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基本信息 - 报告期为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16] - 公司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55,62,66,7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1 - 6月)营业收入为1.2507065598亿元,上年同期为1.1558498272亿元,同比增长8.21%[24]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24.561215万元,上年同期为202.834558万元,同比增长306.52%[24]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3.140494088亿元,上年度末为5.0293626551亿元,同比增长161.28%[24]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为17.5625590186亿元,上年度末为10.9185738983亿元,同比增长60.85%[24]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为0.05元/股,上年同期为0.01元/股,同比增长400.00%[25] - 本报告期稀释每股收益为0.05元/股,上年同期为0.01元/股,同比增长400.00%[25] - 本报告期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79%,上年同期为0.43%,增加0.36个百分点[25] -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6997547826亿元,上年同期为 - 0.5783631058亿元[24]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21%[119]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0.0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6.52%[119]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为17.56亿元,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3.14亿元[118] - 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为175,625.59万元,较上年期末增加60.85%;负债总额为42,967.95万元,较上年同期降低25.6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31,404.9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61.28%[137] - 2021年1 - 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507.0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2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24.5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6.52%[137]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125,070,655.98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21%;营业成本为81,968,896.53元,较上年同期降低1.86%[139] - 销售费用为12,716,991.97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29%;管理费用为19,576,807.56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1.42%[139] - 研发费用为16,760,595.90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71%;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46,193,446.52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62.27%[13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 487.06万元,主营业务利润亏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24.56万元,主要因政府补助增加[142] - 报告期内计入当期收益的政府补助金额为1,390.49万元[142] - 货币资金本期期末数为489,582,395.19元,占总资产比例27.88%,较上年期末变动比例171.35%,系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所致[145] - 应收款项本期期末数为333,000,255.09元,占总资产比例18.96%,较上年期末变动比例5.73%,因部分应收客户账款到期以商业承兑汇票付款[145] - 存货本期期末数为191,883,150.43元,占总资产比例10.93%,较上年期末变动比例22.75%,为订单储备物资增加[145]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期末数为255,000,000.00元,占总资产比例14.52%,系本期购买银行理财产品[145] - 受限资产合计8,979,959.60元,包括货币资金5,512,150.77元、固定资产3,392,880.32元、无形资产74,928.51元[147] 应收款项情况 - 公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合同资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及长期应收款金额分别为38.13万元、33300.03万元、1043.87万元、17130.18万元和14713.37万元[7] -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合同资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及长期应收款金额分别为38.13万元、33300.03万元、1043.87万元、17130.18万元和14713.37万元[128] - 公司分期收款项目一般需在3至6年时间内分期收款[128] 募集资金相关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4683.00万股,每股面值1.00元,每股发行价格为19.31元,募集资金总额为9.042873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为8.1878701242亿元[27] - 募集资金总额为81878.70万元,本年度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34300.00万元,已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34300.00万元[184] - 补充营运资金项目截至期末累计投入金额与承诺投入金额差额为0.00万元,投入进度为100%[184]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截至期末累计投入金额与承诺投入金额差额为 - 10194.95万元,投入进度为29.67%[184] - 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已投入募投项目及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置换资金总额为8319174.71元[184] - 公司使用额度不超过8亿元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使用期限为12个月[185] - 公司使用部分超募资金4300.00万元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占超募资金总额的29.67%[185]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金额为1311.616226万元,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261.447566万元[29][30] 核心技术与研发 - 公司以“计算机视觉”技术为牵引拓展核心技术研究,提供计算机视觉智能产品及AI+行业应用系统级整体解决方案[32,34] - 公司AI智能硬件分成AI智能感知前端、AI边缘计算和一体化智能硬件系统产品[36] - 公司多引擎人像识别算法实现国内主流人脸识别算法融合二次综合分析,提升准确性和解耦性[39] - 公司大规模数据融合处理算法可应对多模态数据采集难题,在公安和海洋安全领域有应用[40] - 公司基于多基线优化的多源视频融合算法可实现广域全景分析,应用于边防、海防等[41,42] - 公司量子加密应用算法技术在边检系统应用,保障数据传输安全[43] - 公司坚持基础研发和核心技术研发,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为驱动,加大图像分析、语义分析等基础技术研发[72] - 公司通过技术中台研究院打造基于核心自主研发的技术中台及行业中台[73] - 公司构建“一中台、多个行业研究院、N个项目组”的新型创新研发模式,研发组织下沉到用户端[75] - 公司拥有视频智能分析技术等六大核心技术,技术水平在公共安全和城市建设领域具有先进性[97] -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技术未发生变化[98] - 上半年公司围绕智能检测等核心算法获4个发明专利,并应用到多个行业[99] - 公司主导的面向近海域的三维展示与监测系统完成研发,取得软件著作权[99] - 公司继续加强计算机视觉芯片、边缘计算终端及专用硬件设备的研发[99] - 公司核心技术基于计算机视觉应用通用理论,拓展多种人工智能核心技术[97] - 公司核心技术在技术应用上赋能多领域,技术能力上构建技术中台及标准化模块[97] - 报告期内,发明专利新增申请12个、获得3个,累计申请135个、获得73个;实用新型专利新增申请9个、获得5个,累计申请81个、获得12个;外观设计专利新增申请4个、获得5个,累计申请14个、获得13个[101] - 软件著作权本期新增申请25个、获得26个,累计申请267个、获得266个;其他知识产权本期新增和获得均为0,累计也为0;合计新增申请50个、获得39个,累计申请497个、获得364个[102] - 费用化研发投入本期数为16760595.90元,上期数为14484884.90元,变化幅度为15.71%;研发投入合计本期数为16760595.90元,上期数为14484884.90元,变化幅度为15.71%;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本期为13.40%,上期为12.53%,变化0.87%[104] - (AI+城市)基于多维感知数据的全息档案应用系统预计总投资规模160.00万元,本期投入51.92万元,累计投入161.44万元,已完成[107] - (AI+城市)存算一体AI芯片的视觉感知嵌入与智慧河湖设备研制预计总投资规模1290.00万元,本期投入193.52万元,累计投入542.61万元,研发中[107] - 公司深度学习技术单次神经网络计算时间不大于40ms,单位能耗相比冯诺依曼架构技术降低50%以上[108] - 市域社会治理关键技术及集成应用示范研究投入103.00[108] - 区域政法智能化应用示范研究投入325.00[108] - 基于图像智能大数据的综合应用平台投入150.00[109] - 多基视频图像拼接融合系统投入80.00[109] - 多模态融合智能交互式摄像机投入160.00[109] - 市域社会治理关键技术及集成应用示范研究进度为50.29%[108] - 区域政法智能化应用示范研究进度为79.05%[108] - 基于图像智能大数据的综合应用平台进度为81.92%[109] - 多基视频图像拼接融合系统进度为59.47%[109] 业务产品与应用 - 公司反诈骗联合指挥平台联合多部门打击诈骗,在多城市应用取得成效[44] - 公司人像大数据平台结合AI与大数据,已在全国多省份复制应用,积累100多项AI+技战法[45,46] - 公司车辆大数据平台打通信息资源库,提升警务办案和警情处理效率[47] - 公司城市轨道交通立体防控系统提供场景再现和预警,保障地铁平安运行[48] - 智慧社区治理管控平台整合多种基础信息和感知数据,构建多种社区技战法模型[51] - 数据处理与应用产品依托城市级数据资产,打造新一代智慧城市运行底座[52] - 城市信息系统数据运维管理平台围绕七大能力中心,实现新型智慧城市运行底座功能[53] - 市域社会治理平安指数平台建立平安指数,反映社会运行状况,推动治理手段转变[57] - 城市全息立体安全防控系统融合海量视频数据与客观世界,为决策指挥提供依据[59] - 城市综合管廊系统打造“感、传、知、控”一体化安全管控体系,公司参与实战应用和标准制订[60] - AI智慧警务指挥平台以地图为基础,集多种资源,提升公安指挥调度有效性[66] - 森林防火系统构建智能化防火体系,实现全过程动态管控和预警决策[67] - 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打造智慧治超系统,助力治超工作智能化[68] - 视频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收入260.00,占比92.83%[110] 研发人员情况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156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35.44%,薪酬合计9,642,027.31元,平均薪酬123,615.73元[112] - 研发人员中硕士及以上占比7.69%,本科占比81.41%,大专及以下占比10.90%[112] - 研发人员中30岁以下占比34.62%,31 - 40岁占比58.33%,41 - 50岁占比6.41%,51岁以上占比0.64%[112] 市场规模数据 - 2020年我国软件产品实现收入22758亿元,同比增长10.1%,占全行业比重为27.9%;信息技术服务实现收入49868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61.1%[84] - 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2万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5.7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4万亿元[84] - AI+社会安全市场规模目前占比约50%[115] 公司经营与战略 - 公司坚持以技术营销为驱动,未来以区县为单元设立子公司,构建立体营销体系[77] - 公司以区县为单位设立子公司,将研发组织下沉到用户,与客户联合创新,建设示范标杆项目[78] - 公司加强与集成商战略合作,提升业务消化能力,缩短产品营销周期,提高资金周转率[79] - 公司提供数据 + 运维的新型销售模式,在全国多个省市与当地客户建立数据治理和系统运维合作模式[80] - 公司所处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聚焦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致力于“智慧/数字 + 行业”数字化服务源头创新[83] - 公司聚焦智能交通、医疗大数据等业务板块,致力于成为“智慧/数字+行业”平台产品领军企业[94] - 公司立足AI大数据技术产品,拓展计算机视觉及人工智能在多领域应用[95] - 公司实现了AI解决方案跨行业的多元化布局,是“AI方案+数据处理”实战应用领先技术提供商[96]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成立基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智能硬件产品研究院[120] - 2021年上半年公司参与六个政府课题实施[120] - 2021年上半年公司上线电子采购平台、产品资源库平台[121] - 6月份公司通过CMMI5认证[120] - 2020年起公司业务开始向产品型销售、技术型销售转型[126] - 公司主要客户采购招标和项目建设实施集中在年中和下半年,并在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进行集中验收和结算[124] 公司业绩风险 - 公司政府采购项目存在EPC项目占比提升影响业绩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的风险[131] - 部分订单受不可预见因素影响进度延期,对
罗普特(688619) - 2021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