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营业额为567,57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94,552千港元;毛利为18,43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7,250千港元[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税前亏损为69,46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555千港元;期内亏损为59,17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1,019千港元[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1,071,327千港元,6月30日为1,094,772千港元;流动资产总值为375,657千港元,6月30日为352,088千港元[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总值为376,701千港元,6月30日为342,925千港元;流动(负债)/资产净值为 - 1,044千港元,6月30日为9,163千港元[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04,478千港元,6月30日为215,780千港元;总资产净值为865,805千港元,6月30日为888,155千港元[8] - 2023年每股亏损(基本及摊薄)为2.47港仙,2022年为0.46港仙[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其他全面收入为36,82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 - 8,137千港元;期内全面收入总额为 - 22,35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 - 19,156千港元[4]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58,75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0,912千港元;应占期内全面收入总额为 - 21,88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 - 19,100千港元[4] - 非控股股东权益应占期内亏损为42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07千港元;应占期内全面收入总额为46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6千港元[4] - 2022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公司累计亏损从1489226千港元增至1493958千港元;2023年7月1日至12月31日,累计亏损从1657120千港元增至1715877千港元[1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25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7986千港元[1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17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0435千港元[1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034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 - 68063千港元[1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增加净额为2277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0358千港元[17] - 2023年期末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为110675千港元,2022年为79285千港元[1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借贷利息为8428千港元,租赁负债利息为95千港元,总计8523千港元;2022年同期借贷利息为10657千港元,租赁负债利息为35千港元,总计10692千港元[3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所得税抵免为10292千港元;2022年同期所得税开支为5464千港元[38] - 2023年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4116.7万港元,2022年同期公平值收益净额2185.5万港元[4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外部客户收益为567,57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94,552千港元[50][51][55] - 2023年12月31日可申报分类亏损为60,494千港元,2022年同期可申报分类溢利为4,534千港元[50][51][53] - 2023年12月31日融资成本为8,42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0,652千港元[50][51] - 2023年12月31日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为 - 41,16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1,855千港元[50][51] - 2023年12月31日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之收益为2,113千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为777千港元[50][51] - 2023年12月31日可申报分类资产为1,026,467千港元,2023年6月30日为1,023,007千港元[53] - 2023年12月31日可申报分类负债为505,452千港元,2023年6月30日为471,267千港元[53][54] - 2023年12月31日综合负债总额为581,179千港元,2023年6月30日为558,705千港元[54] - 2023年用作计算每股基本盈利之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 - 58,757千港元,2022年为 - 10,912千港元[60] - 董事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派发任何股息,2022年同期亦为零港元[5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购买及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价值分别为137.4万港元和331.9万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69.5万港元和80万港元[61] - 2023年12月31日,投资物业总计64.631亿港元,较2022年7月1日的76.7219亿港元有所减少[6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采矿权累计摊销及减值为77.2942亿港元[68] - 2023年12月31日,应收账项等包括应收金融机构款项约48.8万港元,2023年6月30日为432.2万港元[69] - 期内,股份证券公平值变动亏损27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65.9万港元[7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筹集新造借贷9940.1万港元,还款8283万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零港元和5616.9万港元[74]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抵押投资物业总金额为6.09416亿港元,2023年6月30日为6.31086亿港元[7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89.3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85.5万港元[80] - 2023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账项约为6122万港元,2023年6月30日为5764.2万港元[9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持作买卖及于香港上市之股本证券为5,660千港元,较6月30日的5,930千港元有所减少[9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应付贸易账项为83,154,000港元,较6月30日的55,173,000港元增加[96] - 2023年,衍生金融工具之公平值变动收益约83,000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32,000港元减少[95] - 2023年12月31日和6月30日,法定股本均为50,000,000千股,对应股本为50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均为2,374,532千股,对应股本为23,745千港元[99] - 回顾期每股亏损约为2.47港仙,较2022/2023年中期的0.46港仙增加[105] - 集团回顾期内营业额约为567,572,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94,552,000港元增加约191.7%[10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1.11亿港元(2023年6月30日约8600万港元)[11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100万港元(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约900万港元)[11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0.33(2023年6月30日为0.29)[11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借贷总额约2.84亿港元(2023年6月30日约2.61亿港元)[11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股东资金约8.67亿港元(2023年6月30日约8.89亿港元)[117] - 回顾期内,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5875.7万港元,去年同期约为1091.2万港元[13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集团总营业额约5.6757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约1.94552亿港元增加约191.7%[134] - 回顾期内衍生金融工具收益净额约为8.3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中期:约13.2万港元)[15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电线及电缆业务回顾期营业额约为116,998,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09,912,000港元增加约6.4%,占总营业额约20.6%[106] - 铜杆业务回顾期营业额约为444,97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的78,718,000港元增加约465.3%,占总营业额约78.4%[106] - 收租业务回顾期营业额约为5,604,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922,000港元减少约5.4%,占总营业额约1.0%[106] - 美洲业务营业额较去年同期约1444.2万港元上升约30.4%,至约1883.2万港元,占集团总营业额约3.3%[136] - 中国大陆及香港业务营业额较去年同期约1.45156亿港元上升约253.2%,至约5.12657亿港元,占集团总营业额约90.3%[136] - 欧洲业务营业额较去年同期约1859万港元上升约14.1%,至约2120.4万港元,占集团总营业额约3.8%[136] - 其他地区市场营业额较去年同期约1636.4万港元下跌约9.1%,至约1487.9万港元,占集团总营业额约2.6%[136] 公司诉讼情况 - 周氏石材因土地开发项目被原告索赔,一审被判支付约人民币21,000,000元,2023年7月底上诉,截至公告日上诉未判决[12] - 廉江市周氏石材有限公司土地开发项目停工,一审被判赔偿约2100万元人民币,已上诉未判决[112] - 集团寻求法律意见,密切关注诉讼状况,适时公告重大进展[165] 公司人员任职情况 - 罗伟明自2000年1月6日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任职超9年,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上获重选连任[13] - 审核委员会由钟锦光、罗伟明及骆朝明组成,全部均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4] - 于公告日期,执行董事为周礼谦、周志豪及刘东阳,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钟锦光、罗伟明及骆朝明[22] - 钟锦光先生在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退任后获重选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27] - 骆朝明自2006年11月16日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任职超9年,2022年股东周年大会上重选连任[158] - 董事周志豪、罗伟明、骆朝明分别持有公司已发行股本的1.66%、0.02%、0.01%,对应股份数目为3938万股、40万股、30万股[154] - 回顾期内,周礼谦担任公司主席兼董事总经理,董事认为其兼任符合集团最佳利益[159] - 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周礼谦通过电子设备出席,周志豪主持[160] 公司企业管治情况 - 董事将继续检讨集团企业管治架构成效,评估是否需进行区分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等变动[21]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1企业管治守则,偏离守则条文第B.2.3条、第B.2.4(b)条、第C.2.1条及第F.2.2条[156] - 公司及提名委员会正物色新独立非执行董事,以满足守则条文第B.2.4(b)条规定[159] 公司会计政策情况 - 公司未应用已颁布但尚未生效之新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正在评估影响[26] - 公司已评估采纳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等修订的影响,认为对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27] 公司分类评估标准情况 - 分类表现根据可申报分类的经调整税前溢利/亏损评估,计算时不包括衍生金融工具公平值变动等[30] - 分类负债不包括递延税项负债及其他未分配总部及企业负债[31] - 分类资产不包括采矿权、于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之权益及其他未分配总部及企业资产[48] 公司股份相关情况 - 由于截至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并无潜在摊薄普通股,故每股基本亏损与摊薄亏损相等[4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无董事或最高行政人员在公司或相联法团股份等中有相关权益或淡仓[124] - 截至20
星凯控股(01166) - 2024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