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诉讼与收购事项 - 2018年公司被牵扯进41宗诉讼、仲裁案件,涉及标的额达26.86亿[2] - 董事长和陈根荣以个人名义出资2亿元,收购浙江金盾消防器材有限公司[2] - 公司于2017年11月收购四川同风源51%股份[19] - 浙江金盾风机拟收购浙江红相科技87.50%股份以及江阴市中强科技95.00%股权[164] 研发投入与成果 - 2018 - 2022年期间,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均达到营业收入6%以上[2] - 截至目前,公司已取得100余项专利和专有技术,其中发明专利18项[2] - 2022年公司攻关取得“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领域的减振降噪关键共性技术[3] - 2022年公司研制的“特种装备用应急排风机”产品被评为“浙江省装备制造业国内首台(套)产品”[3] - 公司国内首创的隧道空气净化系统处理PM2.5等固体颗粒物的净化率高达98%,处理NO₂等有害气体净化效率达95%,居国际先进水平[18] - 公司2022年攻关取得“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领域的减振降噪关键共性技术,“特种装备用应急排风机”被评为2022年度“浙江省装备制造业国内首台(套)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8] - 公司拥有100多项专利技术,多个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二等奖[17] - 公司完成国家重大专项CAP1400非能动核电站安全壳循环冷却机组的研制项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18] - 公司“地铁隧道智能通风系统”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隧道空气净化系统填补国内隧道空气净化领域空白[18] - 公司技术团队研发的数字风机和物联网系统,具备早期预警和故障诊断功能,可提高产品可靠性、降低运行损耗[18] - 公司金盾股份 - 浙江大学技术研发中心专注重大国防装备通风设备关键技术攻关,取得显著进展[17] - 公司及子公司已累计拥有100多项专利技术,其中发明专利18项[23] - “三代核电站环境控制系统装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 - 2022年研发人员数量89人,较2021年减少5.32%;研发人员数量占比22.19%,较2021年减少2.23%[32] - 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2022年26,126,828.91元、2021年38,287,874.87元、2020年70,215,895.26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6.13%、7.81%、9.57%[32] 公司战略与计划 - 2023年公司以“聚焦军民融合、智创金盾未来”为发展战略[3] - 2023年公司发展战略为“聚焦军民融合、智创金盾未来”,坚持“轨道交通 + 军工核电”两大发展路线[46] - 未来三到五年公司将继续致力于EC风机多品种的研发[46] - 公司将实施以ERP/MES为核心的信息化系统,推进“降本控费”[46][47] - 公司将推行质量责任制,开展“质量月”宣传活动,提升质量管理能力[4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营业收入426,552,037.62元,较2021年减少13.02%[10]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505,754.65元,较2021年增长149.38%[10]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4,801,489.17元,较2021年增长380.58%[10]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6,343,212.30元,较2021年增长641.15%[10] - 2022年末资产总额1,436,177,959.74元,较2021年末增长8.52%[10] - 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904,989,139.10元,较2021年末增长1.60%[10] - 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小计为 -21,255,867.58元,合计为 -21,295,734.52元[13] - 2022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76,671,142.37元、147,066,029.36元、89,146,539.05元、113,668,326.84元[10] - 2022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8,050,212.49元、4,074,913.40元、3,750,373.76元、 -22,369,745.00元[10] - 2022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 -4,373,676.50元、17,868,789.57元、 -28,247,373.86元、71,095,473.09元[10] - 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4.27亿,较上年减少0.64亿[24]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50.58万元,较上年-2735.34万元上升4085.91万元[24] - 2022年应收账款回款情况良好,信用减值损失计提数较上年同期下降1276.34万元[24] - 2022年资产减值损失计提数较上年同期下降1067.71万元,剔除红相科技影响后,较上期减少512.54万元[24] - 2021年红相科技因处置产生555.17万元存货跌价准备,上期大江东项目存货跌价损失361.60万元,本期无新增合同履约成本跌价[24] - 上期确认赵信远案计提预计负债4015.22万元(含利息),2022年子公司中强科技清算过程中诉讼案件计提预计负债3074.39万元,较上期减少940.83万元[24] - 2022年营业收入426,552,037.62元,较2021年的490,417,974.45元减少13.02%[25] - 2022年销售费用26,664,373.13元,同比减少39.07%;管理费用42,093,587.53元,同比增加18.79%;财务费用 -734,900.91元,同比减少133.99%;研发费用26,126,828.91元,同比减少31.76%[31] - 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654,080,867.28元,同比减少17.44%;现金流出小计597,737,654.98元,同比减少25.53%;现金流量净额56,343,212.30元,同比增加641.15%[33] - 2022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59,926,841.42元,同比减少58.37%;现金流出小计22,330,931.35元,同比减少91.15%;现金流量净额37,595,910.07元,同比增加134.70%[33] - 2022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1,633,010.00元,同比减少58.62%;现金流出小计50,631,224.86元,同比减少46.92%;现金流量净额 -28,998,214.86元,同比增加32.72%[33]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65,032,352.23元,同比增加140.01%[33] - 2022年投资收益 -253,529.35元,占利润总额比例 -1.5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1,837.95元,占利润总额比例 -1.82%;资产减值 -706,639.46元,占利润总额比例 -4.25%;营业外支出31,452,982.91元,占利润总额比例189.17%[35] - 2022年末货币资金19,261.60万元,占总资产13.41%,较年初比重增加2.53%,主要因赎回短期理财产品[36] - 2022年末交易性金融资产160.67万元,占总资产0.11%,较年初比重减少4.12%,系赎回短期理财产品所致[36] - 2022年末存货34,612.59万元,占总资产24.10%,较年初比重增加5.13%,因子公司项目施工未完工结算使合同履约成本增加[36] - 2022年末合同负债20,982.32万元,占总资产14.61%,较年初比重增加8.72%,因未结算项目多预收工程款多[36] - 2022年末长期借款1,200.92万元,占总资产0.84%,年初为0,因购置设备增加银行借款[36] - 截至报告期末,受限资产合计181,217,788.82元,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等[38] - 2017年定向增发募集资金98,510.189万元,累计已使用95,352.46万元,变更用途比例77.67%[40] - 2022年实际使用募集资金89万元,收到利息收入净额70.44万元,累计收到利息收入净额1,859.99万元[4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余额5,017.63万元,拟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41] - 2021年度母公司净利润为-3978.24万元,可供分配利润为-14.78亿元;合并报表可供分配利润为-14.58亿元,不派现、不送股、不转增[81] - 2022年度母公司净利润为-39.55万元,可供分配利润为-14.78亿元;合并报表可供分配利润为-14.45亿元,不派现、不送股、不转增[8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通风系统行业2022年营业收入364,061,356.30元,占比85.35%,较2021年减少5.74%[25] - 建筑安装行业2022年营业收入61,732,557.10元,占比14.47%,较2021年减少9.08%[25] - 国内销售2022年为426,401,290.10元,占比99.96%,较2021年减少12.71%;国外销售2022年为150,747.52元,占比0.04%,较2021年减少92.18%[26] - 通风系统行业销售量2022年为34,681台/套,较2021年的38,066台/套减少8.89%;生产量2022年为34,716台/套,较2021年的38,372台/套减少9.53%;库存量2022年为837台/套,较2021年的802台/套增加4.36%[26] - 通风系统行业2022年直接材料成本150,094,267.36元,占营业成本54.74%,较2021年减少2.80%[28] - 通风系统行业2022年人员工资成本18,210,191.18元,占营业成本6.64%,较2021年增加21.28%[28] - 建筑安装业2022年人员工资成本30,910,845.40元,占营业成本67.97%,较2021年减少17.53%[28] - 电力设备制造业和其他制造业因相关子公司出售或停产,2022年业务收入和成本均为0[26][27][28] 公司运营与管理 - 2022年公司实施首次员工持股计划[3] - 2022年公司完成生产车间升级改造,引进自动化生产设备[3] - 公司计划2023年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5] - 公司产品已成功应用于近300多项国内外地铁、隧道工程,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17] - 公司是我国通风系统行业标杆,在轨道交通和军工核电领域竞争力强,处于行业领先地位[16] - 公司作为行业首批取得核安全局颁发的核级风机、风阀设计和制造许可证的企业之一,核电产品安全运行在多个国内外核电项目[18] - 2022年9月23日,公司完成非主要子公司金盾科技的清算注销手续[29]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125,092,366.67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29.33%[31]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91,060,374.79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25.84%[31] - 公司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第一大股东为王淼根[56] - 公司主要从事高端智能通风系统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56] - 公司已建立以股东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为决策机构、监事会为监督机构、经营管理层为执行机构的组织架构体系[57] - 2020年9月4日,深交所对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淼根、财务总监何鹏程公开谴责,对时任董事黄红友通报批评[67] - 公司董事、监事报酬由股东大会决定,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由董事会决定[69] -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报酬依据公司盈利、职责履行及年度绩效完成情况综合确定[70] - 公司报告期内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报酬合计422.75万元[71] - 董事长王淼根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59.15万元[71] - 董事兼副总经理陈根荣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59.15万元[71] - 董秘兼副总经理管美丽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39.76万元[71] - 财务总监何鹏程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39.93万元[71] - 2022年1月25日第四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多项议案[71] - 2022年4月26日第四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多项议案[71] - 2022年公司共召开董事会会议5次,审议议案28项[73] - 报告期末母公司在职员工362人,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3
金盾股份(300411) - 2022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