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利润分配预案以305,248,564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20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0股[8] - 2022年营业收入19.04亿元,较2021年的16.79亿元增长13.40%[25]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7亿元,较2021年的0.65亿元增长344.39%[25]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0.55亿元,较2021年的0.53亿元下降204.26%[25]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0.17亿元,较2021年的0.12亿元下降240.89%[25] - 2022年末资产总额21.56亿元,较2021年末的24.15亿元下降10.75%[25] - 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4.64亿元,较2021年末的9.90亿元增长47.86%[25] - 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1.00元/股,较2021年的0.23元/股增长334.78%[25] - 2022年稀释每股收益1.00元/股,较2021年的0.21元/股增长376.19%[25] - 2022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4.08%,较2021年的6.75%增长17.33%[25] - 2022年营业收入扣除金额270.95万元,扣除后金额19.02亿元[26] - 2022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357,986,955.05元,2021年为 - 1,131,632.99元,2020年为 - 1,398,974.10元[31] - 2022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28,502,305.59元,2021年为15,944,568.35元,2020年为11,486,321.69元[31] - 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90,434.09万元,同比增长13.40%;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8,684.30万元,同比上涨344.3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5,488.14万元,同比下降204.26%[71] - 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2022年净利润影响金额约为34,172.44万元,主要是转让控股子公司东莞硅翔31%股权取得投资收益和剩余股权重新计量利得[71] -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0,434.09万元,同比增长13.40%,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8,684.30万元,同比上涨344.39%[93] - 转让东莞硅翔31%股权,作价40,920.00万元,此事项影响投资收益约36,007.01万元[93][95] - 2022年研发费用支出12,095.63万元,较上年增长52.82%,占营业收入比例6.35%[96] - 2022年水冷行业收入534,825,899.62元,占比28.08%,同比-36.73%;新能源汽车行业收入1,369,514,976.77元,占比71.92%,同比64.22%[101] - 2022年直流水冷产品收入59,513,168.40元,占比3.13%,同比-85.62%;动力电池热管理产品收入697,761,703.87元,占比36.64%,同比49.49%[101] - 2022年境内收入1,895,056,777.96元,占比99.51%,同比14.31%;境外收入9,284,098.43元,占比0.49%,同比-56.82%[102] - 动力电池热管理产品营收697,761,703.87元,同比增长49.49%,营业成本577,360,370.06元,同比增长56.38%[104][110] - 新能源汽车电子制造产品营收650,347,513.48元,同比增长84.36%,营业成本514,174,784.98元,同比增长101.57%[104][110]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销售量3,195.92套,同比减少29.05%,生产量4,209.74套,同比增长2.46%,库存量2,188.99套,同比增长86.27%[107] - 新能源汽车行业销售量104,111,775.00 PCS,同比增长43.39%,生产量103,935,500.00 PCS,同比增长35.29%,库存量5,238,849.00 PCS,同比减少3.26%[107][108] - 境内营收1,895,056,777.96元,同比增长19.40%[104] - 直流水冷产品营业成本37,872,419.14元,同比减少86.14%[110] - 新能源发电水冷产品营业成本115,141,401.65元,同比减少33.98%[110] - 2022年销售费用为6739.74万元,同比增长20.10%[116] - 2022年管理费用为1.74亿元,同比增长27.04%[116] - 2022年财务费用为3760.93万元,同比增长9.92%[116] - 2022年研发费用为1.21亿元,同比增长52.82%[116]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022年为16.40亿元,同比增长46.20%;现金流出小计为16.57亿元,同比增长49.32%;现金流量净额为 - 1699.21万元,同比减少240.89%[123]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022年为3.07亿元,同比增长19496.84%;现金流出小计为2.00亿元,同比增长173.62%;现金流量净额为1.07亿元,同比增长250.05%[123]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022年为4.01亿元,同比增长101.38%;现金流出小计为2.11亿元,同比减少30.09%;现金流量净额为1.90亿元,同比增长285.99%[12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2022年为2.81亿元,同比增长272.66%[123] - 投资收益2022年为3.60亿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为102.41%[125] - 资产减值2022年为675.04万元,占比1.92%;营业外收入为43.41万元,占比0.12%;营业外支出为344.44万元,占比0.98%[126] - 2022年末货币资金为5.1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3.80%,较年初比重增加12.81%;应收账款为2.87亿元,占比13.32%,比重减少24.47%[128] - 2022年末存货为3.4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5.96%,比重增加5.26%;长期股权投资为2.67亿元,占比12.41%,比重增加12.08%[128]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期初数为1.93亿元,本期购买金额为11.59亿元,出售金额为10.74亿元,期末数为2.78亿元[130] - 截至报告期末,货币资金受限账面价值为4232.32万元,应收款项融资受限账面价值为8732.44万元,合计受限1.30亿元[131]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是国内电力电子装置用纯水冷却设备专业供应商,水冷业务有多种产品,所属行业受国家支持[53]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直流水冷、新能源发电水冷、柔性交流水冷、电气传动水冷产品及各类水冷设备控制系统等[56] - 东莞硅翔主要产品有动力电池热管理产品(加热膜、隔热棉、缓冲垫)和汽车电子产品(柔性电路板FPC、集成母排CCS)[57] - 公司控股子公司高澜创新科技聚焦新能源热管理和信息与通信(ICT)热管理领域[58] - 公司在储能电池热管理技术方面有基于锂电池单柜储能液冷产品等的技术储备和解决方案[58] - 2022年公司水冷业务订单下滑,因政策影响项目投资延缓、招标推迟,客户装机量收缩,叠加客户降价和原材料涨价影响[71] - 公司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信息与通信、储能热管理业务,研发等期间费用增加较多[71] - 公司水冷业务主要产品达国内先进水平,部分达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自主创新体现在设计理念、结构和工艺创新[74] - 公司于2019年收购东莞硅翔51%的股权,增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及汽车电子制造业务[88] - 动力电池热管理产品产能11500万PCS,产能利用率81.30%,产量9354.2万PCS[106] - 新能源汽车电子制造产品产能1270万PCS,产能利用率82.25%,产量1039.35万PCS[106] - 高澜创新科技信息与通信(ICT)热管理产品营收1.073311亿元,同比增长9835.05%;净利润 - 396.27万元,同比增长41.98%[148] 行业政策与市场趋势 - “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规划建设“24交14直”共38条特高压工程,总投资达3800亿元[36] - 2022年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建设投资完成7208亿元,同比增长22.8%;电网工程建设投资完成5012亿元,同比增长2.0%[36] - 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要达到12亿千瓦以上[39] - 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5.6亿千瓦,同比增长7.8%;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7亿千瓦,同比增长11.2%[39] - 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40] - 到2025年,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城市物流配送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分别达到72%、35%和20%[40] - 截至2022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占汽车总量4.1%,纯电动汽车保有量1045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79.78%;2022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535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总量23.05%,较上年增加240万辆,增长81.48%[44] - 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45] - 2022年1 - 12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545.9GWh,同比增长148.5%;销量465.5GWh,同比增长150.3%;装车量294.6GWh,同比增长90.7%[45] - 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交通工具比例达40%左右[43] - 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到2030年全面市场化发展[49] - 到2025年全国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降到1.3以下,国家枢纽节点降到1.25以下,绿色低碳等级达4A级以上[48] - 2022年要求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PUE)优于1.3[50] - 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将达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149] - 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将成新销售车辆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149] - 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2030年达到25%左右[150] - 2021年11月要求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电能利用率不高于1.3,逐步对超过1.5的数据中心进行节能降碳改造[150] - 2022年2月京津冀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规划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要求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指标控制在1.25以内[150] - 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150] - 2022 - 2025年,全国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PUE)降到1.3以下,2025年改建核心机房PUE降到1.5以下[152] - 2021年10月国务院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等重点工作[150] - 2022年1月国家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150] - 2022年6月要求建立完善适应储能参与的市场机制,提升储能总体利用水平[150] - 2022年8月提出加大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提高新能源汽车比例[150] - 2023年3月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发展储能产业[152] 公司业务模式 - 公司盈利模式是将产品或服务销售给客户获取盈利,采用一般制造业盈利模式[60] - 公司采购模式是以销定购,对通用标准物料储备库存,采购方式有批量、定量、临时、招标采购等[61] - 公司生产模式分为定制化生产和定型产品标准化生产,以定制化生产为主[64] - 公司销售模式是长期技术合作+品牌示范的直销模式,获取订单方式多样[67] - 东莞硅翔盈利模式为一般制造业盈利模式,采购模式分直接采购和外发加工[67][68] - 东莞硅翔生产模式为定制化生产,根据不同车型、动力电池结构生产配套产品[70] - 东莞硅翔获取订单先获下游企业合格供应商资质认证,进入目录后投标获定点订单[70] 公司研发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拥有专利337项(发明专利38项)、软件著作权114项、国内商标注册2
高澜股份(300499) - 2022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