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收入5.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7.24%[2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0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06.25%[2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791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9.71%[27] - 基本每股收益0.4209元/股,同比增长1506.49%[27]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19%,同比增长9.52个百分点[27] - 资产总额12.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69%[2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5.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46%[27]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1.77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0.46%[30] - 公司2020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006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93.37%[27] - 营业利润6,221.72万元,同比上升13794.89%[7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99.64万元,同比上升1506.25%[75] - 研发投入8,197.23万元,同比增长40.73%[76] - 营业收入574,856,965.50元,同比增长57.24%[81] - 研发费用81,972,287.82元,同比增长40.73%[97] - 研发投入金额8197.23万元,同比增长40.73%,占营业收入14.26%[98][99]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791.09万元,同比增长169.71%[101][10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5.16亿元,同比增长72.82%[101] 成本和费用 - 公司设备制造业营业成本287,907,869.21元,同比增长46.31%[85] - 研发投入8,197.23万元,同比增长40.73%[76] - 研发费用81,972,287.82元,同比增长40.73%[97] - 研发投入金额8197.23万元,同比增长40.73%,占营业收入14.26%[98][99] - 信用减值损失1361.72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21.94%[103] 各业务线表现 - 设备制造业收入527,440,755.72元,占总收入91.75%[82] - 检测服务收入45,262,639.26元,同比增长99.57%[82] - 锂电池保护板检测系统收入124,156,846.12元,同比增长251.71%[82] - 公司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527,440,755.72元,同比增长54.25%[85] - 锂电池保护板检测系统收入124,156,846.12元,同比增长251.71%[85] - 锂电池组充放电检测系统毛利率24.45%,同比下降7.00%[85] - 检测系统产能利用率94.51%,产量10,284通道[86] - 自动化组装系统销售量357台,同比下降20.67%[87]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61.18%[94]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以锂电池检测系统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业务覆盖消费类锂电池检测、小动力产品锂电池检测、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检测及储能相关产品等多个领域[37][38] - 公司产品线包含锂电池保护板检测系统、锂电池成品检测系统、锂电池组BMS检测系统等7大主要产品,覆盖3C产品、电动工具、新能源汽车等多个应用领域[39] - 公司提供锂电池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包括电池模组及PACK自动化装配线和高功率双向直流充电桩等产品[39] - 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福建星云检测开展锂电池检测服务,并与锂电池、储能行业头部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推广储充检一体化储能电站系列产品[37] - 公司控股子公司福建星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通过CMA资质认证并获证书,配备动力电池测试相关设备400余套[45] - 子公司福建星云检测技术净利润699.22万元[125] - 福建星云检测技术营业收入4526.26万元[125] - 公司涉足储能领域并已投入市场产品,但产业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6] - 公司储能变流器(PCS)系列产品于2020年7月取得CQC认证证书,应用于可再生能源风光电站、输配电站、工商业储能等领域[43] - 公司智能充电产品具备直流快充技术,可智能调整充电输出功率以满足从小型乘用车到大型客运车的充电需求[44] - 公司推出星云系列储能变流器及直流充电桩产品[66][71] - 公司在福州自贸区建设储充检一体化智能充电站[72] - 公司充电桩产品通过智能控制可将充电效率提高25%以上[71] - 公司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头部电池厂商[69] - 公司产品覆盖动力锂电池、储能锂电池等全业务领域[66] - 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动力电池工况模拟测试系统在电流响应速度、充放电切换速度和输出精度等技术指标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42] - 公司研发的星云一体式非车载直流充电桩(120KW/180KW/240KW)系列产品通过智能控制功率输出可将充电效率提高25%以上[44] - 公司参与起草了4项国家标准,包括GB/T31486-2015、GB/T31484-2015、GB/T38331-2019和GB/T38661-2020[43] 各地区表现 - 出口收入42,259,966.99元,同比增长389.10%[83] - 华南地区收入141,729,606.18元,同比增长116.75%[83] - 出口业务收入42,259,966.99元,同比增长389.10%[85] - 华南地区收入141,729,606.18元,同比增长116.75%[85] 研发与技术创新 - 公司研发人员446人,占总人数36%[57] - 研发投入8,197.23万元,同比增长40.73%[76] - 公司研发人员达446人,占总人数36%[68] - 研发人员数量446人,占公司总人数36%[98] - 研发投入金额8197.23万元,同比增长40.73%,占营业收入14.26%[98][99] - 公司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5] - 公司2020年获福建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重点项目[65] - 公司获2019年度福建省科学进步奖三等奖[65] - 公司获2020年首批省产业领军团队称号[65] - 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动力电池工况模拟测试系统在电流响应速度、充放电切换速度和输出精度等技术指标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42] - 公司研发的星云一体式非车载直流充电桩(120KW/180KW/240KW)系列产品通过智能控制功率输出可将充电效率提高25%以上[44] - 公司以锂电池检测系统为核心加大研发投入[137] - 动力锂电池组工况模拟系统性能国内领先并具备国际竞争力[138] - 公司开发自动化检测设备优化厂区布局降低人力成本[139] - 公司通过产品模块化标准化降低研发成本[14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柔性生产管理模式,同时推进部分通用产品的标准化工作以降低生产成本[41] - 公司从定制化设备型向规模化标准化产品型企业转型[135] - 公司构建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到充电服务装备的产业链[135] - 控股子公司福建星云检测开展锂电池检测服务实现业务模式转型[136] - 培育储能逆变产品、电芯分容化成产品和充电桩产品为新利润增长点[139] - 业务模式转型升级为产品销售、技术服务与运营服务相结合[143] - 全资子公司星云软件聚焦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互联互通业务[143] - 公司所处锂电池设备行业竞争激烈,存在市场价格下降风险[12] - 公司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风险[13] - 储能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政策风险[144] 税收优惠与政府补助 - 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10] - 公司2020年12月1日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证书有效期三年[10] - 公司软件产品享受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部分即征即退政策[11]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808万元人民币[33] - 其他收益1989.61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32.05%[103] - 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所得税税率15%[146] - 软件产品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147] 应收账款 - 公司2020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28256.70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为37.11%[9] - 公司2019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21013.10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为37.34%[9] - 公司2018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16002.38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为30.88%[9] - 应收账款2.83亿元,占总资产23.29%,同比增加1.81个百分点[106] - 2020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28256.70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37.11%[146] - 2019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21013.10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37.34%[146] - 2018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16002.38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30.88%[146] 募集资金使用 - 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中其他类别初始投资成本为0元,报告期内购入金额258万元,期末金额258万元,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114] - 2017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2.345856亿元,本期已使用募集资金总额176.67万元,已累计使用募集资金总额1.507884亿元[115]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账户余额为863.145514万元[117] - 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检测系统产业化项目调整后投资总额4303.2万元,投资进度100%,累计实现效益6538.05万元[119] - 中小型锂电池检测系统产业化项目调整后投资总额4213.84万元,投资进度100%,累计实现效益6621.79万元[119] - 研发中心项目调整后投资总额3399.29万元,本报告期投入176.67万元,投资进度75.33%[119] - 首次公开发行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2.345856亿元,其中发行费用总计3299.44万元[116] - 公司使用节余募集资金及利息7647.602766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17] - 募集资金累计产生利息收入37.678265万元,理财产品收益93.341095万元[117] - 报告期内公司使用募集资金投入募投项目共计176.666108万元[117]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实际投入4001.28万元,完成率100.03%[120] - 承诺投资项目累计投入15916.33万元,实际投资15078.84万元[120] - 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检测项目未达预期效益[120] - 研发中心项目延期至2021年12月31日[120] - 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自筹资金9583.99万元[121] - 使用节余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7647.6万元[121] - 募集资金专户余额包含利息收入扣除手续费净额3.52万元[121] -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包括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检测系统产业化项目、中小型锂电池检测系统产业化项目和研发中心项目[173] - 研发中心项目为基础技术研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173] - 公司承诺加强募集资金监管并通过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确保合法使用[172] 利润分配与分红政策 - 公司通过利润分配预案,以147783896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40元[13] - 公司年度现金分红金额为5911355.84元[160] - 每10股派息0.40元(含税)[160] - 分配预案股本基数为147783896股[160] - 2020年度现金分红总额为5,911,355.84元,占可分配利润的2.95%[161] - 2020年现金分红占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10.37%[164] - 公司以总股本147,783,896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0.40元(含税)[162] - 2019年度现金分红金额为1,354,000.00元,占当年净利润的38.16%[164] - 2018年度现金分红金额为2,031,000.00元,占当年净利润的9.90%[164] - 近三年现金分红总额(含其他方式)占利润分配总额的比例均为100%[161][164] - 公司承诺每年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可供分配利润的10%[162] - 2020年度可分配利润为200,400,437.19元[161] - 2019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0.10元[152] - 2019年度现金分红总额为135.4万元[152] - 公司总股本基数为13540万股[152] - 公司制定2020-2022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153] - 现金分红占可供分配利润比例最低要求为10%[155] - 成熟期无重大资金支出时现金分红比例最低需达80%[155] - 成熟期有重大资金支出时现金分红比例最低需达40%[155] - 成长期有重大资金支出时现金分红比例最低需达20%[15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连续三年低于可供分配利润20%时可调整分红政策[158] - 股东大会审议股票股利方案需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157] - 单独或合计持有3%以上股份股东可提出利润分配临时提案[157] - 公司承诺每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该年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的10%[176] - 成熟期无重大资金支出时现金分红占利润分配最低比例80%[176] - 成熟期有重大资金支出时现金分红占利润分配最低比例40%[176] - 成长期有重大资金支出时现金分红占利润分配最低比例20%[176] - 公司利润分配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175] - 公司优先采取现金分红方式分配股利[175] - 公司制定了《未来三年(2015-2017年度)股东分红回报规划》明确利润分配政策[173] 资产与负债 - 资产总额12.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69%[2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5.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46%[27] - 货币资金1.9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6.07%,同比增加7.92个百分点[106] - 应收账款2.83亿元,占总资产23.29%,同比增加1.81个百分点[106] - 短期借款1.41亿元,占总资产11.65%,同比增加3.35个百分点[106] - 长期借款1.18亿元,占总资产9.76%,同比增加4.28个百分点[106] - 公司固定资产较期初增加66.89%[61] 行业与市场数据 - 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3%,四季度回升至6.5%[46] - 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增长7.5%和10.9%[47] - 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目标占比汽车总销量20%左右[47] - 2019年全球储能市场规模同比增长43%至18GWh,预计2025年达231GWh[50] - 2020年中国储能电池市场出货量16.2GWh,同比增长71%[51] - 预计2025年储能电池出货量达58GWh,年复合增长率超30%[51] - 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5.9%至12.92亿部[52] - 2020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20.4%至2.96亿部,5G手机出货量1.63亿部[52] - 2020年中国3C数码电池出货量36.6GWh,增速8.8%[53] - 2020年国内电动工具用锂电池出货量5.6GWh,同比增长124%[54] - 预计未来五年电动工具用锂电池市场年复合增长率19%[54] - 2020年锂电二轮车总产量1025万辆,总体锂电车渗透率27%[54] - 2020年车用锂电池出货量9.7GWh,同比增长78%[54] - 预计2025年中国锂电轻型车用锂电池出货量将达到35GWh[54] - 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增长7.5%和10.9%[55] - 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150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31.6%[55] - 预计2022年国产锂电设备市场份额180-190亿元[56] - 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计2025年达1150万辆,2019-2025年均复合增长率31.6%[127] - 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增长7.5%和10.9%[128] - 2020年中国储能电池市场出货量16.2GWh,同比增长71%[131] - 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市场规模将达231GWh,较当前增长13倍[131] - 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5.9%至12.92亿部,中国5G手机出货量1.63亿部[132] - 2020年全球PC出货量超3亿台同比增长13.1%,平板电脑出货1.64亿台同比增长13.6%[132] - 2020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4.447亿部,同比上升28.4%[133] - 2020年中国3C数码电池出货量36.6GWh,增速8.8%[133] - 2020年国内电动工具用锂电池出货5.6GWh,同比增长124%[134] - 2020年锂电二轮车产量约1025万辆,锂电池出货9.7GWh同比增长78%[134] 承诺
星云股份(300648) - 2020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