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翔丰华(300890) - 2021 Q4 - 年度财报
翔丰华翔丰华(SZ:300890)2023-04-28 00: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营业收入为11.18亿元,较2020年增长168.78%[17]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983.94万元,较2020年增长119.65%[17]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3亿元,较2020年增长206.95%[17] -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39.39万元,较2020年增长16.57%[17] - 2021年末资产总额为23.61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51.72%[17]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1.47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12.02%[17] - 2021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56亿元、2.26亿元、3.08亿元、4.28亿元[19] - 2021年第一至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010.72万元、2259.14万元、1379.62万元、4334.46万元[19] - 2021年第一至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为1745.41万元、2085.29万元、1115.24万元、5319.73万元[19] - 2021年第一至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482.05万元、 - 279.93万元、 - 388.72万元、625.99万元[19] - 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 - 2817334.18元,2020年为12009468.45元,2019年为11297609.00元[22] -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824.0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8.78%[27] - 2021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983.9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9.65%[27] -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11.18亿元,同比增长168.78%,其中石墨负极材料收入11.15亿元,占比99.72%,同比增长174.20%[32] - 华东地区和其他地区收入增长显著,华东地区收入5.44亿元,同比增长173.93%;其他地区收入3.98亿元,同比增长241.69%[32] - 2021年销售量39865.19吨,同比增长174.48%;生产量39270.94吨,同比增长125.96%;库存量1639吨,同比下降56.07%[34] - 石墨负极材料营业成本8.24亿元,同比增长184.45%,其中加工费同比增长379.13%[32][36]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10.66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95.37%[38]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3.26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44.00%[39] - 销售费用4616.50万元,同比增长144.77%,主要因职工薪酬、运费及佣金随销量增加而增加[39] - 管理费用5163.40万元,同比增长176.38%,主要因业务规模增加和新增股权激励费用[40] - 财务费用944.28万元,同比增长112.66%,主要因业务规模扩大增加银行借款及适用新租赁准则[41] - 2021年研发费用比上年度同期增加25,262,702.01元,增加比例为165.75%,主要因新增股权激励费用及研发材料消耗增加[43] - 2021年研发人员数量为93人,较2020年的75人增加24.00%[54] - 2021年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为16.93%,较2020年的21.31%下降4.38%[54] - 2021年本科研发人员42人,较2020年的36人增加16.67%[54] - 2021年大专研发人员22人,较2020年的11人增加100.00%[54] - 2021年30岁以下研发人员48人,较2020年的37人增加29.73%[54] - 2021年研发投入金额为40,504,216.66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62%[54] - 2020年研发投入金额为15,241,514.65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66%[54] - 2019年研发投入金额为26,929,651.75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17%[54] - 2021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7.41亿元,同比增长81.60%,流出7.17亿元,同比增长85.12%,净流量2439.39万元,同比增长16.57%[55] - 2021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5.65亿元,同比增长249.50%,流出6.08亿元,同比增长59.34%,净流量 - 4361.45万元,同比增加80.20%[55] - 2021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6.26亿元,同比减少2.31%,流出6.75亿元,同比增长129.44%,净流量 - 4891.30万元,同比减少114.12%[55] - 2021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 6831.38万元,同比减少146.55%[55] - 2021年净利润9983.94万元,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差异7544.55万元,主要因经营性应收增加4.68亿元,经营性应付增加3.38亿元[57] - 2021年末固定资产4.76亿元,较年初增加69.81%,因新建厂房及生产线转固[58] - 2021年末在建工程1.61亿元,较年初增加30.02%,因二期扩建及三期项目建设进展显著和设备购买调试[59] - 2021年末短期借款2.38亿元,较年初增加111.78%,因业务量增加银行借款增加[60] - 2021年末合同负债1.00亿元,较年初增加130496.74%,因收到客户预付货款[61] - 2021年末应付票据5.83亿元,较年初增加281.07%,因销量上涨原材料采购量增加[69][70]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2021年末比年初增加1,863,731.93元,增幅91.54%,主因是一年内到期的租赁负债增加[74]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含衍生金融资产)期初数130,299,253.42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21,232.68元,本期购买金额560,000,000.00元,本期出售金额480,000,000.00元,期末数50,720,486.10元[75] - 报告期投资额608,417,825.53元,上年同期投资额381,844,424.52元,变动幅度59.34%[77] - 30000吨高端石墨负极项目截至报告期末累计实际投入226,219,821.19元,项目进度85.82%,未实现收益[78]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其他金融资产初始投资成本130,299,253.42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21,232.68元,报告期内购入金额560,000,000.00元,报告期内出售金额480,000,000.00元,期末金额50,720,486.10元,资金来源为暂时闲置募集资金[80] - 2021年公司IPO募集资金总额32,350.16万元,本期已使用22,621.98万元,累计已使用27,761.66万元,尚未使用5,170.87万元[8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使用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尚未到期的余额为5,000万元[8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使用银行承兑汇票支付募投项目金额为14,409.38万元,置换金额为14,409.38万元[8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余额为5,170.87万元,其中5,000万元用于购买结构性存款,剩余170.87万元存放于募集资金专户[83] - 高端石墨负极承诺投资5亿元,累计投入2.78亿元,投入进度85.82%,项目建设期由20个月调整至30个月,预计2023年1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85] - 2021年10月同意使用不超1.3亿元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有效期12个月,截至2021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余额5170.87万元,5000万元买结构性存款,170.87万元存专户[87]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石墨负极材料销售,产品生产所需原材料主要有初级石墨和石油焦、针状焦等焦类原料,2021年以来焦类原料价格出现一定幅度上涨[3] - 公司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中石墨化工序部分委外加工,石墨化加工费占人造石墨产品成本比重较高,现有石墨化产能不能满足自身加工需求[5] - 随着新竞争者进入,市场竞争加剧,公司存在毛利率下降风险,公司采取开拓优质客户、开发新品、优化采购策略、改进工艺等措施稳定毛利率[5] - 公司产品主要是石墨负极材料,应用于动力、3C消费电子和工业储能等锂电池领域[26] -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直销为主的经营方式,采购模式为“以产定采”[26] - 公司生产模式为“订单式生产为主,辅以计划生产”[26] - 公司销售采用直销模式,实行全环节流程管理[26][27] - 锂电池材料业务产能35178吨,在建产能20000吨,产能利用率111.63%,产量39270.94吨[33] 行业市场情况 - 我国提出2025年电动化率达到20%目标,欧盟提出2035年禁售燃油车,美国确立2030年新能源车渗透率50%的目标[24] - 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5%;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154.5GWh,同比增长142.8%[24] - 2021年中国负极材料产量为81.59万吨,同比增长76%;全球市占率从85%提升至92%[24] - 2021年全球电动工具锂电池出货量为22GWh,预测2026年出货规模增至60GWh,相比2021年有2.7倍增长空间[24] - 预计我国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将由2020年的37.8GWh提升至2023年的51.5GWh,复合增长率达10.86%[24] - 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GW以上,到2030年新型储能将实现全面市场化发展[24] - 2021年中国锂电池储能总出货量为37GWh,同比增长超过110%;预测2026年中国储能总出货量为330GWh,5年复合增长率为55%[24] - 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5%;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约154.5GWh,同比增长142.8%[94] - 2021年中国负极材料产量81.59万吨,同比增长76%,全球市占率从85%提升至92%[94] - 2021年全球电动工具锂电池出货量22GWh,预测2026年出货规模增至60GWh,相比2021年有2.7倍增长空间[94] - 15家锂电池负极材料企业扩产,预计未来几年负极材料总产能超90万吨[94] 公司研发情况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项、发明专利49项[29] - 公司另有2项发明专利申请了国际PCT,37项专利申请正在审核中(35项国内发明、1项美国发明、1项韩国发明)[29] - 公司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重庆大学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29] - 高能量密度兼顾低温性能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比容量>355mAh/g,低温 - 20度充电20周不析锂,循环性能2,000周,容量保持率90%[43] 子公司情况 - 福建翔丰华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为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2021年总资产4.26亿元,净资产1.07亿元,营业收入1.20亿元,营业利润9328.77万元,净利润9328.77万元[90] - 四川翔丰华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为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2021年总资产1210.60万元,净资产 - 207.62万元,营业收入0元,营业利润 - 207.62万元,净利润 - 207.62万元[91] - 2021年6月成立控股子公司四川翔丰华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生产规模为6万吨,计划投资12亿元[128] -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子公司四川翔丰华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188] 公司未来规划 - 2022年公司计划在负极材料及新型碳材料产品方面进行技术研究储备和开发[96] - 2022年公司将开发顺应高能量密度市场需求的石墨负极材料产品并优化性能[97] - 2022年公司将加强低膨胀、高倍率和长循环等高性能天然石墨负极开发[97] - 2022年公司将研究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并降低成本应用到新产品中[97] - 2022年公司将积极扩产,推进募投项目和四川翔丰华项目建设[98] - 2022年公司开拓国际客户将瞄准电池行业前50名企业重点投入[98] - 2022年公司将继续推行减少碳排放措施,对排放废气进行两级活性炭处理[100] 公司治理与会议情况 - 2021年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多项公司治理制度文件制订,提升治理水平[103] - 2020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66.02%,召开日期为2021年05月12日[106]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39.19%,召开日期为2021年06月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