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控股股东为江苏国泰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江苏国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15] - 公司注册地址为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纺织原料市场216 - 2635室,办公地址为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民中路15号2幢30楼[20] - 公司董事会秘书为王晓斌,证券事务代表为许烨[18] -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签字会计师为冯蕾、付云锋[24] - 公司聘请的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为康昊昱、庞雪梅,持续督导期间为2022年6月17日至2025年12月31日[26]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有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日报、上海证券报,网址为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 [23] -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民中路15号2幢30楼[23] 利润分配 - 公司经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733,333,3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0股[4] 财务数据 - 2022年营业收入61.35亿元,较2021年增长17.91%[27]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7亿元,较2021年增长28.98%[27]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56亿元,较2021年增长1670.00%[27] - 2022年末资产总额102.04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82.59%[27] - 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67.39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163.83%[27] - 2022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20.08亿元、13.42亿元、14.52亿元、13.34亿元[29] - 2022年第一至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88亿元、2.10亿元、1.63亿元、1.15亿元[29] - 2022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 - 265.74万元[34] - 2022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2041.46万元[34] - 2022年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的投资收益为 - 1339.32万元[34] -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35亿元,同比增长17.91%;净利润7.77亿元,同比增长28.98%;扣非净利润7.72亿元,同比增长30.18%[50] - 2022年销售费用为39,862,244.83元,同比减少16.06%;管理费用为108,729,142.72元,同比增加18.02%;财务费用为 -99,290,136.53元,同比减少937.05%;研发费用为126,687,365.68元,同比增加2.95%[111] - 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5,641,816,256.07元,同比增加110.3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55,974,982.81元,同比增加1,670.00%[117] - 2022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4,935,608,979.24元,同比增加163.50%;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2,734,916,480.91元,同比减少1,111.79%[117] - 2022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3,933,480,347.99元,同比增加33,776.31%;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29,095,506.33元,同比增加83,605.23%[117] - 2022年投资收益为 -5,501,609.29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为 -0.53%;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3,474,086.71元,占比0.34%;资产减值为 -13,199,067.93元,占比 -1.28%[118] - 2022年营业外收入为8,344,655.46元,占比0.81%;营业外支出为3,637,044.71元,占比0.35%;信用减值损失为23,479,445.60元,占比2.28%[118] - 货币资金为29.7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9.17%;应收账款为12.2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2.03%;存货为6.2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6.11%等[120] - 2022年研发投入金额为1.27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2.07%,2021年分别为1.23亿元和2.37%,2020年分别为5762.56万元和3.17%[125] - 研发人员年龄构成中,30岁以下43人,较之前增长10.26%;30 - 40岁67人,较之前降低8.22%;40岁以上40人,较之前增长150%[125]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3474086.71元,本期购买金额4445230000元,出售金额2185000000元,期末数2263704086.71元[135] - 应收款项融资期初数1339392737.73元,本期购买金额5158530136.50元,出售金额4833702010.44元,期末数1664220863.79元[135] - 金融资产与应收款项融资合计期初数1343188841.57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474086.71元,购买金额9603760136.50元,出售金额7018702010.44元,期末数3931721054.34元[135] - 期末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款项融资受限账面价值合计1526716438.03元[137] - 报告期投资额422936869.57元,上年同期投资额290339516.47元,变动幅度45.67%[137] - 2022年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351,633.27元,本期已使用87,261.88元,累计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总额为5,000元,占比1.42% [150] - 2022年超募资金投向小计为143,000元,合计为263,000元,较之前减少4,544.52元[104] 行业市场情况 - 2022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957.7GWh,同比大幅增长70.3%;全球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出货量达104.3万吨,同比增长70.4%;中国电解液出货量同比增长75.7%,达89.1万吨,占全球电解液的85.4%[41] - 2022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出货655GWh,其中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超110%,达480GWh;储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超170%,达130GWh;小动力以及数码电池出货量下滑超10%[41] -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中汽协预测2023年销量有望超900万辆[41] - EV Tank预计2030年全球储能领域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将接近1TWh,到2025年全球电解液需求量将达272.6万吨,2030年或将超800万吨[41] - 硅烷偶联剂应用领域扩大、产量大幅上升,传统消费领域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复合材料领域将较快增长[46] - 国外主要硅烷生产企业利用规模优势生产需求量大的品种,为国内硅烷偶联剂生产企业提供发展机遇[46] - 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和鼓励有机硅材料行业发展[46] - 国内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报告期内保持高增长,未来锂电材料需求持续扩大,电解液添加剂市场也将进一步扩大[182] - 功能性硅烷行业将淘汰落后产能,呈现以大型厂商为主的竞争格局[182] 公司业务情况 - 公司生产的电池材料包括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超级电容器电解液,有机硅产品现阶段主要是硅烷偶联剂[51][54] -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分动力电池、消费电池、储能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以锂盐类为主,部分产品已应用于新型电池并批量出货[51][54] - 超级电容器电解液是核心材料之一,下游终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和不间断电源等领域[54] - 硅烷偶联剂用于改善无机物与有机物界面作用,提高复合材料性能,产品包括氨基硅烷等,用于高档涂料等领域[54] - 2022年中国电解液出货量89.1万吨,公司和天赐材料、新宙邦及比亚迪处于第一梯队[45] - 公司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产品在质量和技术层面领先,部分产品已批量应用于新型电池,正完善添加剂产品布局[45] - 公司超级电容器电解液出货量在中国排名靠前,子公司牵头制定国内首个超级电容器材料行业标准[45] - 化工新材料业务营业收入61.35亿元,营业成本49.30亿元,毛利率19.64%,营收同比增17.91%,成本同比增20.63%,毛利率同比降1.81%[92] - 电池材料产品产量8625.71万公斤,销量8668.28万公斤,收入59.03亿元,售价下降[93] - 内销营业收入50.75亿元,营业成本40.86亿元,毛利率19.49%,营收同比增18.08%,成本同比增23.08%,毛利率同比降9.98%[92] - 外销营业收入10.60亿元,营业成本8.44亿元,毛利率20.35%,营收同比增17.10%,成本同比增10.02%,毛利率同比增2.38%[92] - 化工新材料业务原材料成本46.09亿元,占营业成本比重93.49%,同比增22.90%[96] - 高电压NCM系列电解液锂盐含量质量占比约10 - 16%,溶剂约78 - 85%,添加剂约0.5 - 8%[92] - 高电压LCO系列电解液锂盐含量质量占比约12 - 16%,溶剂约63 - 78%,添加剂约5 - 20%[93] 公司运营模式 - 公司采购模式包括采购策略、成本控制和供应商管理,与知名供应商合作建立稳定供货渠道[55] - 公司生产模式以销定产,销售部门预估销量形成计划,生产部门据此制定计划并可调整[55] - 公司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少量通过中间商开拓业务,与客户议价确定价格[57] - 公司研发模式以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拥有独立研发中心和团队[59][60] - 公司承接国家级/省级研发项目,与部分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发[60] 原材料情况 - 主要原材料采购额占比:六氟磷酸锂52.23%、碳酸甲乙酯8.83%、硫酸乙烯酯2.09%、碳酸乙烯酯3.69%、双氟磺酰亚胺锂0.58%[74] - 主要原材料下半年单价较上半年均下降,如六氟磷酸锂从234.70元/公斤降至214.95元/公斤[74] - 能源采购价格占生产总成本超30%[75] 专利与产能情况 -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专利授权≥50篇,硅烷偶联剂专利≥10篇,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专利数量≥10篇,超级电容器授权发明专利≥5篇[75][77] - 电池材料设计产能188,537.5吨,产能利用率45.75%,在建产能111.61万吨[77] - 有机硅设计产能7,600吨,产能利用率30.35%[81] - 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产品有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其添加剂、超级电容器电解液、有机硅等[81] - 宁德市福鼎市龙安工业园区产品有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有机硅等[81] - 多个项目取得环评批复,如张家港市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7万吨/年电池电解液改扩建项目等[81] - 波兰华荣4万吨/年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项目因环保组织上诉无法按原计划进度实施[77] 资质情况 - 华荣化工持有《安全生产许可证》等多项资质,有效期至2023 - 2026年不等[82] - 超威新材持有《安全生产许可证》等多项资质,有效期至2024 - 2027年不等[85] - 宁德华荣持有《安全生产许可证》等多项资质,有效期至2024 - 2028年不等[85] 研发项目情况 - 公司三个研发项目“高能比固态锂电技术”“高镍动力电池功能电解液开发”“低内阻功能电解液的开发”均完成验收,分别有望形成固态锂离子电池先发优势、巩固提升在新能源电池电解液领域竞争力[100][103] - 硅炭负极动力电池功能电解液等6个研发项目均完成验收,目标是巩固和提升公司在新能源电池电解液领域的竞争力[122] 重大合同与项目投资情况 - 公司与FREYR Battery Norway AS签订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合同总金额为341,900万元,待履行金额为341,900万元[106] - 2022年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为2,988,252,402.16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为64.84%[111] - 国泰华荣(波兰)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6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项目预计收益6.60亿元,项目进度0%[132] - 衢州国泰超威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项目报告期投入3535.12万元,截至报告期末累计实际投入6529.32万元,预计收益1.32亿元,项目进度12.59%[132] - 张家港超威新能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5000万元,本报告期实际投入0,截至期末投资进度0.00%,预计2024年12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138] - 子公司张家港市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8589.81651万元,总资产525606.46万元,净资产230736.46万元,营业收入590542.12万元,营业利润97590.53万元,净利润81961.17万元[142] -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140] - 公司报告期
瑞泰新材(301238) - 2022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