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业绩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18.08亿元,同比增长27.04%[20]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7亿元,同比增长43.98%[20] - 2022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74.03%[20]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93亿元,同比增长150.73%[20] - 2022年末资产总额54.09亿元,同比增长15.01%[20] - 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3.44亿元,同比增长6.48%[20] - 2022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4.04亿、3.58亿、5.07亿、5.39亿元[22] - 2022年第一至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228.53万、6503.75万、6652.33万、7351.53万元[22] - 2022年第一至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6630.64万、1.55亿、8309.89万、1.89亿元[22] - 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3253.57万元,较2021年的4835.73万元有所下降[24] -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0,827.38万元,同比增长27.04%;营业利润28,066.31万元,同比增长40.85%;利润总额28,233.05万元,同比增长41.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736.14万元,同比增长43.98%[42] - 国内产品销售收入较上年增长25.90%,出口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2.29%,国内产品销售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66.49%,出口产品销售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33.51%[42] - 为新能源车配套的产品销售额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为21.15%,同比提升10.23个百分点[43] - 锥齿轮类、结合齿类、差速器总成、其它产品、其他业务销售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6.52%、10.57%、16.32%、23.86%、2.73%[43] - 2022年营业收入18.08亿元,同比增长27.04%,电动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7.78%[57] - 2022年国内产品销售11.70亿元,同比增长25.90%,出口产品销售5.89亿元,同比增长32.29%[58] - 2022年乘用车业务(燃油车)销售量4992.81万件,同比增长4.55%,电动车业务销售量465.16万件,同比增长115.35%[61] - 2022年公司合计销售量5533.29万件,同比增长8.92%,生产量5615.34万件,同比增长10.64%[62] - 2022年乘用车业务(燃油车)制造成本9.97亿,占比77.08%,同比增11.65%;乘用车业务(电动车)制造成本2.79亿,占比21.58%,同比增151.09%;商用车/高端农机业务制造成本1740.79万,占比1.35%,同比降20.93%[64]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8.71亿,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48.15%;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3.78亿,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48.66%[65][66] - 2022年销售费用986.82万,同比降0.56%;管理费用1.29亿,同比增24.83%;财务费用142.06万,同比降95.81%;研发费用1.02亿,同比增39.22%[67] - 2022年研发人员340人,占比16.18%;研发投入金额1.02亿,占营业收入比例5.65%,资本化研发支出占比0%[68][69] - 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18.79亿,同比增31.06%;经营活动现金流出13.86亿,同比增12.0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93亿,同比增150.73%[71] - 2022年末货币资金7.18亿,占总资产13.27%;应收账款4.05亿,占总资产7.48%;存货4.92亿,占总资产9.10%;固定资产21.10亿,占总资产39.02%[73] - 2022年末在建工程6.42亿,占总资产11.87%,因募投项目、新能源项目投入增加;短期借款11.39亿,占总资产21.05%,因美元未结汇及销售规模扩张[73] - 2022年末长期借款6443.20万,占总资产1.19%,因偿还项目贷款;受限货币资金3.28亿,受限应收票据212.29万[73][74] - 公司除7.48万银行存款业务冻结金额外,无抵押或境外受限款项[75] - 报告期投资额为896,666,195.01元,上年同期为525,812,709.27元,变动幅度为70.53%[76] 利润分配 - 公司拟以472,503,526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25元[6] - 每10股派息1.25元(含税),分配预案股本基数472,503,526股,现金分红59,062,940.75元[140] - 现金分红总额占利润分配总额比例为100%[140] - 公司最近三年(2020 - 2022年)累计现金分红达13,500.06万元[162] 项目进展 - 2022年公司新立项新产品项目46项,完成样件提交/小批量试生产项目68项,实现批产新项目16项[33] - 天津工厂一期正常运营,二期项目厂房主体建设基本完成,已投入部分设备进行产能提升[34] - 重庆工厂按计划落实技术改造和产能提升,整体运营基本符合预期[35] - 宁波工厂产销与上年基本持平,新项目开发有序推进,新工厂建设工程已完成预验收[35] - 2022年锥齿轮类产量3964.67万个,同比增长5.27%;销售量3871.38万个,同比增长2.73%[35] -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关键零部件生产项目已开工建设,部分厂房完成封顶,部分设备进场安装[43] - 新能源汽车电驱传动部件产业化项目已投入资金21,094.12万元,新投建生产线开始释放产能[44] - 报告期内新立项新产品项目46项,样件开发阶段项目14项,完成样件提交/小批试生产项目68项,实现批量生产项目16项[45] - 宁波工厂新立项新产品项目18项,样件开发阶段项目16项,完成样件提交/小批试生产项目12项[46] - 宁波工厂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关键零部件制造项目本报告期投入37,428,931.90元,截至报告期末累计实际投入178,008,771.64元,项目进度80.91%[79] - 2020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100,800万元,已累计使用28,816.70万元,尚未使用38,847.97万元[80] - “年产2万套模具及150万套差速器总成项目”已投入30,205.30万元,进度78.95%[80] -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关键零部件生产项目”已投入11,320.21万元,进度29.37%,因江苏省全省土地规划调整实施进度略有延后[80][81] - 偿还流动资金贷款22,222.96万元,进度99.56%[80] - 截至2020年11月27日,“年产2万套模具及150万套差速器总成项目”自有资金先期投入及置换金额为3,048.85万元[81] 公司定位与发展战略 - 公司产品为众多车企配套,是国内乘用车精锻齿轮细分行业龙头企业[33] - 公司将拓展新能源电动车和轻量化领域新客户新产品,布局海外生产基地[33] - 2023年公司经营计划目标为销售收入同比2022年不低于20%的增长[93] - 公司将继续拓展新能源车差速器总成及零件等业务,积极拓展汽车轻量化铝合金零件精锻成形技术及其业务[90] - 公司将大力开发和拓展商用车电磁阀,氢能源汽车电磁阀等配套业务[92] - 公司将紧抓战略并购发展机会,扩大市占率,开发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业务[92] - 2023年公司将加快新能源电动车产品和轻量化铝合金零件市场的开发[94][95] - 2023年公司要弥补瓶颈产能,丰富研发试验装备,推进项目持续改进和提质降本增效[96] - 2023年公司将推进实施智能化制造,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97] - 公司将积极寻求对外投资合作机会,扩大海外市场市占率[98] - 2023年公司将推进泰国工厂建设,同步考虑北美和欧洲生产基地规划以获更多出口项目[99] 风险与应对 - 国内整车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或使公司产品业务毛利率下降,公司将加强管理和研发提升竞争力[100] - 公司出口收入占总收入比超30%,汇率波动影响大,已建立价格调整机制并跟踪汇率走势[101][102] - 公司多地总资产规模和产能扩张或带来管理风险,将完善组织、优化人力、加强人才建设[103] 公司治理 - 报告期内公司健全完善《公司章程》和内控制度,治理情况基本符合相关要求[106] - 公司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3人,下设四个专门委员会[109][110] - 公司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其中1名为职工代表,依法行使监督权[111] - 2021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48.49%,召开及披露日期均为2022年05月20日[115] - 报告期内董事、监事及高管薪酬已全额支付,合计480.33万元[128] - 报告期内董事会召开6次会议,董事均积极出席,无连续两次未亲自参加董事会会议情况[128][129] - 报告期内审计委员会召开4次会议,审议多项审计相关报告和计划[132][133] - 战略委员会于2022年4月26日审议通过《公司2022年经营计划》和《未来发展规划》[133]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于2022年4月26日审议通过《2022年度高级管理人员薪酬考核分配方案》[133] - 提名委员会于2022年4月26日审议通过公司及子公司管理人员人事任免方案[133] - 监事会对报告期内监督事项无异议,未发现公司存在风险[134] 人员情况 - 公司员工总数2101人,新招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69人[49] - 夏敏任太平洋精锻科技(上海)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公司市场营销副总监[120] - 郭民任泰州光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还在多家公司任职[120][126] - 谢谈现任中国机械总院集团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中心特聘专家[121] - 王长明自2018年至今担任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122] - 任德君任公司监事会主席、总经理助理等职[123] - 董义任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还在江苏大洋投资有限公司任董事[125][126] - 关鑫任公司副总经理,曾服务于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等[125] - 林爱兰任公司财务总监,兼任多家公司职务,还在江苏大洋投资有限公司任董事[125][126] - 夏汉关、朱正斌、赵红军、董义、林爱兰在江苏大洋投资有限公司任职[126] - 郭民、董义、夏敏在其他单位任职并涉及报酬情况[126] - 报告期末母公司在职员工数量为1052人,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数量为1049人[135] - 报告期末在职员工和当期领薪员工均为2101人,需承担费用的离退休职工80人[136] - 生产、销售、技术、财务、行政人员分别为1557、32、340、30、142人[136] - 本科、硕士、博士、大专学历、大专以下学历员工分别为495、22、3、591、990人[136] - 报告期内开展培训超570项,涉及战略、生产等多方面[139] 内部控制 - 公司按规定对内部控制体系持续改进优化,防范经营风险[142] - 内控评价报告于2023年4月22日在巨潮资讯网披露[145] -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资产和营收占比均为100%[145] - 公司修订多项制度规范子公司运营、投资等方面[144] -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以营业收入、资产总额为定量指标,错报金额小于营业收入1%或资产总额0.5%为一般缺陷,超过营业收入1%但小于2%或资产总额0.5%但小于1%为重要缺陷,超过营业收入2%或资产总额1%为重大缺陷[146] - 财务报告重大缺陷、重要缺陷数量均为0个,非财务报告重大缺陷、重要缺陷数量也均为0个[146] - 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意见类型为标准无保留意见,非财务报告不存在重大缺陷,与董事会自我评价报告意见一致[152] 环保情况 - 公司及其子公司不属于重点排污单位,报告期内未因环境问题受行政处罚[154] - 江苏公司及子公司、天津公司、重庆公司均建有污水处理设施且正常运行,废气排放执行相应标准[154][155] - 江苏公司及子公司、天津公司、重庆公司建设项目按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156] - 江苏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于2022年6月修订备案,江苏子公司于2021年9月修订备案,天津公司于2021年7月完成备案[157] - 重庆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正编制中[158] 信息披露与会议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召开1次股东大会、6次董事会、5次监事会,发布4项定期报告、127项临时公告[161] 社会责任 - 报告期内向姜堰红十字会捐资助学300万元,向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捐赠“精锻科技励才奖学金”3万元,继续在华中科技大学每年捐赠5万元设奖学金(2020 - 2029年),向三水经济合作社捐赠8万元[163] 承诺履行 - 江苏大洋投资有限公司2020年11月26日所作股份限售承诺已履行完毕,承诺认购
精锻科技(300258) - 2022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