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朗进科技(300594) - 2021 Q4 - 年度财报
朗进科技朗进科技(SZ:300594)2022-04-16 00: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代码为300594[17]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李敬茂[17] - 公司注册地址为济南市莱芜高新区九龙山路006号,邮编271100[17] - 公司国际互联网网址为www.longertek.com,电子信箱为zhengquan@longertek.com[17] - 董事会秘书为王涛,联系电话0532 - 85930296,电子信箱wt@longertek.com[18] - 证券事务代表为冯巍巍,联系电话0532 - 85930276,电子信箱fengweiwei@longertek.com[18]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为深圳证券交易所http://www.szse.cn[1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580.4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76%[4] - 2021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2.08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93.65%[4] - 2021年度股份支付累计计提费用影响利润3,324.64万元[5] - 2021年营业收入675,804,349.88元,较2020年增长15.76%[20]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20,813.54元,较2020年下降93.65%[20]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656,409.62元,较2020年下降97.94%[20] -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3,909,936.66元,较2020年增长74.65%[20] - 2021年末资产总额1,424,125,317.59元,较2020年末增长13.61%[20]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935,726,687.95元,较2020年末增长4.52%[20] - 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3,864,403.92元[27]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580.43万元,同比上升15.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2.08万元,同比下降93.65%[61] - 2021年营业收入合计675,804,349.88元,同比增长15.76%,2020年为583,806,439.67元[77] - 2021年销售费用为76,433,552.59元,较2020年增长51.60%[92] - 2021年管理费用为39,862,898.62元,较2020年增长34.20%[92] - 2021年财务费用为424,391.62元,较2020年增长119.54%[93] - 2021年研发费用为57,935,635.22元,较2020年增长24.18%[93] - 2021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416,513,677.65元,同比增长27.85%,现金流出小计372,603,740.99元,同比增长23.94%,现金流量净额43,909,936.66元,同比增长74.65%[99] - 2021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374,873,227.39元,同比下降26.22%,现金流出小计445,669,308.70元,同比下降10.28%,现金流量净额 -70,796,081.31元,同比下降720.56%[99] - 2021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43,631,830.00元,同比增长9.06%,现金流出小计103,606,605.30元,同比下降21.29%,现金流量净额40,025,224.70元,同比增长54,695.06%[99] - 2021年末货币资金356,596,284.51元,占总资产比例25.04%,较年初下降2.11%;应收账款649,549,162.13元,占比45.61%,较年初增长5.26%[103] - 2021年末存货106,945,530.76元,占总资产比例7.51%,较年初增长1.21%;固定资产89,776,783.33元,占比6.30%,较年初增长0.10%[103] - 2021年末在建工程64,718,994.23元,占总资产比例4.54%,较年初增长0.71%;短期借款129,167,040.87元,占比9.07%,较年初增长2.78%[103] - 截至2021年末,资产权利受限合计170,292,839.68元,包括货币资金136,662,224.88元、应收票据19,845,860.32元等[105] - 2021年报告期投资额510,000.00元,较上年同期的2,026,000.00元下降74.83%[106] - 2021年研发人员数量173人,较2020年的159人增长8.81%,占比19.22%,较2020年的19.88%下降0.66%[97] - 2021年研发投入金额57,935,635.22元,占营业收入比例8.57%,较2020年的46,654,244.89元及7.99%有所增长[98] - 2021年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5520813.54元,母公司净利润为 - 2553300.75元[181] - 年初未分配利润236455642元,当年已分配股利17996340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母公司可供股东分配利润为215906001.25元[181]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轨道交通车辆空调及服务2021年营收510,697,329.42元,占比75.57%,同比降10.88%,2020年为504,665,335.46元[77] - 新能源及智能热管理产品2021年营收73,937,451.08元,占比10.94%,同比增166.98%,2020年为27,694,265.06元[77][79][80] - 2021年东北区营收190,768,577.65元,占比28.23%,同比降9.74%,2020年为221,696,503.73元[77] - 2021年华北区营收142,268,959.45元,占比21.05%,同比增374.61%,2020年为29,975,811.29元[77][79][81] - 2021年轨道交通车辆空调销售量4,087台,同比降12.39%,生产量4,081台,同比降12.29%[82] - 2021年控制器产品库存量192套,同比增66.96%[82] - 2021年新能源及智能热管理产品销售量2,511台,同比增63.16%,生产量2,615台,同比增29.58%[82] - 2021年交通运输设备直接材料成本431,440,870.38元,占比87.96%,同比增0.20%[85] 公司业务领域及产品情况 - 公司业务从轨道交通行业扩展到新能源、数字能源领域[31] - 公司在轨道交通车辆空调细分市场处于行业前列,可维持稳定市场份额[33] - 公司开发的智能热泵烘干节能产品已批量生产销售,在烟草、农副产品、工业产品烘干等领域推广应用[38] - 公司紧跟国家政策,依托核心技术在能源领域数字化基础设施全面布局,开发新产品拓展市场[41][43] - 公司作为新型储能电站温控设备供应商,已与国内知名企业合作,部分订单批量产销[43] - 公司致力于成为数字能源领域优秀智能环控设备供应商,助力“碳达峰、碳中和”[43] - 公司是轨道交通车辆空调企业,依托核心技术提供产品,拓展多领域应用[45] - 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轨道交通车辆空调及维保、新能源及智能热管理、数字能源智能环控产品及变频控制器[45] - 有轨电车空调适用于国内外70%、100%有轨电车[46] - 新能源客车H系列、D系列、UT系列、B系列、S系列空调适用于6m - 8m纯电动公路客车、新能源公交车[47][48] - 传统(混动)客车空调适用于6m - 8m传统燃油、混合动力巴士和公交车[48] - 数据中心列间空调和房间空调应用于中小型数据中心等场景,采用国际知名品牌全封闭压缩机等[50] - 智能微模块机房适用于计算量大、制冷要求高的末端、边缘侧场景[50] - 集装箱智能数据中心适用于中小型数据中心等场景,具有一体化设计制造等特点[50] - 箱壁外挂式、箱内一体式、箱外顶置式温控产品应用于电力户外机柜等有温控节能系统需求的场景[51] - 控制器适用于家用及商用变频空调等,具有智能控制等特点[51] - 轨道车辆空调包括新型环保冷媒空调、市域城际空调等多种类型,适用于不同轨道车辆[47] - 空气能热泵烘干设备适用于农副产品烘干等领域,具有节能和减少污染的效果[48] - 公司模块化智能数据中心可提升PUE 20%以上,适用于中大型核心机房等场景[50] 行业政策及市场趋势 - 国家政策支持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到2035年将率先建成全国铁路网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31] -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达到30%左右[34] - 到2025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10 - 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 - 200万吨/年[35] - 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35] - 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超50%,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100万辆左右,建成慢充桩端口达1.5亿端以上,公共快充端口为146万端[35] -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市场占有率达13.4%,高于上年8个百分点[36] - 到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20%左右[37] - 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2亿千瓦以上[37] - 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37] - 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GW以上,电化学储能2021 - 2025年复合增长率57.4%[41] - 到2025年,电化学储能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42] - 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40] - 到2023年底,全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年均增速20%左右,平均利用率60%以上,总算力超200 EFLOPS,高性能算力占比10%,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规模占比超70%,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PUE降到1.3以下,严寒和寒冷地区力争降到1.25以下[39] 公司研发与技术情况 - 公司拥有专业研发人员约173人[5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拥有192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45项、外观设计专利37项,软件著作权47项[55] - 公司本年度83项专利获受理,其中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55项、外观设计17项[7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共拥有192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45项、外观设计专利37项,软件著作权47项[72] - 公司完成2件PCT国际专利申请,取得15个国家的国际商标核准注册[72] - 公司参与编制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空调机组》并成为起草单位[69] - 公司研发的时速160公里全自动运行A型市域车空调项目完成R744(CO₂)新冷媒在轨道空调的验证,采用R513A新型冷媒的新一代全自动市域快轨车辆空调机组完成R513A新冷媒在轨道空调的验证[70] - 采用R513A新型冷媒的新一代全自动市域快轨车辆空调机组及其控制装置项目在2021年通过山东省省级技术鉴定,相关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70] - 公司完成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600公里磁浮列车空调机组的开发并实现装车测试[70] - 公司承担的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空调项目完成中车株洲/中车浦镇等主机厂的产品鉴定及批量交货[70] - 公司在国铁普速客车变频空调领域实现车辆厂的合格供应商准入、首批产品的交付、调试与验收和装车运营[71] - 铁路普速客车变频空调改造技术审查项目处于中试阶段[94] - 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空调项目处于小试阶段[94] - 城轨车辆订单项目处于试生产阶段[94] - 公司25kW/35kW顶置变频储能一体式空调处于小试阶段,满足数字能源和储能版块中大型集装箱类设备冷却需求[95] - X12新型新能源大巴车一体化综合热管理系统处于试生产阶段,满足新能源汽车打造高品质新一代客车需求,进入中车电动时代批量交付供应商阵容[95] - 5HP/10HP/16HP/20HP/25HP系列化热泵烘干设备处于小试阶段,满足热泵烘干版块对烘干设备的需求[95] - 报告期内公司新获得专利共86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9项、外观设计专利2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