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经营业务收入情况 - 2023年中期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138,10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7,601千港元[2] - 2023年中期保健业务货品销售为21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10千港元[2] - 2023年中期杠杆式外汇及其他交易收入为4,68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33千港元[2] - 2023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收益及其他收入总额为1.43亿港元,期内溢利为555.4万港元;2022年上半年分别为857.5万港元和 - 1749.5万港元[16][17] - 2023年上半年来自外部客户的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为1.38325亿港元,主要来自澳洲;2022年上半年为897.9万港元,主要来自澳洲和新西兰[17] - 客户A在2023年上半年贡献集团收益总额超10%,金额为2379.7万港元[18] - 2023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其他收入为468万港元,主要是利息收入;2022年上半年为17.7万港元[19]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总额从2022年中期的8,540,000港元增加约15倍至2023年中期的143,010,000港元[50] - 2023年中期持续经营业务货品销售额约为138,110,000港元,2022年中期为7,600,000港元,受保健业务扩充推动[50] - 持续经营业务的杠杆式外汇及其他交易收入从2022年中期的610,000港元减少约64%至2023年中期的220,000港元[50] - 持续经营业务其他收入从2022年中期的330,000港元增加约13倍至2023年中期的4,680,000港元,主要因利息收入增加[50] - 2023年中期保健业务货品销售额达1.3811亿港元,2022年中期仅为760万港元,B2C和B2B模式分别录得2112万港元和1.1699亿港元收益[77] 持续经营业务盈利情况 - 2023年中期持续经营业务产生的经营溢利为6,622千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16,751千港元[3] - 2023年中期持续经营业务产生的除税前亏损为1,304千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225千港元[3] - 2023年中期期内溢利为5,554千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17,495千港元[3] - 2023年中期每股溢利为0.26港仙,2022年同期亏损0.84港仙[4]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溢利为0.27港仙;2022年上半年为 - 0.86港仙[23] - 持续经营业务从2022年中期亏损1714万港元转为2023年中期盈利532万港元[57] - 集团从2022年中期除税前亏损1727万港元扭亏为盈,2023年中期实现除税前溢利686万港元[78] 资产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60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845千港元[5]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268,12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83,465千港元[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存货中制成品商品为118,651,00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7,795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确认为销售成本的货品成本约为5,328,000千港元,2022年上半年数据未提及[28]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37,31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991千港元;即期占比57.0%(21,257千港元),逾期少于三个月占比28.3%(10,572千港元),逾期三至六个月占比14.7%(5,481千港元)[29][30] - 2023年6月30日其他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及按金总计2,932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999千港元[33]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馀为30,362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228千港元;银行定期存款2023年为182,968千港元,2022年为198,563千港元[35]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计30,30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1,486千港元;其中贸易应付款项2023年为18,738千港元,2022年为41,486千港元[3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使用权资产金额为7,567,00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0;2023年及2022年上半年无使用权资产增加[24] - 公司在授权金融机构设信托及独立账户保管客户存款,不可动用客户资金偿债,2023年6月30日客户信托银行结馀为2,31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234千港元[35] - 2023年6月30日资产总值为235,874千港元,较2022年底增长2%;权益总额为235,874千港元,较2022年底增长2%[49]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1333亿港元,高于2022年12月31日的2.1179亿港元[60] 已终止经营业务情况 - 2022年公司终止新西兰保证金交易业务,相关业务在综合财报列为已终止经营业务[11] - 公司于2022年终止新西兰保证金交易业务,2023年上半年已终止经营业务收入为3万港元,期内亏损为23.7万港元;2022年上半年收入为31万港元,期内亏损为35.3万港元[21] - 2023年上半年已终止经营业务现金流出为23.1万港元;2022年上半年现金流入为823.6万港元[22] 成本与开支情况 - 2023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其他经营开支为1385.8万港元,主要是专业及咨询费和市场推广等费用;2022年上半年为854.6万港元[20] - 持续经营业务香港利得税税率为16.5%,新西兰、澳洲及中国所得税税率分别为28%、28%、25%;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130.4万港元;2022年上半年为22.5万港元[22] - 2022年上半年使用权资产折旧费用为1,388千港元,楼宇折旧费用为157千港元,利息开支为672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短期租赁相关开支为1,531,000千港元[25] - 2023年中期持续经营业务销售成本为118,650,000港元,2022年中期为5,330,000港元[51] - 持续经营业务转介开支及其他费用从2022年中期的1,090,000港元增加至2023年中期的1,200,000港元,因保健业务商业活动增加[52] - 持续经营业务员工成本从2022年中期的8,510,000港元减少约71%至2023年中期的2,450,000港元,因澳洲业务裁员[53] - 持续经营业务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从2022年中期约430,000港元减少至2023年中期约230,000港元,部分资产已在2022年全额折旧[54] - 使用权资产折旧从2022年中期约139万港元降至2023年中期的零[55] - 其他经营开支从2022年中期的855万港元增加约62%至2023年中期的1386万港元[56] - 2023年中期汇兑收益为52万港元,低于2022年中期的139万港元[62] - 2023年6月30日员工数量为8名,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2023年中期员工成本约为244万港元,低于2022年中期的969万港元[67] 业务调整与策略 - 自2022年起采取探索保健业务、暂停新西兰及澳洲业务、成本削减等措施,使收益总额增加十倍以上[68] - 暂停保证金交易业务运营,相关公司正在退还客户款项[69][70][71] - 暂停澳洲及新西兰业务使2023年中期运营成本分别减少680万港元和390万港元[72] - 2023年中期大部分收益及溢利由保健业务贡献[74] - 公司决定暂停保证金交易业务的运营,将资源和精力用于保健业务[79] - 管理层为扩展保健业务,计划扩大海外产品品种、推广规模和独家品牌市场份额,开发线上线下销售产品[80] 公司上市与财务审核情况 - 公司股份于2023年4月25日起停牌,若未能在2024年10月24日前解决问题恢复交易,上市科将建议注销上市地位[81] - 公司正采取措施纠正停牌问题,制定可行复牌计划,满足复牌指引要求[82]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公司2023年中期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业绩会计处理方法并无异议[88] 股息与证券交易情况 - 董事会决定不就2023年上半年宣派股息,2022年上半年同样未宣派[22] - 董事会决议2023年中期不宣派股息,2022年中期也无股息[83] - 2023年中期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行为[84] 董事薪酬情况 - 2023年3月10日,李冏、许建强和袁峰通知自4月1日起放弃收取董事袍金[86] 租赁情况 - 公司租赁多间办公室,租约一般固定为期1年,租赁条款个别协商,无特殊契约,租赁资产不可用于借款抵押[26][27] 衍生金融工具情况 - 公司通过保证金交易业务进行外币、商品等交易,为防风险订立多项衍生合约,2023年6月30日衍生金融工具流动负债为0,2022年12月31日为 - 12千港元[34]
TE HEALTHCARE(06877) - 2023 - 中期业绩