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四方光电(688665) - 2021 Q2 - 季度财报
四方光电四方光电(SH:688665)2021-08-17 00:00

公司基本信息 - 报告期为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12]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熊友辉[15] - 公司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为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凤凰产业园凤凰园三路3号[15] - 公司网址为http://www.gassensor.com.cn/[15] - 董事会秘书为王凤茹,联系电话为027 - 81628826[16] - 公司选定的信息披露报纸有《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17] - 登载半年度报告的网站地址为http://www.sse.com.cn[17] - 公司股票为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股票简称为四方光电,代码为688665[1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1 - 6月)营业收入233,733,262.52元,同比增长121.34%,主要因传感器销量增加[21][22]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956,113.31元,同比增长216.77%,因相关领域销量增加使营业利润增长[21][23] -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8,223,230.72元,同比增长285.63%,因销售额和现金回款增加[21][23] - 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22,728,103.31元,比年初增长226.03%,因发行新股和业绩增长[21][23] - 报告期末总资产888,423,953.25元,比年初增长151.97%,因发行新股和业绩增长[21][23]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1.15元,同比增长161.36%;稀释每股收益1.15元,同比增长161.36%,因净利润增长[22][24] - 报告期末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13%,比年初减少1.03个百分点,因发行新股使净资产增加[22][24] - 报告期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15.82%,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95%,比年初减少0.18个百分点,因营业收入大幅增长[24]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4,712,816.78元,其中政府补助5,401,302.85元[27] - 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373.33万元,同比增长121.34%;净利润7395.61万元,同比增长216.77%;扣非净利润6924.33万元,同比增长178.11%[99] -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88842.40万元,比年初增长151.97%;所有者权益72272.81万元,比年初增长226.03%[99] - 营业收入本期为233,733,262.52元,上年同期为105,599,634.31元,变动比例121.34%,因传感器销量增加等所致[112] - 营业成本本期为116,676,879.24元,上年同期为58,480,787.31元,变动比例99.51%,因营业收入增加成本相应增加[112][113] - 货币资金本期期末为457,216,693.67元,占总资产51.46%,上年期末为77,222,973.76元,占比21.9%,变动比例492.07%,因首次发行股票收到募投资金[116] - 应收款项融资本期期末为900,000.00元,占总资产0.1%,上年期末为4,742,628.61元,占比1.35%,变动比例 -81.02%,因信用级别较高票据集中到期[116] - 在建工程本期期末为8,876,338.85元,占总资产1%,上年期末为288,349.51元,占比0.08%,变动比例2,978.33%,因全资子公司嘉善四方工程项目增加[116] - 短期借款本期期末为8,000,000.00元,占总资产0.9%,上年期末为15,000,000.00元,占比4.25%,变动比例 -46.67%,因本期归还前期借款[116][117]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本期期末为5,600,000.00元,占总资产0.63%,上年期末为400,000.00元,占比0.11%,变动比例1,300.00%,因长期借款重分类[117] - 长期借款本期期末为0元,占总资产0%,上年期末为5,600,000.00元,占比1.59%,变动比例 -100.00%,因长期借款重分类至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117] -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余额为900,000元,期初余额为4,742,628.61元,当期变动为-3,842,628.61元[123] 公司业务产品信息 - 公司是从事气体传感器、气体分析仪器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应用于多领域[30] - 公司气体分析仪器产品包括环境监测和工业过程气体分析仪器,提供从传感器模组到系统的不同形态产品[34] - 温室气体排放分析仪基于微流和双光束红外技术,检测CO2、N2O、CH4等,用于固定源监测[34][35] - 烟气分析仪器检测SO2、NOx、O2、PM浓度,应用于固定和移动污染源[35] - 尾气分析仪器检测燃油发动机尾气中NOX、CO等浓度,用于汽车等尾气排放监测[36] - 激光氨逃逸分析仪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用于脱硝装置氨气逃逸监测[38] - 粉尘传感器基于光散射探测技术,检测室内外颗粒物浓度,有激光、LED等类型[32] - CO2气体传感器基于非分光红外技术,检测室内、车内CO2浓度[32] - VOC气体传感器基于电化学或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检测室内、车内外VOC浓度[32][33] - 集成空气质量传感器模块集成多个测量单元,可同时检测多个特定对象[33] - MEMS空气质量传感器模块基于MEMS芯片气体传感器技术,可多组分同时监测[33] - 公司产品包括激光氨逃逸分析仪、煤气分析仪器、沼气分析仪等,应用于工业锅炉脱硝、冶金、煤化工等领域[39][40][41] 公司经营模式 - 2021年半年度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涵盖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及客户服务全流程[42] - 公司主要采取自主品牌经营模式,气体传感器产品面向高价值客户群体,分布于多个领域[42] - 公司采用自主创新为主、产学研合作为辅的研发模式,有预先研发和同步研发两种方式[42][43] - 公司采购采用框架协议加订单执行的方式,对供应紧张原材料采取策略性备货等措施[43] - 公司生产以产品为中心,采取订单式生产为主、库存式生产为辅的模式,部分工序外协[43] - 公司销售以直接客户销售为主、贸易商销售为辅,国内发展大客户及核心渠道,国际拓展优势区域及一带一路沿线和北美市场[43][44] - 公司针对气体传感器和气体分析仪器行业制定不同客户服务模式[44] 行业环境与政策 -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参与者以发电行业2225家企业起步,将逐步纳入高耗能行业[45] - 2022年6月底前,七地试点需摸清重点行业碳排放水平和减排潜力[45] - 设备增加碳监测或能耗监控模块的投入将进一步增加[47] - 气体传感器形成多技术发展路径,呈现智能化、微型化、集成化、信息化趋势[47] - 我国气体传感器及分析仪器行业高速发展,但企业在多技术整合等方面存在不足[48] - 气体传感器和分析仪器行业具有技术、定制化、供应链与规模化制造等六大壁垒[50][51][52][53] - 气体传感器及气体分析仪器市场规模及国产化需求扩大,为国内企业提供发展机遇[54] - 国内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方法有三种,连续监测方式更精准[54] - 2021年1月,《火力发电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在线监测技术要求》发布[54] - 2020年新能源汽车召回45次,涉及车辆35.7万辆,其中因三电系统缺陷召回11.2万辆,占比31.3%[58] - 2021年7月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标准全国实施,有望带动机动车尾气分析仪器需求增长[60] - 2022年12月,560kW以下(含560kW)非道路移动机械及其装用的柴油机应符合非道路移动机械国四标准,新增便携排放检测系统(PEMS)测试要求以及氮氧化物控制等需求[60] - 室内CO2浓度不宜高于1,000ppm,通过CO2气体传感器可监控与调节室内空气质量并节能减排[56] - 2021年3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超声波燃气表》(GB/T39841 - 2021),2021年10月开始实施[62] - 到2030年,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到8.1/10万及以下;40岁及以上居民慢阻肺知晓率达到30%及以上[63] - 国内《超声波燃气表标准》GB/T39841 - 2021将于2021年10月实施[68] 公司技术与研发成果 - 公司合计获得106项专利,其中35项为境内外发明专利;获国家重点新产品4项;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4项;获湖北省专利金奖1项[64] - 公司产品配套于飞利浦、大金、松下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终端产品[65] - 公司早在2012年涉足碳计量业务,为清洁发展机制和碳交易提供基础数据[66] - 公司掌握微流红外气体传感、热电堆红外气体传感等核心技术[70] - 公司参与两项行业标准制定,《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激光拉曼光谱法》于2019年3月1日实施,《便携式甲醛检测仪》于2021年2月6日实施[64] - 公司当选2021年5月空气净化器(中国)行业联盟理事单位[64] - 公司非分光红外气体传感器2004年通过湖北省科技厅成果鉴定,总体达国内领先,部分达国际先进水平[71] - 光散射探测粉尘传感技术可使传感器适应零下30 - 70摄氏度、0 - 95%RH工作环境[72] - 基于光散射探测粉尘传感技术,激光粉尘传感器对PM10测量精度由30%提升至20%以内[75] - 基于电化学气体传感技术,电化学甲醛传感器抗酒精干扰度由5%提升为2%以内[75] - 公司基于煤成分及热值分析技术开发的煤气分析仪可省却载气等长期耗材并具备热值分析功能[75] - 基于热电堆红外气体传感技术,公司自主开发的红外热电堆探头实现小批量自主供应[75] - 基于MEM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传感技术,实现VOC传感器小批量自主供应及车规级空气质量传感器技术可行性验证[75] - 基于固体电解质传感技术,实现O₂及NOₓ传感器的封装验证及小批量供应[75] - 基于非分光红外技术,研制出新型环保冷媒泄露监测传感器并建立自动化生产及标定产线[76] - 基于超声波时差法技术,优化超声波燃气表整体功耗并开发出燃气表物联网平台[76]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06件、软件著作权62件,报告期内新增授权专利3件、软件著作权4件[78] - 报告期内,公司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和其他的申请数分别为3个、3个、3个、4个、1个,获得数分别为1个、2个、0个、4个、0个,合计申请数14个、获得数7个[79] - 公司基于多层陶瓷的固体电解质O2、NOx传感器项目实现核心元器件芯片关键材料/工艺确认,O2、NOx传感器封装小批量产[77] - 公司在拓展粉尘传感器差异化应用领域,成功研发并批量生产一系列组合产品[77] - 公司针对不同需求开发多种气体分析仪器并实现量产或建立生产线[77] 公司研发投入与项目进展 - 公司本期费用化研发投入16,241,911.34元,上期7,525,563.74元,变化幅度115.82%;研发投入合计16,241,911.34元,上期7,525,563.74元,变化幅度115.82%;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95%,上期7.13%,减少0.18个百分点[80] - 公司本期研发投入变动主要因研发人员薪酬、材料等直接投入增加[81] - 空气传感器芯片开发及产业化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12,000,000.00元,本期投入3,843,991.34元,累计投入7,209,804.19元,处于开发阶段[84] - 超声波肺功能测试仪的研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5,000,000.00元,本期投入848,738.25元,累计投入1,283,911.00元,处于小试阶段[84] - 新型集成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8,000,000.00元,本期投入1,059,075.23元,累计投入1,059,075.23元,处于研究阶段[84] - 公司各在研项目合计预算6700万美元,已投入1388.577606万美元,累计投入2698.837892万美元[90] - 冷媒气体泄露检测技术研发预算800万美元,已投入213.874302万美元,累计投入344.968602万美元,处于小试阶段[86] - 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与控制关键传感器研究及产业化预算1500万美元,已投入142.927079万美元,累计投入349.401406万美元,处于开发阶段[86] - I/M站检测设备预算200万美元,已投入55.10849万美元,累计投入142.896715万美元,处于小试阶段[86] - 半导体激光气体分析仪研发预算200万美元,已投入43.006117万美元,累计投入43.006117万美元,处于开发阶段[87] - 发动机及新车污染物排放检测设备预算300万美元,已投入106.004687万美元,累计投入166.405751万美元,处于中试阶段[87] - 工业气体监测设备预算150万美元,已投入59.877985万美元,累计投入109.410647万美元,处于中试阶段[87] -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监测预算200万美元,已投入67.259379万美元,累计投入144.738022万美元,处于中试阶段[87] - 激光拉曼气体分析仪产业应用及研发预算200万美元,已投入16.345156万美元,累计投入16.345156万美元,处于开发阶段[90] - 智能超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