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纳微科技(688690) - 2021 Q2 - 季度财报
纳微科技纳微科技(SH:688690)2021-08-23 00:00

公司基本信息 - 报告期为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11]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江必旺[13] - 公司注册地址于2016年9月由“苏州工业园区星湖街218号生物纳米园C1栋”变更为“苏州工业园区百川街2号”[13] - 公司注册地址于2014年1月由“苏州工业园区星湖街218号生物纳米园C1组团A栋”变更为“苏州工业园区星湖街218号生物纳米园C1栋”[13] - 公司注册地址于2008年7月由“苏州工业园区星湖街218号生物纳米园A3号楼201室”变更为“苏州工业园区星湖街218号生物纳米园C1组团A栋”[13] - 公司办公地址为苏州工业园区百川街2号[14] - 公司办公地址邮政编码为215123[14] - 公司网址为http://www.nanomicrotech.com[14] - 公司电子信箱为ir@nanomicrotech.com[1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1 - 6月)营业收入16,561.94万元,较上年同期7,825.51万元增长111.64%[19]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05.65万元,较上年同期2,384.84万元增长172.79%[19]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047.88万元,较上年同期1,990.76万元增长203.80%[19] -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273.57万元,较上年同期2,960.09万元下降23.19%[19]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91,409.85万元,较上年度末53,512.28万元增长70.82%[20]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105,241.40万元,较上年度末63,984.80万元增长64.48%[20]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0.1827元/股,较上年同期0.0670元/股增长172.69%[20] - 本报告期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40%,较上年同期5.07%增加6.33个百分点[20]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4,577,695.21元,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5,666,689.89元[23] - 费用化研发投入本期数为1979.10万元,上期数为1460.00万元,变化幅度为35.55%[55] - 研发投入合计本期数为1979.10万元,上期数为1460.00万元,变化幅度为35.55%[55]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本期为11.95%,上期为18.66%,下降6.71个百分点[55] - 报告期研发费用总额增加520万元,增长幅度为35.55%[56]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561.9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1.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05.6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2.7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47.88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03.80%[71][72] - 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16561.9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1.6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05.6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2.79%;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47.88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03.80%[87] - 营业收入本期数16561.94万元,上年同期数7825.51万元,变动比例111.64%[89] - 营业成本本期数3246.72万元,上年同期数1438.57万元,变动比例125.69%[89] - 销售费用本期数2110.21万元,上年同期数1249.87万元,变动比例68.83%[89] - 管理费用本期数1966.41万元,上年同期数1278.01万元,变动比例53.86%[89] - 研发费用本期数1979.10万元,上年同期数1460.00万元,变动比例35.55%[8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2273.57万元,上年同期数2960.09万元,变动比例 -23.19%[89] - 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率下降3.23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占比下降6.79个百分点[90] - 货币资金期末金额49,530.95万元,占总资产47.06%,较上年末增长99.20%,因新股募集资金到账[93] - 应收款项期末金额7,987.57万元,占总资产7.59%,较上年末增长54.35%[93] - 存货期末金额6,957.26万元,占总资产6.61%,较上年末增长31.78%[93] - 固定资产期末金额21,377.80万元,占总资产20.31%,较上年末下降0.78%[94] - 在建工程期末金额297.00万元,占总资产0.28%,较上年末下降29.02%[94] - 短期借款期末金额700.00万元,占总资产0.67%,较上年末增长39.83%[94] - 合同负债期末金额425.04万元,占总资产0.40%,较上年末增长321.17%[94] - 境外资产331.22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0.3%[9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生物医药领域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875.1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6.00%,占本期总营业收入83.78%[73] - 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产品销售收入为11,971.35万元,占本期总营业收入72.28%,较上年同期增长120.27%,本期客户289家,较上年同期增加61家[73] - 应用于药企正式生产或三期临床项目的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产品销售收入约7,020.36万元,占本期总营业收入42.39%[73] - 亲和层析介质和离子交换层析介质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9,000.78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37.73%[74] - 色谱分析柱产品上半年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比增长103.76%[74]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从事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研发等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涉及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和体外诊断等领域[26][28] - 公司产品涵盖药物分离纯化、光电、诊断等领域,包括硅胶色谱填料、聚合物色谱填料、间隔物塑胶球、磁珠等多种产品[29][30] - 公司拥有完整的采购、生产、销售和研发体系,采购包括成品及原材料,生产根据库存、销售预测和订单组织,销售以直销为主,研发采取自主研发模式[32][33][34][35][36] - 在生物医药领域,公司从早期研发阶段开始提供分离提纯材料或解决方案,与众多企业形成稳固合作关系[35] - 公司已形成微球合成、功能化和应用技术平台,可实现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的精准制造和多领域应用拓展[36] 行业市场情况 - 色谱技术是现代工业重要的物质分离技术,有制备色谱和分析色谱两大应用方向,生物医药是制备色谱主要应用市场[37][38] - 分离纯化是生物药核心生产环节,普遍占据整个生产成本的一半以上,色谱技术几乎是生物制药分离纯化的唯一手段[38] - 色谱填料/层析介质是液相色谱技术的核心关键,对分离纯化结果和效率至关重要,与下游制药行业息息相关[38] - 全球生物药预计从2019年的2864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456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8%[39] - 中国生物药市场预计2018 - 2023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9.4%,到2023年达到6357亿元规模[39] - 中国PD - 1和PD - L1抑制剂市场2019年达63亿,预计以67.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4年的819亿元规模[39] - 2019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约为705亿元,2014 - 2019复合年增速约为18.64%,预计到2021年规模可达983亿元[43] 公司产品优势 - 公司自主研发的单分散色谱填料/层析介质打破国外垄断并出口,改变中国单向进口局面[44] - 公司间隔物微球产品成为国产化重要突破[44] - 公司体外诊断用微球产品中核酸提取用磁珠扩增产能保障疫情需求,化学发光用磁珠和荧光微球进入客户端验证和小批量应用[44] - 公司可生产粒径变异系数小于3%的硅胶色谱填料[48] - 单分散间隔物聚合物微球粒径分布系数小于4%,平均粒径精确性控制在正负30纳米之间[50] - 导电金球表面化学电镀100纳米左右金属层[50] - 公司突破并掌握微球精准制备底层技术,产品微球粒径分布变异系数可做到3%以下,业内进口产品一般超10%[64] - 基于微球材料底层制备技术优势,公司可提供多种产品,满足不同需求,技术有较强延展性[65] 公司研发情况 - 报告期内新申请发明专利2项,新增授权发明5项,累计申请发明专利79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累计获得发明专利26项[53] - 公司多个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15570万元,本期投入1979.10万元,累计投入8216.70万元[59][60] - 高性能离子交换层析介质研发预计投资2500万元,本期投入326.20万元,累计投入1699.94万元,已进入小规模量产阶段[59] - 全新一代高载量耐碱亲和层析介质研发预计投资1500万元,本期投入126.90万元,累计投入400.62万元,进入中试阶段[59]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本期为112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26.11%,上期数量为101人,占比30.42%[63]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本期为1025.91万元,平均薪酬为10.16万元;上期薪酬合计775.47万元,平均薪酬8.08万元[63] - 研发人员学历构成中,硕士及以上19人,占比16.96%;本科77人,占比68.75%;专科及以下16人,占比14.29%[63]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中,29岁及以下74人,占比66.08%;30 - 39岁34人,占比30.36%;40 - 49岁和50 - 60岁各2人,占比均为1.78%[63] - 荧光编码微球开发中,一维已投产导入市场,二维及磁性荧光编码微球进入研发阶段[60] 公司生产基地及项目进展 - 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和常熟新材料产业园建成合计约3万平方米的研发和大规模生产基地[67] - 50吨产能的琼脂糖和葡聚糖层析介质技改项目完成验证工艺、确定工艺流程图、主要设备选型和厂房改造设计等工作[76] - 三家公司联合租赁苏州工业园区纳米城一幢建筑面积5599平方米的新建大楼[76] 公司销售情况 - 公司主要产品供货周期一般为2周左右[69] - 报告期期末,公司应收账款金额7987.57万元,占本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8.23%;存货账面价值6957.26万元,占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为6.61%[85] - 5月和6月结转销售额占报告期46%,产生大额应收款项[91][93] 公司合作与投资 - 2021年2月公司与西安交大保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技术转让和合作生产协议》[77] - 2021年5月公司与赵光耀博士、江苏集萃分子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纳微生命公司[78] 公司环保情况 - 苏州纳微废水化学需氧量排放浓度46mg/L,核定排放量0.575t,实际排放量6.892t;悬浮物排放浓度26mg/L,核定排放量0.325t,实际排放量2.236t等[110] - 苏州纳微废气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5.32mg/m³,核定排放量0.1541t,实际排放量0.432t;甲醇排放浓度2.5mg/m³,核定排放量0.0312t,实际排放量0.063t等[110] - 常熟纳微废水化学需氧量排放浓度208mg/L,核定排放量3.608t,实际排放量14.467t;悬浮物排放浓度23mg/L,核定排放量0.399t,实际排放量7.885t等[112] - 常熟纳微废气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6.99mg/m³,核定排放量0.658t,实际排放量13.54t;颗粒物排放浓度未检出,实际排放量3.055t等[112] - 公司及子公司常熟纳微被列为重点排污单位,各项污染物排放指标均达标[109] - 报告期内取得2个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批复,重点排污单位之外的子公司也取得2项环评批复并开工建设[117][123] - 公司编制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在当地环保主管部门备案且在有效期内[118] - 公司编制的环境自行监测方案通过地方环保部门审核,监测结果显示各项污染物指标达标[120] - 报告期内公司及重点排污单位之外的子公司均未受到当地环保主管部门行政处罚[121][122] - 公司通过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监督审核结论为推荐保持认证[124] - 公司投资约380万元建设有机溶剂回收利用装置,本报告期实现约700吨有机溶剂回收再利用[125] 公司股份限售与减持承诺 - 中金公司纳微1号员工参与科创板战略配售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自公司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股份限售[128] - 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自公司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之日起24个月内股份限售[128] - 深圳市纳微科技有限公司、江必旺、陈荣姬、苏州纳研等自公司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股份限售[129] - 胡维德、赵顺等自公司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股份限售[129] - 深圳高瓴益恒等7家机构自2019年12月27日起36个月内限售股份[130] - 中金公司纳微1号员工资管计划获配股票限售期为公司上市之日起12个月[132] - 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获配股票限售期为公司上市之日起24个月[133] - 公司部分企业自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