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14.5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98%[22][23][34][39][109]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3%[22][24][34][109]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0.8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91%[22][24] -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9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1.99%[22][25][126]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3.94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43.71%[22][25][109] - 2021年末公司总资产18.48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41.02%[22][25][109] - 2021年基本每股收益0.90元/股,较2020年下降21.74%[23] - 2021年稀释每股收益0.90元/股,较2020年下降21.74%[23] - 2021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0.75元/股,较2020年下降28.57%[23] - 2021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39%,较2020年增加0.11个百分点[23] - 2021年各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3.13亿元、3.54亿元、3.69亿元、4.16亿元[27] - 2021年各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426.60万元、2784.32万元、2795.37万元、1719.02万元[27] - 2021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 - 283.04万元,2020年为 - 142.79万元,2019年为 - 327.15万元[29] - 2021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876.49万元,2020年为1073.40万元,2019年为537.24万元[30] - 2021年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余额3034.98万元,期末余额1.46亿元,当期变动1.15亿元,对当期利润影响654.90万元[32] - 2021年公司投入研发费用6379.55万元,同比增长31.30%[34] - 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787.07万元,2020年为889.82万元,2019年为288.35万元[30] -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合计期初余额5820.16万元,期末余额1.76亿元,当期变动1.18亿元,对当期利润影响655.70万元[32] - 本年度费用化研发投入63795520.60元,上年度为48587200.57元,变化幅度31.30%,研发投入合计63795520.60元,较上年度变化幅度31.30%[80] - 本年度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4.39%,上年度为4.28%,变化0.11个百分点[80] - 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11%,同比减少3.12个百分点[109] - 营业成本11.6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04%[109] - 销售费用4902.4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00%[109][125] - 管理费用5721.8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85%[109][125] - 财务费用 -5.22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00.82%[109][125] - 研发费用6379.5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30%[109][125] - 2021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4.38亿元,同比增长27.97%[114] - 内销收入12.48亿元,毛利率20.80%,同比减少4.08个百分点[113] - 外销收入1.91亿元,毛利率13.47%,同比减少13.74个百分点[113] - 直销收入12.62亿元,毛利率20.98%,同比减少5.11个百分点[114] - 精细化工行业成本合计954,343,073.40元,较年同期增长39.08%[118] - 水处理膜行业成本合计61,215,964.30元,较年同期增长20.77%[118] - 能源供应行业成本合计137,618,623.67元,较年同期增长32.25%[118]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43,094.34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29.67%[120]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45,846.27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44.15%[123] - 货币资金本期期末数为325,883,030.47元,占总资产比例17.64%,较上期期末变动191.75%,系首发募集资金到账所致[129]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期末数为145,727,749.32元,占总资产比例7.89%,较上期期末变动380.16%,系购买保本型理财产品所致[129] - 应收票据本期期末数为221,856,181.58元,占总资产比例12.01%,较上期期末变动32.06%,系以票据方式结算的货款增加及期末非6 + 9未到期承兑还原所致[129] - 存货本期期末数为174,949,072.95元,占总资产比例9.47%,较上期期末变动52.90%,系销售规模增长与战略采购材料备库数量增加以及价格上涨所致[129] - 在建工程本期期末数为77,034,142.35元,占总资产比例4.17%,较上期期末变动298.71%,系募投项目投建所致[13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水溶性高分子收入6.71亿元,同比增长26.03%,销量增加12.03%[114] - 功能性单体收入4.91亿元,同比增长35.72%,销量增加1.03%[114] - 水处理膜及膜应用收入7231.67万元,同比增长10.38%[114] - 能源外供收入2.02亿元,同比增长23.76%[114] - 水溶性高分子生产量52582.83吨,同比增长9.66%,销售量52896.94吨,同比增长12.03%[115] - 功能性单体生产量36173.65吨,同比增长0.58%,销售量35946.28吨,同比增长1.03%[115] - 2021年公司制浆造纸业务中标全球最大造纸企业APP集团多台超大型纸机助留助滤剂项目[60] - 2021年公司水处理业务中标天津创业环保、嘉兴市政等项目[60] - 2021年公司矿物加工业务供应云锡集团、宝丰能源等大型企业[60] - 2021年公司油气业务新增中石油新疆油田等油田业务[60] - 2021年公司MBR膜产品交付台湾市场某大型工业园区水处理项目,卷式膜产品进入中煤集团、华能电力等大型能源客户[61] 利润分配相关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336,177,878.06元[5] - 公司2021年度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10元(含税)[5][197] - 截至2022年3月14日,公司总股本122,150,000股,拟派发现金红利50,081,500.00元(含税)[5] - 本年度公司现金分红总额占合并报表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46.69%[5] - 公司不送红股,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5] - 公司2021年利润分配预案已通过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尚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6] - 2021年4月20日公司决议向全体股东分配现金股利50,081,500元,5月完成分配[197] - 公司现金分红不少于当年可分配利润的10%,或最近三年累计不少于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196] - 公司发展阶段属成熟期且无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现金分红比例最低达80%[197] - 公司发展阶段属成熟期且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现金分红比例最低达40%[197] - 公司发展阶段属成长期且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现金分红比例最低达20%[197] 审计与报告声明相关 - 中汇会计师事务所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5] - 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5] 公司业务与技术相关 -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核心技术2项,新增授权专利35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累计拥有核心技术20项,授权专利126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2项,参与制定和修订国家/行业标准11项[38] - 公司开发的污泥深度脱水用绿色有机脱水剂,单位污泥脱水剂的消耗量减少可达90%[37] - 报告期内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同比增加6%[41] - “年产3.3万吨水处理及工业水过程专用化学品及其配套1.6万吨单体扩建项目”中,固体型聚丙烯酰胺产线预计2022年第二季度试生产,乳液型聚丙烯酰胺及水分散型水溶性高分子产线预计2022年第三季度试生产,配套功能性单体产线预计2022年第四季度试生产;“950套/年分离膜设备制造项目”预计2022年第四季度试生产[42] - 公司定位于服务制浆造纸、水处理、矿物加工、油气开采和纺织印染等水基工业领域[44] - 公司构建了从关键原料到核心产品,再到应用技术服务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45] - 公司生产水处理膜产品,开展以膜法水处理技术为核心的水处理工程及运营服务,建有热电联产装置和天然气制氢车间,向集中区内企业供应蒸汽、电力和氢气[47] - 公司采购采取市场化与战略化相结合模式,生产上功能性单体和水溶性高分子采用月度计划生产,水处理膜产品结合月度计划与项目定制生产,销售采用“直销为主、经销为辅”模式[48] - 公司由执行总裁分管技术研发,设立多个研发中心,主体研发以课题或项目形式开展,坚持“自主研发为主、外部协作为辅”策略[50] - 水溶性高分子国内市场年需求量达百万吨规模,自“十三五”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聚丙烯酰胺行业自2010年以来产能增长两倍以上,生产厂家从近200家减至三十余家[51] - 水处理膜行业国内已成为全球主要生产国之一,但中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依赖进口,近年来市场需求上升但增速放缓[52] - 水溶性高分子通用型产品技术成熟、供应充足,竞争集中在价格,高性能和新型产品需求积极且有市场溢价[53] - 国内水溶性高分子行业跨国公司在高端市场占较大份额,民营企业作用增强[53] - 国内水处理膜市场早期依赖进口,近十多年发展迅速,吸引众多参与者,国内膜企业与国外高端品牌差距缩小[54] - 公司生产的功能性单体、水溶性高分子及水处理膜产品生产技术涵盖精细有机合成、高分子合成和加工领域,高端产品制造技术门槛高[55] - 部分水溶性高分子产品分子量可达2000万以上[56] - 公司核心技术按多方面形成20项核心技术[69] - 2021年公司新增参与2项行业标准和2项团体标准制定,截止2021年12月31日共参与15项国标以及3项团标制定,其中3项国标与8项行标已发布[70] - 丙烯酰胺单体生产技术反应转化率和纯度达99.9%以上[70] - 丙烯酰胺单体生产技术有17项实用新型专利[70] - 烯丙基类单体生产技术有3项发明专利和3项实用新型专利[70] - 连续化单体生产技术采用专有技术[70] - 特种阳离子单体制造技术有4项发明专利和4项实用新型专利[70] - 制膜专用单体制造技术采用专有技术[70] - 固体型聚丙烯酰胺生产技术有6项发明专利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70] - 水分散型聚丙烯酰胺生产技术有2项发明专利[70] - 乳液型聚丙烯酰胺生产技术有9项发明专利[71] - 内衬增强型PVDF中空纤维膜材料拉伸强力大于300N [72] - 高选择性纳滤膜材料二价盐截留率大于98%,一价盐截留率小于30% [72] - 绿色污泥深度脱水技术可减少90%以上脱水剂用量 [74] - 公司开发的污泥深度脱水用有机脱水剂可降低脱水剂消耗90%以上,提高污泥脱水效率10%以上 [77] - 公司于2020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75] - 公司新增连续化单体生产技术和绿色污泥深度脱水技术两项核心技术 [73] - 公司完成续化单体工艺技术研究并应用于扩建单体项目 [76] - 公司开发的食品级助留助滤剂达到相关标准,在两家大型食品纸生产厂连续使用 [76] - 公司开发的纤维改性剂产品改善造纸指标,效果优于市场现有产品 [76] - 公司开发的纳米球形膜阻垢剂适合膜法水处理,延长膜材料寿命 [77] - 截止12月31日,公司新增授权专利35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合计拥有授权专利126项,其中发明专利42项[78] - 报告期内,发明专利申请数34个、获得数12个,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20个、获得数23个,软件著作权申请数和获得数均为5个,合计申请数54个、获得数35个[78] - 季铵化反应工艺优化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40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204万元,累计投入204万元[82] - 新型微生物催化剂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30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275万元,累计投入355万元,提升水合反应产物浓度20%[82] - 固体聚丙烯酰胺工艺优化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110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879万元,累计投入879万元[82] - 特种固体聚丙烯酰胺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796万元,本期投入金额205万元,累计投入513万元[82] - 聚丙烯酰胺结构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40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92万元,累计投入479万元[82] - 乳液聚丙烯酰胺工艺优化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50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539万元,累计投入539万元[83] - 帘式膜组件自动化浇注工艺及设备研发项目提高生产效率5倍以上,节降膜丝原材料消耗8%以上[84] - 聚砜超滤膜制备及性能
富淼科技(688350)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