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业务 - 公司主要从事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道路边坡等基础设施修建区生态修复等业务[1] - 公司依托独特的生态修复系列技术(如团粒喷播植被恢复技术和优粒生态修复技术等)开展自然环境生态修复业务[25] - 公司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累计实施了五百多个生态修复项目[31,32] - 公司从事生态修复业务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33] - 公司业务涵盖投融资、技术咨询服务与研发、关键材料生产等全产业链[31] - 公司拥有多项资质证书为业务发展提供保障[31] 业务拓展与创新 - 公司在生态修复、城市更新、绿色建筑等领域持续拓展业务[17] - 公司完成经营范围变更的工商登记手续,新增了碳中和、碳交易等相关业务[17] - 公司将持续推进生态环保、绿色建筑等业务发展,并积极拓展碳中和、碳交易等新业务[1] - 公司以技术拓展应用促进产业链条延长,以引进专业团队促进业务板块拓展[2] - 公司近年来开始积极以PPP、EPC等模式承接并展开项目建设[3] - 公司持续加强自主创新力度,新申请专利14项,新增授权专利13项,累计授权专利数量达到57项[1] - 公司形成了自己一套特色的"冠中生态学"创新生态修复理论体系[30] - 公司拥有独特的优粒土壤制备、团粒喷播工艺、专用喷播机械装备等技术[31] - 公司在承接项目之外也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试验[32] 经营业绩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85亿元,同比增长10.5%[1] - 公司毛利率为35.4%,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1] - 公司净利润为1.02亿元,同比增长3.1%[1]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2亿元,同比增长10.8%[1] - 公司新签合同额为6.12亿元,同比增长8.9%[1] - 公司将加强项目管理和成本控制,提高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1] - 公司将继续保持良好的现金流状况,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 行业政策 - 2023年3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表示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和碳汇能力[23] - 2023年4月,自然资源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标志着生态碳汇的行动正式开始[24] - 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24] - 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强调要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4] -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政策的频频出台和落地给行业发展带来了可持续性[24] 风险因素 - 公司应收账款在资产结构中比重较高,存在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53] - 公司综合毛利率存在一定波动风险,需要持续加强成本控制和技术研发[53] - 行业内可比公司业绩下滑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公司采取积极温和的市场开发策略[53] - 公司存货及合同资产主要为建造合同形成的已完工未结算资产,存在跌价及减值风险[54] - 公司客户多为政府部门及其授权的或下属的国有性质主体,信誉良好但存在回款放缓的风险[53]
冠中生态(300948) - 2023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