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阳光诺和(688621) - 2022 Q4 - 年度财报
阳光诺和阳光诺和(SH:688621)2023-04-28 00:00

财务表现 -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660.64万元,归母净利润15,594.97万元,每股收益1.95元/股[4]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6.77亿元,同比增长37.06%[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6亿元,同比增长47.59%[3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4亿元,同比上升17.80%[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8.97亿元,同比增长17.68%[30] - 总资产为14.63亿元,同比增长17.74%[30] - 2022年公司净利润为15,804.01万元,同比增长45.27%[117] - 公司2022年主营业务收入为67,639.45万元,同比增长37.24%[121] - 公司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395.95万元,同比上升17.80%[120] 订单与客户 - 2022年公司新增订单11.02亿元,存量在手订单19.94亿元[4] - 2022年公司累计服务客户数超过650家[4] - 2022年公司新增客户155家,累计为超过650家客户提供药物研发服务[46] - 2022年新签订单11.02亿元,同比增长18.62%[31] - 2022年新签订单金额达11.02亿元,同比增长18.62%,累计存量订单19.94亿元,同比增长27.17%[44][46] - 公司2022年新签订单11.02亿元,同比增长18.62%[123] 研发投入与成果 - 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8,968.57万元,占营收比例为13.26%[7] - 2022年公司研发技术团队951人,研发人员占比84.46%[7] - 2022年公司实验室总面积约3.60万平方米,实验室投产比例83.06%[7] - 2022年公司取得26项药品生产注册批件,通过15项一致性评价,获批3项原料药[5] - 2022年公司8项新药项目通过NMP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60项药品申报上市注册受理,24项一致性评价注册受理[5] - 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为8,968.57万元,同比增长88.51%[119] - 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3.26%,较上年增加3.62个百分点[31] - 公司报告期内共8项新药项目通过NMP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60项药品申报上市注册受理[71] - 公司报告期内取得26项药品生产注册批件,15项通过一致性评价,3项原料药通过审评获批[71] - 公司累计已有13项仿制药首家取得药品注册批件或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71] - 公司报告期内新增发明专利24项,累计获得发明专利36项[71] - 公司报告期内新增软件著作权10项,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52项[71] - 公司持续加大自主立项创新药、改良型新药、特色仿制药的研发投入,导致研发费用增加4,210.87万元[74] 分红与股本 - 2022年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00元(含税),现金分红占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例为30.78%[10] - 2022年公司拟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方式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送4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变更为112,000,000股[1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注册地址为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双营西路 79 号院 7 号楼一层[23] - 公司办公地址为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双营西路 79 号院 7 号楼[23] - 公司董事会秘书为赵凌阳,证券事务代表为魏丽萍[24] -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公司董事会办公室[25] -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媒体包括《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证券时报》[25] -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的证券交易所网址为http://www.sse.com.cn[25]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刘宇晶[23] - 公司网址为www.sun-novo.com[23] - 公司电子信箱为ir@sun-novo.com[23] - 公司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为102200[23] 业务与市场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创新药开发、仿制药开发及一致性评价等方面的综合研发服务[53] - 公司通过分阶段收取款项,根据研发进度或最终交付成果时确认收入[54] - 公司自主立项项目在药品上市后保留销售权益分成,实现更大市场价值[55] - 公司采用直销业务模式,通过商务信息中心统一管理母子公司营销[56] - 全球CRO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401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719亿美元,预计2023年达到95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70%[59] - 国内CRO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21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134亿美元,预计2023年达到214亿美元,2021-2023年复合增速为28%[60] - 公司拥有3.60万平方米的研发实验室,其中已投入使用2.99万平方米,正在建设0.61万平方米,员工总数1126人,研发人员占比84.46%[61] - 全球医药研发费用预计从2019年的1860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221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3.5%[62] - 中国医药研发费用预计从2019年的211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476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17.7%[62] - 研发外包服务对国内研发总支出的渗透率从2014年的26.2%增长至2018年的32.3%,预计2023年增至46.7%[63] - 2021年受理注册申请11658件,同比增长13.79%,批准IND2108件,同比增长46.90%[64] - 中国加入ICH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有望大幅增长,吸引跨国药企来中国申请新药早期临床试验和创新药物上市[65] - 国内临床前及临床研究各阶段研发费用仅为发达国家的30%-60%,具有明显成本优势[66] - 国内CRO行业未来将围绕领先企业提高行业集中度,形成多家规模较大、技术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综合性CRO公司[66] 研发项目与进展 - 公司掌握多肽偶联技术,具备5~50AA不同链长多肽分子的专业化合成与纯化技术[70] - 公司通过绿色酶化学解决传统化学难以解决的药物合成问题,推进药物研发进展[70] - 公司内部在研项目累计已超250项,研发投入主要用于创新药、改良型新药和仿制药项目[76] - 创新药项目NHKC-1已取得药品注册受理号,累计投入金额为353.22万元,预计总投资规模为4819.03万元[76] - 创新药项目BTS1115已进入处方工艺放大阶段,累计投入金额为175.28万元,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063万元[76] - 创新药项目BTS0327已进入小试制造工艺阶段,累计投入金额为102.03万元,预计总投资规模为990.5万元[76] - 创新药项目BTP0209已进入处方工艺放大阶段,累计投入金额为299.18万元,预计总投资规模为359.45万元[76] - 创新药项目BTP0717已取得IND受理号,累计投入金额为135万元,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81万元[78] - 创新药项目BTP0611已进入IND注册申报阶段,累计投入金额为430.68万元,预计总投资规模为511.65万元[78] - 创新药项目STC007已通过临床研究准备,累计投入金额为995.32万元,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003万元[78] - 创新药项目STC008已进入小试阶段,累计投入金额为442.67万元,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409.4万元[78] - 创新药项目STS003已进入PCC前实验阶段,累计投入金额为163.95万元,预计总投资规模为992.1万元[78] 产品与市场潜力 - 氟比洛芬凝胶贴膏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870万元,本期投入192.1万元,累计投入192.1万元,小试已完成,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国内仅2家上市[80] - 利多卡因凝胶贴膏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800万元,本期投入130.19万元,累计投入130.19万元,小试已完成,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国内仅1家上市[80] - 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870万元,本期投入134.01万元,累计投入134.01万元,小试已完成,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国内仅1家上市[80] - 利斯的明透皮贴剂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280万元,本期投入45.08万元,累计投入45.08万元,小试已启动,市场前景广阔,国内仅有原研品及一家进口仿制品上市[80] - 布南色林透皮贴剂预计总投资规模为3380万元,本期投入53.89万元,累计投入53.89万元,小试已启动,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国内技术壁垒高[80] - 米库氯铵注射液预计总投资规模为379.82万元,本期投入67.46万元,累计投入266.57万元,已完成工艺转移,注射剂稳定性较差,需严格控制质量[80] - 间苯三酚注射液预计总投资规模为432.6万元,本期投入214.65万元,累计投入324.28万元,已完成工艺交接,注射剂稳定性差,需多工序控制质量[80] - 依折麦布辛伐他汀预计总投资规模为572.73万元,本期投入178.71万元,累计投入236.78万元,BE试验中,制剂生产工艺复杂,难度大[80] - 毗美莫司乳膏预计总投资规模为549.65万元,本期投入222.99万元,累计投入541.26万元,已获批,适用于无免疫受损的2岁及以上轻度至中度异位性皮炎患者[80] 子公司与投资 - 控股子公司诺和晟泰在研项目"STC007 注射液"获得临床试验许可,用于治疗术后疼痛和成人慢性肾脏疾病相关的中至重度瘙痒[50] - 盛世泰科研发的DPP-4抑制剂盛格列汀上市申请已受理,全资子公司诺和德美为其提供了I期至III期临床试验服务[51] - 阳光德美2022年总资产为11,630.22万元,净资产为3,711.81万元,净利润为742.69万元[158] - 诺和德美2022年总资产为22,823.26万元,净资产为9,150.53万元,净利润为1,685.56万元[158] - 弘生医药2022年总资产为3,641.92万元,净资产为793.55万元,净利润为630.15万元[159] - 诺和晟泰注册资本为1,000.00万元,阳光诺和出资700.00万元,占比70%[159] - 诺和晟泰2022年总资产为13,465.20万元,净资产为4,864.34万元,净利润为2,260.69万元[160] - 诺和必拓2022年总资产为3,209.83万元,净资产为-36.00万元,净利润为-90.69万元[160] - 诺和恒光2022年总资产为4,376.00万元,净资产为-241.26万元,净利润为-677.01万元[161] - 诺和晟鸿2022年总资产为835.63万元,净资产为-20.24万元,净利润为-169.11万元[162] - 诺和晟欣2022年总资产为2,209.77万元,净资产为-3.93万元,净利润为-254.41万元[163] - 诺和必拓注册资本为2,000.00万元,阳光诺和出资1,600.00万元,占比80.00%[160] - 诺和恒光注册资本为621.00万元,阳光诺和出资621.00万元,占比100.00%[161] - 诺和晟鸿注册资本为5,000.00万元,阳光诺和出资5,000.00万元,占比100.00%[162] - 诺和晟欣注册资本为5,000.00万元,阳光诺和出资5,000.00万元,占比100.00%[163] - 派思维新注册资本为1,000.00万元[163] - 阳光诺和2022年总资产为2659.63万元,净资产为-201.70万元,净利润为-750.78万元[164] - 先宁医药2022年总资产为445.01万元,净资产为163.88万元,净利润为-91.88万元[165] - 先宁路塔2022年总资产为35.05万元,净资产为35.05万元,净利润为0.07万元[165] - 美速科用2022年总资产为567.37万元,净资产为423.61万元,净利润为-26.39万元[166] 行业与市场分析 - 国外CRO企业收入规模平均达到10亿美元以上,国内CRO行业整体规模较小、行业集中度低[167] - 中国CRO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国际需求逐渐向中国转移[167] - 北美和欧洲占据CRO市场主要份额,但亚太地区增长迅速[168] - 中国CRO产业呈现多、小、散的态势,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169] - 国内大型CRO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投资、并购等行为拓展产品线和服务,产业集中度逐步增强[169] - 中国CRO行业对研发能力、风险管理、成本控制的要求逐渐提高,预计行业将进一步发展[170] 未来计划与战略 - 公司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朗研生命100%股权,以获取其商业化生产能力,新增药品定制化生产业务[173] - 公司将持续加大自主立项的多肽创新药、改良型新药和特色仿制药的研发投入,预计未来技术成果转化将形成长期超额收益[172][174] - 公司计划通过自行组建或收购的方式向CDMO业务领域延伸,构建"CRO+CDMO"一体化服务平台[172] - 公司将继续专注于药物发现、药学研究、药理药效、临床研究和生物分析服务领域,力争各技术领域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175] - 公司计划完善销售和服务一体的市场营销体系,增强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并加大国内大型制药企业的开拓力度[175] - 公司将实施全方位、高层次人才引进战略,重点引进专家型、国际型高级人才和跨学科复合型人才[176] - 公司计划加强与国内知名研究所及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为公司提供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储备[177] - 公司未来将密切关注国内外行业相关先进技术,并在条件成熟时投资或收购技术创新型公司[177] 公司治理与高管信息 - 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修订了《公司章程》,并设置了多个董事会专门委员会[180] - 报告期内共召开四次股东大会,所有议案均审议通过,无议案被否决[184] - 董事长利虔持股22,069,500股,年度内无增减变动,税前报酬总额为132.62万元[187] - 总经理刘宇晶持股4,333,701股,年度内增持52,841股,税前报酬总额为195.00万元[187] - 董事会秘书赵凌阳持股574,992股,年度内增持52,434股,税前报酬总额为124.72万元[187] - 监事会主席王丹丹无持股变动,税前报酬总额为73.63万元[187] - 职工代表监事张金凤无持股变动,税前报酬总额为185.80万元[187] - 副总经理邵妍持股2,400,000股,年度内无增减变动,税前报酬总额为73.98万元[187] - 副总经理童元峰无持股变动,税前报酬总额为115.40万元[187] - 副总经理郝光涛无持股变动,税前报酬总额为87.37万元[187] - 核心技术人员王明娟、李元波、高剑、谢道生的合计薪酬为401.25万元[189]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合计薪酬增长105,275元,同比增长0.33%[189]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中,谢道生的薪酬最高,为100.25万元[189]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中,高剑的薪酬最低,为8.40万元[189]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中,王明娟和李元波的薪酬分别为47.02万元和89.49万元[189]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合计薪酬为31,778,193元,同比增长105,275元[189]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中,谢道生的薪酬同比增长100.25万元[189]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中,高剑的薪酬同比下降8.40万元[189]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中,王明娟和李元波的薪酬同比分别增长47.02万元和89.49万元[189]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合计薪酬同比增长0.33%[189] 高管与核心技术人员 - 邵妍自2020年3月起担任阳光诺和职工代表监事[192] - 托新权自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担任阳光诺和副总经理[192] - 童元峰自2022年4月起担任阳光诺和副总经理[192] - 郝光涛自2020年3月起担任阳光诺和副总经理[192] - 罗桓自2019年3月起担任阳光诺和副总经理[192] - 王明娟自2019年2月起担任阳光诺和分析技术总监、首席技术专家[192] - 李元波自2018年4月起担任诺和晟泰总经理[193] - 高剑自2018年5月起担任诺和晟泰副总经理、创新药部总监[193] - 谢道生自2017年6月起担任诺和德美医学部总监[193] - 张颖自2020年3月起担任广发信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并购投资部总经理[195] - 利厚在百奥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