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2年6月,并于2009年10月成为第一批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17] - 公司业务布局涵盖轨道交通车辆、电务、工务、供电、运营等专业领域,覆盖国内50多个城市及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17] - 公司推出新能源工程车热管理机组,实现向新能源领域的业务延伸[17] 主营业务与核心竞争力 - 公司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与行业趋势一致[3] - 公司主要业务为轨道交通多种电气化高端装备研发、生产、销售和维护及提供智慧化解决方案[15] 子公司与投资 - 公司全资子公司包括广州鼎汉轨道交通车辆装备有限公司、辽宁鼎汉奇辉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DinghanSMARTRailwayTechnologyGmbH等[6] - 公司控股子公司包括成都鼎汉轨道装备科技有限公司[6] - 公司持有北京中关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25%的股份[6] - 公司下属全资公司包括鼎汉技术(芜湖)集采中心有限公司[6] - 公司下属全资公司包括北京鼎汉轨道交通装备技术服务有限公司[6] - 公司下属全资公司包括北京鼎汉检测技术有限公司[6] 财务表现 - 2022年营业收入为1,269,165,388.76元,同比下降8.15%[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6,418,041.34元,同比下降1,085.56%[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06,753,764.76元,同比下降5,156.82%[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0,133,062.66元,同比下降883.07%[9] - 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3516元/股,同比下降1,084.87%[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15%,同比下降15.49个百分点[9] - 2022年末资产总额为3,437,589,425.53元,同比增长1.19%[1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292,408,683.40元,同比下降13.07%[10]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为10,335,723.42元[13] 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的风险包括宏观经济及行业环境变化带来的下降风险、集团化整合及核心人才流失带来的管理风险、竞争加剧及毛利率降低的风险、应收账款不断增加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国际化发展的风险[3] - 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重大风险[3] 利润分配 - 公司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以558,650,387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0股[3] 行业与市场环境 - 2022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09亿元,投产新线4,100公里,其中高铁2,082公里[36] - 截至202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5万公里,其中高铁4.2万公里[36] - 2022年全国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21条,新增运营里程847公里,新增南通和黄石2个城市首次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3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3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90条,运营里程9,584公里,车站5,609座[37] 产品与解决方案 - 公司地面电源解决方案包括轨道交通信号智能电源系统、轨道交通通信电源系统、轨道交通整合供电电源系统等[19] - 公司站台门系统解决方案国产化率达100%,广泛应用于地铁、城际、高铁、磁悬浮、机场APM线路中[19] - 公司轨道交通制动能量管理系统产品技术成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 - 公司车辆空调系统解决方案包括高铁/动车空调、铁路客车空调、城际动车空调、机车车辆空调、地铁/轻轨空调、单轨车辆空调、有轨电车空调等[20] - 公司车辆辅助电源系统解决方案包括高铁及城际动车组辅助电源系统、城轨车辆辅助电源系统、普铁DC600V电源系统等[21] - 公司车辆特种电缆解决方案覆盖传统动车组车型、“和谐号”动车组、“复兴号”标准动车组、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电动车组、地铁车辆、电力机车以及磁悬浮等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应用市场[22] - 公司轨道交通智慧化解决方案主要分为智慧货运、智慧客运及智慧安全运维三大板块[22] 技术创新与研发 - 公司推出抱闸检测系统,用于监控驼峰待溜放车辆是否处于抱闸状态,融合深度学习、模式识别等技术[25] - 智慧车站解决方案实现“三动”、“四化”、“三统一”的现代化车站生产模式[26] - 智慧安检系统实现违禁品自动识别、违禁品库自主学习、人包自动关联、数据自动联网整合、设备自动检测的5A功能[26] - 智慧安全运维系统包括弓网监测系统、接触网检测系统、接触网巡检系统等,涵盖多种检测技术[27] - 弓网监测系统在接触网带电或不带电状态下,实时动态检测接触网的几何参数、导线磨耗等[27] - 接触网检测系统全天候检测接触网几何参数和弓网关系,如接触线拉出值、导高、弓网接触压力等[27] - 接触网巡检系统采用高清成像技术、图像智能识别技术,实现接触网零部件状态的自动识别[27] - 轨道检测系统采用非接触式在线检测方式,检测轨道几何参数和钢轨轮廓磨耗,生成TQI指数报表[27] - 限界检测系统采用激光雷达测距技术,实现地铁隧道360°全方位立体扫描,获取隧道限界信息[27] - 隧道检测系统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实现对地铁隧道不间断高速、高密度、高精度非接触式检测[27] - 公司采用车地无线协同和云计算一体智能检测架构,提升效率并降低日常检测成本[28] - 公司推出车底智能检测机器人,通过机器视觉和激光扫描技术进行车辆检测[29] - 公司拥有超过300名专业服务人员和14个技术服务与备件中心,提供7*24小时服务[30] -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和“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32] - 公司在中国与德国拥有多个生产基地,采用“自主生产+委托加工”的生产模式[33] - 公司设立区域代表处和主机厂代表处,构建矩阵式网状销售与服务平台[34] - 公司通过德国子公司DinghanSMART与海外业主直接业务合作,拓展国际市场[34] - 公司采用S&OP流程工具和CRM、ERP系统等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进行生产管理[33] - 公司线上服务管理工具“闪服”实现客户需求匹配和服务资源对接[30] - 公司服务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铁城市和18个路局集团公司[30] 市场表现与订单 - 公司2022年新增订单24.08亿元,同比增长58.83%[4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在手订单27.28亿元,同比增长49.64%[47] - 公司2022年完成营业收入126,916.54万元,同比下降8.15%[47] - 公司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641.80万元,同比下降1,085.56%[47] - 公司2022年研发投入11,148.85万元[49] - 公司截至2022年底拥有专利203项,其中发明专利47项,实用新型专利143项,外观设计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241项[49] - 公司信号电源系统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行业第一[47] - 公司中标北京市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站台门设备供货项目,合同金额为93,501,670.00元[48] - 公司车辆空调产品在2022年获得约7亿元城轨车辆空调项目订单[48] - 公司电缆产品在2022年完成多个重大项目交付,包括时速3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等[48] 研发成果与新产品 - 公司研发的适应铁路供电的不间断电源产品通过了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CRCC)/国家铁路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检测[50] - 公司研发完成信号电源网络健康管理系统,已在广州地铁实施应用[50] - 公司站台门系统成功应用在轨道交通“虚拟编组”示范工程项目[50] - 公司推出车底智能检测机器人,实现车辆段对列车日检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检查[51] - 公司推出抱闸检测系统,降低提钩作业人员的工作压力[51] - 公司自主开发的热管理机组在山河智能新一代新能源工程样车上实现装车并通过测试[51] 收入与成本分析 - 公司营业收入合计为1,269,165,388.76元,同比下降8.15%[54] - 公司智慧化解决方案收入为275,742,076.18元,同比下降5.58%[54] - 公司地面电气装备收入为372,607,601.33元,同比下降5.12%[54] - 公司车辆电气装备收入为615,955,861.52元,同比下降5.05%[54]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1,269,165,388.76元,同比下降8.15%[56] - 公司2022年营业成本为880,313,142.40元,同比增加0.05%[56] - 公司2022年毛利率为30.64%,同比下降5.68个百分点[56] - 公司2022年国内市场营业收入为1,161,260,652.71元,同比下降7.73%[56] - 公司2022年海外市场营业收入为107,904,736.05元,同比下降12.40%[56] 销售与生产情况 - 公司2022年轨道交通地面产品销售量同比下降21.42%,生产量同比下降32.44%,库存量同比下降16.29%[57] - 公司2022年轨道交通车辆产品(不含电缆)销售量同比下降22.17%,生产量同比下降17.76%,库存量同比增加68.81%[57] - 公司2022年轨道交通车辆电缆销售量同比增加19.35%,生产量同比增加25.85%,库存量同比下降16.59%[57] - 公司2022年轨道交通智慧化产品销售量同比增加15.90%,生产量同比增加15.90%,库存量无变化[57] 客户与费用分析 - 公司2022年主要销售客户前五名合计销售金额为740,560,696.22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58.57%[61] - 公司2022年销售费用为198,275,909.01元,同比增长12.97%[66] - 公司2022年管理费用为139,870,382.57元,同比增长4.33%[66] - 公司2022年财务费用为65,138,500.03元,同比下降9.39%[66] - 公司2022年研发费用为75,941,964.72元,同比增长22.23%[66]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专利203项,其中发明专利47项,实用新型专利143项,外观设计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241项[66] 研发进展 - 公司已完成锂电储能系统开发,实现锂电充放电自适应管理,自主消防,以铁标为准绳,更适应轨道交通运行环境[67] - 公司已完成核心模块TH5、TU2、TD1等模块优化开发,优化系统辅助电源等板件,进行输入切换单元、输出插框优化,进行系统锂电池适配[67] - 公司已完成新型充电机(SMART charger)开发,2023年5月开始第一批交付,为车辆客户提供一款免维护低噪音自然冷却的充电机[68] - 公司已完成新型低功率辅助逆变器(SMART converter LIGHT)开发,2023年3月交付第一批,为轻轨/有轨电车提供一款以自然冷却为主的产品[68] - 公司已完成综合直流系统样机测试和系统联调,提高列车辅助电源转换效率约10%、降低列车重量约3吨、提高列车供电系统可靠性[69] - 公司新获得专利共20项,新增软件著作权共20项[71][72] - 新能源工程车及电池热管理系统已完成装车试验验证,开发一款电池热管理冷水机组[70] - 空调控制器统型及优化已完成第1版打样测试,并制定初版工装方案[70] - 铁路货场平过道自动化安全防护系统(平安门)处于标准化试产阶段[70] - 抱闸检测系统已经完成开发,处于试点验证阶段,目前同时在多个铁路局进行试点验证[71] - 车辆PIS系统用屏蔽双绞式以太网电缆处于装车试用阶段[71] - 多功能车辆总线电缆处于试制阶段[71] 社会责任与公益 - 公司在江西财经大学设立“鼎汉奖学金”,帮助品学兼优、家境贫寒的在校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178] - 公司党支部积极参与“爱在蓝天下”公益捐赠、社区环保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活动[178] 公司治理与管理 - 公司2022年共召开股东大会2次,均使用网络投票表决和现场投票表决相结合的形式召开[118] - 公司董事会共有董事8名,其中独立董事3名,报告期内共召开了5次会议[120] - 公司监事会设监事5名,其中职工监事2名,报告期内共召开了4次会议[121] - 公司已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高管人员薪酬与企业经营目标和个人绩效挂钩[122] - 公司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制度》规定,加强信息披露事务管理[124] - 公司治理的实际状况与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治理的规定不存在重大差异[126] - 公司在业务、资产、人员、机构和财务等方面与控股股东及其关联企业相互独立[127] 股东与高管变动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报告期内无股份增减变动[130][131][132] - 公司报告期内存在任期内董事、监事离任的情况[132] - 公司原独立董事李炜文先生因工作职务调整辞职[133] - 赵舸先生于2022年10月26日被聘任为副总裁[133] - 顾庆伟先生现任公司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134] - 张雁冰先生现任公司第六届董事会副董事长、副总裁[134] - 吕爱武先生现任广州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任公司第六届董事会董事[134] - 左梁先生现任广州工控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支部书记,同时任公司第六届董事会董事[134] - 梁春华先生现任广州广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同时任公司第六届董事会董事[134] -
鼎汉技术(300011) - 2022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