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铂力特(688333) - 2021 Q4 - 年度财报
铂力特铂力特(SH:688333)2022-04-13 00: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305544.89元[4] - 2021年营业收入为551,993,023.07元,较2020年增长33.92%[18]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53,305,544.89元,较2020年减少[18] -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7,499,320.72元,较2020年下降69.81%[18]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287,369,934.50元,较2020年末增长10.81%[18] - 2021年末总资产为2,107,688,192.25元,较2020年末增长25.55%[18] - 2021年基本每股收益为 - 0.67元/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 - 1.11元/股[19] - 2021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 4.38%,较2020年减少12.19个百分点[19] - 2021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 7.33%,较2020年减少12.79个百分点[19] - 2021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0.69%,较2020年增加4.14个百分点[19] - 2021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313,174,031.75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6,698,950.25元[23] - 2021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11,720.75元,2020年为-248,765.91元,2019年为-50,017.19元[26] - 2021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41,926,328.10元,2020年为30,374,384.76元,2019年为31,918,855.95元[26] - 2021年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为253,373.97元,2020年为538,547.62元,2019年为-142,496.48元[27] - 2021年所得税影响额为6,325,197.20元,2020年为4,599,624.97元,2019年为4,758,951.34元[27] - 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35,842,784.12元,2020年为26,064,541.50元,2019年为25,774,630.85元[27] - 2021年度公司营业收入55,199.30万元,较上年度增长33.92%;营业利润-8,440.76万元;营业毛利率48.23%,较上年减少4.49个百分点[28] - 2021年确认股份支付费用17,269.07万元,导致公司2021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负[29] - 公司本年度费用化研发投入114,219,790.14元,上年度为68,230,484.11元,变化幅度67.40%,研发投入合计变化幅度同样为67.40%[70] - 公司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本年度为20.69%,上年度为16.55%,增加4.14个百分点[71] - 公司报告期内研发投入11,421.98万元,相比上年增长4,598.93万元[72] - 2021年公司研发项目总投入21400万元,已投入6603万元,完成投入7553万元[74][76][78] - 2021年报告期内计提股份支付费用17269.07万元,导致公司2021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亏损[84] -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账面价值分别为28190.43万元、8700.80万元,占期末总资产的比例为13.38%、4.13%[91] - 2021年度公司营业收入55199.30万元,较上年度增长33.92%[94] - 2021年度公司营业利润8440.76万元[94] - 2021年度公司营业毛利率48.23%,较上年减少4.49个百分点[94] - 营业成本285,779,648.55元,增幅46.65%,因经营规模扩大致材料成本、资产折旧和职工薪酬增加[96] - 销售费用38,968,599.01元,增幅51.53%,因销售规模和人员增长,市场拓展投入增加[96] - 管理费用217,583,309.44元,增幅306.60%,因2021年度计提股份支付费用172,690,700元[96] - 财务费用5,171,012.39元,增幅30.94%,因经营规模扩大,银行借款增加[96] - 研发费用114,219,790.14元,增幅67.40%,因加强研发能力建设,人员薪酬和项目增加[9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7,499,320.72元,降幅69.81%,因经营规模扩大,采购和薪酬支出增加[97]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178,255,800.81元,减少201,683,700元,因闲置募集资金理财减少,募投项目投入增加[97]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81,205,188.45元,增加141,809,300元,因增加银行借款[97] - 航空航天和工业领域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57.27%、32.11%,金额较上年分别增长45.84%、53.91%[100] - 华南和西南地区营收较上年分别增长211.10%、72.82%[102] - 自研3D打印设备生产量293台(套)、销售量140台(套)、库存量59台(套),较上年分别增长91.50%、72.84%、180.95%[103][104] - 3D打印设备(自研)直接材料成本97,530,834.93元,占比95.57%,较上年同期变动38.01%[104] - 3D定制化产品直接人工成本21,108,512.46元,占比14.86%,较上年同期变动139.65%[105]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31,791.35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57.60%[107]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26,432.73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39.07%[108][109] - 销售费用38,968,599.01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53%[110] - 管理费用217,583,309.4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6.60%[110][11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7,499,320.72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9.81%[11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78,255,800.81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1,205,188.45元[112][113] - 货币资金本期期末数为186,124,603.41元,占总资产比例8.83%,较上期期末变动-22.88%[114] - 应收票据本期期末数为87,007,991.53元,占总资产比例4.13%,较上期期末变动32.14%[114] - 存货本期期末数为390,515,337.37元,占总资产比例18.53%,较上期期末变动99.94%[114] - 固定资产本期期末数为725,528,382.34元,占总资产比例34.42%,较上期期末变动104.09%[115] - 短期借款本期期末数为86,954,723.92元,占总资产比例4.13%,较上期期末变动252.74%[115] - 应付票据本期期末数为78,076,822.47元,占总资产比例3.70%,较上期期末变动531.69%[115] - 合同负债本期期末数为38,081,033.65元,占总资产比例1.81%,较上期期末变动143.81%[115] - 铂力特(渭南)增材制造有限公司总资产3,619.62万元,净资产2,025.50万元,营业收入656.54万元,净利润37.31万元[120] - 2021年全球增材制造市场规模达152.44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19.5%,2018 - 2021年平均增长率为20.4%[123] - 2021年增材制造材料产业规模达25.98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23.4%,占总产值17%[124] - 2021年增材制造装备销售总额达34.17亿美元,同比2020年增长13.4%,占总产值22.4%[124] - 2021年增材制造服务产值规模达62.35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18.3%,占总产值41%[125]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770.55万元[153] - 报告期末核心技术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586.03万元[155] - 本期确认股份支付费用合计172,690,735.68元[174] - 所有人员年初已获授予限制性股票合计1,243,000股,报告期新授予332,000股,报告期内可归属数量310,750股,已归属数量310,750股,期末已获授予限制性股票1,575,000股[176] - 员工持股数量占总股本比例为3.39%[195] - 员工持股人数为92人,占公司员工总数比例为8.21%[196] - 员工持股数量为273.53万股[19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自研类产品中,3D打印定制化产品、自研3D打印设备及3D打印原材料营业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29.61%、44.40%、26.65%[2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注册地址于2018年3月变更,变更后为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上林苑七路1000号[11] - 公司办公地址为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上林苑七路1000号,邮政编码为710000[11] - 公司是专注于工业级金属增材制造(3D打印)的高新技术企业,构建了较为完整的金属3D打印产业生态链[30] - 公司所属行业按中国证监会分类为制造业(C)中的通用设备制造业(C34),按国家统计局分类为制造业(C)细分的增材制造装备制造(C3493)[45] 公司业务开展情况 - 公司开展基于智能机器人技术的WAAM装备研制,实现4机器人和12机器人协同增材制造,最大成形尺寸分别达直径4m级和10m级,并完成直径3.5m、3.64m产品及直径10m级样件打印[34] - 公司自主研发专用粉末材料TiAM1、AlAM1等10余种,解决传统牌号材料相关问题[40] - 公司通过自有金属增材设备为多领域提供金属3D打印定制化产品的设计、生产及相关服务[35] - 公司利用激光立体成形设备为多领域解决复杂受损零部件修复问题,叶片修复产品已在我国航空领域多个核心型号发动机上批量装机应用[38] - 公司采用大尺寸电弧增材制造装备实现超大尺寸构件高效低成本制造,部分铝合金、不锈钢构件已通过航天客户应用验证[39] - 公司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专业性强的金属3D打印技术服务,包括工艺咨询、设计优化等服务[41] - 公司与德国EOS公司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报告期内代理销售部分EOS金属增材制造设备并提供本地化维护服务[43] - 公司围绕金属增材制造产业链开展业务,为客户提供金属增材制造与再制造技术全套解决方案[44] - 公司拥有员工1100余人,研发人员占比23.84%,拥有增材制造装备240余台,相关分析检测装备80余台[52] - 公司累计申请专利370项,拥有授权专利217项,其中发明专利67项,实用新型专利130项,外观设计专利20项[52] - 公司自主研发并生产十余个型号增材制造装备,如BLT - C600获IF大奖、REDDOT红点奖等[53] - BLT - S800可实现800mm*800mm幅面成形,10激光同步扫描[54] - 公司完成10条增材制造专用高品质金属粉末生产线建设[55] - 公司可成形材料60余种,定制化产品涵盖多个种类[55] - 公司与1000余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56] - 公司主要开展激光选区熔化(SLM)、激光立体成形(LSF)和电弧增材制造技术(WAAM)相关技术研究[58] - 公司金属3D打印定制化产品在国内航空航天增材制造金属零部件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50] - 2018年8月公司与空中客车公司签署A350飞机大型精密零件金属3D打印共同研制协议[50] - 公司突破高强铝合金成形工艺技术,性能高于500MPa,完成500mm包络尺寸的薄壁、点阵夹层结构件成形,成形精度达0.2mm/100mm[59] - 公司自主研发BLT - C600和BLT - C1000设备,已通过长时运行稳定性考核验证[60] - 2021年公司针对已优化成形工艺参数及控制系统,逐步实施成形过程无人化;突破飞机钛合金大尺寸框类零件的连接及变形控制工艺技术;开发复杂内流道零件内部缺陷激光修复工艺并实现产品应用;建立钛合金激光成形修复全流程稳定工艺[61] - 公司开展基于智能机器人的WAAM装备研制,实现12机器人协同控制的增材制造,可成形构件达10米级[61] - 2018年公司工业强基工程项目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