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10.1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3.91%[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80.28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6.77%[19]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2287.24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8.70%[19] - 基本每股收益0.08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7.14%[1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12%,同比下降8.08个百分点[19] - 公司营业收入10.12亿元,同比下降53.91%[39]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480万元,同比下降76.77%[41] - 净利润同比下降76.8%至2480万元(2021年同期:1.07亿元)[138] - 基本每股收益下降至0.08元(2021年同期:0.35元)[139] - 母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79.0%至2078万元(2021年同期:9880万元)[141] - 对联营企业投资收益由正转负亏损2081万元(2021年同期收益8493万元)[138] - 投资损失2081万元,对净利润影响为-1771万元[41] - 投资收益亏损2080万元,占利润总额-73.88%[51] - 2022年半年度综合收益总额为24,802,751.96元[147] - 2021年半年度综合收益总额为106,771,847.52元,较2022年同期高330.5%[153] - 2022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20,784,759.66元[15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投入4366.33万元,同比增长54.15%[42]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58.8%至8.42亿元(2021年同期:20.41亿元)[138] - 研发费用同比大幅增长66.8%至3587万元(2021年同期:2151万元)[138]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51.7%至947万元(2021年同期:1961万元)[138] - 母公司研发费用增长74.4%至3528万元(2021年同期:2022万元)[141] - 直接材料成本同比下降16.28个百分点,占营业成本比重降至73.14%[48] 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5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4.89%[1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55亿元,同比下降94.89%[42]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59.7%,从24.01亿元降至9.68亿元[14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5.55亿元,较去年同期负2.85亿元恶化94.8%[14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改善至4458.36万元,去年同期为负1102万元[142] -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增长400%,从1098.9万元增至5494.5万元[142]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长100.5%,从1.43亿元增至2.86亿元[14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39亿元,较期初4.62亿元下降48.3%[142] - 母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下降30.3%,从12.97亿元降至9.12亿元[145] - 母公司支付给职工现金增长6.4%,从2.06亿元增至2.19亿元[145] - 母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至4725.45万元,去年同期为负790.63万元[145] - 母公司期末现金余额为1.90亿元,较期初3.46亿元下降45.1%[145] 资产和负债 - 总资产23.8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0.71%[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1.6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0.54%[19] - 货币资金较上年末下降9.68个百分点,占总资产比例降至10.20%[52] - 应收账款较上年末增长7.13个百分点,占总资产比例达28.92%[52] - 短期借款较上年末大幅增长13.57个百分点,占总资产比例升至28.93%[52] - 货币资金从年初4.698亿元减少至2.428亿元,降幅48.3%[130][131] - 应收账款从5.149亿元增长至6.882亿元,增幅33.7%[130][131] - 存货从8.994亿元增至9.472亿元,增幅5.3%[130][131] - 预付款项从837.71万元大幅增至1.070亿元,增幅达1177.5%[130][131] - 流动资产总额从19.556亿元增至20.468亿元,增幅4.7%[130][131] - 合同资产从1724.11万元增至3050.59万元,增幅76.9%[130][131] - 公司总资产从2,362,890,864.79元增至2,379,731,465.42元,增长0.7%[132][133] - 短期借款大幅增加89.7%,从362,970,962.71元增至688,512,369.79元[132] - 应付票据减少81.3%,从321,864,065.00元降至60,147,617.26元[132] - 合同负债减少13.7%,从140,040,905.57元降至120,896,095.33元[132] - 应付职工薪酬减少54.5%,从77,980,602.29元降至35,469,832.82元[132] - 母公司货币资金减少45.1%,从353,457,247.43元降至193,904,528.58元[135] - 母公司应收账款增长31.6%,从417,517,301.69元增至549,566,818.58元[135] - 母公司存货增长10.8%,从660,470,887.40元增至731,617,193.66元[135] - 母公司短期借款增长37.7%,从332,970,962.71元增至458,512,370.37元[137] - 母公司应付职工薪酬减少60.9%,从68,479,780.41元降至26,813,381.33元[137] - 2022年半年度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164,092,873.58元,较期初增长0.54%[147][150] - 2022年半年度未分配利润增加206,088.12元至559,963,761.53元[147][150] - 2021年半年度所有者权益总额为990,680,102.63元,较2022年同期低14.9%[153] 业务线表现 - IT基础设施建设业务收入7.78亿元,同比下降60.41%[46] - 软件解决方案业务收入1.52亿元,同比增长2.43%[46] - IT基础设施业务毛利率11.83%,同比上升8.24个百分点[46] - IT基础设施建设收入同比下降60.41%至7.78亿元,毛利率提升8.24个百分点至11.83%[47] 地区及行业表现 - 金融行业销售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化不大[39] - 全国性银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34%至4.44亿元,毛利率提升7.38个百分点至19.85%[47] - 区域性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30%至1.42亿元,毛利率达28.49%[47] - 互联网行业营业收入同比暴跌92.83%至9116万元,营业成本下降93.46%[47] - 报告期互联网行业客户业务出现暂时性停滞,公司积极拓展新客户并推进传统客户产品入围工作[33] 研发与技术投入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加强Starring集成技术平台研发,增强低代码开发、持续集成、持续部署、持续运维及信创技术能力[29] - 公司完成金融业务流程、共享中台架构和信创基础设施的重塑,极大提升银行网点业务办理效率及客户金融服务体验[29] - 公司持续投入数字化营销、数据治理、湖仓一体、EAST5报送和监管治理等解决方案的研发及推广[30] - 数据应用领域信创需求保持较高活跃度,公司持续投入产品及解决方案对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全面适配和推广[30] - 公司旗下泛融科技核心产品蜂巢链基础设施及服务通过工信部信通院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TBI)和应急管理部通信信息中心测试认证[31] - 泛融科技推出与华为鲲鹏芯片集成的可信存储一体机,并尝试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司法、普惠金融、跨境物流、数字藏品等领域[32] - 公司在烟草行业取得积极进展,烟草产品研发管理平台及二维码溯源解决方案获得初步应用[32] - 报告期内金融信息化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持续活跃,成为金融信息化投入增长主要动力[33] - 公司重点布局金融行业云数据中心建设,密切跟踪金融行业东数西算实施进展[33] 投资与子公司 - 报告期投资额为零,同比下滑100%[56] - 子公司北京先进数通总资产为5.49亿元,净资产为1.93亿元,营业收入为3.67亿元,净利润为804.54万元[66] - 参股公司共青城银汐报告期净利润为-7048.43万元,主要因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所致[66][72] - 共青城银汐注册资本2.73亿元,总资产4.56亿元,净资产4.51亿元,营业利润-7528.72万元[66]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合并报表范围包含三家子(孙)公司:北京先进数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泛融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先进数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65] - 公司原全资子公司广州先进数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于2022年2月9日无偿划转至全资子公司北京先进数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165] 人力资源 - 公司技术人员总数2182人,占员工总数88%[36] - 公司面临人力成本上升压力,可能影响盈利能力[68] 风险因素 - 公司应收账款为6.88亿元,占总资产比重28.92%,其中97.11%账龄在1年以内[70][71] - 2021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达61%,存在客户集中风险[68] - 2020-2022年H1应收账款分别为6.11亿元、5.15亿元、6.88亿元,占总资产比重28.45%、21.79%、28.92%[70] - 公司总股本3.07亿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仅5.31%,前五大股东合计持股20.72%,存在股权分散风险[71] - 金融行业客户收入存在明显季节性特征,收入确认主要集中在下半年[71] - IT基础设施建设业务毛利率受供应商和客户议价能力影响较大[69] 公司治理与股东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4]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227.35万元人民币[23] - 2022年2月22日接待兴业证券等11家机构实地调研[73] - 2022年3月9日接待申万宏源证券等8家机构实地调研[73] - 2022年4月27日通过网络平台面向全体投资者举行2021年度业绩说明会[73] - 2021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25.05%[75] - 报告期半年度不进行现金分红、送股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77] - 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尚未进入第二个解除限售期和归属期[78] - 公司实际控制人林波和吴文胜承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后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所持股份[86] - 林波和吴文胜承诺锁定期满后两年内累计减持不超过上市时持有公司股票数量的25%[87]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对上市公司的非经营性占用资金[88] - 公司报告期无违规对外担保情况[89] - 公司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90] - 公司报告期未发生破产重整相关事项[91] - 本报告期公司无重大诉讼仲裁事项[92] - 公司报告期未发生与日常经营相关的关联交易[93] - 公司报告期未发生资产或股权收购出售的关联交易[94] - 公司报告期未发生共同对外投资的关联交易[95] - 经营性房屋租赁费用为429.67万元[102] - 对子公司担保额度合计为150,000万元[104] - 对子公司担保实际发生额合计为22,000万元[104] - 报告期末实际担保余额合计为22,000万元[105] - 实际担保总额占公司净资产的比例为18.90%[105] - 公司报告期无重大关联交易[99] - 公司报告期无重大合同[106][107] - 公司控股财务公司与关联方无金融业务往来[98] - 公司报告期无托管及承包事项[100][101] - 公司股份总数未发生变动[113] - 有限售条件股份减少5,163,155股(降幅8.8%),持股比例从19.10%降至17.42%[114] - 无限售条件股份增加5,163,155股(增幅2.1%),持股比例从80.90%升至82.58%[114] - 股份总数保持307,458,298股不变[114] - 股东杨格平解除限售3,846,702股[116] - 股东吴文胜解除限售971,451股[116] - 股东罗云波解除限售345,001股[116] - 股东李铠解除限售1股[116] - 限售股份变动后期末总数53,555,907股[116] - 本期合计解除限售5,163,655股[116] - 马明丽通过股权激励新增限售500股并于当期解除[116]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44,189人[119] - 董事范丽明减持100万股,期末持股1633.48万股占比5.31%[119][120] - 股东李铠质押1000万股,占其持股总数1577.17万股的63.4%[119] - 股东韩燕婴减持300.45万股,期末持股459.64万股全部为无限售条件股份[119] - 2022年半年度资本公积增加6,005,465.52元,主要来自股份支付[147] - 2022年上半年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减少37,806,438.66元[158] -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为24,596,663.84元[158] - 资本公积减少33,994,534.48元[158] - 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金额为6,005,465.52元[158] - 其他项目导致资本公积减少40,000,000.00元[158] - 2021年半年度利润分配金额为21,209,175.86元[153] - 2021年半年度股本增加70,741,209元至235,804,033元[153] - 2021年半年度资本公积减少58,361,651.78元至279,014,704.44元[153] - 2021年上半年资本公积转增资本70,741,209.00元[161] - 2021年上半年对所有者分配21,209,175.86元[163] - 2021年上半年其他综合收益减少4,500,000.00元[161] - 2021年上半年库存股减少4,752,395.09元[161] 环境与社会责任 - 公司及子公司不属于环保部门重点排污单位且无环境行政处罚记录[81] - 公司主营业务无污染物排放及大规模碳排放情况[82] - 公司开展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包括改善农业设施和消纳农副产品[83] 会计政策与报表编制 - 公司主要提供面向商业银行为主的IT解决方案及服务,包括软件解决方案、IT基础设施建设及IT运维服务[165] - 公司财务报表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自报告期末至少12个月内具备持续经营能力[167] - 公司会计年度为公历年度,即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170] - 公司以一年12个月作为正常营业周期,并以此作为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划分标准[171] - 公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172] - 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包括所有控制的子公司、被投资单位中可分割部分以及结构化主体[17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包括库存现金、可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及期限短、流动性强的投资[179] - 外币货币性项目按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或资本化[180]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采用公允价值确定日即期汇率折算,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180] - 金融资产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条件:业务模式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且现金流仅为本金和利息支付[181][182] - 金融资产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条件:业务模式兼顾收取现金流和出售[182] - 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可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82] - 金融工具初始确认按公允价值计量,交易费用依类别计入当期损益或初始确认金额[183]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后续计量,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183]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续计量产生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184] - 金融负债自身信用风险变动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除非造成会计错配[184] -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包括收取现金流合同权利终止或转移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186] - 金融工具信用风险三阶段模型:第一阶段按未来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计量准备并按账面余额计利息收入 第二阶段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准备并按账面余额计利息收入 第三阶段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准备并按摊余成本计利息收入[188] - 应收票据分为两个组合:组合1银行承兑汇票 组合2商业承兑
先进数通(300541) - 2022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