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营业收入741,309,374.83元,较2021年增长37.34%[10]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274,220.39元,较2021年下降38.29%[10]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49,460,226.40元,较2021年下降286.97%[10] - 2022年末资产总额1,823,669,209.83元,较2021年末增长19.76%[10] - 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204,477,260.97元,较2021年末增长11.54%[10] - 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7,936,874.07元,2021年为43,899,648.90元,2020年为19,515,739.27元[13] - 2022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04,790,149.72元、159,820,787.14元、241,396,484.57元、235,301,953.40元[10] - 2022年第一至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525,876.10元、3,960,846.06元、10,424,640.96元、24,362,857.27元[10] -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1亿元,同比增长37.34%,净利润4327.42万元,同比下降38.29%[29] - 2022年销售费用4504.24万元,同比减少7.69%[34] - 2022年管理费用4092.59万元,同比减少7.69%[34] - 2022年财务费用 - 195.80万元,同比减少136.85%,主要系同期可转债利息支出所致[34] - 2022年研发费用4216.34万元,同比减少1.80%[35] - 2022年研发人员数量101人,较2021年的73人增长38.36%,占比19.57%,较2021年的18.91%增长0.66%[52] - 2022年研发投入金额42,163,449.94元,占营业收入比例5.69%,2021年投入42,935,151.10元,占比7.95%,2020年投入28,926,928.41元,占比5.44%[52] - 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638,784,915.21元,较2021年的592,976,121.23元增长7.73%;流出小计688,245,141.61元,较2021年的566,523,141.98元增长21.49%;现金流量净额-49,460,226.40元,较2021年的26,452,979.25元下降286.97%[52] - 2022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331,749,957.44元,较2021年的535,362,247.42元下降38.03%;流出小计283,165,685.10元,较2021年的591,563,613.35元下降52.13%;现金流量净额48,584,272.34元,较2021年的-56,201,365.93元增长186.45%[53] - 2022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10,089,996.00元,较2021年的79,200,000.00元增长165.27%;流出小计131,449,891.47元,较2021年的103,305,381.83元增长27.24%;现金流量净额78,640,104.53元,较2021年的-24,105,381.83元增长426.23%[53]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78,446,788.75元,较2021年的-53,915,435.19元增长245.50%[53] - 2022年投资收益-144,122.48元,占利润总额比例-0.33%;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396,059.78元,占比3.22%;资产减值-261,364.50元,占比-0.60%;营业外收入2,503,569.20元,占比5.77%;营业外支出87,022.03元,占比0.20%;其他收益12,342,970.83元,占比28.46%;信用减值损失-6,108,272.95元,占比-14.08%[54][55] - 2022年末货币资金196,020,539.56元,占总资产比例10.75%,较年初的86,120,642.42元(占比5.66%)增长5.09%[56] - 2022年末应收账款453,257,465.49元,占总资产比例24.85%,较年初的294,294,747.01元(占比19.33%)增长5.52%[58][59] - 2022年末存货242,270,719.05元,占总资产比例13.28%,较年初的159,984,070.62元(占比10.51%)增长2.77%[60] - 应收款项融资占比从7.37%降至5.65%,减少1.72%,金额从49,330,119.2元变为49,579,895.8元[64] - 无形资产占比从3.24%降至2.72%,减少0.52%,金额从48,502,458.9元变为58,944,011.4元[64] - 报告期投资额为30,000,000.00元,上年同期为12,550,000.00元,变动幅度为139.04%[66] - 截止2022年12月31日,公司2022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3,274,220.39元,母公司实现净利润33,161,013.85元[123] - 公司按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3,316,101.39元[12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配利润465,367,717.32元,资本公积522,432,261.99元[124] - 2022年度已实施2021年度利润分配 -18,396,303.60元[12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膜集成技术整体解决方案及其成套设备收入6.33亿元,占比85.39%,同比增长33.34%;材料及配件收入1.07亿元,占比14.45%,同比增长70.83%;其他业务收入116.99万元,占比0.16%,同比下降49.47%[31] - 国内收入7.27亿元,占比98.13%,同比增长34.99%;委托出口/出口收入1389.04万元,占比1.87%,同比增长1412.10%[31] - 专用设备制造业毛利率22.53%,同比下降14.50%;膜集成技术整体解决方案及其成套设备毛利率15.42%,同比下降18.89%;材料及配件毛利率63.84%,同比增长8.06%[31] - 专用设备制造业直接材料成本4.48亿元,占比78.00%,同比增长88.56%;直接人工成本358.62万元,占比0.62%,同比增长1.95%;制造/安装成本1.23亿元,占比21.38%,同比增长24.24%[32] - 陶瓷膜元件销售量3.3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75%;生产量3.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01%;库存量3.6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10%[31] 利润分配相关 - 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经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以122,642,024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7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0股[2] - 2022年公司以总股本122,642,024股为基数,每10股派1.50元现金红利(含税)进行2021年度利润分配[122] - 本年度公司每10股派息0.7元(含税),股本基数为122,642,024股[123] - 2022年度拟以2023年3月31日总股本122,642,024股为基数,每10股派0.7元现金红利(含税)[124] 公司聘请机构相关 -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8] - 公司聘请的保荐机构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持续督导期间为2022年剩余期间和2023年、2024年两个完整会计年度[9] - 境内聘任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报酬58万元,审计服务连续年限14年[167] 行业及业务机遇相关 - 2022年我国分离膜相关产业总产值将超3600亿元[15] - 公司提供“吸附+膜”法盐湖提锂工艺及关键膜材料、锂吸附材料工业化产能,随下游锂资源开发需求释放,盐湖提锂市场机遇增加[15] - 公司陶瓷膜连续反应分离技术应用到冶金、钢铁行业的CO尾气制燃料乙醇核心工艺中[16] - 2021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出台意见,提出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再生水利用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等污水资源化利用要求[16] - 公司在“双碳”领域陶瓷膜连续反应分离工艺累计应用规模超20万吨[17] 公司业务模式相关 - 公司主营产品为以陶瓷膜、有机膜、锂吸附剂等分离材料为核心的膜集成技术整体解决方案[18] - 公司主要通过提供膜集成技术整体解决方案、材料及配件获得收入与利润[22] - 公司采购项目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和工艺单元件采购,设置备选方案保障供应安全[22] - 公司自主生产制造膜集成技术整体解决方案核心部件及加工组装膜组件与成套设备[22] - 公司销售模式分为膜集成技术整体解决方案及材料与配件销售两大类[22] - 公司研发为自主研发,建立了分离材料和分离技术、膜集成技术完整研发体系[22] - 公司产品核心分离膜材料、锂吸附剂材料属国家七大战略新兴产业新材料领域[22] 公司荣誉相关 - 公司被认定为“中国膜行业陶瓷膜领域龙头企业”[17] - 公司陶瓷滤膜产品及成套装备被认定为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17] - 公司被认定为“中国膜行业陶瓷膜领域龙头企业”[24] - 公司荣获“2021年度工业及园区水处理领域领先企业”称号[24] - 陶瓷滤膜产品及成套装备被认定为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24] - 第三代陶瓷膜生产线被认定为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24] - 公司钛石膏资源化利用技术成套装备入选《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2021)》[24] - 公司高盐废水资源利用集成技术、制浆废水中水回用及零排放成套工艺入选《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2021)》[24] - 公司获评“2022年度江苏省绿色工厂”[138] 公司研发相关 - 报告期内公司直接投入研发支出4216.34万,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69%[2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获得73项发明专利、121项实用新型专利及5项外观设计专利,113项专利申请获受理[26] - 公司主持1项国家标准和1项团体标准编制,参与10项国家标准制定[26] - 公司依托膜分离技术体系提供膜集成技术整体解决方案[26] - 公司自主研发钛系、铝系锂吸附剂材料制备技术,开发“吸附 + 膜法”盐湖提锂工艺[26] - 公司建设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等专项科研平台[26] - 公司膜集成技术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全过程服务[26] - 废盐及浓盐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项目处于研制工艺包并形成示范工程阶段,旨在增加废盐综合治理技术应用范围[35] - 钛白生产过程中膜技术开发及石膏资源化利用项目处于建设调试阶段,目标是制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钛石膏产品[36] - 膜分离耦合发酵工艺的技术开发项目处于中试阶段,可提高发酵效率[36] - 高盐RO浓水达标排放及零排放技术开发项目处于工业化应用阶段,解决高盐RO浓水处理问题[38][39] 公司市场合作相关 - 公司在盐湖提锂等新能源服务领域获行业认可,多家锂资源企业与其建立合作关系[27] - 2022年公司签订金海锂业1000吨/年氯化锂EPC项目及藏格锂业吸附剂销售合同[29] - 2023年公司签订盛鑫锂能阿根廷SDLA盐湖2500t/a氯化锂膜段精制项目等多个项目[29] 公司人员及团队相关 - 公司搭建起高水平专业人才队伍,技术人员占比较高[27] - 公司核心技术团队研发成效显著,保障经营业绩稳步提升[28] - 报告期内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共24人,实际支付薪酬583.99万元[113] - 董事长党建兵税前报酬总额70.24万元,董事、总经理范克银68.72万元,副总经理王肖虎81.16万元[114] - 独立董事陈红税前报酬12万元,吕伟、王兵、郭立玮、朱玉华均为6万元[114] - 职工代表监事陈荣荣税前报酬19.3万元[114] - 报告期末在职员工数量合计516人,其中母公司
久吾高科(300631) - 2022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