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23亿元,同比增长15.6%[1] - 公司净利润为人民币0.45亿元,同比增长20.3%[1]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85,715,500.25元,同比下降9.80%[3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891,627.77元,同比下降43.98%[3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417,197.97元,同比下降36.46%[3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756,764.81元,同比增长99.80%[3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8元,同比下降43.75%[3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96%,同比下降1.69个百分点[32] - 总资产为720,160,486.23元,同比下降3.32%[3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601,261,327.11元,同比下降0.22%[3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571.55万元,同比下降9.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89.16万元,同比下降43.98%[4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为3589.18万元,同比减少19.73%[71]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781.65万元,同比增长9.19%[71]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利润分配金额为13,212,590.20元[130]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为601,261,327.11元[131]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21,225,821.94元[13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期末未分配利润为77,780,365.61元[135]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动中,综合收益总额为7,446,316.22元[137]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母公司利润分配金额为13,212,590.20元[137]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母公司期末未分配利润为72,854,266.91元[138] - 公司2022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16,504,826.30元[139] 研发与创新 - 公司研发投入为人民币0.2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0.3%[1] - 公司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增加研发人员20%,以加速新产品开发[1] - 公司致力于结合人工合成材料特性,利用先进制造技术开发高性能植入医疗器械,规模化出口全球高端市场[40] - 公司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拓展产品至多科室应用,致力于成为植入医疗器械领域全球领先企业[41] - 公司依托生物增材制造技术平台开发的人工硬脑(脊)膜补片入选中国科技部《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目录(2018)》[45] - 公司自主开发出选择性氧化及微纤维网成型技术,解决了传统氧化工艺存在的氧化均匀性差、氧化效率低等难题[47] - 公司已形成涵盖基础研究、产业化研究、临床研究、产品注册、规模生产、市场推广的完整产业转化体系[47] - 公司以“先进制造多技术平台”为支撑,以“科室全产品线开发”为目标,进行多方位项目的研发布局[66] - 公司计划形成“预研一代、开发一代、销售一代”的新产品研发梯度,实现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快速转化[67] - 公司自主研发的可吸收医用胶产品市场空间及研发投入情况[72] 市场与销售 - 公司计划在未来一年内推出两款新产品,预计将增加市场份额5%[1] - 公司计划在2023年下半年进行市场扩张,预计新增销售网点50个[1] - 公司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增加市场推广费用15%,以提高品牌知名度[1] - 公司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增加客户服务人员10%,以提高客户满意度[1] - 公司产品覆盖神经外科脑膜修复、颅骨修补固定及快速止血等多方位临床需求,提供整体解决方案[42] - 公司产品已在海内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进入超1500家医院,造福全球近50万患者[43] - 公司人工硬脑(脊)膜补片产品在江苏省和辽宁省的带量采购中成功中标[43] - 公司持续推进学术推广活动,参与及自办学术活动近50场,提升海外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44] - 公司境外收入在202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37.10%[44] - 公司2022年海外业务较2021年有所增长,主要得益于销售产品及海外销售优势[70] - 硬脑膜医用胶的挂网、医保招标进展情况[70] - 口腔可吸收修复膜的研发进度及公司在口腔线的布局[70] - 公司对于集采的看法[70] - 2023年销售团队人员是否会有增加[70] - 公司产品原材料价格波动是否对公司造成影响[70] - 硬脑膜医用胶国内注册证获批后的进展情况[70] 产品与业务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人工硬脑(脊)膜补片、颅颌面修补系统、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硬脑膜医用胶等神经外科植入医疗器械[41] - 公司是国内神经外科领域唯一同时拥有人工硬脑(脊)膜补片、颅颌面修补系统、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硬脑膜医用胶等植入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41] - 公司人工硬脑(脊)膜补片产品在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1.20%,而颅颌面修补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7.67%[43] - 公司硬脑膜医用胶及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止血产品合计收入约为580万元[44] - 公司已完善颅颌面修复和固定的系列产品,提供覆盖小儿到成人的修复固定解决方案[46] - 公司已获准注册10个Ⅲ类、1个II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1个I类医疗器械产品,并取得4个产品的CE证书和CE Design证书[47] - 公司生产的主要产品属于Ⅲ类医疗器械,严格按照《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ISO13485等国内外法规标准要求进行质量控制[50] - 公司生产基地通过了《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生产环境全封闭并持续处于高洁净状态[50] - 公司2014-2022年连续入选广东省质量信用A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名单[50] - 公司获得了颅颌面修补和固定产品的注册证,并计划采取新的销售策略[72] 风险与挑战 - 公司面临新产品研发及技术迭代的风险,将持续加强研发平台与技术创新能力建设[64] - 公司面临行业政策及外部环境变动的风险,将根据国家政策变化进行及时有效的经营调整[65] - 公司面临终端医院市场拓展的风险,将继续完善营销体系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65] - 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将不断完善产品体系布局,打造成熟的产业转化链条[65]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股东袁玉宇和徐弢合计持有公司33.06%的股份,构成一致行动关系[102] - 袁美福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4,508,796股[104] - 唐莹女士与其一致行动人叶涛先生合计持有公司股份3,417,577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1732%[105] - 深圳市凯盈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公司4,246,049股无限售条件股份[106] - 国寿成达(上海)健康产业股权投资中心持有公司3,267,436股无限售条件股份[107] - 唐莹女士持有公司2,097,577股无限售条件股份[107] - 华泰证券资管-招商银行-华泰迈普医学家园1号创业板员工持股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持有公司1,651,576股无限售条件股份[107] - 玄元私募基金投资管理(广东)有限公司-玄元科新293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持有公司1,642,009股无限售条件股份[107] - 蔡婉婷持有公司1,497,083股无限售条件股份[107] - 叶涛持有公司1,320,000股无限售条件股份[107] 财务数据与报表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货币资金为14,558,847.99元,较年初的44,957,139.14元减少了67.6%[117]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60,519,620.78元,较年初的147,065,989.23元增加了9.1%[117]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应收账款为4,765,646.81元,较年初的10,416,693.46元减少了54.2%[117]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存货为26,200,307.01元,较年初的29,409,921.40元减少了10.9%[117]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固定资产为309,408,763.94元,较年初的316,033,174.88元减少了2.1%[118]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开发支出为19,647,711.85元,较年初的31,510,549.98元减少了37.6%[118]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流动负债合计为49,673,543.22元,较年初的81,766,790.49元减少了39.3%[119]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长期借款为49,009,621.55元,较年初的50,299,348.44元减少了2.6%[119]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未分配利润为88,326,388.89元,较年初的89,647,351.32元减少了1.5%[119] - 公司2023年半年度营业总收入为85,715,500.25元,同比下降9.8%[121] - 公司2023年半年度净利润为11,891,627.77元,同比下降43.6%[122] - 公司2023年半年度研发费用为12,020,027.52元,同比下降11.2%[122] - 公司2023年半年度销售费用为23,552,139.17元,同比下降33.4%[122] - 公司2023年半年度管理费用为19,897,661.03元,同比增长32.0%[122] - 公司2023年半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18元,同比下降43.8%[123] - 公司2023年半年度母公司营业收入为78,014,090.19元,同比下降9.3%[124] - 公司2023年半年度母公司净利润为7,446,316.22元,同比下降54.9%[125] - 公司2023年半年度母公司研发费用为11,420,605.94元,同比下降11.8%[125] - 公司2023年半年度综合收益总额为7,446,316.22元,较2022年同期的16,504,826.30元有所下降[126] - 2023年半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756,764.81元,较2022年同期的18,397,075.59元增长显著[126] - 2023年半年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922,059.30元,较2022年同期的16,607,951.17元大幅下降[126] - 2023年半年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0,290,357.05元,较2022年同期的-7,719,813.60元进一步恶化[126] - 2023年半年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30,203,921.15元,较2022年同期的27,408,529.75元大幅减少[126] - 2023年半年度母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071,935.52元,较2022年同期的10,666,349.84元显著增长[127] - 2023年半年度母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144,382.25元,较2022年同期的16,359,026.10元大幅下降[127] - 2023年半年度母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0,290,357.05元,与2022年同期的-7,719,813.60元相比进一步恶化[127] - 2023年半年度母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30,283,326.39元,较2022年同期的19,398,076.12元大幅减少[127]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期末未分配利润为77,780,365.61元[135]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母公司期末未分配利润为72,854,266.91元[138] 社会责任与环境保护 - 公司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未受到环境保护部门的行政处罚[75] - 公司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包括股东权益保护和职工权益保护[77] - 公司推出“迈苗计划”,设立“迈普医学大麦山镇中学奖学奖教基金”,2021-2022学年共奖励学生1051人次、教师326人次[78] 其他 - 公司计划在2024年进行一项并购,预计将增加营业收入10%[1] - 公司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增加生产线2条,以提高生产能力[1]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租赁费用合计为81.75万元,租赁收入合计为101.87万元[94] - 公司有限售条件股份减少514,810股,无限售条件股份增加514,810股,总股份数保持不变[100] - 公司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制定了完善的供应商评价管理体系,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价和动态管理[78]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重大诉讼、仲裁事项[84] - 公司报告期未发生资产或股权收购、出售的关联交易[86]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80] - 公司报告期无违规对外担保情况[81] - 公司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82]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16,515,766股,并于2021年7月2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为301033[141] - 截至2023年06月30日,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66,062,951.00元[141] - 公司本期期末余额为579,168,943.29元[140] - 公司属于其他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与销售[143] - 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内子公司包括深圳迈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和Medprin Biotech GmbH[146] - 公司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日期为2023年08月17日[144] - 公司以持续经营为基础,自本报告期末起至少12个月内具备持续经营能力[148] - 公司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151] - 公司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153] - 公司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判断该多次交易是否属于“一揽子交易”[159] -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包括公司及全部子公司[163] - 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抵销公司与各子公司、各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和往来[163] - 在报告期内因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的子公司,视同该子公司自同受最终控制方控制之日起纳入合并范围[163]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子公司时,以购买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财务报表[163] - 子公司少数股东应占的权益、损益和当期综合收益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单独列示[163] - 公司因购买少数股权新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新增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子公司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中的股本溢价[163] - 公司处置子公司时,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与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减去应享有原有子公司净资产的份额与商誉之和,形成的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163] - 合营安排分为共同经营和合营企业,公司为共同经营合营方时,确认与共同经营利益份额相关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166] - 公司为合营企业的合营方时,将对合营企业的投资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167] - 公司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将库存现金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确认为现金,将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现金的投资确定为现金等价物[168] - 公司外币业务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69] - 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以公允价值计量,交易费用计入初始确认金额或当期损益[170]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后续计量,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171]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72] - 公司不可撤销地选择将部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172]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所有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172] - 金融负债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财务担保合同负债及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173] - 财务担保合同负债以损失准备金额和初始确认金额扣除累计摊销额后的余额孰高进行后续计量[173] - 衍生金融工具初始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利得或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175] - 公司采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确定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若不存在活跃市场,则使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177] - 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依据包括合同权利终止、风险和报酬转移、以及控制权的放弃[178] - 金融负债终止确认的条件包括现时义务解除或合同条款实质性修改[178] - 财务担保合同在初始确认时按公允价值计量,后续按预期信用损失准备金额和初始确认金额的较高者计量[178] - 公司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投资等,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确认损失准备[180] - 预期信用损失是指公司按照原实际利率折现的合同应收现金流量与预期收取现金流量之间的差额[181] - 公司对处于不同阶段的
迈普医学(301033) - 2023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