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江航装备(688586) - 2021 Q4 - 年度财报
江航装备江航装备(SH:688586)2022-03-15 00: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营业收入953,287,337.44元,较2020年增长14.72%[26]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1,164,291.13元,较2020年增长19.23%[26]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00,473,202.91元,较2020年增长27.70%[26] -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21,340,507.60元,较2020年增长50.81%[26]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084,324,022.45元,较2020年末增长7.99%[29] - 2021年末总资产3,485,059,421.19元,较2020年末增长16.67%[29] - 2021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2.26%,较2020年增加1.86个百分点[29] - 2021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 - 575,287.46元,2020年为89,121.63元,2019年为242,961.90元[33] - 2021年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金占用费等为29,707,298.19元,2020年为33,927,281.57元,2019年为29,971,828.41元[33] - 2021年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合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74,090.00元,2020年为520,000.00元,2019年为1,098,215.24元[36] -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95328.73万元,同比增长14.72%;归母净利润23116.43万元,同比增长19.23%;扣非归母净利润20047.32万元,同比增长27.70%[40] -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348505.94万元,同比增长16.67%;归母所有者权益208432.40万元,同比增长7.99%[43] - 营业成本537,585,077.34元,同比增长10.61%;销售费用24,340,864.02元,同比增长3.13%;管理费用134,566,512.74元,同比增长20.44%[12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21,340,507.60元,同比增长50.81%;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542,375,542.87元;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90,934,711.36元,同比下降109.83%[124] - 主营业务收入944,670,610.03元,同比增长14.42%;主营业务成本534,941,960.99元,同比增长10.16%[127] - 航空相关设备制造行业收入713,036,469.42元,同比增长15.48%,占主营业务收入75.48%;制冷、空调设备制造行业收入231,634,140.61元,同比增长11.27%,毛利率增加3.45个百分点[128] - 航空产品、特种制冷设备、其他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9,916.73万元、23,163.41万元、11,386.9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8.92%、11.37%、0.07%[130] - 主营业务均为境内收入,同比增长14.42%,境内主营业务成本变动与收入一致,毛利率增加2.19个百分点[130] - 直销收入937,715,715.32元,同比增长14.62%,毛利率增加2.21个百分点;经销收入6,954,894.71元,同比下降7.61%,毛利率减少6.18个百分点[130] - 航空产品生产量22,898件,同比增长20.60%;销售量20,201件,同比增长5.57%;库存量16,719件,同比增长19.23%[131] - 销售费用本期24,340,864.02元,上年同期23,601,133.13元,变动比例3.13%[144] - 管理费用本期134,566,512.74元,上年同期111,726,987.27元,变动比例20.44%[144] - 财务费用本期 - 18,468,871.45元,上年同期 - 1,689,015.61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677.99万元[144] - 研发费用本期51,082,953.95元,上年同期51,075,718.87元,变动比例0.01%[144] - 航空相关设备制造中,直接材料本期250,530,411.79元,占比62.89%,较上年同期变动24.94%[135] - 制冷、空调设备制造中,燃料动力本期2,079,283.69元,占比1.52%,较上年同期变动31.88%[135] - 其他产品中,制造费用本期26,124,020.88元,占比56.51%,较上年同期变动 - 13.61%[13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321,340,507.60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0.81%,主要因2021年收到客户大额预付货款[14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542,375,542.87元,较上年减少,现金流出主要用于购买结构性存款和固定资产[14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90,934,711.36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09.83%,因上年上市收到募集资金,本年无此事项[147]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期末数为530,000,000.00元,占总资产15.21%,系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结构性存款所致[148] - 应收款项融资本期期末数为13,182,399.00元,较上期期末减少43.24%,因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兑付[148] - 预付账款本期期末数为91,121,599.03元,较上期期末增加436.70%,因预付货款增加[148] - 存货本期期末数为685,461,539.15元,较上期期末增加68.89%,因生产销售规模扩大[148] - 合同负债本期期末数为378,987,396.02元,较上期期末增加1,908.58%,因收到客户的预付货款增加[151] - 2021年参股公司安徽江航爱唯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89.70%,因外购件价格、人员费用增加及出口外销收入降低[16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1年航空业务收入59916.73万元,占比62.85%,同比增长18.92%[43] - 2021年特种制冷业务收入23163.41万元,占比24.30%,同比增长11.37%[43] - 2021年维修及其他业务收入12248.59万元,占比12.85%,同比增长2.81%[43] - 航空产品收入59,916.73万元,占营业收入62.85%,同比增长18.92%[123] - 航空产品生产量22,898件,同比增长20.60%;销售量20,201件,同比增长5.57%;库存量16,719件,同比增长19.23%[131] - 航空产品、特种制冷的直接材料成本分别为23,930.82万元、10,345.14万元,占比分别为67.96%、75.75%[137] 各地区表现 - 主营业务均为境内收入,同比增长14.42%,境内主营业务成本变动与收入一致,毛利率增加2.19个百分点[13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秉承“强军、立产、增效、共享”发展规划,推进企业新发展格局[166] - 2022年加快运营管控模式向精益型转变,推进募投和国拨技改项目,贯通设计工艺信息化链路[170] - 科研方面要完成型号研制、推进研发体系变革、开展核心能力建设等工作[167] - 批生产方面推动管理升级、确保完成年度目标、推进精益生产和工艺提升[167] - 质量方面遵循“控增量、减存量”思路,强化过程管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170] - 航空业务跟进军品客户需求,争取在多个项目竞标成功[170] - 制冷业务以环控集成为着力点,向环控集成系统级供应商转变[170] - 维修及其他业务开拓大修厂业务,推广地面设备业务,推动检测设备应用和更新[170] - 2022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任务,深化多项体制改革[170]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为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工业区延安路35号,邮政编码为230051,网址为www.jianghang.com,电子信箱为hkgy@jianghang.com[21] - 董事会秘书姓名为王永骞,证券事务代表姓名为袁乃国,联系电话均为0551 - 63499001,传真均为0551 - 63499351,电子信箱均为hkgy@jianghang.com[22]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有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证券交易所网址为www.sse.com.cn,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公司董事会办公室[22] - 公司是国内唯一的航空氧气系统及机载油箱惰性化防护系统专业化研发制造基地,也是国内最大的飞机副油箱及国内领先的特种制冷设备制造商[54] - 2021年公司业务迈进地面装备和轨道交通新领域,空气分离装置取得民航局颁发的PMA证书,发动机领域高附加值配套产品市场进一步扩大[54] - 2021年公司军用制冷持续保持各军种市场主体地位,获得航天、电科研究院所产品服务大额订单[54] - 公司先后获得国家级以及军队、省部级等科技奖项共计64项[56] - 报告期内公司主编发布3项航空行业标准,参编发布1项国家标准[56] - 截止目前公司先后主编或参编已发布标准项目共70项,其中国家标准21项、国家军用标准3项、行业标准46项[5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主要核心技术20项[58] - 军用空调使用环境温度范围在 -45℃~60℃之间,具有宽温制冷制热特点[51] - 航空氧气系统的氧气调节技术取得专利并编制行业标准,对应产品已装机使用,部分处于批生产阶段,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多项大奖[61] - 机载分子筛制氧技术取得专利并编制行业标准,产品处于在研、批量阶段,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多项大奖[61][64] - 机载分子筛制氧浓度调节技术取得专利,对应产品处于初样设计、试样设计、设计定型(鉴定)阶段,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等多项大奖[64] - 机载多床分子筛制氧控制技术取得专利并编制行业标准,产品小批量生产,应用于我国现役最先进战斗机,获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64] - 机载氧气监控技术取得专利并编制行业标准,产品批量生产,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填补国内空白,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多项大奖[67] - 航空供氧抗荷一体化技术取得专利,正在主编某项国家军用标准,产品处于阶段鉴定、小批生产阶段[67] - 航空氧气系统控制率设计技术未取得专利,正在主编某项国家军用标准,产品处于阶段鉴定、小批生产阶段[67] - 舱外航天服温控、供氧调节技术取得专利,实现“飞天”舱外航天服多项功能,获航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70] - 机载燃油箱惰化系统集成技术取得专利并编制行业标准,产品处于在研阶段,获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多项大奖[70] - 机载空气分离制氮技术取得专利并编制行业标准,产品批量生产,获航空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二等奖[70] - 飞机副油箱气动外形设计技术处于批量生产阶段,且国内领先[73] - 飞机副油箱雷电防护技术处于在研阶段,国内领先[73] - 飞机燃油箱晃振和振动试验技术获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航空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处于批量生产阶段,国内领先[75] - 飞机复合材料副油箱设计技术处于在研阶段,国内领先[75] - 飞机副油箱安全投放分离技术处于批量生产阶段,国内领先[75] - 军用空调抗振动抗冲击技术用于定制化生产,国内领先[75] - 军用冷液设备精确控温技术精度达±0.1℃,处于设计定型(鉴定)阶段,国内领先[78] - 环控系统宽温可靠技术实现 -45℃~75℃宽温运行控制,用于定制化生产,国内领先[78] - 航空氧气装备维修保障综合试验技术处于在研、设计定型(鉴定)、批量生产阶段,国际先进[81] - 公司2006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歼十飞机工程)、二等奖(航空救生体系建设工程),2003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机载分子筛供氧装备的研制与试验和研究)[84] - 报告期内公司申报专利121项,获授权专利58项,累计取得已授权专利586项[85] - 报告期内发明专利申请79个,实用新型专利申请35个,外观设计专利申请7个,软件著作权和其他申请为0个[85] - 报告期内费用化研发投入86,427,090.94元,较上年度增长35.22%,资本化研发投入为0元[86] - 研发投入合计86,427,090.94元,较上年度增长35.22%,原因是研制任务增多[86][87]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0.40%,较上年度增加1.86个百分点,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为0% [86] - XX飞机配套氧气系统、机载制氮系统、外挂副油箱项目在研,目标是实现氧气系统智能控制化等,氧气系统达国际先进水平[92] - XX飞机配套氧气系统及机载燃油惰性化防护装置项目小批生产,氧气系统达国际先进水平,机载燃油惰性化防护装置达国内领先水平[92] - XX飞机配套氧气系统项目在研,目标是实现氧气系统高集成化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2] - 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