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79,252.69万元,同比下降4.58%[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7,389.42万元,较上年同期的-48,879.47万元有所改善[1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63.51万元,上年同期为499.58万元[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693,030.39万元,同比下降2.69%[17] - 总资产为3,278,509.04万元,同比下降1.07%[17]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3元/股,与上年同期的-0.04元/股相比有所改善[18]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76%,较上年同期的-4.34%增加1.58个百分点[18] - 公司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63.5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463.09万元,主要因疫情期间积极备货导致购买商品支付现金增幅高于销售商品收到现金增幅[19] - 公司报告期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76%,较上年同期增加1.58个百分点,主要因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增加净资产[19]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为-4.74亿元人民币,同比亏损减少3.0%[144]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未分配利润为-26.55亿元人民币,同比亏损增加21.7%[142] - 公司2022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488,794,740.46元[152]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6,930,303,880.61元,同比下降2.7%[151]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未分配利润为-2,654,970,770.68元,同比下降21.7%[151]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实收资本(或股本)为13,889,633,185.00元,同比增长0.6%[151]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实收资本增加至13,809,437,625.00元,资本公积增加至5,769,973,060.12元[153]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未分配利润为-1,724,713,159.23元,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7,854,697,525.89元[153]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所有者投入和减少资本为8,002,135,743.48元,其中所有者投入的普通股为3,083,660,725.00元[152]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资本公积增加4,918,475,018.48元[152]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净资产为11,204,274,941.64元,按1:0.9371的比例折算成股本,共折合10,500,000,000股[154] -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48.36%,处于良好稳健水平[156] - 公司流动比率为4.13,短期偿债能力较强[156] - 公司期末货币资金余额为130,570.39万元[156] - 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为531,695.08万元[156] - 公司认为目前的资金状况能够支持至少未来12个月的正常运转[156] - 公司财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真实、完整地反映了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股东权益变动和现金流量等信息[157] 研发投入与创新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29%,较上年同期的8.05%增加1.24个百分点[18] - 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16,653.13万元,同比增长10.16%,占营业收入比例为9.29%[30]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810人,占总员工比例为20.03%,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12,525.26万元[34] - 公司报告期内新增发明专利41个,累计获得发明专利776个[29] - 公司成功量产了10款新产品,涵盖智能穿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显示等多个领域[28] - 公司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58.24%,较上年同期减少8.58个百分点[30] - 公司在研项目总投资规模为50,100.00万元,本期投入12,218.80万元,累计投入26,553.33万元[33] - 公司完成了新型走线设计,改善了产品良率并提升了可靠性,已实现量产导入[28] - 公司开发了Multiplexer架构,以较低成本实现产品高刷新率,完善了中尺寸技术方案[28] - 公司叠层OLED发光技术开发进展顺利,已完成实验室面板试制,面板寿命及可操作亮度大幅提升[28] - 公司定制化开发了用于平板产品的T-CON芯片,获得客户认可并成功应用于量产[28] - 公司2022年上半年研发投入为1.67亿元,同比增长10.16%,占营业收入比例为9.29%[39] - 公司在中国、美国、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共获得授权专利1,078项,其中发明专利776项[39] - 公司技术人员总数为1,209人,占员工总人数的29.90%,其中本科学历人员723人,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432人(博士学历30人)[37] - 公司2022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6954.82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6%[143]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开发支出为1.3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8%[141] - 公司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开发阶段的支出在满足条件时确认为无形资产[190] - 公司将研究阶段支出费用化,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予以资本化[191] - 新产品开发项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未来出售意图明确、并且很可能具备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等前提下,相关支出予以资本化[191] 生产与产能 - 公司第4.5代AMOLED生产线量产产能为15K/月,第6代AMOLED生产线已量产产能为22.5K/月,另有7.5K/月产能正在试生产[25] - 公司2022年上半年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总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五,国内排名第三,智能穿戴领域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二,国内排名第一[25] - 公司第4.5代AMOLED生产线主要生产智能穿戴类和智能手机类显示面板产品,第6代AMOLED生产线主要生产智能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和车载显示面板产品[40] - 公司预计2023年开始试生产新增的15K/月生产线,未来量产后将进一步提升规模效益[40] - 公司在智能手机领域供货华为、传音控股、魅族、摩托罗拉等品牌的主力机型[40] - 公司在智能穿戴领域供货华为、荣耀、步步高、小米、Keep等品牌客户的主力机型[40] - 公司在平板/笔记本电脑领域已批量供应华为、联想多款高端旗舰平板产品[41] - 公司在车载显示领域成功开发并量产业内首款12.8英寸车载用AMOLED硬屏[41] - 公司成功开发中尺寸硬屏盲孔技术,并量产10款新产品,涵盖智能穿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显示等领域[42] - 公司平板/笔记本电脑领域出货及营收持续增长,多款平板新品将于下半年上市[42] - 公司成功量产业内首款12.8英寸车规级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42] - 公司产品良率同比2021年呈正向上升趋势,获得高端品牌客户认可[43]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期末余额为16,909,836,505.28元,较期初增加2,709,156,294.52元[140]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在建工程期末余额为5,485,685,336.06元,较期初减少1,582,340,801.13元[140] -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为平均年限法,房屋及建筑物折旧年限为20-40年,残值率为5%,年折旧率为2.375%-4.75%[178] - 在建工程按实际发生的成本计量,包括建筑成本、安装成本等,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转入固定资产并开始计提折旧[179] 市场与行业 - 2021年全球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销售额为433.58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546.11亿美元[25] - 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出货量为6.50亿片,预计2025年全球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出货量将达到1.76亿片[25] - 2021年全球平板/笔记本电脑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出货量为797万片,预计2025年将达到4,163万片[25] - 公司智能穿戴产品出货及营收不及预期,主要受疫情和下游需求减弱影响[42] 股权与股东 - 公司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相关议案,包括激励计划草案、考核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及授权董事会办理相关事宜的议案[60] - 公司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获得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并于2022年2月16日完成相关议案的审议和通过[63] - 公司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于2022年4月8日完成登记手续,股权登记日为2022年4月7日[64] - 公司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选举杨铭先生、章霞女士为公司第一届监事会监事[61]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山下佳大朗先生于2022年4月8日因个人原因辞职,太田透嗣夫先生因年龄原因不再续签顾问协议[61]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未进行分配或转增[62] - 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未涉及股东大会情况说明[61] - 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未涉及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或其他激励措施的临时公告披露或有后续进展[65]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授予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限制性股票总计16,890,880股[136]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授予董事和高管第一类限制性股票总计8,647,580股[135]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未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134] - 公司总股本由13,809,437,625股增加至13,889,633,185股,主要由于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80,195,560股[121] - 有限售条件股份减少3,419,379,382股,主要由于首次公开发行部分限售股上市流通[121] - 有限售条件股份比例从83.50%下降至58.97%,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比例从16.50%上升至41.03%[120] - 国有法人持股减少2,890,331,289股,比例从79.28%下降至58.01%[120] - 其他内资持股减少448,852,533股,比例从4.22%下降至0.96%[120] - 境内自然人持股增加80,195,560股,比例从0%上升至0.58%[120]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78,652户[125] - 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的80,195,560股第一类限制性股票已于2022年4月7日完成股份登记手续[124] -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等股东解除限售股数总计3,419,379,382股[123] - 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的限制性股票限售期分别为36个月、48个月、60个月[124] - 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58.01%的股份,持股数量为8,057,201,900股[128] -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16.12%的股份,持股数量为2,239,545,000股[128] - 上海金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持有公司3.09%的股份,持股数量为429,030,000股[128] - 广州凯得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公司1.19%的股份,持股数量为165,638,101股[128] - 中国保险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持有公司1.05%的股份,持股数量为146,180,462股[128] -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持有公司0.52%的股份,持股数量为72,339,670股[128] - 上海久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公司0.48%的股份,持股数量为66,255,240股[128] - 上海国鑫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持有公司0.48%的股份,持股数量为66,255,240股[128] - 上海东方证券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0.39%的股份,持股数量为53,628,885股[128] - 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0.24%的股份,持股数量为33,260,131股[128] - 联和投资承诺自公司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持有的公司股份[79] - 集成电路基金承诺自公司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持有的公司股份[80] - 金联投资承诺自公司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持有的公司股份[80] - 联和投资承诺在限售期满后减持股份,减持数量将在减持前公告,减持方式包括二级市场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87] - 联和投资承诺减持价格不低于股份发行价,若发生派息、送股等除权除息行为,发行价为除权除息后的价格[87] - 集成电路基金、金联投资承诺减持股份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机构规定,减持数量、比例、金额、方式等将符合承诺[89] - 公司承诺若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每股净资产,将启动稳定股价措施,包括股份回购和增持计划[89] - 公司承诺单次回购股份金额不低于上一会计年度净利润的20%或1000万元,同一会计年度内回购股份数量不高于上一年度末总股本的2%[89] - 控股股东承诺单次增持股份资金金额不低于最近一年从公司取得的现金分红(税后)的20%或1000万元,同一会计年度内增持资金金额不高于最近一年现金分红(税后)的50%或1亿元[89] - 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承诺单次增持资金为启动条件触发之日起每十二个月内不少于其各自上一年度从公司领取的税后薪酬或津贴合计金额的10%,同一会计年度内增持资金合计不超过其上一年度税后薪酬或津贴的50%[89] - 公司承诺若不符合发行上市条件,将以欺骗手段骗取发行注册并已发行上市的,将在5个工作日内启动股份购回程序,购回全部公开发行股份[91] - 联和投资承诺若公司不符合发行上市条件,将以欺骗手段骗取发行注册并已发行上市的,将在5个工作日内启动股份购回程序,购回全部公开发行股份[92] - 公司计划通过技术研发与创新、市场开发、人力资源和组织发展等计划增强可持续盈利能力[94] - 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主营业务相关项目,以增强研发实力、提升生产效能和优化产品结构[94] - 公司制定了《募集资金管理办法》,确保募集资金的安全管理,并与保荐机构、商业银行签署三方监管协议[94] - 公司将在募集资金到位前以自筹资金先期投入建设募投项目,并在募集资金到位后进行置换[94] - 公司制定了上市后适用的《公司章程》和《股东分红回报规划》,明确了利润分配的条件及方式[94] - 联和投资承诺不干预公司经营管理活动,不侵占公司利益,并督促公司履行填补回报措施[94] - 公司承诺严格遵守利润分配政策,如违反承诺将依法向投资者承担责任[97] - 联和投资承诺承担因劳务派遣用工问题导致的罚款和补缴五险一金的费用[98] - 公司承诺严格履行招股说明书中的公开承诺事项,如未能履行将公开说明原因并向投资者道歉[99] - 联和投资承诺如未能履行承诺事项将依法向投资者赔偿损失,并采取补充或替代承诺措施[100] - 公司承诺严格履行招股说明书中的全部公开承诺事项,若未能履行将公开说明原因并道歉[101] - 公司若未能履行承诺导致投资者损失,将依法赔偿投资者损失[101] - 公司若未能履行承诺导致发行人损失,将依法承担相应损失[101]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承诺严格履行招股说明书中的全部公开承诺事项,若未能履行将公开说明原因并道歉[103]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若未能履行承诺导致投资者损失,将依法赔偿投资者损失[103] - 公司承诺招股说明书等上市相关文件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若存在将依法赔偿投资者损失[104] - 公司控股股东承诺招股说明书等上市相关文件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若存在将依法赔偿投资者损失[104] -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招股说明书等上市相关文件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若存在将依法赔偿投资者损失[104] - 公司参与的上海市国资委组织的企业技术创新和能级提升项目,专项扶持资金将以委托贷款形式注入,后转化为股东出资[105] 环境与社会责任 - 公司废水处理能力为每日52,300立方米,废气处理能力为每日55,368,000立方米[68] - 公司废水排放中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为47.92 mg/L,实际排放量为72.16吨/年[67] - 公司废气排放中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4 mg/m³,实际排放量为1.12吨/年[67] - 公司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72] - 公司采取源头节能措施,如采购节能设备和设置热回收系统[74] - 公司实施管理节能措施,包括开发设备节能监控系统和优化有机废气处理设施[75] - 公司废水、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总量均满足相关排放标准[68] - 公司已完成《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备案[70] - 公司每年编制环境自行监测方案,并委托第三方进行环境监测[71] - 公司通过工艺改进提高三废处理效率和能效利用效率[68] - 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未涉及环境信息情况的具体说明[66] 其他 - 公司报告期内无重大诉讼
和辉光电(688538) - 2022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