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迈信林(688685) - 2023 Q2 - 季度财报
迈信林迈信林(SH:688685)2023-08-25 00: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名称为江苏迈信林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张友志[21] - 公司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为苏州市吴中区太湖街道溪虹路1009号,2020年12月18日注册地址变更[22][23] - 公司选定的信息披露报纸有《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登载半年度报告的网站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23] 报告基本情况 -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3] - 报告期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21] 利润分配与重要事项 - 本报告期无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5] - 不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5] 合规情况 - 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6] - 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6] - 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情况[6] 财务数据 - 2023年1 - 6月营业收入1.4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73%[24][25] - 2023年1 - 6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775.7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4.17%[24][25] - 2023年1 - 6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1537.59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68%[24][25] - 2023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441.6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6.74%,研发投入占比9.82%,较上年同期增加2.88个百分点[24][25] - 2023年6月末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6.96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1.92%[24] - 2023年6月末总资产8.41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6.98%[24] - 2023年1 - 6月基本每股收益0.16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1.11%[24] - 2023年1 - 6月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53%,较上年同期减少0.53个百分点[24] - 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合计238.16万元[26][27] - 报告期内营业总收入146,838,998.86元,同比增加10.7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7,757,490.18元,同比减少14.1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15,375,887.08元,同比减少8.68%[95] -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1441.66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9.82%,同比增加56.74%[95] - 报告期内营业总收入146,838,998.86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73%[10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757,490.18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4.17%[10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5,375,887.08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68%[103] - 本期研发费用投入14,416,558.43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6.74%[103] - 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6,838,998.86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73%,主要因产能提高和完成郑飞机械收购[104] - 2023年上半年研发费用14,416,558.43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6.74%,主要因加大航空异型精密件等研发投入[104] - 2023年上半年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 -48,605,571.92元,主要因归还1500万长期借款及分配股利3860.56万[104] - 2023年上半年末货币资金197,273,703.47元,占总资产23.47%,较上年末减少28.81%,主要因购买新设备及2022年度分红[105] - 2023年上半年末应收款项203,353,501.33元,占总资产24.19%,较上年末增长14.42%,主要因收入增长[105] - 2023年上半年末长期股权投资5,364,388.34元,占总资产0.64%,较上年末增长48.21%,主要因新增对苏州牧晶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投资[106] 行业情况 - 我国航空零部件制造行业形成以主机厂内部配套企业为主,科研机构、合资和民营企业补充的格局,未来竞争将更充分[29] - 军品定型周期长且无周期性,受下游交付影响行业收入下半年占比高[29] - 军品定制化程度高,供应商与军工客户合作关系稳定[29] - 行业在资质、技术、资金方面壁垒较高,资质考察周期长[29][30][31] - 航空先进装备需求驱动零部件高性能制造,高性能制造目标与多因素相关[31] - 航空零部件产品数字化和制造过程智能化是发展趋势[31] 公司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集中在航空航天等领域,航空航天领域收入和利润占比均超30%[28] - 公司形成航空航天零部件及工装、民用多行业精密零部件两大业务板块,呈“军品为主、民品为辅”格局[32] - 公司取消医疗检测设备零部件业务,民用多行业精密零部件产品主要为半导体封测设备腔体等[32] - 公司盈利模式为通过两大业务板块实现收入和利润[33] - 公司研发模式坚持自主、合作与吸收创新结合,包括工艺和产品设计[33] - 公司采购由采购部统一进行,执行合格供应商审核制度[33] - 公司采用订单拉动式生产模式,部分工序委外并严格管控质量[33] - 公司销售以直销为主,不同业务定价参考工艺复杂度等因素协商确定[33][34] - 公司是具备综合配套加工能力的民营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商[34] - 2019年以来公司拓展航空发动机、飞机起落架领域业务[34] - 2023年6月公司获中国电科集团“2022年度优秀供方”荣誉[34] 研发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投入研发费用14,416,558.43元用于新产品、新技术开发[35]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航空航天领域拥有12项核心技术,其中11项自主研发,1项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引进吸收,报告期无新增核心技术[35] -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2项实用新型专利,截止报告期末已获授权专利165项,其中发明专利35项,实用新型专利130项[48] - 报告期内发明专利申请数2个,获得数0个;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9个,获得数4个;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数0个,获得数1个;软件著作权申请数0个,获得数0个;其他申请数0个,获得数0个[49] - 累计发明专利申请数22个,获得数35个;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92个,获得数130个;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数2个,获得数2个;软件著作权申请数2个,获得数5个;其他申请数0个,获得数5个[49] - 报告期内各类知识产权申请数合计11个,获得数合计5个;累计申请数118个,获得数177个[49] - 2023年上半年费用化研发投入1441.66万元,较上年同期919.75万元增长56.74%,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从6.94%提升至9.82%[50] - 异型精铸件加工工艺研发累计投入145万元,工艺验证完成,小排量试制中[51] - 航空铝合金模锻件加工工艺研发累计投入153万元,工艺验证完成,小排量试制中[55][56] - 半导体结构件精密制造工艺研发累计投入202万元,工艺验证完成,工艺优化中[57] - 基于零点定位的柔性夹具研发及应用技术开发累计投入109万元,工艺方案设计完成,可减少90%以上辅助工作时间[59][60] - 角度头五轴联动的加工工艺技术研发制造出相应后处理平台,弯头对刀精度≤0.01mm,精孔精度≤0.01mm[62][63][64] - 车铣复合机床通用夹具研发工艺方案设计完成,可一次装夹完成两面加工[65][66] - 适用于零点定位的通用转接工装系统研发完成构件的装夹方案,可减少产品装夹时间[70] - 高速共晶贴片机研发处于方案整体结构及功能设计阶段,可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生产[73] - 研发投入增加主要因半导体项目和郑飞机械研发投入增加[50] - 工业贴片机实现IGBT器件封装,对超薄、超脆芯片无损伤拾取与贴装,效率达国外产品同等水平[74] - 连接器用母头套管精密螺纹压铸件,模具螺纹滑块精度控制在0.01mm以内,滑块可维修互换[74] - 光伏用电源线束提高传输效率、减少损耗,防水等级可达IP67[75] - 电控柜研发加固型可编程扩展控制器,兼容多种接口,可与主流PLC通讯[77] - 新型定子电机底板加工工装节约人工工时,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合格率[80] - 机加工浮动式夹具确保不规则形状工件以同等压力抵紧[82] - 轴类零件加工翻转台机构与翻转机架安装组合简单,便于快速固定使用[83] - 轴类零件支撑架常规状态作支撑结构,提升旋转支撑部后可旋转零件检查外观[85] - 薄壁零件线切割夹具对薄壁圆筒零件端部内撑固定方式简单易操作[86] - 电控柜研发抗干扰结构,使用铝材一体加工成型外壳,实现加固屏蔽抗干扰能力[78]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118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4.38%,上年同期分别为85人和31.72%[91]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1229.56万元,平均薪酬为10.42万元,上年同期分别为795.63万元和9.36万元[92] - 研发人员学历构成中,专科占比35.59%最高,年龄结构中30 - 40岁占比54.24%最高[92] - 公司形成了12项核心技术体系,包括智能数控编程与在线检测技术等[92] - 2022年公司“江苏省航空航天核心部件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中心”获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认定[93] - 公司正在进行硬质合金铣刀、硬质合金内冷钻头等新产品的研究,处于试制阶段[88][90] - 公司拥有近百名研发人员,与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多个实践基地[94] - 公司承担多种航空航天零部件业务,产品涉及多领域,是少数具备综合配套能力的民营制造商[94] - 公司以核心技术驱动,将先进制造技术拓展至兵器、船舶等多个行业[94] 公司项目与管理 - 报告期内启动“航空航天产业园项目”建设,扩充现有产业基础,探索3D打印应用[96] - 报告期内加大半导体产品研发投入,有2个在研项目,应用于光器件封装和大功率IGBT封装领域[96] - 公司关注成本效率指标,推行精益生产,强化内控管理[97] - 变更“航空核心部件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实施主体与地点,成立郑州分公司,募投项目推进符合预期[97] 公司风险 - 公司面临技术创新、竞争加剧、委外加工等多种风险[98][99][100][101][102] - 公司航空航天零部件及工装业务收入下半年整体优于上半年,有季节性[101] - 公司半导体设备零部件业务处于开发早期,盈利能力弱,存在亏损风险[100] - 公司应收账款比例较高、存货周转率较低,面临资金压力和流动性风险[100] 子公司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控股子公司飞航防务新增对苏州牧晶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投资200万元,持股比例20%[108] - 郑州郑飞机械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6.85%,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10.28万元[111] - 苏州飞航防务装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95.45%,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194.18万元[111] - 苏州金美鑫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5.00%,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 -102.01万元[112] - 江苏蓝天机电有限公司涉及民用航空器零部件设计生产等多项业务[113] - 苏州牧晶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涉及智能基础制造装备制造等业务,苏州飞航防务持股20% [113] 公司会议 - 2023年5月19日召开2022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12项议案[114] - 2023年6月15日召开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4项议案[114] - 2023年5月30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提名第三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和独立董事候选人[115] - 2023年5月30日召开第二届监事会第十六次会议,推选第三届监事会非职工代表监事候选人[117] - 2023年5月30日召开职工代表大会,选举第三届监事会职工代表监事[117] - 2023年6月15日召开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第三届董事会成员和第三届监事会非职工代表监事[117] - 2023年6月15日分别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及第三届监事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多项议案[117] - 2023年4月26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作废部分已授予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的议案[118] 人员变动 - 赵耿龙等多人从第二届董事会、监事会离任,均为届满离任[115] - 沈洁等多人当选第三届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均为换届选举[115] 激励与分配 - 公司拟将激励对象第一个归属期计划归属的限制性股112.00万股取消归属并作废失效[117] - 2023年半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117] 环保情况 - 2023年报告期内投入环保资金0.71万元[119] - 公司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均有相应处理措施且达标排放[120] - 公司采取减碳措施,如选用高效节能设备、适度设置空调温度等[123] 股份限售与减持承诺 -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张友志自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限售首发前股份,锁定期满后2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连续90日内集中竞价减持不超1%、大宗交易减持不超2% [126,129,130] - 公司股东航迈投资、航飞投资自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限售首发前股份,锁定期满后2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连续90日内集中竞价减持不超1%、大宗交易减持不超2% [126,132,133,134] - 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等巨浩自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限售首发前股份 [126,136] - 公司董事张建明、薛晖等自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限售首发前股份 [126] - 公司董事赵耿龙自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限售首发前股份 [126] - 公司监事自上市之日起1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