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科环境(688466) - 2023 Q2 - 季度财报
金科环境金科环境(SH:688466)2023-08-25 00:00

公司战略 - 公司“三化”战略指资源化、产品化、数字化战略[8] - 公司围绕“资源化、产品化、数字化”战略盈利,利润结构持续优化[20] - 公司围绕“资源化、产品化、数字化”战略,对膜设备进行“产品化”开发,对膜运营技术进行“数字化”升级[30] - 公司围绕“资源化、产品化、数字化”战略对核心技术进行升级,降低建设和使用成本[82] 水处理业务分类 - 水深度处理包括饮用水深度处理和污废水深度处理[8] - 公司业务包括污废水资源化产品生产与销售、水处理技术解决方案等六大类[18] 业务意义与应用 - 污废水资源化对优化供水结构等有重要意义[8] - 新生水主要应用于冷却系统用水等行业[8] - 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对缓解水资源紧缺等有重要意义[23] 核心技术与产品 - 膜通用平台技术是公司自主研发的核心专利技术[8] - 新水岛是公司第三代工程产品化产品,有四大突破[8] - 智能混凝&中空纤维纳滤/小孔径超滤膜GTMOST®短流程组合工艺可实现“短流程”等设计[8] - 公司依托核心技术和经验开发推出第三代水厂产品新水岛[26] - 新水岛实现智慧生产、无人值守,基于自主研发的数字水厂双胞胎运营系统[26] - 新水岛高度集成,大幅减少占地面积[26] - 新水岛全厂可移动,应用场景丰富,投资风险减小[26] - 新水岛全生命周期成本低,节省投资,运营成本最优且效率提升[26] - 公司在高盐废水领域开发出新型多级结晶 - 软化 - 过滤组合技术,运行更稳定[26] - 浓缩液中盐资源化领域,公司新技术可降低系统运行药剂费用30%-50%,减少总固体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约10%-30%[27] - 浓水达标排放领域,公司新技术节约约50%的臭氧运行费用[27] - 公司利用晶核原理能将浓水中总磷稳定控制在0.1mg/L以下[27] - 公司研发出臭氧催化氧化耦合生物处理等技术,改善工业废水或城市生活污水的资源化利用[30] - 余铝控制技术可控制纳滤进水残余铝含量,降低纳滤末段污堵风险[30] - 臭氧催化氧化耦合生物处理和尾气回收利用技术可提高反渗透进水或浓水处理效果,降低运行成本[30] - 结晶除硬技术可解决高硬度污废水资源化处理问题,回收污废水盐类[30] - 基于两相清洗等技术可解决反渗透膜/纳滤膜污染问题,延长膜组件使用寿命[30] - 反渗透/纳滤浓水极限除磷技术可将浓水中总磷稳定控制在0.1mg/L以下[30] - 公司开发第三代“产品化”水厂“新水岛”,实现标准化、模块化、规模化建设,具有规模弹性高、建设周期短等特点[31] - “新水岛”实现极度集成、智慧运行、全厂可移动、全成本低等技术突破,应用前景广阔[31] - 膜通用平台装备技术可实现膜元件通用互换和单体装备大型化,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具有国际影响力[32] - 膜防污染技术可提升膜系统处理效率,延长膜元件使用寿命,直接运行费用可降低约25%[33] - 膜组合工艺技术可解决深度水处理多种问题,浓缩液资源化技术可降低运行成本30 - 50%,减少固体废弃物20 - 30%[33][34] - 水厂双胞胎实施管理平台和运营管理平台实现实体水厂数字化模拟和膜系统运营管理数字化[35][36] 财务报告审计与分配 -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3] -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无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5] 资金占用情况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6] 财务数据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2.54亿元,同比增加16.09%[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57.25万元,同比增加27.50%[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232.40万元,同比增加37.83%[1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404.73万元,同比增加916.21%[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1.18亿元,较上年度末增加3.89%[12] - 总资产20.21亿元,较上年度末增加9.25%[12] - 基本每股收益0.43元/股,同比增加30.30%[12] - 装备及技术解决方案收入1.63亿元,占总收入比例64.02%,同比增加10.23%[13] - 污废水资源化产品生产与销售和运维技术服务业务收入9099.63万元,占总收入比例35.79%,同比增加27.66%[1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41%,较上年同期减少1.04个百分点[12] - 2023年上半年To B业务收入11,978.11万元,占总收入47.12%;To G业务收入13,397.99万元,占总收入52.70%[14] - 饮用水深度处理领域收入7,599.26万元,污废水资源化领域收入17,776.85万元[14]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357.2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50%[14] - 本期营业毛利10,136.36万元,同比增加28.16%,综合毛利率为39.87%[14] - 装备及技术解决方案项目毛利6,798.1万元,占总毛利67.07%,同比增加28.50%[14] - 中长期污废水资源化产品生产与销售和运维技术服务业务毛利3,292.15万元,占总毛利32.48%,同比增加25.73%[1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404.73万元,同比增加916.21%[14]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248,549.56元,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1,624,809.38元,交易性金融资产等投资收益125,150.68元等[1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25422.2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09%[8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4357.25万元,同比增长27.50%;扣非净利润4232.40万元,同比增长37.83%[88] - 装备及技术解决方案收入16276.47万元,占总收入比例64.02%,同比增加10.23%[87] - 中长期业务收入9099.63万元,占总收入比例35.79%,同比增加27.66%[87][88] - To B业务收入11978.11万元,占总收入比例47.12%;To G业务收入13397.99万元,占总收入比例52.70%[88] - 饮用水深度处理领域收入7599.26万元;污废水资源化领域收入17776.85万元[88] - 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54亿元,同比增加16.09%,其中装备及技术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同比增加10.23%,污废水资源化产品生产与销售业务收入同比增加10.08%,运维技术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加52.84%[99] - 2023年上半年营业成本1.53亿元,同比增加9.27%,原因是承接的装备及技术解决方案个别项目毛利率较高[99][100] - 2023年上半年销售费用829.14万元,同比减少6.32%,原因是销售人员薪酬减少[99][101] - 2023年上半年管理费用2776.71万元,同比减少3.19%,原因是员工薪酬减少[99][101] - 2023年上半年财务费用220.22万元,同比增加1228.40%,原因是子公司银行借款增加,利息支出增加[99][101] - 2023年上半年研发费用794.57万元,同比减少5.67%,原因是研发部门购买研发设备等资产增加,购买原材料减少[99][102]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404.73万元,同比增加916.21%,原因是销售回款增加[99][103]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83亿元,同比变动42.02%,原因是子公司水厂建设支出增加,结构性存款投资支出同比减少较多[99][104] - 2023年上半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71亿元,同比增加843.11%,原因是子公司银行借款增加[99][10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应收账款3.44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40.29%[96] - 货币资金期末数为546,084,547.89元,占总资产27.03%,较上年期末增长16.17%[106] - 应收款项期末数为343,521,198.88元,占总资产17.00%,较上年期末增长40.29%[106] - 存货期末数为67,707,688.57元,占总资产3.35%,较上年期末增长29.52%[108] - 合同资产期末数为304,005,513.66元,占总资产15.05%,较上年期末下降27.08%[109] - 在建工程期末数为20,645,921.59元,占总资产1.02%,较上年期末增长400.44%[110] - 长期借款期末数为284,513,819.93元,占总资产32.75%,较上年期末增长157.93%[111] - 本期对金科环境(河北)有限公司出资76万元,持股比例为19%[115]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期末合计为1,234,890.56元[116] - 公司已完成股份回购,实际回购964,873股,使用资金15,007,365.67元[121] 业务模式与收入 - 污废水资源化产品生产与销售业务涵盖项目投融资、建设、运营等环节,通过销售新水及产品获收入[20] - 水处理技术解决方案业务以核心技术为依托,通过实施工程项目获收入[20] - 运维技术服务项目来源多样,运营服务含运营技术服务和托管运营业务,托管运营期8 - 30年[20] - 公司提出“工程产品化”理念,通过销售装备产品(新水岛)获收入[20] - 公司以“双胞胎水厂智慧化运营管理平台”为载体提供软件服务获收入[20] - 同城同网优质饮用水业务包括管网检测清洗、水质保护和智能化安全管理,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获费用[20] - 新水岛销售有投资、经营租赁、成套设备销售 + 委托运营等模式[21] 采购管理 - 公司建立完善采购流程和制度,对供应商及分包商跟踪评价并更新名录[21] 数字化战略 - 公司数字化阶段性战略聚焦智慧水厂细分市场,优先服务现有客户并开拓外部市场[22] 政策环境 - 2025年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3] - 2025年水资源节约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35年建成节水制度体系等[23] - 2023年中央财政水污染防治资金安排257亿元,增加20亿元[23] - 2025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左右[23] - 202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6%[23] - 2023年多项政策推动污废水资源化利用,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23] - 北京市将再生水价格由政府指导价调整为市场调节价[23] - 政策提出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23] - 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符合条件企业发行债券融资[23] - 《城镇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和《城镇供水定价成本监管办法》于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各地推出具体细则[25] - 2022年1月21日三部委联合发布《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25] - 2023年1月16日江苏省工信厅印发《江苏省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3 - 2025年)》[25] - 2023年3月23日“2023(第二十一届)水业战略论坛”开幕,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成共识[25] 市场前景 - 2023 - 2028年中国工业废水处理行业年复合增速将达8%,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达4519亿元[24] - 深圳市预计2023年各中心城区直饮水全覆盖,2025年全城直饮[24] - 2021年我国管道直饮水覆盖人数从2016年的0.95亿人增长到1.78亿人,覆盖率达12.58%左右,供给能力突破一亿吨,约为10585万吨[25] - 预计至2035年我国直饮水市场空间有望达到4059亿元,2021 - 2035年直饮水行业市场复合增速高达20%[25] - 2021年8月上海水价从3.45元/立方米调整至4.09元/立方米,上升19%[25] - 水价改革和城镇化推进,预期水务行业整体收入持续增长,盈利有所提升[25] 公司优势 - 公司在资源化领域综合技术与实施规模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采用双膜技术处理污废水生产优质再生水[26] - 公司在饮用水深度处理领域率先规模化应用纳滤膜技术,累计处理规模超50万吨/日,承接国内首座20万吨/日及10万吨/日纳滤膜技术饮用水厂[26] - 公司是国内具有20万吨/日及以上处理规模的超滤膜水厂业绩的代表性企业之一[26] - 公司持续探索工程产品化,先后推出一代、二代产品,最新发布新水岛颠覆传统水厂工程模式[26] - 公司张家港四厂一期项目获“2022GWI全球水奖 - 年度最佳市政供水项目”[27] - 公司同城同网优质饮用水示范区扩大至日均用水量约3000立方米的万人小镇[27] - 公司计划在江苏省扩大业务规模,未来向全国推广试点区域成功经验[28] - 无锡锡山高品质再生水厂获2023(第六届)水业中国“星光奖”工程之星荣誉称号[28] - 公司入选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 - 2023年2月公司在《Desalination》发表SCI一区论文,表明双膜技术和结晶法除硬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36] - 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产品为《地表微污染水及污废水膜组合深度处理及资源化技术》[36] 研发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申请发明专利7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项,累计获软件著作权9项、专利95项[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