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代码为688509,简称为正元地信[1] - 公司上市时已盈利[4] - 公司业务包括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技术服务[40][41][42] - 公司采购包括服务采购和物资采购,采购流程为采购申请、供应商选择、签订合同、实施采购、验收付款[43][44] - 公司采取订单式生产和服务模式,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与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技术服务分六个阶段,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分六个阶段[44][45] - 公司销售通过多渠道收集信息,经市场营销部门投标或洽谈取得订单[46] - 公司盈利通过提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获取收入[46] - 公司研发在总部设科技中心,各业务单位设研发机构,构建协同研发机制[47] - 公司设立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及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47] - 公司是地理信息数据和面向城市公共安全等服务运营商,发挥技术跨界融合优势[48] - 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基于地理信息+和物联网+,有多项研发产品[40] -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服务突出地上地下协同、海陆空地“四位一体”,有多项自主研发产品[41] - 公司现有从业人员2800余人,拥有4个院士工作站、3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8项专利和767项软件著作权,主持制定行业标准2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6项、团体标准11项[53][54] - 2016 - 2021年,公司连续六年位列全国地理信息百强企业前五名[54] - 公司以自有核心技术打造的正元时空大数据云平台,2020年3月入选工业与信息化部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54] - 公司获得2020智慧城市先锋榜优秀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55] - 公司作为多个协会副会长、副主任委员、常务理事等单位,积极参与相关技术和产业研究[55] - 公司是国家首批获甲级测绘资质的大型地理信息企业,旗下多家企业拥有甲级测绘资质[81] - 公司基于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形成“地理信息 +”的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技术体系[81] - 公司建立“陆海空地”四位一体的地理空间数据获取与加工处理技术体系[82] - 公司以测绘地理信息、地下管网和智慧城市为三大主营业务板块,构成地理信息全产业链服务模式[83] - 公司在全国32个省级行政区开展过项目实施,业务足迹遍布全国[84] - 公司于2021年7月3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150] 审计与利润分配相关 - 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为本公司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5] - 截止报告披露日,公司董事会尚未审议2021年年度利润分配方案议案[5] - 公司将在2021年年度董事会审议2021年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并在股东大会审议批准[5] 报告期相关 - 报告期为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11] - 报告期末指2021年12月31日[1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15.67亿元,较2020年下降6.48%,测绘地理信息板块收入同比下降20.89%[21][23] - 2021年公司净利润6725.72万元,较2020年下降10.31%;归母净利润4883.26万元,较2020年下降23.94%[24] - 2021年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母净利润3414.88万元,较2020年下降37.30%[21][24][25] - 2021年公司基本每股收益0.0728元,较2020年下降31.96%[22][24][25] - 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298.12万元,较2020年增长15.45%[21][24] - 2021年末公司总资产39.68亿元,较期初增长13.35%;归母所有者权益15.05亿元,较期初增长27.56%[21][24] - 2021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13%,较2020年增加0.38个百分点[23] - 2021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2.87亿元、4.09亿元、2.37亿元、6.35亿元[27] - 2021年第一至四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 1861.61万元、 - 374.53万元、 - 1367.61万元、8487.01万元[27]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 -18,478,179.38元[28] -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67,149,486.68元[28] - 2021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1,800元,2020年为796,198.13元,2019年为 -463,569.72元[29] - 2021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特定除外)为10,536,260.00元,2020年为10,155,164.34元,2019年为6,052,897.75元[29] - 2021年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为 -770,595.02元,2020年为850,568.93元,2019年为507,169.93元[30] - 2021年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为8,066,939.78元,2020年为131,445.71元,2019年为4,330,304.29元[30] - 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14,683,778.74元,2020年为9,743,362.92元,2019年为8,588,081.26元[30] - 公司营业收入本期为15.67亿元,上年同期为16.76亿元,变动比例为-6.48%[93]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3298.12万元,上年同期为2856.68万元,变动比例为15.45%[93] - 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2.53亿元,上年同期为3182.52万元,变动比例为695.63%[93] - 测绘地理信息产品营业收入为6.38亿元,比上年减少20.89%,营业成本为4.60亿元,比上年减少19.32%,毛利率减少1.40个百分点[94] - 管线运维服务营业收入为4.37亿元,比上年减少7.53%,营业成本为3.08亿元,比上年减少2.99%,毛利率减少3.30个百分点[94] - 智慧城市服务营业收入为4.88亿元,比上年增加28.37%,营业成本为3.46亿元,比上年增加40.14%,毛利率减少5.97个百分点[95] - 测绘地理信息产品直接人工本期金额为1.46亿元,较上年同期变动比例为0.04%[97] - 销售费用本期59,473,848.28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62%;管理费用本期183,505,984.16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02%;研发费用本期80,434,940.53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3% [10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本期32,981,217.47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5.45%;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本期253,209,169.84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95.63% [110] - 货币资金本期期末数654,024,222.59元,占总资产比例16.48%,较上期期末增加60.13%,主要因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收到募集资金 [113] - 应收票据本期期末数11,705,557.56元,占总资产比例0.29%,较上期期末增加65.75%,因客户票据结算增加 [113] - 存货本期期末数7,189,028.67元,占总资产比例0.18%,较上期期末增加35.30%,因项目采购的未安装设备和定制软件项目成本增加 [113] - 应付票据本期期末数20,205,376.44元,占总资产比例0.51%,较上期期末减少57.89%,因票据到期付款增加 [113] - 合同负债本期期末数28,266,780.02元,占总资产比例0.71%,较上期期末减少34.06%,因本期收到的项目预付款项减少 [113]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智慧城市业务占主营业务营业收入比例达31.21%,同比增长28.37%[33] - 2021年公司测绘地理信息业务占主营业务营业收入比例为40.85%,同比减少20.89%[33] - 2021年公司管网运维业务占主营业务营业收入比例为27.94%,保持基本持平[33] - 2021年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总体新签合同额同比减少,但总量保持公司基础业务地位,获全国地理信息行业金奖5项、测绘工程金奖1项[34] - 2021年地下管网业务新签合同额同比基本持平,巩固公司细分业务优势,获全国地理信息优秀工程银奖和全国优秀测绘工程银奖各1项[35] 研发相关 - 2021年公司研发完成正元三维地理信息系统Genius World 3.0等应用基础软件,时空地理信息数据组织管理能力等进一步提升[36] - 2021年公司研发完成正元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软件1.0版本,专业应用软件多项研发取得阶段成果并推进[37] - 2021年公司参与制定全文强制性国家标准《工程勘察通用规范》GB 55017 - 2021等多项标准,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等[37] - 公司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18项,其中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服务业务4项、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技术服务业务3项、智慧城市建设服务业务11项[60] - 海量时空地理信息数据调度技术可支持城市千万级BIM构件同屏加载,帧率不低于20fps[61] - 物联网统一接入管理技术扩展升级支持百万级物联设备接入[6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拥有专利98项,其中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47项、外观设计专利26项[62] - 报告期内,公司新申请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授权专利20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62] - 公司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767项,新增已登记的软件著作权137项[62] - 2021年公司发表科技论文84篇[62] - “城市时空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技术体系”获贵阳国际大数据博览会2021数字政府产品技术创新奖[63] - “地下空间三维模型构建与应用技术”获中国市政工程协会地下空间优秀科技成果奖[63] - “长汀(原中央苏区)智能运营中心PPP项目子项目二智能化长汀工程”和“哈尔滨中央大街智慧街区时空信息大数据平台项目”获批工信部2021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63] - 2021年发明专利本年新增申请数3个、获得数2个,累计申请数40个、获得数25个;实用新型专利本年新增申请数6个、获得数13个,累计申请数56个、获得数47个;外观设计专利本年新增申请数0个、获得数5个,累计申请数26个、获得数26个;软件著作权本年新增申请数142个、获得数137个,累计申请数774个、获得数767个;合计本年新增申请数151个、获得数157个,累计申请数896个、获得数865个[66] - 本年度费用化研发投入8043.49万元,上年度为7961.37万元,变化幅度为1.03%;研发投入合计8043.49万元,上年度为7961.37万元,变化幅度为1.03%[68]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本年度为5.13%,上年度为4.75%,变化0.38个百分点[68] - 城市大脑数字孪生关键技术与城市安全应用研究(一期)预计总投资规模626.8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409.38万元,累计投入金额487.49万元[71] - 正元三维地理信息平台GeniusWorld 3.0预计总投资规模533.79万元,本期投入金额487.47万元,累计投入金额527.83万元[71] - 城市信息模型(CIM)构建与应用技术研究及平台研发项目已完成验收,投入474.88[72] - 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项目处于验收阶段,投入911.98[73] - 基于AI+大数据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项目处于研发阶段,投入1500.00,中国现有300多个地级以上市,每个地级市按3000万建设费用计算,近三年市场空间超百亿[73] - 基于CIM+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园区安环应急一体项目处于研发阶段,投入885.00[73] - 城市信息模型(CIM)构建与应用技术研究及平台研发项目上一年投入436.71,同比增长约8.74%[72] - 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项目上一年投入808.14,同比增长约12.85%[73] - 基于AI+大数据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项目上一年投入587.39,同比增长约155.37%[73] - 基于CIM+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园区安环应急一体项目上一年投入350.29,同比增长约152.65%[73] - 城市信息模型(CIM)构建与应用技术研究及平台研发项目预算为468.21,实际投入较预算增长约1.43%[72] - 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项目预算为812.46,实际投入较预算增长约12.25%[73] - 地下市政设施综合管理业务中台软件研发投入261.77,处于研发阶段,可提供数据管理等功能[74] - 城市安全应急指挥调度关键技术研究与业务中台软件开发投入234.68,处于研发阶段,可实现应急事件处置等功能[75] - Genius基础平台研究与示范投入501.64,处于研发阶段,可应用于国土调查和城市规划[75] - 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数据管理等项目先进度为90.82[74] - 城市安全应急指挥调度项目先进度为123.55[75] - Genius基础平台项目先进度为423.84,完成进度对应金额为464.20[75]
正元地信(688509)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