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亿华通(688339) - 2020 Q4 - 年度财报
亿华通亿华通(SH:688339)2021-04-29 00:0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036.59万元,尚未盈利[5] - 公司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52.36万元,同比下降135.24%[5] - 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57,229.29万元,与全年同期基本持平[5] - 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为572,292,866.35元,同比增长3.37%[27] - 公司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523,579.28元,同比下降135.24%[27] - 公司2020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29,504,338.60元,同比下降35.02%[27] - 公司2020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274,344,154.84元,同比增长115.59%[27] - 公司2020年末总资产为3,047,509,571.48元,同比增长81.03%[27] - 公司2020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38元,同比下降130.40%[28] - 公司2020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54%,同比下降8.28个百分点[28] - 公司2020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76%,同比下降1.27个百分点[28] - 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减少135.24%,主要系去年同期因丧失原控股公司张家口海珀尔的控制权确认相关投资收益,以及本期对申龙客车应收账款提高坏账损失计提比例所致[31] - 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同比增加115.59%,总资产同比增加81.03%,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增加[31] - 报告期内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减少130.4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减少8.28个百分点,主要系净利润同比减少所致[31] - 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29,504,338.60元,同比减少59,534,592.75元,主要系受新冠疫情及报告期内燃料电池汽车市场产销量整体下滑的影响,公司部分客户销售回款情况不及预期所致[31] - 2020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443,174,138.20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913,537.37元[32] - 2020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17,842,294.10元,较2019年的78,026,394.88元大幅减少[35] - 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572,292,866.35元,同比增长3.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523,579.28元,同比减少135.24%[89] - 公司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036.59万元[90] - 公司2020年总资产3,047,509,571.48元,同比增加81.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274,344,154.84元,同比增加115.59%[89] - 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为572,292,866.35元,同比增长3.37%,营业成本为322,432,802.39元,同比增长6.13%[108] -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29,504,338.60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11,767,229.39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205,613,722.25元,同比增长199.41%[108] - 氢燃料电池行业营业收入为571,903,029.65元,同比增长4.09%,毛利率下降1.61个百分点[109] - 发动机系统收入为499,881,681.84元,同比增长3.91%,毛利率下降3.59个百分点[112] - 零部件收入为26,111,276.56元,同比下降39.34%,毛利率增加5.19个百分点[112] - 技术开发及服务收入为33,471,049.00元,同比增长262.45%,毛利率增加5.77个百分点[112] - 公司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2,523,579.28元,未进行现金分红[160] - 公司2019年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63,916,457.39元,未进行现金分红[160] - 公司2018年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3,116,063.31元,未进行现金分红[160] 燃料电池汽车市场 - 2020年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199辆和1,177辆,同比分别下降57.5%和56.8%[5] - 截至2020年底,全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超过7300辆,2020年产销量分别为1199辆和1177辆,同比分别下降57.5%和56.8%[45] - 公司2020年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199辆和1177辆,同比分别下降57.5%和56.8%[91] - 氢燃料电池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中的渗透率较低,产业化进程滞后于纯电动汽车[99] - 公司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业务高度依赖于补贴政策的支持[99] 研发与技术 - 公司主要产品为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及相关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目前主要应用于客车、物流车等商用车型[41] - 公司坚持自主研发为主,并通过承接国家科技重大课题以及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与行业技术优势企业、主要客户和供应商合作研发的模式[42] - 我国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 年》《中国制造 2025》《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中均明确了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的战略地位[43] - 公司作为国内少数具备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量产能力的企业之一,截至2020年底,搭载公司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整车公告达52款,处于行业前列[46] - 公司通过高性能引射器替代传统氢气循环泵、材料织构翻转和激光工艺等技术改进,降低燃料电池汽车综合成本[47] -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电-电混合动力系统匹配与控制技术、长寿命燃料电池系统控制技术、高可靠燃料电池系统故障诊断及容错控制技术等[50] - 公司2020年申请发明专利107个,新增获得5个,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46个[56] - 公司攻克了高功率密度、高稳定性电堆开发、智能水管理、系统抗氧化设计等技术难点,进一步提升系统额定功率密度[54] - 公司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通过海拉尔极寒测试和北京冬奥会测试赛,验证了其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46] - 公司通过高度集成化设计,降低燃料电池系统辅助能耗,减少结构冗余,降低发动机重量[50] - 公司开发了燃料电池专用DC/DC,通过减小电流纹波和联动控制,提升燃料电池电堆耐久性[50] - 公司建立了全方位一体化测试评价体系,涵盖电-电混合动力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及BOP部件等多个方面[52] - 公司本年度费用化研发投入为74,671,233.06元,同比下降11.00%[57] - 公司本年度资本化研发投入为51,361,365.89元,同比增长13.29%[57] - 公司本年度研发投入总额为126,032,598.95元,同比下降2.48%[57] - 公司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2.02%,较上年减少1.32个百分点[57] - 公司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为40.75%,较上年增加5.67个百分点[57] - 公司面向冬奥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项目已开发完成适配9米大巴的发动机系统[61] - 公司电堆系列产品开发已完成匹配40/60发动机的电堆产品优化开发[61] - 公司国产系列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研发已完成40/60发动机优化开发[61] - 公司研发国产系列化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智能型测试装备已完成设计及样机开发[61] - 公司公路客车大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已完成大功率电堆及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开发[64]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202人,占公司总人数的35.38%,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3092.92万元,平均薪酬为15.31万元[80] - 公司研发人员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41.09%,本科学历占比47.03%,专科及以下学历占比11.88%[80] - 公司研发人员年龄结构中,30岁及以下占比51.49%,30-45岁占比47.52%,45岁以上占比0.99%[80] - 公司已完成70MPa氢气瓶关键技术研究,储氢密度≥4.0%wt,总储氢量≥40kg,加注速度≥50g/s,并提交快速加氢国家标准草稿[12] - 公司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功率密度达到1.6kW/L,耐久性不低于一万小时[13] - 公司已完成5kW燃料电池测试台研制,并设计开发满足不同功率需求的燃料电池电堆测试台[14] - 公司已完成国际与国内先进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对比测试,形成4项知识产权,并提交电动汽车标委会审核[15] - 公司已完成自主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及动力系统设计及开发,促进自主核心部件、材料技术成熟及整体性能提升[17] - 公司已完成氢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申请知识产权15项,参与制修定标准1项[18] - 公司已完成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一站式分析测试服务平台建设,并获得CNAS实验室认可[19] - 公司2020年研发人员为202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35.38%,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41%以上[85] - 公司2020年发布50kW、80kW等量产产品,并成功应用于公交、环卫、城市配送等多款车型[89] - 公司与北汽福田、清华大学等联合开发的全球首款大功率液氢重卡于2020年9月正式发布[89] - 公司2020年与丰田汽车公司、北汽集团等成立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限公司[89] - 公司2020年与空气化工产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空气华通(北京)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推进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89] - 公司2020年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整车公告52款,位居行业前列[89] - 公司研发投入为126,032,598.95元,占营业收入的22.02%[95] 应收账款与坏账准备 - 公司对申龙客车的应收款项余额为29,008.06万元,已计提坏账准备余额为11,603.22万元[5] - 公司2020年对申龙客车计提坏账损失6,918.75万元[5] - 公司对申龙客车的应收款项余额为29,008.06万元,已计提坏账准备11,603.22万元,2020年计提坏账损失6,918.75万元[103] 利润分配 - 公司2020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9] 风险与挑战 - 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需提升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客户服务和市场拓展能力[95] - 公司存在研发失败或产品未能满足客户需求的风险[95] - 公司面临毛利率下滑的风险,预计无法持续保持较高的产品定价和盈利空间[96] - 公司面临产品质量和安全风险,需严格控制外购核心零部件的产品质量[98] - 公司面临宏观环境风险,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可能对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及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102] - 公司开发支出余额为93,088,025.43元,未来可能存在减值风险[106] - 公司质保金计提比例为1.5%,未来可能因技术成熟和产业化进程调整[103] 客户与供应商 - 公司主要客户为北汽福田、吉利等整车厂商,客户集中度较高[96]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为44,435.82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77.65%,其中C、D客户为本期新进前五大客户[120][122]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为17,215.20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50.43%,其中B、C、E供应商为本期新进前五大供应商[122][125] 现金流与投资 - 公司2020年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50,000,000.00元,对当期利润的影响金额为461,437.73元[37] -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29,504,338.60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11,767,229.39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205,613,722.25元,同比增长199.41%[108] - 财务费用为-1,631,633.29元,同比下降123.94%,主要系银行存款产生的利息收入所致[127][128] - 投资收益为1,243,131.61元,同比下降97.88%,主要系上年同期丧失原控股公司控制权确认了大额投资收益所致[127][12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29,504,338.60元,同比下降35.02%,主要系受新冠疫情及燃料电池汽车市场产销量整体下滑的影响[129]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05,613,722.25元,同比增长199.41%,主要系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获得募集资金所致[129][132] - 营业外支出为1,840,295.84元,同比增长1177.87%,主要系本期公司向北京市密云区慈善救助协会捐款及上年同期基数较小所致[133][134] - 货币资金较上期末增长424.72%,达到10.58亿元,主要由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获得募集资金[135][139] - 应收账款较上期末增长32.62%,达到8.43亿元,主要受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付款周期较长及疫情影响[135][139] - 在建工程较上期末增长594.16%,达到9103.13万元,主要由于公司建设发动机生产基地二期工程项目[135][139] - 开发支出较上期末增长87.62%,达到9308.80万元,主要由于实施科研课题任务[135][139] - 长期股权投资较上期末增长73.42%,达到1.30亿元,主要由于公司通过股权投资方式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135][139] - 资本公积较上期末增长138.27%,达到21.10亿元,主要由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形成的股本溢价[137][142] - 公司对外投资成立子公司及参股公司,包括与丰田汽车公司、北汽集团等成立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67,300万日元[146] - 公司共有9家一级控股子公司,1家二级控股子公司,9家参股公司[146] - 递延收益较上期末增长31.42%,达到9588.32万元,主要由于公司获得相关政府及课题补贴增加[137][142] 股东承诺与股份锁定 -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张国强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持有的公司股份[165] -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张国强承诺在公司股票上市后6个月内,若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发行价,则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165] -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张国强承诺在公司实现盈利前,自股票上市之日起3个完整会计年度内不减持股份[165] -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张国强承诺在公司实现盈利后,每年减持股份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165] -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张国强承诺在担任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超过其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25%[165] -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张国强承诺在离职后半年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持有的公司股份[165] - 公司股票上市后六个月内,若股票连续二十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发行价,或六个月期末收盘价低于发行价,持股锁定期自动延长六个月[171] -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持股锁定期为上市之日起3个完整会计年度,盈利后可减持,但仍需遵守股份锁定期承诺[171] - 持股锁定期届满后两年内减持股份,减持价格不低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价[171] -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所持股份总数的25%,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股份[171]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在持股期间及离职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股份[174]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张国强承诺锁定期满后24个月内减持股份[177] - 其他股东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十二个月内不转让股份,违反承诺需将收益上缴公司[177] -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严格遵守股份锁定和减持的法律法规[171]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承诺严格遵守股份锁定和减持的法律法规[174] -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股东承诺遵守持股意向及减持意向的承诺[177] 会计与审计 - 公司于2020年1月1日起执行新收入准则,将预收款项变更为合同负债及其他非流动负债列报[192] - 公司更换境内会计师事务所,从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更换为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报酬从579万元降至100万元[194] - 公司于2021年1月8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并于2021年1月25日召开的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议案》,改聘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公司2020年度审计机构[197] - 公司在事前就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事宜与原聘任的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沟通,原聘任的会计师事务所对改聘事宜无异议[197] - 公司对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的执业情况及审计团队的独立性及专业胜任能力进行了充分考察,认为该所能够胜任公司2020年度的审计工作[197] - 本年度公司无重大诉讼、仲裁事项[197] - 本年度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收购人无处罚及整改情况[197] - 本年度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诚信状况无异常[197] - 本年度公司无股权激励计划、员工持股计划或其他员工激励措施[197] - 本年度公司无与日常经营相关的重大关联交易[200] - 本年度公司无资产或股权收购、出售发生的重大关联交易[200] - 本年度公司无共同对外投资的重大关联交易[200] 控股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