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信特钢(000708) - 2022 Q4 - 年度财报
中信特钢中信特钢(SZ:000708)2023-03-18 00: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简称中信特钢,代码000708,上市于深圳证券交易所[8]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钱刚,注册地址为湖北省黄石市黄石大道316号,办公地址为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长山大道1号中信特钢大楼及湖北省黄石市黄石大道316号[8] - 公司董事会秘书为王海勇,证券事务代表为杜鹤[9]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为深圳证券交易所,媒体包括《中国证券报》等,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公司董事会办公室[10] - 公司组织机构代码为9142000027175201X4[11] - 报告期为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7] 会计师事务所及保荐机构信息 - 公司聘请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会计师事务所,签字会计师为王斌(项目合伙人)、湛宇丰[12] - 公司聘请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五矿证券有限公司为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保荐机构,持续督导期间均为2022年4月15日至2023年12月31日[1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营业收入983.45亿元,较2021年调整后减少0.25%[15]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05亿元,较2021年调整后减少8.64%[15] - 2022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0.96%,较2021年调整后减少5.31个百分点[15] - 2022年末总资产较2021年末调整后增长7.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增长11.18%[15] - 2022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245.78亿、272.44亿、236.89亿、228.34亿元[18] - 2022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9.90亿元,主要因花山厂区退城搬迁验收交付[19] - 2022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1.80亿元,主要是各类政府补贴及递延收益摊销[19] - 2022年再生资源回收奖励涉及金额6382.87万元,因可持续且稳定获得[21] - 2022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91.38%[22] - 2022年会员钢铁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35%,利润总额同比下降72.27%[22]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983.45亿元,同比基本保持稳定,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05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人民币1.41元/股[25] - 特钢行业营业收入983.45亿元,同比下降0.25%,营业成本838.53亿元,同比增长2.10%,毛利率14.74%,同比下降1.96%[42][43] - 2022年销售费用482,565,057.21元,同比降9.30%;管理费用1,406,142,134.36元,同比降10.44%;财务费用348,090,525.79元,同比降26.72%;研发费用3,850,581,622.27元,同比增10.42%[50] - 2022年研发人员数量较2021年增2.18%达3,576人,占比增0.08%至15.39%;研发投入金额增10.42%达3,487,285,312.65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增0.38%至3.54%[51] - 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77,161,916,229.08元,同比降4.41%;流出小计63,727,550,356.07元,同比降6.26%;净额13,434,365,873.01元,同比增5.46%[53] - 2022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188,943,051.82元,同比增223.16%;流出小计4,044,756,647.80元,同比降10.97%;净额-1,855,813,595.98元,同比增51.99%[53] - 2022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3,745,419,630.36元,同比增11.57%;流出小计33,565,950,006.88元,同比增6.46%;净额-9,820,530,376.52元,同比增4.14%[53]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1,721,762,671.97元,同比增225.94%[53] - 2022年其他收益247,080,949.57元,占利润总额2.93%;投资收益-99,819,682.84元,占比-1.18%;信用减值损失145,233,382.94元,占比1.72%[54] - 2022年资产减值损失-642,281,531.49元,占比-7.62%;资产处置收益990,352,955.83元,占比11.75%;营业外收入46,045,406.00元,占比0.55%;营业外支出-79,312,121.33元,占比-0.94%[55] - 2022年末货币资金8,927,882,094.31元,占总资产9.84%;应收账款3,160,927,483.09元,占比3.48%;存货10,767,992,903.66元,占比11.86%[56] - 2022年末固定资产38,953,827,688.53元,占总资产42.91%;在建工程5,522,330,528.10元,占比6.08%;应付债券4,613,047,580.04元,占比5.08%[56] - 应收款项融资价值28.89亿元,金融资产小计价值28.89亿元,金融资产价值变动损益等数据分别为262.05亿元、-243.48亿元、-20.59亿元、26.87亿元[58] - 货币资金期末账面价值2.15亿元、应收票据期末账面价值6.62亿元受限,合计受限资产8.77亿元[59] - 报告期投资额83.10亿元,上年同期投资额80.81亿元,变动幅度2.84%[60] - 2022年可转债募集资金总额49.80亿元,本期及累计使用33.58亿元,尚未使用16.22亿元[6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本年度使用募集资金33.58亿元,累计使用33.58亿元,尚未使用募集资金余额16.22亿元,存放专项账户余额与未使用余额差异4224.66万元[66] - 本报告期公司实现净利润约8533.60万元[69] - 公司募集资金总额50亿元,累计投入49.8亿元[69] - 2022年度母公司实现净利润2,802,012,290.86元,可供股东分配利润5,217,926,336.85元[13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9年公司经营的主营产品类型从合金钢棒材、特冶锻造增加到合金钢棒材、合金钢线材、特种钢板、特种无缝钢管、特冶锻造和合金钢大圆坯等[11] - 公司具备年产1600多万吨特殊钢材料的生产能力[24] - 2022年公司实现钢材销售1518万吨,同比增长4.43%,其中出口159万吨,同比增长20.83%,出口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66%[25] - 2022年公司能源用钢销量突破400万吨,同比增长36.8%[27] - 2022年公司70余个“小巨人”项目全年完成总销量突破500万吨,“两高一特”销量同比增长63%,高强钢同比翻番,航天发动机壳体用钢市场占有率达49%,特种不锈钢增幅18%,高温、耐蚀合金增幅30%[27] - 2022年公司开发新产品252万吨,研发支出38.5亿元,同比增长10.4%[28] - 2022年公司销售总量稳步增长,单月最高销量创历史新高,“小巨人”项目产品销售量超500万吨,外贸出口量同比增长20.83%[33] - 公司可生产3000多个品种、5000多个规格,是全球品种规格最多的特殊钢材料制造企业之一[33] - 2022年公司策划实施30余个“三高一特”重点新产品预研项目,均取得阶段性进展和成果[34] - 合金钢棒材营业收入463.43亿元,同比增长2.37%,营业成本386.97亿元,同比增长7.12%,毛利率16.50%,同比下降3.70%[42][43] - 钢产品销售量1517.82万吨,同比增长4.43%;生产量1611.28万吨,同比增长7.42%;库存量132.33万吨,同比增长26.51%[44] - 焦炭产品销售量15.88万吨,同比增长275.41%;生产量575.91万吨,同比增长16.37%;库存量1.46万吨,同比下降31.13%[44] - 营业成本中原材料金额617.29亿元,占比73.62%,同比增长0.98%;职工薪酬31.85亿元,占比3.80%,同比下降19.34%[45] - 国内市场营业收入878.29亿元,占比89.31%,同比下降2.73%;国外市场营业收入105.16亿元,占比10.69%,同比增长26.66%[42] - 特种无缝钢管营业收入105.57亿元,同比增长10.92%,营业成本87.12亿元,同比增长7.78%,毛利率17.48%,同比增长2.40%[42][43] 公司发展战略及目标 - 公司力争“十四五”期间年度特钢产量超2000万吨,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资产总额超1000亿元,利税总额超130亿元[79] - 公司将调整产品结构,稳固增强特殊钢棒材产品群市场话语权,提升大圆坯与线材等优势品种市场份额[81] - 公司下一步重点发展高温合金、高端工模具钢等“高精尖”领域[82] - 公司以内生增长和外延发展结合,推进产业兼并重组,提升产业规模[83] - 公司加大智能制造投入,推动数字产业与智能制造示范线建设[84] - 公司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培养各类人才,完善绩效管理体系[85] - 2023年公司主要生产经营目标为销售总量1771万吨,其中出口230万吨[86] - 全年目标打造数十个市场占有率大于40%的细分品种、有话语权的行业小巨人产品[87] - 力争完成兴澄特钢精品棒材示范产线、大冶特钢460数字钢管示范产线建设[89] 行业环境及公司应对措施 - 2023年西方发达经济体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预计经济面临“技术性衰退”风险,将推高全球通胀[92] - 我国现有传统转炉、电炉+转炉等企业40余家,且不断有新企业进入,造成钢产能过剩[93] - 公司近几年保持投入高比例研发资本开支,增强了整体竞争力[93] - 新《环保法》等相关法律推进,对企业环保监管力度和标准提高[94] - 能耗双控政策对钢铁行业影响较大,短期政策约束仍然存在[95] - 公司将加强内部管理,通过技术改造提升能源管控能力[95] - 公司将深挖节能空间,优化能源配置和使用,提高能源整体利用效率[95] - 2022年美元持续加息、地缘冲突,世界经济衰退迹象明显,拖累国际钢铁业,钢铁需求下降[96] - 2023年海外经济衰退、中国经济复苏、内需好于外需,预计我国钢材出口难度将加大[96] - 公司在国际市场与大型铁矿石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规避铁矿石波动风险[96] - 公司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可研投资力度,满足高端客户对高附加值和高技术难度产品的需求[96] 公司治理相关信息 - 2022年公司对《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等制度及其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100] - 2022年公司总部及各子公司管理职责明晰,企业管理构架进一步理顺,运作更规范高效[100] - 2022年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无违规买卖公司股票情况[100] - 2022年公司信息披露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无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100] - 2022年公司内幕知情人登记管理规范,无违规泄露内幕信息及违规买卖公司股票情况[100] - 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业务、人员、资产、机构、财务等方面完全分开,具有独立完整业务及自主经营能力[102] - 公司业务系统独立,日常关联交易按市场化原则进行,不存在同业竞争[102] - 公司资产完整,权属清晰,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占用资产损害公司利益情况[102] - 公司建立独立财务核算体系和制度,独立开户、纳税,财务决策依法依规进行[102] - 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89.96%,召开日期为2022年01月26日,披露日期为2022年01月27日[103] - 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90.75%,召开日期为2022年03月31日,披露日期为2022年04月01日[103] - 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93.38%,召开日期为2022年09月01日,披露日期为2022年09月02日[104] - 2022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92.98%,召开日期为2022年10月21日,披露日期为2022年10月22日[104] - 2022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87.73%,召开日期为2022年11月21日,披露日期为2022年11月22日[104] - 2022年第五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88.11%,召开日期为2022年12月22日,披露日期为2022年12月23日[104] - 公司现任及离任董监高期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