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分配与分红 - 公司2020年中期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5元(含税),分配现金红利2,000.00万元(含税)[6] - 公司2020年可供分配利润为180,145,257.22元[6] - 公司2020年不进行利润分配,以支持扩大经营规模和长远利益[6] - 公司2020年中期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5元(含税),预计分配现金红利20,000,000元[151] - 2020年公司可供分配利润为180,145,257.22元[151] - 2020年现金分红占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的比率为11.86%[152] - 2019年现金分红占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的比率为38.62%[152] - 2018年现金分红占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的比率为53.51%[152] - 公司2020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以支持公司持续、快速发展和扩大经营规模[151] - 公司利润分配政策优先采用现金分红方式,并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148] - 公司现金分红条件包括当期实现的可分配利润为正值且现金充裕,不影响后续持续经营[148] - 公司利润分配方案由董事会拟定,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发表意见[148] - 公司通过多种渠道与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进行沟通,听取意见和诉求[151] 财务报告与审计 - 公司2020年年度报告经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6] - 公司2020年年度报告由公司负责人廖寄乔、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周子嫄及会计机构负责人周子嫄保证真实、准确、完整[6] - 公司2020年年度报告未发现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9] - 公司2020年年度报告未发现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10] - 公司2020年年度报告未发现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10] - 公司2020年年度报告未发现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8] 财务表现与增长 - 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26,468,824.55元,同比增长78.05%[2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8,575,227.67元,同比增长117.03%[2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45,838,403.21元,同比增长130.18%[29] - 2020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292,670,996.68元,同比增长378.77%[29] - 2020年公司总资产为1,484,854,059.52元,同比增长340.72%[29] - 2020年基本每股收益为2.3522元,同比增长78.79%[29] - 2020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138,113,598.86元,为全年最高季度收入[32] - 2020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4,301,228.61元,为全年最高季度净利润[32] - 2020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1,241,154.07元,较2019年大幅改善[29] - 2020年公司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为20,335,703.33元,较2019年的15,261,445.75元增长33.2%[37] - 2020年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574,000,000元,较期初的57,000,000元增长906.7%[39] - 2020年公司应收款项融资期末余额为212,884,511.09元,较期初的94,955,639.34元增长124.2%[39] - 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42,646.88万元,同比增长78.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6,857.52万元,同比增长117.03%[94] - 公司2020年产量达到486吨,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9.6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4,583.84万元,同比增长130.18%[96] - 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42,646.88万元,同比增长78.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6,857.52万元,同比增长117.03%[103] - 公司2020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1,241,154.07元,上年同期为-6,143,815.41元[103] - 公司2020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45,166,843.10元,上年同期为-14,248,368.79元[103] - 公司2020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41,499,399.97元,同比增长3,471.31%[103] - 公司热场系统系列产品2020年营业收入为419,128,005.53元,同比增长79.49%,毛利率为62.98%[105] - 先进碳基复合材料生产量为486.33吨,同比增长140.90%,销售量为448.37吨,同比增长101.12%,库存量为85.55吨,同比增长79.69%[109] - 热场系统系列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为69,793,911.27元,占总成本的43.75%,同比增长143.86%[113]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为327,572,404.54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76.81%,其中隆基绿能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额为93,123,431.52元,占比21.84%[116][117]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为305,733,373.00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63.48%,其中湖南恒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采购额为117,090,400.00元,占比24.39%[121][122] - 销售费用为18,630,606.43元,同比增长26.71%,管理费用为34,133,223.96元,同比增长49.25%,主要因防疫、上市、股份支付等费用增加[124] - 研发费用为34,632,868.29元,同比增长19.62%[12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1,241,154.07元,上年同期为-6,143,815.41元,主要因下游光伏行业需求增加,销售额大幅增长且回款良好[125]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45,166,843.10元,同比变动5,129.84%,主要因募投项目建设及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增加[125]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41,499,399.97元,同比变动3,471.31%,主要因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到位[125] - 货币资金本期期末数为147,323,752.59元,占总资产比例为9.92%,较上期期末增长1,375.17%[128]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期末数为574,000,000.00元,占总资产比例为38.66%,较上期期末增长907.02%[128] - 应收账款本期期末数为97,527,464.46元,占总资产比例为6.57%,较上期期末增长100.31%[128] - 应收款项融资本期期末数为212,884,511.09元,占总资产比例为14.34%,较上期期末增长124.19%[128] - 在建工程本期期末数为73,199,661.12元,占总资产比例为4.93%,较上期期末增长857.89%[131] - 无形资产本期期末数为33,957,390.71元,占总资产比例为2.29%,较上期期末增长1,295.78%[131] - 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期末数为6,741,886.90元,占总资产比例为0.45%,较上期期末增长234.44%[131] - 其他非流动资产本期期末数为20,152,709.51元,占总资产比例为1.36%,较上期期末增长769.11%[131] 主营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主营业务为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及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应用于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晶硅制造热场系统[41] - 公司主营产品为单晶拉制炉热场系统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光伏晶硅制造领域[42] - 公司采购模式包括严格的供应商选择和审核制度,主要采购原材料为碳纤维等[43] - 公司生产模式为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研制并生产,以订单生产为主[43] - 公司销售模式为直销模式,具备从单一产品销售到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全方位业务能力[43] - 公司碳基复合材料产品在晶硅制造热场系统中对石墨材料部件进行进口替代与升级换代[46] - 公司获得隆基股份"卓越品质奖"和"战略合作伙伴"称号,以及中环股份"优秀供应商"称号[47] - 公司碳基复合材料生产能力大幅提升,满足下游日益旺盛的需求[47] - 公司碳基复合材料产品向高纯度、大尺寸方向发展,符合光伏和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趋势[49] - 公司热场系统产品市场份额快速增长,伴随单晶市场发展[50] - 公司碳基复合材料产品向大尺寸、低成本、高纯度方向发展,并进行多样化、多元化拓展开发[50] - 公司开发了一种化学气相沉积制备高纯碳化硅涂层技术,成功应用于坩埚和导流筒[55] - 公司开发了大尺寸碳/碳复合材料坩埚托,提升了热场安全性并提高了单晶硅生产效率[57] - 公司开发了大尺寸碳/碳复合材料保温筒,解决了热场系统大型化发展中的尺寸问题[57] - 公司32吋、36吋坩埚顺利量产,拼装保温筒生产线正常投入运行,研发新的埚托制作工艺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96] - 公司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能扩建项目一期预计在2021年一季度达产,二期预计在2021年二季度达产[96] - 公司通过碳纤维织布、成网、准三维成型、复合针刺等技术形成预制体,并通过快速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形成碳/碳复合材料[97] - 公司光伏领域产品销售收入是主要收入来源,受光伏行业政策和景气度影响较大[100] - 公司正在开拓半导体、密封、耐磨、耐腐蚀等领域的应用,但面临市场知名度低和客户验证周期长的挑战[100] - 公司客户集中度高,主要下游客户为光伏晶硅制造企业[100] - 公司主要原材料和能源包括碳纤维、天然气、电力等,价格波动可能对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100] - 公司主导产品单一,主要应用于光伏行业晶硅制造热场系统,半导体领域应用规模较小[100] - 公司产品在光伏晶硅制造热场领域逐步替代特种石墨,具有产品性能、区位和成本优势[143] - 公司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碳基复合材料生产厂商,计划拓展半导体、粉末冶金等行业[144] 研发投入与技术 - 2020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12%,同比下降3.97个百分点[31] -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碳纤维成网技术、布网复合针刺技术、自动送料针刺技术和快速化学气相技术[51] - 沉积技术使致密化周期小于300小时,远低于行业平均时间,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54] - 大型化学气相沉积炉工艺装备技术使生产效率提高40%,单位能耗降低30%[54] - 高纯涂层制备技术使涂层纯度可达5ppm[54] - 高温纯化技术使纯度可达100ppm以内[54] - 高性能、低成本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品设计与制备技术使成本降低30%以上[54] - 公司本年度研发投入总额为34,632,868.29元,同比增长19.62%[62] - 公司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8.12%,较上年减少3.97个百分点[62] - 大尺寸C/C复合材料异形件开发项目已完成,实现尺寸>2,500mm异形部件的工艺开发,投资金额为2,900,000.00元[68] - 碳/碳复合材料加热器开发项目处于小试阶段,通过结构设计降低电流密度,延长使用寿命,投资金额为5,080,000.00元[68] - 碳/碳复合材料坩埚托开发项目处于中试阶段,实现坩埚托厚度减薄50%以上,投资金额为3,800,000.00元[70] - 粉尘过滤系统设计开发项目已完成,真空泵可连续工作300小时以上,投资金额为2,350,000.00元[70] - 碳纤维圆筒针刺机优化改造项目已完成,解决针板中间无针区域问题,投资金额为2,150,000.00元[70] - C/C复合材料板材工艺优化项目处于小试阶段,开发出快速机加工技术和低密度板材磨削工艺,投资金额为4,310,000.00元[74] - 高性能碳/碳化硅复合材料开发项目已完成,开发出低成本制备技术,投资金额为4,660,000.00元[74] - 密炼机用碳/碳复合材料密封环工艺优化项目已完成,开发出低成本制备技术,投资金额为5,000,000.00元[74] - 超大尺寸拼接型保温筒研制项目处于小试阶段,开发出32英寸以上可调节直径的保温筒制备技术,投资金额为4,500,000.00元[77]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4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11.73%,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1,372.64万元,平均薪酬为34.42万元[87] - 公司研发人员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22.5%,本科占比25.0%,大专及以下占比52.5%[87] - 公司研发人员年龄结构中40岁以上占比47.5%,30-40岁占比47.5%,30岁以下占比5.0%[87] - 公司2021年将继续加大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力度,提升研发基础设施建设[145] - 公司面临技术升级迭代风险,若市场出现更具优势的替代新材料或碳/陶复合产品制备成本迅速降低,可能对公司技术及产品领先性产生不利影响[97] - 公司面临研发失败风险,若未能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或产品性能未达预期,可能对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99] 行业与市场 -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在2020年达到130GW,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年均新增光伏装机量将在70-90GW之间[46] - 光伏行业周期性减弱,政策驱动逐步转向经济性驱动,预计"十四五"期间新增总装机量在350GW到450GW之间[49] - 2020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48.2GW,连续八年位居全球首位,预计到2025年光伏总装机规模达到7.3亿千瓦时[137] - 隆基股份在2020年投资了多个单晶硅棒和硅片项目,总投资额达113.27亿元,总产能为60GW[140] - 晶澳科技在2020年投资了多个拉晶和切片项目,总投资额达174.3亿元,总产能为60GW[140] - 上机数控在2020年投资了包头年产8GW单晶硅拉晶生产项目,投资额为28亿元[140] - 京运通在2020年投资了乌海10GW高效单晶硅棒项目,投资额为23亿元[140] - 亿晶光电在2020年投资了乌和浩特3GW硅棒硅片项目,投资额为10亿元[140] - 天合股份和通威股份合作投资了四川乐山15GW拉棒项目,投资额为50亿元[140] - 公司下游客户在光伏晶硅制造领域的扩产将直接带动公司主营业务产品市场的扩大[140] 股东承诺与股份管理 - 公司控股股东廖寄乔承诺自金博股份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持有的首发前股份[159] - 廖寄乔承诺在锁定期届满后两年内减持首发前股份的价格不低于发行价[159] - 廖寄乔承诺在担任董事长期间及任期届满后6个月内每年转让股份数不超过其持有的金博股份股份总数的25%[159] - 益阳荣晟承诺自金博股份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持有的首发前股份[161] - 益阳荣晟承诺在锁定期届满后两年内减持首发前股份的价格不低于发行价[161] - 王冰泉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和离职后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持有的首发前股份[161] - 王冰泉承诺在锁定期届满后两年内减持首发前股份的价格不低于发行价[161] - 李军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和离职后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持有的首发前股份[164] - 李军承诺在锁定期届满后两年内减持首发前股份的价格不低于发行价[164] - 李军承诺在担任董事、总工程师期间及任期届满后6个月内每年转让股份数不超过其持有的公司股份总数的25%[164] - 公司董事潘锦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和离职后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间接持有的金博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已发行的股份[167] - 公司监事李科明承诺自锁定期届满之日起两年内减持首发前股份的价格不低于金博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价[167] - 公司监事龚玉良承诺自所持首发前股份限售期满之日起4年内每年转让的首发前股份不超过上市时间接所持首发前股份总数的25%[170] - 公司副总经理王跃军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和离职后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间接持有的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已发行的股份[170] - 公司财务总监周子嫄和董事会秘书童宇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间接持有的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已发行的股份[173]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刘学文承诺自所持首发前股份限售期满之日起4年内每年转让的首发前股份不得超过上市时间接所持首发前股份总数的25%[176] - 公司董事李永恒之妻刘芳芬承诺自公司
金博股份(688598) - 2020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