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简称迪安诊断,代码300244,法定代表人陈海斌[31] - 公司注册地址为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金蓬街329号2幢5层,邮编310030[31] - 公司办公地址为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金蓬街329号,邮编310030[31] - 公司国际互联网网址为http://www.dazd.cn/,电子信箱为zqb@dazd.cn[31] - 董事会秘书为沈立军,证券事务代表为祝迪生[32] - 公司选定的信息披露媒体为《证券时报》《证券日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33] - 登载年度报告的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网址为http://cninfo.com.cn[33] -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公司证券事务部[33] - 公司聘请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为会计师事务所,中信建投证券为保荐机构[36] 财务数据 - 2020年公司总营业收入106.49亿元,同比增长25.98%;剔除商誉影响,实际归母净利润12.5亿元;诊断服务收入50.82亿元,同比增长61.99%;自产产品收入3.76亿元,同比增长214.54%[4] - 截至2020年底,公司营业收入增长22倍,净利润增长19倍,员工人数增长6倍至9300人;特检业务收入从6000万元增长到10亿元,自产产品业务收入从0增长到3.76亿元[8] - 2020年营业收入106.49亿元,较2019年增长25.98%[37] - 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3亿元,较2019年增长131.20%[37] - 2020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47亿元,较2019年增长220.21%[37] - 2020年末资产总额123.99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15.34%[37] - 2020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6.98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17.92%[37] - 2020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5.33亿元、29.41亿元、29.99亿元、31.77亿元[38] - 2020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6343.57万元[43] -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6.49亿元,同比增长25.98%,归母净利润8.03亿元,同比增长131.20%[60] -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6.49亿元,同比增长25.98%,归母净利润8.03亿元,同比增长131.20%[75] - ICL检验服务总收入48.2亿元,同比增长62.31%,34家ICL实验室实现盈利[82] - 自有产品业务收入3.76亿元,同比增长214.54%,渠道产品业务收入56.56亿元,同比增长5.6%[91] - 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合计106.49亿元,同比增长25.98%[110] - 服务业收入48.18亿元,同比增长62.31%;商业收入63.49亿元,同比增长11.37%[110] - 诊断服务收入50.82亿元,同比增长61.99%;渠道产品收入56.56亿元,同比增长5.61%;自产产品收入3.76亿元,同比增长214.54%[110] - 华东地区收入59.52亿元,同比增长28.22%;华北地区收入13.37亿元,同比增长28.47%;东北地区收入3.58亿元,同比增长68.42%[110] - 服务业毛利率50.83%,同比增加11.10%;商业毛利率25.86%,同比减少1.28%[113] - 诊断服务毛利率48.95%,同比增加9.98%;渠道产品毛利率25.06%,同比减少1.53%[113] - 华东地区毛利率34.14%,同比增加5.70%;华北地区毛利率45.31%,同比增加3.08%;西北地区毛利率31.53%,同比增加1.90%[113] - 诊断产品销售量为56.56亿元,同比增长2.81%;库存量为9.34亿元,同比减少21.64%[114] - 服务业营业成本23.69亿元,同比增长37.76%,其中试剂成本15.52亿元,同比增长22.45%[115] - 商业营业成本为47.07亿元,较去年增长17.21%[119]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为3.21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为3.02%[121]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为35.74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为63.85%[121] - 销售费用为9.66亿元,同比增长27.03%;管理费用为7.66亿元,同比增长14.77%;财务费用为1.96亿元,同比下降6.15%;研发费用为3.19亿元,同比增长50.58%[125] - 2020年研发人员数量926人,占比9.96%,研发投入金额319,256,862.20元,占营业收入比例3.00%[136] - 2020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10,569,755,037.51元,同比增长17.56%,净额1,547,226,992.61元,同比增长220.21%[142] - 2020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1,014,497,730.35元,同比增长110.00%,净额 -820,737,575.24元,同比增长240.12%[142] - 2020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4,268,673,536.72元,同比增长64.51%,净额 -256,369,549.03元,同比减少62.09%[142] - 2020年末货币资金1,743,032,000.42元,占总资产14.06%,较年初比重增加1.90%[146] - 2020年末应收账款4,529,898,763.28元,占总资产36.54%,较年初比重增加5.64%[146] - 2020年末长期股权投资1,287,691,270.36元,占总资产10.39%,较年初比重增加2.22%[146] - 2020年末短期借款2,427,939,084.64元,占总资产19.58%,较年初比重增加4.42%[146]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含衍生金融资产)期初数为293,243,732.08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6,032,812.25元,本期购买金额为33,091,480.00元,本期出售金额为32,104,097.81元,期末数为310,263,926.52元[150] - 金融负债期初数为0.00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 - 18,618,429.44元,期末数为 - 18,618,429.44元[150] - 报告期投资额为493,718,649.01元,上年同期投资额为5,900,000.00元,变动幅度为8,268.11%[151]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其他金融资产初始投资成本为293,243,732.08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6,032,812.25元,报告期内购入金额为33,091,480.00元,报告期内售出金额为32,104,097.81元,期末金额为310,263,926.52元[157] - 2018年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106,197.6万元,本期已使用募集资金总额为9,883.51万元,已累计使用募集资金总额为25,952.58万元,尚未使用募集资金总额为80,245.02万元[158] - 2018年非公开发行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1,061,976,009.60元[161] - 本报告期内投入募投项目资金总额为98,835,074.37元,已累计投入募投项目资金总额为259,525,790.17元[161] - 承诺投资项目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为106,197.6万元,本报告期投入9,883.51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25,952.58万元[163] - 诊断业务平台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承诺投资51,156.62万元,截至期末投资进度为29.47%[163] - 冷链物流中心仓储设备技术项目承诺投资19,932.22万元,截至期末投资进度为1.89%[163] - 医疗诊断数据存储分析应用项目承诺投资20,856.8万元,截至期末投资进度为49.64%[163] - 诊断试剂产业化项目承诺投资14,251.96万元,截至期末投资进度为1.01%[163] 业务布局与服务 - 公司在全国布局40家连锁化实验室,为超20000家医疗机构、3亿人提供服务[5] - 中游拥有38家ICL和2家CRO实验室,营销网络覆盖中国大陆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5] - 可开展2600项检测项目,为超20000家医疗机构和3亿人提供服务,最高检测数日866114例[71] - 95%以上标本实现省内12小时和跨省36小时送达,80%报告单可在24小时内送达[71] - 检验过程累计10PB医疗大数据[71] - 公司形成32家中心实验室、6家区域实验室、500余家合作共建实验室规模,一级及其他医疗机构客户数占68%、收入占49%,二级及以上医院客户数占32%、收入占51%[83] - 合作共建的3家二级医院通过ISO15189认可现场评审[84] - 新增5家省外精准中心,累计20家精准诊断中心,7家实现盈利,开展学术论坛100余场,新开发检验项目116项,特检业务收入占比超35%[86] - 总部实验室通过CAP认证评审,2家实验室新获ISO15189证书,5家通过定期监督评审,10家通过复评审,累计21家通过ISO15189认证,4家获CAP认证[87] - 公司渠道网络覆盖16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代理近千个产品,三级医院客户占比超60%[94] - 迪安健检实现收入1.4亿元,推出“晓飞检”线上2C居家检测品牌,开发19个产品上线[98] - 迪安司法鉴定实现收入1.16亿元,新增虚拟解剖技术,测谎和诈病两个研究中心[98] - 上海观合实现收入0.8亿元,新设无锡观合医学检验所,累计为近300个I - IV期药物临床试验提供检测服务[99] - 深海冷链物流覆盖260个城市,完善系统提升数字化运营管理模式[99] 新冠相关业务 - 截至目前核酸检测量累计约5000万人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在线预约服务”检测量40多万例[7] - 疫情投入8支研发团队、600名PCR技术人员、2000多名配送人员,全国日均最高检测量达60万例,累计核酸检测超2500万人份[78] - 3款新冠检测相关试剂盒获欧盟CE认证,1款获国内唯一一张5年期认证[78] - 线下设382个采样点,覆盖全国100个城市,完成超近40万人份预约量检测[78] - 2021年3月,公司子公司研制的新冠检测产品获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40] 产品研发与创新 - 近一年内凯莱谱完成数亿元两轮融资;去年12月迪谱自产产品DP - TOF飞行时间质谱检测系统获批国内首款通用型核酸质谱;今年3月迪安生物新型冠状病毒2019 - 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正式获证[6] - 公司以研发驱动技术创新,依托临床质谱和分子诊断两大技术平台,开发及升级疾病解决方案[60] - 公司已完成3大生产线布局,取得三类注册证4项,二类注册证4项,一类备案产品50个[65] - 自有产品新增2个3类证书、4个二类证和16个一类证书[91] - 凯莱谱完成第二轮市场化融资,3个二类试剂盒上市,多个在研产品进展顺利[92] - 迪谱诊断国产DP - TOF飞行时间质谱检测系统获注册证,启动药物基因组检测试剂盒临床注册并达成战略合作[92] - 迪安生物挺进国内市场,已取得三类注册证4项,二类注册证1项,一类备案产品38个[93] - 公司在2020年新注册了淋球菌等核酸检测试剂盒、25 - 羟基维生素D检测试剂盒等医疗器械[105] - 公司基于生物质谱和定量PCR平台完成微生物耐药数据库的构建等工作[126] - 公司完成10余项分子诊断技术和相关产品开发,申请5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项国际发明专利,获得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7] - 公司基于MassARRAY核酸质谱技术平台开发20余项药物基因组学、遗传性疾病相关基因检测方法[130] - IrisLIMS平台可实现实验室标准化业务管理等功能,有多种定制化部署版本[131] - 大供应链项目可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实现系统间数据交互、共享[132] - 云检验1.0版本在新冠筛查业务中发挥作用,目前在持续迭代[133] - 截止2020年末,公司已取得三类注册证4项,二类注册证4项,一类备案产品50个,有1个三类诊断产品进入注册程序[140] 公司战略与规划 - 公司新五年战略定位是成为“医学诊断整体化解决方案的提供者”,明确从普检到特检,再到To C业务的三条成长曲线[13] - 2021年公司聚焦五大任务:推进特检业务、保持自产产品高速增长、落实“大区制”管理机制、落实质量管理提升计划、探索布局“健康驿站”及To C晓飞检项目[14] - 公司开创“三好模式”,邀请黄柏兴担任CEO完善战略和提升组织建设[12] - 公司将推进“产品服务化,服务产品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借力“数字化”驱动赋能“健康中国2030”建设[13] - 推出五年战略规划,聚焦综合精细化服务,推动链条式高质量发展[76] - 2020年推出新的五年战略规划,定位为医学诊断整体化解决方案提供者[196] - 加强组织力和人才队伍建设,坚持
迪安诊断(300244) - 2020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