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为湖南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博股份,代码688598 [2] 报告期信息 - 报告期为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 [15] 报告审计与利润分配 -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7] -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无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8] - 公司不进行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 [103] 合规情况 - 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9] - 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9] - 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9] - 报告期内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无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142] - 报告期内公司无违规担保情况 [142] - 报告期内公司半年报无需审计 [145] - 报告期内公司无重大诉讼、仲裁事项 [145] - 报告期内公司无重大关联交易 [145] 行业术语定义 - 碳纤维指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 [15] - 碳/碳(C/C)复合材料指由碳纤维及其织物增强碳基体所形成的高性能复合材料 [15] - 单晶硅棒指以高纯多晶硅料为原料,采用直拉法制备的整块硅晶体中的硅原子按周期性排列的棒状的硅单晶体 [17] 财务数据 - 2022年1 - 6月营业收入8.4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5.30%[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0.38%[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2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48%[25]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32.7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51%[25]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2.0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39%[25] - 基本每股收益4.59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80.00%[29] - 稀释每股收益4.53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78.35%[29]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58%,较上年增加2.12个百分点[29]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61亿元[30]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8.47亿元,净利润3.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30%和80.38%,扣非净利润2.26亿元,同比增长19.48%[87] - 报告期内研发费用6418万元,同比增长129.71%,围绕碳基复合材料加大多领域研发投入[82] - 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同比分别增长98.77%、115.19%、46.54%,研发费用增长129.71%[89]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61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 -43.39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 -5460万元[89] - 货币资金期末1.68亿元,占总资产5.12%,较上年期末降42.49%,应收款项期末4.97亿元,较上年期末增18.53%[90] - 应收票据期末2.22亿元,占总资产6.75%,较上年增加100%,应收款项融资期末5904万元,较上年降78.14%[90] - 存货为1.63亿元,较上期减少39.65%,主要系原材料储备减少所致[92] - 固定资产为8.69亿元,较上期增加15.26%,主要系购建房屋建筑物和机器设备增加所致[92] - 在建工程为4.74亿元,较上期增加335.26%,主要系在建厂房和未安装设备增加所致[92] - 报告期末,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为4.16亿元,系保本和低风险理财产品[96] 产业布局与业务发展 - 公司已完成在光伏、半导体、氢能、交通和锂电五大领域的产业布局[34] - 公司具备开发高性能碳基复合材料热场部件能力,在光伏领域保持技术和竞争优势[37] - 公司超纯系列热场和保温材料带动产品在半导体领域应用,加快进口替代[38] - 公司突破车用碳陶制动盘研发和批量试制,并在国产新能源汽车试用验证[39] - 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超350万辆,较2020年增长158%,市场渗透率提升至13.4%[39] - 公司突破氢能领域用碳基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发试制相关产品[42] - 截至2022年5月,127个国家提出或准备提出碳中和目标,覆盖全球GDP的90%、总人口的85%、碳排放的88%[42] - 预计到2050年全球氢能产业及技术每年减少6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氢能占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8%,市场规模达2.5万亿美元[42] - 2022 - 2035年规划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10 - 20万吨/年,减排100 - 200万吨/年[42] - 2020 - 2021年石墨化产能从70万吨增至88万吨,预计22 - 23年为111/153万吨[43] - 预计22 - 23年人造石墨出货量79/104万吨,石墨化需求87.8/115.6万吨,保守假设下供需缺口18.1/23.7万吨[4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稳健发展,扩大产能使产品销量增加,带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稳步增长[44] - 公司具备从单一产品销售到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全方位业务能力,市场占有率高[44] - 公司进一步开拓碳基材料应用新领域,子公司、新业务不断取得突破,产品品种更丰富[44] - 随着行业发展,晶硅制造热场系统用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品向大尺寸、低成本、高纯度、多用途方向发展[45] - 报告期内光伏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1.78%[78] - 报告期内半导体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4.59%[78] - 公司超高纯碳基复合材料纯度达到5ppm以内,高纯保温材料达到30ppm以内[78] - 2022年4月公司与北京天科合达半导体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发热场、保温与粉体材料[78] - 2022年3月公司取得IATF 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获汽车供应链通行证[78] - 2022年6月公司收到广汽埃安零部件试制启动通知书,7月收到比亚迪开发定点通知书,为其供应碳陶制动盘[81] - 据预测2060年我国氢气年需求量将增至1.3亿吨左右,公司尾气提纯与制氢设施预计2023年初投产[81] - 公司IV型储氢瓶完成初步设计方案,连续式碳纸研发完成技术研发,即将进入小试阶段[81] - 公司对锂电池负极材料用碳粉制备一体化示范线布局,新增盈利点[81] 技术研发 - 公司掌握多项核心技术,如高性能、低成本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品设计与制备技术使成本降低30%以上[48] - 高纯涂层制备技术涂层纯度可达5ppm,高温纯化技术纯度可达50ppm以内[48] - 报告期内重点开展先进碳基复合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开发与应用,开发新型碳基复合材料中轴新产品及制备关键技术[51] - 本期新增专利申请数10个,获得数3个,累计申请数142个,获得数100个[54] - 费用化研发投入为64183468.39元,上年同期为27940649.04元,变化幅度为129.71%[55] - 研发投入合计64183468.39元,上年同期为27940649.04元,变化幅度为129.71%[55]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58%,上年同期为5.46%,增加2.12个百分点[55] -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为0,与上年同期持平[55] -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重大变化原因是碳基材料平台化战略加速实施,相关研发项目及投入、研发人员数量及股份支付费用增加[56] - 高纯软毡材料的开发与应用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9900000元,本期投入8521407.99元,已完成产品开发与验证并批量生产[57] - 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坩埚开发与应用(二期)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9400000元,本期投入9369207.86元,已完成产品开发与验证并批量生产[60] - 碳/碳复合材料中轴开发与应用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9500000元,本期投入3248969.18元,已完成产品开发与验证并批量生产[60] - 高纯硬毡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大丝束碳纤维应用技术研究等多个项目处于研究中[57][60] - 超大尺寸碳纤维预制体成形技术优化改造项目完成关键技术开发,实现了关键性能控制[60] - 公司多个研发项目投入资金合计1.2596亿元,已投入6423.532259万元[63][65]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从上年同期54人增至本期104人,占比从13.5%提升至17.6%[67] - 公司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从上年同期867.011967万元增至本期990.162756万元,平均薪酬从160557.77元降至95207.96元[67] - 公司研发人员中博士4人占3.8%,硕士12人占11.5%,本科及以下88人占84.6%[67] - 公司研发人员年龄在20 - 30岁有27人占26%,31 - 40岁45人占43.2%,41 - 50岁19人占18.3%,51 - 60岁13人占12.5%[67] - 公司掌握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低成本制备核心技术,在多方面有领先市场地位[70] - 公司在研发上有技术创新和人才优势,不断扩展碳基复合材料应用范围[71] - 公司部分研发项目目标包括开发纯度50ppm以内碳基材料、新型碳纸原纸等新产品[63] - 报告期研发人数较2021年同期增长93.00%,持续优化人才引进与培养体系[82] - 全资子公司湖南金博碳基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建成后将整合研发资源,加强研发力度[82] 公司荣誉与资质 -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企业,认定年度分别为2019年和2021年[50] - 公司建立完善质量管理制度,通过ISO9001及IATF 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认证[73] 公司战略与发展方向 - 公司在光伏、半导体、氢能、交通和锂电五大领域战略布局已具雏形,向碳基材料平台化公司发展[75] - 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工作进展顺利,为战略布局提供资金保障,产能提升使市场占有率提高[83] - 公司为填补被摊薄即期回报,将加快主营业务发展,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半导体等领域先进碳基复合材料新产品[130] - 公司将加强内控体系和制度建设,完善投资决策程序,控制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130] - 公司将积极实施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制订《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对募集资金严格管理[130] - 公司将严格执行2019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上市后适用的《公司章程(草案)》中相关利润分配政策[132] 风险提示 - 面临技术升级迭代、光伏政策、原材料价格等多种风险[86] 环保与社会责任 - 公司环保设施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多个项目取得环评批复和完成验收[107] -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光伏等领域,助力节能减排政策实施[110] - 公司编制《环境自行监测方案》,委托第三方检测,各项污染因子均达标排放[110] - 公司回收利用氢气、成立节水办等措施减少碳排放[111] - 公司捐赠5万元支持益阳市困难群众,给予边远困难乡镇及离退休党总支各10万元支持款[112] 股份限售与减持承诺 - 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廖寄乔承诺自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限售首发前股份,限售期满后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等[115] - 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益阳荣晟承诺自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限售首发前股份,限售期满后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等[115] - 公司董事王冰泉、李军等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和离职后6个月内,不转让间接持有的首发前股份[118] - 自锁定期届满之日起两年内,减持首发前股份价格应不低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价[118] - 王冰泉等担任相关职务期间及任期届满后6个月内,每年转让股份数不超过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总数的25%[118] - 王冰泉等自所持首发前股份限售期满之日起4年内,每年转让的首发前股份不超过上市时间接所持首发前股份总数的25%[118] - 公司副总经理王跃军额外规定金博股份上市后6个月内若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发行价的相关减持条件[121] - 财务总监周子嫄、董事会秘书童宇等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和离职后6个月内,不转让间接持有的首发前股份[121] - 周子嫄等自锁定期届满之日起两年内,减持首发前股份价格应不低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价[121] - 周子嫄等担任高级管理人员期间及任期届满后6个月内,每年转让股份数不超过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总数的25%[121] - 核心技术人员刘学文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和离职后6个月内,不转让间接持有的首发前股份[121] - 刘学文自所持首发前股份限售期满之日起4年内,每年转让的首发前股份不得超过上市时间接所持首发前股份总数的25%[121] - 控股股东廖寄乔自所持首发前股份限售期满之日起4年内,每年转让的首发前股份不得超过上市时间接所持首发前股份总数的25%[124] 其他承诺事项 - 若金博股份欺诈发行上市,控股股东廖寄乔将在确认后五个工作日内启动股份购回程序,购回全部新股[124] - 金博股份及相关人员承诺招股书等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如有虚假致使投资者受损将依法赔偿[124] - 金博股份及相关人员违反承诺将采取约束措施,造成损失依法担责[124] - 公司控股股东廖寄乔承诺督促相关方提出利润分配预案,对符合要求的预案投赞成票并促使相关方投票,督促公司实施利润分配[132] - 公司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督促相关方提出利润分配预案,对符合要求的预案投赞成票,督促公司实施利润分配[132] - 公司控股股东廖寄乔承诺避免同业竞争,若有商业机会让与公司,违反承诺将赔偿损失[132] - 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益阳荣晟承诺避免同业竞争[132]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廖寄乔承诺避免同业竞争,若违反声明与承诺造成公司经济损失将赔偿全部损失,承诺时间为2020年2月2
金博股份(688598) - 2022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