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亿华通(688339) - 2021 Q2 - 季度财报
亿华通亿华通(SH:688339)2021-08-31 00:00

财务业绩 - 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 1973.80万元,存在尚未盈利的风险[5] - 本报告期(1 - 6月)营业收入1.18亿元,上年同期2520.41万元,同比增加367.28%[2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1745.31万元,上年同期为 - 6350.77万元[2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 1973.80万元,上年同期为 - 6420.84万元[29]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2.49亿元,上年度末22.74亿元,同比减少1.09%[29]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29.90亿元,上年度末30.48亿元,同比减少1.88%[29] - 基本每股收益 - 0.25元/股,上年同期 - 1.20元/股[3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0.77%,上年同期 - 6.17%,增加5.40个百分点[30]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67.22%,上年同期144.25%,减少77.03个百分点[30] -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7916.85万元,同比增长117.75%[31] -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 - 34.97万元,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215.35万元[32]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2284904.15元,其中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产生的投资收益为1215410.96元,其他营业外收支为 - 243767.83元,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为 - 74795.29元,所得税影响额为 - 415768.87元[35] - 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367.28%,净利润 - 1745.31万元,同比减亏4605.46万元[76] -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29.90亿元,同比减少1.88%,净资产22.49亿元,同比减少1.0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0.77%,同比增加5.4个百分点[76] - 报告期内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 1973.80万元,存在尚未盈利风险[80] - 2021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367.28%,得益于氢燃料电池行业发展及“以奖代补”政策[95][98] - 营业成本8051.18万元,同比增长395.87%,因营业收入增加匹配成本增加[95][98]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15.79万元,同比减少87.85%,因银行授信借款到期偿付[95][98] - 财务费用 - 529.74万元,同比减少343.62%,因2020年8月首次公开募股资金存放银行产生利息收入[95][98] - 投资收益亏损179.19万元,亏损同比减少382.28万元,因联营企业业绩向好及获理财收益[95][98] - 信用减值损失252.61万元,同比减少3454.36万元,因去年同期计提申龙客车应收坏账损失[95][98] - 应收票据1.22亿元,较上年期末增长283.82%,因销售回款好且客户回款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102] - 存货3.51亿元,较上年期末增长103.62%,为满足订单及市场需求提前备货[102] - 合同负债2998.52万元,较上年期末增长925.81%,因预收客户合同款[102] 利润分配与公积金转增 -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无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6] - 公司不进行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115] 公司治理与合规 - 不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6] - 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6] - 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6] - 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情况[6] -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6] 业务与市场 - 公司专注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研发及产业化,产品应用于客车、物流车等商用车型,与北汽福田、宇通客车等建立合作,搭载其发动机系统的客车已在多地运营[36] - 2021年上半年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32辆和479辆,同比分别增长43.6%和5.7%,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超7800辆[39] - 公司与北汽福田、宇通客车参与燃料电池汽车重大示范运行项目,积累运营经验[73] - 公司产品关键性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商业化实践中广泛应用[73] - 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已上公告的氢燃料电池车型中配置公司产品的有62款,占比18%[79] - 公司目前主要客户为北汽福田、吉利等整车厂商,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84] - 公司预计产品定价水平与毛利率随产业化进程持续下滑,无法保持高定价和盈利空间[84] - 公司产品销售集中在每年下半年,未来一定时期生产经营季节性特征仍将持续[87] - 氢燃料电池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中渗透率低,公司存在市场开拓与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88] - 公司业务依赖补贴政策,若布局城市未入选示范城市或业务推广不及预期,将产生不利影响[88] 研发情况 - 公司研发坚持自主研发为主,通过承接课题、产学研合作等提高产品性能和降低成本;采购主要物料包括电堆及配件等,已具备国产电堆量产能力;生产按计划开展并适量备货;销售为直销,对象是国内主流商用车生产企业[37][39] -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电 - 电混合动力系统匹配与控制技术、长寿命燃料电池系统控制技术、高可靠燃料电池系统故障诊断及容错控制技术,均为自主开发[40] - 2021年4月公司发布120kW、80kW两款新一代高功率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列产品G120和G80Pro[43] -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授权专利37项,本期新增申请专利169个,累计申请专利843个,累计获得专利449个[43][45] - 公司自主开发燃料电池低温快速启动等7项技术[42] - 费用化研发投入本期数为35431046.12元,较上期增长25.50%;资本化研发投入本期数为43737445.59元,较上期增长438.29%;研发投入合计79168491.71元,较上期增长117.75%[46]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本期为67.22%,较上期下降77.03%;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本期为55.25%,较上期增长32.90%[46] - 研发投入总额同比增幅较大是因去年同期受疫情影响及在研课题进入中后期[47]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大幅变动是因大部分在研课题去年下半年后进入中后期[48] - 面向冬奥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10000万元,本期投入1097.33万元,累计投入2904.85万元[51] - 电堆系列产品开发预计总投资5428.42万元,本期投入1919.10万元,累计投入2669.38万元[51] - 国产系列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研发预计总投资16881.72万元,本期投入1592.45万元,累计投入4884.01万元[51] - 公路客车大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已完成课题任务,形成6台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输出功率大于100kW、功率密度达1kW/L,发动机输出功率大于80kW、寿命超1万小时、能量转化效率超55%[54] - 面向冬奥 - 30℃环境下燃料电池系统快速冷启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完成发动机系统台架测试,完成2台80kW燃料电池电堆及相应车辆装配和定型试验,车辆完成10000km运营[54] - 燃料电池重型商用车液氢动力系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和系列化车型应用完成装车和静态调试,研发80kW和160kW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等,突破核心关键技术[54] - 长寿命高可靠燃料电池系统开发完成研究开发,系统功率、质量功率密度达任务指标水平,寿命超12000小时[57] - 面向寒区环境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整车技术适应性评价研究40辆燃料电池车辆完成示范运营工作[57] - 燃料电池增程轿车动力系统及其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完成燃料电池系统开发及装车,额定功率50kW,可实现 - 30℃低温启动[57] - 公路客车大容量车载氢系统研发和快速加氢技术研究已完成氢系统开发及快速加氢标准编制,形成70MPa储氢瓶,储氢密度≥4.0%wt、总储氢量≥40kg、氢气加注速度≥50g/s[60] - 大功率氢燃料电池客车的研究与应用完成系统及关键部件开发,电堆功率密度达到1.6kW/L、耐久性不低于一万小时[60] - 国际与国内先进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对比测试及可靠性研究完成燃料电池性能测试评价方法与体系和性能试验技术规范[60] - 燃料电池零部件开发完成温控、水泵、空压机测试台及引射器测试台搭建,完成引射器及DC部件开发[57] - 公司多项研发项目取得进展,如氢能研究及示范应用完成相关技术开发,自主大功率燃料电池完成关键零部件选型与开发等[63] - 研发项目总预算57779.46,本期投入7845.46,累计投入24331.85[69]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215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32.63%,上期分别为202人、37.69%[72]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1817.96,平均薪酬8.46,上期分别为1535.51、7.60[72] - 研发人员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87人,占比40.47%;本科97人,占比45.12%;专科及以下31人,占比14.42%[72] - 研发人员年龄≤30的有112人,占比52.09%;30 - 45(含45)的有102人,占比47.44%;45以上的有1人,占比0.47%[72] - 公司形成358项专利,包括157项发明专利、184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外观设计专利,取得91项发动机控制相关软件著作权[73] - 公司研发人员为215人,占员工总数的32.63%,研发人员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超40%[75] - 报告期内公司发布120kW、80kW两款新一代高功率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列产品[79]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79,168,491.71元,面临研发失败或产品不满足客户需求的风险[83] 公司优势与风险 - 公司具有技术与研发、规模化生产与推广、市场布局、核心零部件供应及人才等优势[73] - 公司应收账款回款周期普遍在1 - 2年左右或更长,存在无法及时回收甚至损失的风险[89] - 若东旭光电信用风险未来得不到改善,公司将继续加大对申龙客车应收款项计提坏账损失的比例,且应收款项可能无法全额回收[5] - 若东旭光电信用风险未改善,公司将加大对申龙客车计提坏账损失比例,应收款可能无法全额回收[89] -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若不能改善现金流,存在营运资金不足的风险[92] - 公司按发动机系统及相关零部件收入的1.5%计提质保金,未来计提比例存在调整风险[92]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开发支出余额10590.38万元,未来可能存在减值风险[93] 公司投资与合作 - 公司与丰田汽车成立合营企业华丰燃料电池有限公司,还与多方成立北京水木领航创业投资中心[79] - 公司牵头成立“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79] - 公司与多方共同投资成立多家公司,包括出资5000万元成立湖北国创氢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占比50%;出资约1.34亿元成立华丰燃料电池有限公司,占比50%;出资10000万元成为北京水木领航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人,占比20%;出资1140万元成立北京思伟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占比38%[108] - 公司于2021年1月参与发起设立北京水木领航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4月该基金完成工商登记及私募基金备案工作[159][160] 募集资金使用 - 公司向上交所申请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获批,新增850,991股,募集资金1.99亿元[79] - 募集资金总额承诺投资总额为12万元,本年度投入金额为17042.34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金额为62814.08元[173] - 燃料电池发动机生产基地建设二期工程承诺投资6万元,截至期末投入进度为15.15% [173] - 面向冬奥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项目承诺投资1万元,截至期末投入进度为37.23% [173] - 补充流动资金承诺投资5万元,截至期末投入进度为100%,本年度实现效益且达到预计效益[173] - 2021年完成募集资金置换先期投入募投项目自筹资金3818.94万元及已支付发行费用自筹资金580.28万元[176] - 2021年4月获批使用最高不超5亿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不超12个月[176] - 2020年10月获批使用不超10亿元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期限12个月,到期归还[176] 股份变动与股东情况 - 报告期后到半年报披露日,公司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859,991股,总股本变更为71,350,991股[182] - 本次股份变动前后每股收益分别为 - 0.25和 - 0.24,每股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 - 0.77%和0.71%[182] - 张国强等多位股东限售股情况,如张国强期初与期末限售股数均为13,264,430股,限售原因为首发前股份,解除限售日期为2023 - 8 - 10[183] - 截止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4,581户[195] - 前十名股东中张国强期末持股数量为13,264,430股,持股比例18.81%[196] - 北京水木扬帆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期末持股2,857,200股,持股比例4.05%[196] - 西藏康瑞盈实实业有限公司期末持股2,799,378股,持股比例3.97%[196] - 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期末持股2,564,104股,持股比例3.64%,股份处于冻结状态[196] - 北京水木长风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期末持股2,099,200股,持股比例2.98%[196] - 张禾期末持股2,000,000股,持股比例2.84%[196] - 国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