49][51] - 控制器产品包括车身控制系统、车门控制系统等多种汽车控制器产品[49] - 软件平台开发包括政务监管平台和主机厂车联网平台[51] - 政务监管平台涵盖专项作业车监管调度平台和智慧城市政务管理平台[52] - 车联网平台包括为商用车、工程机械等主机厂开发的TSP平台[52] - 后装业务面向存量商用车,客户包括政府部门等,公司在后装领域经验丰富[61] - 报告期内,公司仍以前装业务为主[61]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并量产车身控制系统等控制器产品,新开发仪表产品和集成化智能座舱产品[102] - 2022年公司新增仪表及座舱产品,加大控制器产品研发,研发费用绝对值略有上升[109] - 2022年公司控制器业务发展迅速,汽车仪表产品已获定点,还尝试开发流媒体后视镜等产品[111] 公司研发情况 - 公司研发体系分为研发中心与研究院两大板块,通过研发平台化建设提高研发效率和产品化能力[54][55] - 2022年度公司研发费用达到12,967.95万元,创历史新高[80] - 公司组建多专业研发队伍,掌握多项核心技术并居同行业领先水平[80]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取得专利137项,其中发明专利46项,软件著作权202项[83] - 2022年公司建立“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83] - 车载电源稳定技术可适应+10.8V~+32V电压范围,待机功耗≤1mA[82] - 车载电磁兼容性技术静电防护能力可承受空气放电≥±15KV/20次、接触放电≥±8KV/20次[82] - 车载环境适应技术终端可适应-40℃~+85℃环境,可承受-40℃~+85℃冷热冲击和95%以上的湿度环境[82] - 高级辅助驾驶等系统产品在功能和质量上不断改进,新产品逐步进入量产阶段[84] - 电子后视镜等智能座舱产品投入较大资源,未来有望逐步产品化[84] - 人工智能算法增加安全带佩戴识别等新算法,提升车辆环境感知功能[84] - 商用车人机交互终端新增语音识别等功能,提升驾驶员体验[84] - 公司产品已适配多款国内外MCU芯片[82] -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申请数55个、获得数50个,累计申请数451个、获得数342个[85] - 本年度费用化研发投入129,679,454.89元,上年度为113,033,179.12元,变化幅度14.73%;研发投入合计129,679,454.89元,较上年度变化幅度14.73%[87] - 本年度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4.10%,较上年度增加26.23个百分点[87] - 公司研发投入增加主要因研发人员迭代及薪酬增加[88] - 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预计总投资规模2000万元,本期投入256.67万元,累计投入1,915.96万元,已结项[91] - 高级辅助驾驶系统预计总投资规模3000万元,本期投入13.94万元,累计投入2,597.12万元,已结项[91] - 基于5G的汽车云脑驾驶决策系统预计总投资规模10000万元,本期投入2,838.22万元,累计投入9,004.19万元,已结项,可使车辆维修成本再降10%[91] - 人工智能专项作业车智能感知系统预计总投资规模2000万元,本期投入530.52万元,累计投入2,341.10万元,已结项[91] - “HQ + X”大数据云平台预计总投资规模8000万元,本期投入2,408.46万元,累计投入6,739.16万元,开发中[91] - 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已结项,右侧盲区BSD检测准确率提高到98.5%,驾驶行为DMS准确率提高到98.0%,前向防碰撞FCW、车道保持LDW准确率达到99.5%[91] - 2022年公司研发项目合计预算46771万元,已投入12967.95万元,预计总投入32211.92万元[92][94] - 2022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415人,占公司总人数的67.92%,上期数量433人,占比66.21%[97] - 2022年研发人员薪酬合计10431.32万元,平均薪酬24.60万元,上期薪酬合计9107.16万元,平均薪酬21.03万元[97] - 研发人员学历结构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43人、本科278人、专科67人、高中及以下25人[97]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中30岁以下244人、30 - 40岁140人、40 - 50岁29人、50 - 60岁2人、60岁及以上0人[97] - 2022年公司新获授发明专利12项,各类专利累计获授137项[98] - 2022年度公司研发费用达到12967.95万元,为历史新高[98] - 公司研究院负责未来前沿技术预研和试验,研发中心负责新技术落地和产品更新迭代[98] 公司人才与激励 - 公司实施新一轮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构建核心骨干员工长久培养体系[100] - 公司长期注重各类人才选拔、培养和任用,形成经验丰富、能力互补、凝聚力强的人才团队[99] 公司市场地位与优势 - 公司是国内车联网领域开拓者与先行者,2010年为苏州金龙开发“G - BOS智慧运营系统”,2011年为陕汽开发“天行健车联网服务系统”[74][75] - 2023年度国内前五名重卡整车厂销量占比达87.31%,公司与其中四名建立业务关系且供货占比较大,行驶记录仪新国标实施后市占率有望提升[75] - 公司在后装领域最早在长沙渣土车项目应用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后推广至多个城市,覆盖商砼车等多种车型,占据较高份额[76] - 公司凭借商用车智能网联优势开拓乘用车和两轮车市场,汽车控制器业务取得良好开端[77] - 公司可向主机厂提供行驶记录仪、T
鸿泉物联(688288) - 2022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